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资料共2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考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 分) 【青春有梦】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百余年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自强不息、锲而不舍、shǐ志奋斗,书写民族复兴的长篇大论....。少年毛泽东在《七绝﹒改诗 赠父亲》中发出了“埋骨何须桑 zǐ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铿.锵誓言;周恩来早早立下“为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中,一代代青年奏响了 生命的最强音。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用热血铸起 界碑,把生命融入祖国山河。晚清年间,为了引入西方先进技术,一批平均年龄只有 12 岁 的留学生被派出洋学习,这些“留美幼童”归国以后,参与了中国最早的电报、矿山、铁路 建设,有的还在中法海战和中日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辛亥革命前夕,参加黄花岗起义的七 十二烈士,平均年龄只有 29 岁;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是 28 岁,这恰好是毛泽东当时的 年龄; ……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指引梦想未来。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者给加点字注音 shǐ志奋斗( ) 桑 zǐ( ) 铿.锵( ) 旗帜.(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深层 宏伟志向 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立下 解说:这几个短语的结构一致。 B. 一代代中华儿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锲而不舍、sh..ǐ.志奋斗,书写民族复兴的 长篇大论....。 解说:句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正确。 C.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中,一代代青年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 解说:主干是“一代代奏响最强音” D. 让我们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指引梦想未来。 解说:这是一个祈使句。 3. 根据上下语境,在横线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1. ①. 矢 ②. 梓 ③. kēng ④. zhì 2. D 3. 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 35 岁;“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 33 岁;新一代“北 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平均年龄 31 岁;“天眼 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 30 岁……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矢.志奋斗(shǐ):立下誓愿和志向,以示决心去奋斗; 桑梓.( zǐ):比喻故乡; 铿.锵(kēng):形容声音和谐响亮; 旗帜.(zhì):旗子。比喻模范或榜样,也比喻有代表性、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说等。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说法不正确。“最深层、宏伟志向、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立下”的短语结构依次是: 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宾短语; B.说法不正确。“长篇大论”指滔滔不绝的言论,多指内容烦琐、词句重复的长篇发言或文 章,含贬义。句中用于形容民族复兴的伟业,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正确; C.说法不正确。主干是“青年奏响最强音”。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结合“辛亥革命前夕,参加黄花岗起义的七十二烈士,平均年龄只有 29 岁;中共一大代表的平均年龄是 28 岁,这恰好是毛泽东当时的年龄”可知,补写的句子 的内容应是热爱祖国,为建设祖国做出贡献的团体,且要写清楚这个团体的平均年龄。 示例: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总装团队平均年龄 33 岁。 【青春阅读】 4.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笑,作为喜的外露,自然是人人皆有的表情,但表现形态则是复杂微妙,不尽相似的。 《刘姥姥进大观园》中黛玉多愁善感,体质又弱,突然被刘姥姥逗得大笑,难免笑岔了气; 湘云爽直爱乐,豪放大度,笑得一口茶喷了出来。 B. 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主旨。《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 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最后被吞噬的悲惨 形象。《变色龙》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 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C. 诗歌喜欢用第一人称来抒情。