2013 年陕西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
2.考生领到试卷后,必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姓名、考籍号、座位号,并在答题卡
上涂黑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
一、选择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50 分)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目前人们能观察到级别最高级天体系统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A.地球在太阳系八大行星质量最小
C.地球上有生命存在
B.地球位于太阳系的中心位置
D.地球是太阳系中位于一颗有卫星的行星
3.下列日常生活和生产所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核能
4.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耀斑和日珥
B.黑子和耀斑
C.日珥和黑子
D.太阳风
5.2013 年春节联欢晚会于 2 月 9 日 20 时在北京(东八区)举行,同时全球直播,居住在伦
敦(中时区)的华侨观看晚会开始的当地时间是
A.2 月 8 日 12
B.2 月 9 日 12 时 C.2 月 10 日 12 时
D.2 月 10 日 4 时
6.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时间是
A.1 月初
B.3 月初
C.7 月初
D.9 月初
7.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在
A.地壳
地核
B.岩石圈
C.软流层
D.
8.读“地理景观图”(题 8 图),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9.读“地质构造示意图”(题 9 图),属于块状山地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题 10、11 图),完成 10—11 题。
10.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箭头代码是
A.①
B.②
C.③
1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的箭头代码是
A.②
B.③
C.④
D.④
D.⑤
12.题 12 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表示物体初始运动方向):
A
B
C
D
1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夏季盛行风是
B.西北季风
A.东北季风
14.题 14 图中表示北半球气旋示意图的是
C.西南季风
D.东南季风
15.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其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海陆分布的影响
D.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16.盛夏季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的成因是
C.受寒潮影响
B.受反气旋控制
A.受气旋控制
读“水循环示意图”(题 17、18 图),完成 17—18 题。
D.受台风控制
17.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主要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
C.③
A.①
B.②
D.④
18.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塑造地形地貌②促进海陆间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③使地球上各种水体不断更新 ④促使全球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趋于平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是
A.高纬环流
C.中纬环流
B.低纬环流
D.热力环流
20.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示意图”
(题 20 图),其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 B.整体性 C.单一性 D.区域性
21.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东向西呈现草原→草原
荒漠→荒漠的更替,这种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C.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
B.非地带性
D.垂直分异
22.大理岩属于
A.岩浆岩
C.变质岩
B.玄武岩
D.沉积岩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全球变
暗",即地球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云层变厚,能够直接到达地球表面的阳光逐渐减少,
地球因此而变得越来越"暗"。据此完成 23-24 题。
23. 引起"全球变暖"和"全球变暗"的主要人为原因都是
A.太阳辐射能力在减弱
C.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
B.使用化石燃料等排放出大量微粒物
D.沙尘暴肆虐全球
24.“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下列不可能的是
A.海平面上升
等灾害事件增加
B.暴雨、洪涝、干旱.
C.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D.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25.常年受西风带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气候
C.地中海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6.山地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之”字形,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
河流
27.关于我国水资源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B.地形
C.植被
D.
A.冬春多,夏秋少
C.总量大,人均量少
B.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D.季节变化大
横断山区是我国泥石流、滑坡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据此完成 28—29 题。
28.泥石流灾害从成因上归属于
A.地质灾害
B.气象灾害
C.海洋灾害
D.天文灾害
29.可有效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的措施有
A.将居民迁移到安全的平原地带
C.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30.下列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土地
铁矿
B.完全禁止采矿,停止对岩体的破坏
D.做好地震监测工作,提高地震预报水平
B.水能
C.森林
D.
读“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题 31、32 图),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个
国家。完成 31—32 题。
31.四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甲
C.丙
B.乙
D.丁
32.人口增长最符合丙国的是
A.德国
印度
C.中国
B.
D.沙特阿拉伯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区的是
A.非洲
C.北美
B.拉丁美洲
D.亚洲
中国科学院发表的《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中指出,我国最适宜
的人口数量是 7 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 16 亿左右。据此完成 33—34 题。
34.报告中所指“7 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B.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D.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35.为提高我国的环境承载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C.不断增大城市用地面积
B.持续扩大耕地面积
D.加大资源开发力度
36.下列有关城市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木县和汉中市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C.西安市和宝鸡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北京市的服务范围较西安市大
B.汉中市提高的服务功能较西安市多
37.下列城市功能分区中,付租能力最高的是
A.住宅区
区
D.文化区
B.工业区
C.
