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北京东城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听力训练
1. 听老师读两遍短文《信念》,完成习题。
1.在短文中,(
)是故事的线索。(填写序号)
①队长
②水壶
③沙漠
2.短文留给你的启示是(
)(填写序号)
①遇到困难时,要求助于别人。
②遇到困难时,要听从领导的指挥。
③遇到困难时,不要熄灭心中的信念。
3.短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是(
)(填写序号)
①重整旗鼓 ②烈日当头 ③重见光明
【答案】
①. ②
②. ③
③. ②
【解析】
【分析】听力材料:《信念》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进入撤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海线里跋涉。阳光下,
漫天飞舞的风沙像炒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口喝似炙、心急如焚一一大家
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
也不能喝。”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目标。水壶在队员手中传
递,那沉甸句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了坚定的神色。
终于,探险队走出了沙漠。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壶支撑他们的精神之水一
一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烈日当头,茫茫沙漠中,真正救了他们的,又哪里是那一壶沙子呢?他们的信念,已经
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着他们走出了“绝境”。
【详解】本题考查同学们听力理解。
同学们看题时要留意句子的重点字词,做好笔记,方便分析题目。听材料时,可以适当在空
白处记下关键信息。结合笔记、听力材料和关键信息,理解清楚题意,再完成题目。
1.通读短文后,可知“队长”是故事中的某个人物,只在第一段出现过;“沙漠”是故事的
发生地,在文章起到了强调队员们所在的环境恶劣的作用。“水壶”是故事的线索,贯穿全
文。故选②。
2.短文中的队员处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他们遇到了困难,但是没有办法向别人求助,只
能依靠自已。因此,选项①说法不正确。
短文中队员们因为没有水而感到十分焦急,队长通过一个装满沙子的水壶来唤醒大家的求生
希望。队长在安慰和鼓励队员,并不是在下达命令。因此,选项②说法不正确。
从题目《信念》和文章的“他们的信念,已经如同一粒种子,在他们心底生根发芽,最终领
着他们走出了“绝境”。”可以知道短文围绕“信念”这个关键词。因此,选项③说法正确。
故选③。
3.通读全文,第三段第一句出现了“烈日当头”,其他两个词语并没有在文章出现过。故选
②。
第二部分 基础与运用
2. 看拼音写词语,书写规范、端正。
xuè yè
zhuāng jia
zhú jiàn
yán jiū
xùn chì
wù kě nài hé
【答案】血液 庄稼 逐渐
研究 训斥 无可奈何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
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
“液”“稼”“逐”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填写序号)
A. 薄.雾(bó)
闪烁.(shuò) 苔.藓(tái)
唉.声叹气(āi)
B. 霸占.(zhàn)
骨髓.(sui)
红薯.(shū)
疑惑.不解(huò)
C. 震撼.(hàn)
奥.秘(ào)
心脏.(zàng) 半明半昧.(wèi)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
多练。本题中读音没有错误的是 A 项。
B 项:骨髓 sui——suǐ 红薯 shū——shǔ
C 项:半明半昧 wèi——mèi
4.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填写序号)
A. 结实 裤子 暮色 遥头晃脑
B. 既然 辫子 拨打 通情达理
C. 世纪 富饶 严历 横七竖八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
积累,特别是形近字,经常也是易错字。
A 有误,“遥头晃脑”的“遥”应为“摇”。
B 正确。
C 有误,“严历”的“历”应为“厉”。
故选:B。
5. 下列词语中与“手舞足蹈”中“舞”的意思相同的是( )(填写序号)
B. 舞.文弄墨
C. 手舞.双刀
A. 载歌载舞.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词语的特点进行分析。本题中“手舞足蹈”意思是蹈:
踩踏。双手挥舞,双脚跳动。形容高兴到极点的样子。“舞”的意思舞动。意思相同的是 A
项。
A 项:“载歌载舞”意思是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地欢乐。“舞”的意思是跳舞。
B 项:“舞文弄墨”舞、弄:玩弄。文、墨:文笔。原指歪曲引用法律条文。后指玩弄文字
技巧。“舞”的意思是玩弄。
C 项:“手舞双刀”意思是双手舞动着刀。“舞”的意思是“挥舞”
6. 下列词语中意思相反的一组是( )(填写序号)
A. 提心吊胆 胆战心惊
B. 震耳欲聋 鸦雀无声
C. 精忠报国 铁
面无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辨析出词
语中意思相反的一组即可。
A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由此可知本项词语互为近义词。不符合题意。
B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
由此可知本项词语互为反义词。符合题意。
C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讲私人情面。
由此可知本项词语是形容个人品质的词语,不符合题意。
综上,词语中意思相反的一组是:B。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填写序号)
A. 梅兰芳蓄须的举动表现出他是一个打头阵...的人。
B. 学习打篮球的时候,开始我没掌握正确的方法,没少走弯路...。
C. 妈妈是个不爱打扮的人,今天她要主持会议,竟破天荒...地化了淡妆,真漂亮。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结合选项的内容进行辨析和理解。本题中加点词语使用有
误的是 A 项。
A 项:打头阵:比喻战场上冲锋在前或工作中带头干。不符合原文的语境。
B 项:走弯路:本意是没走正确的路而耽误进程。
C 项:破天荒:意思是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
照样子仿写句子。
8. 仿照例子长话短说。
例: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大河,翻过高山,走了一程又一程,终于来到了拉萨。
改成: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经过长途跋涉
......来到了拉萨。
蜜蜂不停地扇动翅膀,发出很响的嗡嗡声,飞了起来。
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蜜蜂不断努力飞了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原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把句子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即可。结合原句的内容得出的主旨要
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例如本题中可以把“扇动翅膀,发出很响的嗡嗡声”概括成
不断努力。
9. 仿照例子写句子,用上动作描写来表现情绪。
例:生气——我重重地把球一扔.,一屁股坐在地上哭起来...。
害怕 自豪 快乐 (三个词语任选其一)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害怕