《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采用第二人称,将个体的“我” 融入到祖国的大形象里,并承担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责任。《月夜》 “我”等待的是革命的曙光涌现,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 D. 巾帼不让须眉。《蒲柳人家》中何满子的奶奶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教训几个不识 好歹的年轻纤夫。正是这种泼辣大胆、刚正不阿,乡亲们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C.《萧红墓畔口占》中“我”等待的是革命的曙光涌现,民族解放斗争取得胜利。并非《月 夜》; 故选 C。 秋瑾在《满江红》(小住京华)里表现了她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展现了她不是男儿胜似男儿 的豪迈气概,自称“鉴湖女侠”。 5. 用诗文原句填空。 青春如诗,青春岁月怎能少了诗文的滋养?读古诗词文亦是读生活、读人生。徜徉于诗 文的国度,你可以欣赏(1)“树绕村庄,___________”(秦观《行香子》)的江南美景, 也可欣赏(2)“千嶂里,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的塞外风光。你可以触摸 古人的心跳,感动于他们的一腔热血:(3)“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 子 》)( 4 ) “_______________ , 赢 得 生 前 身 后 名 。 ” ( 辛 弃 疾 《 破 阵 子 》)( 5 ) “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折磨。”(秋瑾《满江红》)你可以学习诗歌写作的比喻修 辞:如李商隐《无题》中的(6)“_______________”,用蜡烛自煎喻指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许浑《咸阳城东楼》中的(7)“______________”,现在常喻指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 氛;自古英雄出少年,当“生”与“义”不能同时得到时,你也一定会赞同并选择(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鱼我所欲也》) 【答案】 ①. 水满陂塘 ②. 长烟落日孤城闭 ③. 何日遣冯唐 ④. 了却君王 天下事 ⑤. 俗子胸襟谁识我 ⑥.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 山雨欲来风满楼 ⑧. 二者不可得兼 ⑨. 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 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满、陂、遣、胸襟、蜡炬、 兼”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综合性学习。(8 分) 6. 相识犹如昨天,离别却又在即。14 岁青春成人仪式刚刚过去,转眼间又要挥手告别。九 (1)班拟举行以“青春不散场”为主题的毕业典礼。 (1)【诉衷情】三年来,师生之间早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 班同学在临别之际想送给语文 老师一幅对联,他们只想好了上句,请你帮着完成下句。 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____________ (2)【征名记】为纪念三年并肩战斗携手前进的青春时光,全班同学合作分工,打算制作一 本班级纪念册,现向全体同学征集一个响亮的名字并阐明理由。
(3)【撰序言】回首过去,同学们依依惜别;展望未来,同学们心情激荡。班主任向大家征 集班级纪念册扉页上的序言。(要求围绕“青春”或“友谊”,至少引用一个诗句) 【答案】(1)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2)示例:岁月如歌、花样年华、我们的 1 班等,理由略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青春的代名词是澎湃的热血,是洋溢的热情,是努力的拼搏, 是无尽的尝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珍惜彼此友谊,在这美丽的年华里,让青 春在这里绽放,让我们的梦想色彩斑斓!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撰写对联的能力。 需注意:(1)上下联的字数要相同;(2)对联的词性要相同,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3) 上下联的声调要讲平仄。 根据上联“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可知,“站”是动词,“三尺讲台”是偏正短语, “授”是动词,“李杜韩柳诗文”是偏正短语。据此分析,围绕师生情谊,符合语文老师老 师的身份,进行拟写即可,注意仄起平收。 示例:凭一寸丹心,讲孔孟老庄经典。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给纪念册起名字,首先要确定纪念册的主题,比如本题是班级制作的毕业纪念册,内容应该 是歌颂青春、友情、师生情等的,可从这个角度起名字,如“青春纪念册”,因为初中是我 们一段青春的开始,这个纪念册记录了我们点点滴滴的青春风采、青春情怀等。 示例:岁月如歌。理由:初中生活转瞬即逝,我们美好的记忆就像留声机里的歌曲一样令人 回味。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给班级纪念册扉页上写序言,由题干可知是学生们所写,因此可以是一些对初中生活的美好 回忆,对老师同学的感恩,对青春的歌颂等内容。注意题干要求,围绕“青春”或“友谊”, 至少引用一个诗句,语言表达流畅即可。 示例: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激情的汗水留在操场的 欢呼里。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友谊。愿 我们真诚的友情,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中。 二、阅读理解。(57 分) (一)名著阅读(12 分) 7.
