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3年山东临沂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5页 / 共32页
第6页 / 共32页
第7页 / 共32页
第8页 / 共32页
资料共3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3 年山东临沂中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 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 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 实、种子)。“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A 错误。 B.苔藓植物和草都是绿色植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反 映了生物能够生长,B 错误。 C.荷花是植物,蜻蜓是动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 C 错误。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没有提到生物,与生命现象无关,D 正确。 故选 D。 2. 图甲所示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图乙是动物细胞模式图、 图丙是显微镜构造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b→c→d B. 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 2,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 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的②细准焦螺旋 D. 观察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甲中:a 刮,b 滴,c 染和吸,d 盖。图乙中:1 是细胞质、2 是细胞核、3 是细 胞膜。图丙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细准焦螺旋、④是反光镜。 【详解】A.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b 滴(生理盐水)、a 刮、涂、d 盖、c 染和吸。所以,图甲中的正确的顺序是:b→a→d→c,A 错误。 B.用碘液染色,因为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时,会发现细胞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可见,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 2 细胞核,它具有 遗传物质,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 正确。 C.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的③细准焦螺旋,C 错误。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 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左上方,向左上方移动装片,物像 会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D 错误。 故选 B。 3. 图甲、乙分别是黄瓜果肉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与乙相比,甲特有的结构是①细胞壁③叶绿体⑤液泡 B. 甲的⑤内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C. 甲的①能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 D. 甲、乙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⑦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 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详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有细胞壁,细胞质中有液泡 和叶绿体等,动物细胞则没有,A 正确。甲的⑤为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是由单层膜与其内的 细胞液组成的;细胞液中贮存和积累有糖、蛋白质、磷脂、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色素和 盐类等,B 正确。甲的①为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不能控制物质进出,C 错误。
⑦线粒体能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甲、乙都具有线粒体,D 正确。 【点睛】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并学会区分动植物细胞。 4.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迅猛发展,其强大的疗效也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图为干细胞的 培养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B. 经过程②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C. 过程②③说明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D. 经过程③后,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遗传物质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 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 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观图可知: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A.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 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 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A 正确。 B.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 胞的数量增多,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
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B 正确。 C.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③表示细胞的分化,因此过程②③说明干细胞具有分裂和 分化的能力,C 正确。 D.过程③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 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细胞分化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D 错误。 故选 D。 5. 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紫菜是藻类植物,它有根茎叶的分化 B. 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C. 墙藓的茎、叶内有输导组织,所以适于陆地生活 D. 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称白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的有果皮包被,能 形成果实。 (2)孢子植物不能不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 类植物.藻类植物,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但结构都很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 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 【详解】A.紫菜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 错误。 B.种子属于器官,而孢子仅仅是一个细胞,种子比孢子的生命力强,是种子植物更适于陆 地生活的重要原因,B 正确。 C.墙藓是苔藓植物,茎和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C 错误。 D.银杏是裸子植物,其种子是“银杏”,没有果皮包被,又叫白果,D 错误。 故选 B。 6. 如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基本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菜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② B. 在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碘酒,变蓝的部位是 b C. ⑥和 g 都是新植物的幼体 D. 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和 f 【答案】A 【解析】 【分析】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果皮和种皮、胚和胚乳。图中, 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胚;a 果皮和种皮、b 胚乳、c 子叶、d 胚芽、 e 胚轴、f 胚根、g 胚。 【详解】A.菜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④子叶两片,储存着营养物质,A 错误。 B.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 b 胚乳里,所以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 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b 胚乳,B 正确。 C.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所以,⑥和 g 都是新植物的幼体,C 正确。 D.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因此图中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 是③和 f,D 正确。 故选 A。 7. 下列生产措施与目的不匹配的是( ) A. 蔬菜大棚施加气肥(二氧化碳)——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 遇到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保证根的呼吸作用 C. 种植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D.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土壤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答案】A 【解析】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 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的过程。 【详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蔬菜大棚里增施“气肥”(二氧化碳),能促进蔬 菜的光合作用,A 错误。 B.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遇到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及时排涝, 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 正确。 C.种植农作物时,做到合理密植,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提高光能利用率,植物的光 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 正确。 D.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 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所以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早出苗的主 要原因是提高土壤的温度,D 正确。 故选 A。 8. 某同学在学习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后,尝试在铜钱草叶片上“作画”(如 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夜 B. 用心形黑纸片将叶片的两面夹紧,置于光下 C. 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酒 D. 此实验可说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淀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 →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 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
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 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 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作画”前,需将铜钱草放置于黑暗处一昼 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 正确。 B.用不透光的心形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放置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 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则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光照,B 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用酒精对叶片脱色,清水漂洗以后滴加碘酒,C 正确。 D.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变蓝色,说明这部分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 色,这说明: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比较叶片的遮光 部分和见光部分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D 错误。 故选 D。 9. 进入青春期,人的身体、生理和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关于青春期的特点或表现, 错误的是( ) A. 男女生身高突增,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B. 男生在睡梦中有时会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C. 在学校不与老师、同学交流,在家嫌父母啰嗦,不与父母沟通 D. 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 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 重要特征。因此,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男女生身高突增,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 明显增强,A 正确。 B.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 性激素能促进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遗精、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B 正确。 C.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心理上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 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有益于身
心健康发展,C 错误。 D.青春期,性意识萌动,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是,同学们要注意 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上,要正确认识两性上的差别,正确的 处理同学关系,男女同学相处中做到有礼有节,D 正确。 故选 C。 10. 如图为某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 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的对照组是①号试管 B. ①号和②号试管对照,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 放在 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D. 滴加碘液后,③号试管变蓝,①号和②号试管不变蓝 【答案】C 【解析】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 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 嚼、舌的搅拌有关。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 实验;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应以温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本实验共有两组对照实验,①③和②③单一变量分别为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 的搅拌,对照组有两个,分别是①和②,A 错误。 B.①号和②号试管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共有两组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 错误。 C.将 3 支试管置于 37℃温水中,目的是模拟人的口腔温度,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 高,C 正确。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