商
业
读“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题 38、39 图),完成 38—39 题。
38.图中阴影部分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农业
D.乳畜业
39.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农产品是
A.玉米、棉花
玉米
B.小麦、
C.小麦、牛肉
D.小麦、羊毛
40.读“工业废弃物对环境影响示意图”(题 40 图),图中数码表示的工业部门正确的是
A.①印刷业
C.③水泥厂
B.②食品业
D.④火电厂
41.韩国“三星”电子集团西安投资电子装配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技术
C.市场
B.劳动力
D.交通运输
42.某果业公司通过互联网采购了陕西洛川 50 吨优质苹
果,运送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销售,该果业公司活动涉
及的地域联系方式有
A.通讯、交通运输、商业贸易
B.交通运输、商业贸易
C.通讯、交通运输
D.通讯、商业贸易
43.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符合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有
①乘公共汽车 ②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 ③分类投放垃圾
④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⑤大量使用塑料袋购物 ⑥使用节能灯
A.①②③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图甲为“某地区地形图”,乙为图甲中“A 地地貌景观图”(题 46、47 题)。地图完成 46—
47 题。
46.下列有明显边界的是
A.文化区
B.行政区
C.自然带
D.干湿地区
47.造成 A 地主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A.土质疏松
C.降水集中,多暴雨
B.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
D.土地利用不合理,植被破坏严重
鲁尔区是德国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之一。据此完成 48—49 题。
48.20 世纪 50 年代后,鲁尔区经济一度衰退的内在是
A.水源短缺
一
D.交通运力不足
B.技术滞后
C. 产 业 结 构 单
49.我国下列工业基地中,最需要借鉴鲁尔区整治经验的是
A.京津唐工业基地
C.辽中南工业基地
B.沪宁杭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50.我国“北斗”系统与下列选项功能相似的是
A.遥感技术
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数字地球 D. 全 球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综合题(共 5 小题,计 50 分)
51.读“地球光照示意图”(题 51 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1)图示为________________(节气),这一天
大约是__________月___________日前后。
(2)该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纬度),北
半 球 昼 夜 长 短 状 况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阴影和非阴影之间的界限 AB
为____________(晨或昏)线。
(4)图中 A、B、C、D 四点中自转线速
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 。
(5)E 点位于温度带五带中______________。
(6)该日 A 点昼长为____________小时,B 处
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_度。
52.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题 52 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
别以_______海区和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
洋环流。
(2)在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大洋环流按
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根据洋流
冷暖性质划分,中低纬度海区西岸多为
___________ 流,东岸多为_________流。
(3)在南纬 40°—60°之间形成环球性的洋流
名称是_______,其流向是______。
(4)图示洋流对乙地沿岸气候有______作用,
丙洋流对沿岸气候___________作用。
(5)图中甲处渔场的是_______________。
A.寒暖流交汇
寒流作用
B.暖流作用
D.上升流作用
C.
53.读“某城市 1970 年、1992 年和 2012 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题 53 图),完成下列
各题。(10 分)
(1)该城市 1970——1992 年的变化体现在 ___________扩大,城市_____________增加,
新出现了__________(功能区)
(2)1992——2012 年该城市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郊区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从 上 述 三 幅 图 分 析 , 该 城 市 未 来 变 化 的 主 要 趋 势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示意图”(题 54 图),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若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发展棉花、林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1)甲处适宜发展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乙 处 适 宜 发 展 _____________ , 既 靠 近 _____________ , 交 通 便 捷 , 又 靠 近
_____________,
为市民提供新鲜产品。
(3)丙处适宜发展___________,其自然条件是最靠近_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
近___________。
(4)丁处发展___________,因为这里地形______________,耕地面积广大。
5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毗邻港澳。20 世纪 80 年代受惠于我国改
革开放
政策,经济发展迅速。20 世纪 90 年代后,该地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经济、
社会
发展取得了举国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 “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分布示意图”(图甲)和“1985 年—2000 年珠江三角
洲地区部分工业产值比重图”(图乙)。
(1)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图乙说明 1985 年—2000 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那些变化?
(3)近年来,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简述产业转移对产业迁
入地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50 分)
2013 年陕西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答案及评分参考
题号 1
答案 A
题号 11
答案 A
题号 21
答案 C
题号 31
答案 B
题号 41
答案 B
2
C
12
B
22
C
32
A
42
A
3
D
13
D
23
B
33
C
43
B
4
B
14
B
24
D
34
A
44
5
B
15
C
25
A
35
A
45
6
A
16
B
26
B
36
D
46
B
7
C
17
D
27
A
37
C
47
D
8
C
18
A
28
A
38
B
48
9
D
19
D
29
C
39
D
49
C
C
10
C
20
B
30
D
40
D
50
D
二、综合题(共 5 小题,每题 10 分,计 50 分)
51.(每空 1 分,计 10 分)
(1)夏至 6
(3)晨
(2) 23026` 昼长夜短
(4)D
22
(5) 南温带(6)24
0
52.(每空 1 分,计 10 分)
(2)顺 暖 寒
(1)副热带
(3)西风漂流 自西向东 (4)增温加湿 降温减湿 (5)A
53.(每空 1 分,计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