清人金圣叹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 7. 《水浒传》内容摘抄 人有其声口。” A 三人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 咽啼哭。① 焦躁,便把碟儿盏儿丢在楼板上。酒保听得慌忙上来看时,见① 气 愤愤的。 B② 道:“甚么闲话!我便肯时,有一个不肯。你问得他肯便去。”陈达道:“好 汉教我问谁?”② 道:“你问得我手里这口刀肯,便放你去。”陈达大怒道:“赶 人不要赶上,休得要逞精神。” C③ 说:“这黑汉子是谁?”最后得知是宋江时,他拍手叫道:“我那爷!你可不 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 D④ 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 只顾打。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学会用辩证发展思维看中国古典名著。 (1)阅读材料,在横线上填写《水浒传》中的人物。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2)《水浒传》在享受着广泛赞誉的同时,也承受着同样广泛的诟病。批驳主要集中在水浒 英雄忠义背后暴力、血腥的行事作风。有人评价“梁山好汉的灵魂里,住着一个正义的捍卫 者,也住着一个暴力的土匪。”请结合上题人物中的任意一人,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3)中国的古典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问题,吸引了很多困惑的青年。无论是梁山的绿林,还 是江南的儒林,女性都很稀少。很多同学不禁产生了疑问:古典小说中的女性究竟有没有存 在的价值?请你以下面两位女性为例阐述理由。 备选人物:扈三娘《水浒传》 鲁小姐《儒林外史》 【答案】(1) ①. 鲁智深 ②. 史进 ③. 李逵 ④. 武松 (2)示例 1:李逵侠肝义胆的一面:戴宗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义”字当头, 为救哥哥,率先挥动一双板斧劫法场,勇猛无比;粗鲁冲动的一面:他的浑劲一上来,往往 逢人必杀,滥杀无辜,劫法场时就这样。 示例 2:武松疾恶如仇正义的一面:蒋门神霸占了施恩的快活林,武松奋起复仇,醉打蒋 门神;武松暴力蛮横土匪的一面:在景阳冈要酒喝,不给酒就骂人,威胁酒家。(鲁智深 和史进也可以,要分析出人物的两面) (3)示例:我认为古典小说中女性角色可有可无,似乎仅仅只为了衬托男性角色。如《水 浒传》中扈三娘,她空有一个好皮囊,空怀一身好武艺,没有任何自主思想,在血洗扈家 庄后,她非但没报仇,居然还听从宋江安排嫁给了丑陋的矮脚虎王英。她仅仅在战场上展 现英姿,其他时候可有可无。她的存在似乎仅仅是衬托水浒好汉的英雄气概。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识记。 A 段出自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此处主要写鲁达、李忠、史进三 人到潘家楼喝酒,听说金家父女哭诉郑屠户恶行,鲁达盛怒之下帮助金家父女拳打镇关西的 事情,所以①处应是鲁智深; B 段出自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此处主要写史进擒少华山陈达的 情节,所以②处应是史进; C 段出自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此处主要写李逵初见宋江 的情景,所以③处应是李逵; D 段出自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此处主要写武松打虎的情节,所 以④处应是武松。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性格分析。 这句评语概括了梁山好汉的两个特点:疾恶如仇正义的一面和暴力蛮横土匪的一面。结合故 事情节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宋江入狱后,李逵早晚寸步不离地服侍他;听说宋江强抢民女,李逵又大闹忠义堂; 从中可看到他对自己兄弟的恭谨有礼,对为非作歹的人痛恨之深,表现了他坚守正义的一面。 三打祝家庄时,李逵杀红了眼,直接又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 一个,又表现了他土匪的一面,滥杀无辜。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个性化解读。 任意选择以为备选人物来探讨名著中的女性角色的存在价值。开放性试题,可以认为有价值, 分析女性角色对名著主旨的表现作用;可以认为没有价值,分析女性角色对主要角色的衬托 作用。 例如:我认为古典小说中女性角色是有作用的,如《儒林外史》中的鲁小姐,不仅在故事情 节的发展中起到了连结和推动作用,还有衬托的作用。她才华横溢、痴迷八股,不仅自己对 八股文章孜孜不倦的研读,还把这种八股举业的理想寄托在丈夫和孩子身上。是科举制度的 女性牺牲品。鲁小姐的存在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戕害。 (二)诗歌阅读(5 分) 美国记者海伦·斯诺曾写道:“他有很好的教养,内部是钢,有坚强的抵抗力……”青春少 年要读毛泽东的诗词。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②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③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①菩萨蛮·黄鹤楼:1927 年春,大革命处于低潮。“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击,找到 出路。②龟蛇指龟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长江边,龟山在它对岸的汉阳,隔江对峙。③ 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 8. 上阙“锁”字有什么含义? 9. 结合下阙分析作者情感。 【答案】8. 锁”字,字面上是指龟蛇二山隔江对峙的形象,指登楼所见的景物。深层是暗 指当时阴云密布的政治形势,描绘出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9. 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激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表现出与反动 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赏析。 “龟蛇锁大江”的意思是:龟山与蛇山紧锁着长江。这句写的是作者见到的近景,在如烟迷 茫一片的细雨笼罩下,隔江对峙的龟蛇二山,好像要把长江锁住一样。“锁”字用得颇为传 神。一个“锁”字,连接双山大江,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崩 云、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然而,结合当时阴云密布的政治形势,“锁”字却恰如其分地描 绘出作者的心境,准确地表达了毛泽东对大革命遭受挫折和失败的苍凉迷茫、沉重压抑之感。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情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意为:黄鹤不知到哪去了,只剩下这座黄鹤楼,作为游人揽胜 的圣地。这是即景生情,并无企慕仙人的意思;下面是抒革命之情,“把酒酹滔滔,心潮逐 浪高”意思是:端着酒杯洒向滔滔江水,心潮激荡,追逐长江巨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一 个“逐”字,绾合心潮江浪,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 如荼的革命高潮。作者把酒浇在滔滔的江水里,内心激动的思潮恰是长江中翻腾起伏的波涛 那样高,这里表示对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三)文言文阅读(13 分) 魏咏之 魏咏之,字长道,任城人也。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生而兔缺,有善相者 谓之曰:“卿当富贵。”年十八,闻荆州刺史殷仲堪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谓家人 曰:“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遂赍数斛米西上,以投仲堪。既至,造.门自通。仲堪与语,
嘉其盛意,召医视之。医曰:“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语笑。”咏之曰:“半生不语, 而有半生,亦当疗之,且.百日邪!”仲堪于是处之别屋,令医善疗之。咏之遂闭口不语,唯 食薄粥,其厉志如此。及去,仲堪厚资遣之。 初为州主簿,尝见桓玄。既出,玄鄙其精神不隽.,谓坐客曰:“庸神而宅伟干,不成令 器。”竟不调而遣之。及玄篡位,咏之为将军刘裕谋而败之;桓歆寇历阳,咏之率众击走之。 义熙初,进征虏将军,后为南蛮校尉。咏之初为布衣,不以贫贱为耻;及居显位,亦不以富 贵骄人。始为殷仲堪之客,未几竟践其位,论者称之。寻.卒于官,其后录其赞义之功,后追 封江陵县公,食邑二千五百户,谥曰桓。 (节选自《晋书》,有删改) 10. 词语解释。 句子 提示 解释 造.门自通 联想到“造访”中的“造” (1)_______ 玄鄙其精神不隽. 查词典,从“通‘俊’,才智出 众”义项中判断 (2)_______ 亦不以富贵骄.人 联系上文“不以贫贱为耻”推断 (3)_______ 寻.卒于官 回忆课文“寻病终”中的“寻” (4)_______ 11.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可 割 而 补 之 但 须 百 日 进 粥 不 得 语 笑 12.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2)仲堪与语,嘉其盛意,召医视之。 13. 魏咏之以“生而兔缺”之身,载入国朝正史,他的励志人生给了正值青春的你哪些启 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10. ①. 拜访、到 ②. 出众 ③. 看不起 ④. 不久 11. 可割而补之/但须百日进粥/不得语笑 12. (1)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2)仲堪和他交谈,很赞赏他的意志,召医生来诊治。 13. ①面对自己的不足,要积极面对。魏咏之自身有残疾,但他不自暴自弃,能够积极面 对,寻找名医来治疗。②顽强的意志能够战胜困难。为了治疗残疾,魏咏之坚持百日不说 话,依靠稀粥过活。③面对他人的讽刺不在意。魏咏之面对桓玄的讽刺毫不在意,而是用 行动积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实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