②. 妈妈一走,我就把屋里所有的灯都打开,然后钻进被窝,蒙
上头,大气都不敢喘。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
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本题按照例句形式,在“害怕、自豪、快乐”这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用上动作描写来展
现即可。示例:快乐——我听了妈妈的话,一蹦三尺高。
第三部分 阅读与积累
10. 按要求完成习题,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夏日绝句》中表现“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应该做鬼中英雄”这种价值取向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潮越来越近,___________________,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__________________,唯戎不动。
4.生活中不努力进取的人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
来安慰自己,觉得自己处在中等位置就挺好了,这种想法不太可取。
【答案】
①. 生当作人杰
②. 死亦为鬼雄
③.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④. 诸儿竞走取之
⑤. 比上不足
⑥. 比下有余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点有诗句、文言文的默写与课文原文、成语的识记能力。解答
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与平时的知识积累,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
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
更准确地写出答案。
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原文是:生当作人杰,死
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出自课文《观
潮》。课文通过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大
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还可以从作者的赞美之情中体现出作者宽广的胸襟。
3.“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出自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意思
是: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压折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去抢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4.“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意思是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
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阅读。
牛的世界
①冬天,牛被拴在门口晒太阳。它躺着,嘴不停地咀(jǔ)嚼(jué),眼睛看上去似乎
睁得更大,那双黑亮的眸(m6u)子却使人有些事怕。
②平时,我进院经过牛身旁时,总感到牛鼓着两只大眼睛在瞪着我。我情不自禁....地想:
它这样瞪着,瞪着,不会猛地站起来朝我撞过来吧?所以我总远远地绕开它走。
③有时候我会留心观察一下它的举动,只见它就是呆呆地瞪着眼,似乎也没有什么威胁。
④我们院子里有好些小孩,他们无事可干时,就去逗牛玩,一点儿也不怕它。有好几回,
我见牛让他们惹得发了脾气。它绕着拴住它的木桩子,一圈儿一圈儿地转。低着头,斜起角,
眼睛打角底下瞪出来,好像要把天地撞翻个儿似的。孩子们好像没看见它的愤怒,下次,他
们还去退它。因为它每次只是摆摆样子,从没有反抗过。
⑤朋友告诉我:“牛不用怕的,它不会撞人的。因为它的眼睛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不同。”
⑥我津津有味地听他讲起来:“牛眼睛看到的东西,要比原来大许多许多。比如,我们
看见的木桩,牛眼睛看到的就会像一根电杆。我们人呀,在它眼中,就会有四个罗汉那么高。
我们站到它跟前,它把我们看成庞然大物,一定认为只要我们动动两个手指就能捏死它,抬
一抬腿就能把它踢到半空去。所以,它早已怕了!随便我们怎么使唤它,它都不敢反抗!”
⑦噢,原来如此!它那瞪着的大眼睛不过是假装吓唬人的。以后再看它的眼睛,我从里
面看到的只有顺服。我想:也许真的是牛眼中看到的世界,使它只能听我们使唤,不敢反抗。
11. 结合上下文,理解“情不自禁”的意思。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结合上下文,画线句子对牛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感受到(
)(填写序号)
①牛此时发脾气要撞翻孩子们。
②牛此时非常生气却不敢反抗。
③此时高兴地和孩子们玩耍。
13. 阅读短文,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内容、写法、启示和联系生活某一个角度提
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作者看到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到朋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 意思是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文中指的是看到牛
之后我总是控制不住的去想。
12. ②
13. 牛真的不敢反抗吗?
14.
①. 在院子里逗牛
②. 牛不用怕的,它不会撞人的。因为它的眼睛看到的和我
们看到的不同。
③. 也许真的是牛眼中看到的世界,使它只能听我们使唤,不敢反抗。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解释词语的含义时要写出词语的本义和文中义即可。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平时,我进院经过
牛身旁时,总感到牛鼓着两只大眼睛在瞪着我。我情不自禁地想:它这样瞪着,瞪着,不会
猛地站起来朝我撞过来吧?所以我总远远地绕开它走。”本题中“情不自禁”意思是感情激
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文中指的是看到牛之后我总是控制不住的去想。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句的内容“它绕着拴住它的木桩子,一圈儿一圈儿地转。低着头,斜起角,眼睛打角
底下瞪出来,好像要把天地撞翻个儿似的。”可以得出这句话是对牛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从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牛的表现是生气的,但又是不敢反抗的。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从文章的内容、写法、启示等方面来描写即可。注意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写出自己想针对这篇文章的一些问题即可。注意要契合文章的内容,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
错别字即可。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我们院子里有好些小孩,他们无事可干时,就去逗牛玩,一
点儿也不怕它。有好几回,我见牛让他们惹得发了脾气。”可以得出作者看到孩子们在院子
里逗牛,根据原文第五段的内容,可以得出作者听到朋友们说的话是“牛不用怕的,它不会
撞人的。因为它的眼睛看到的和我们看到的不同。”根据文章第七自然段的内容可以得出作
者想的是“也许真的是牛眼中看到的世界,使它只能听我们使唤,不敢反抗。”
阅读。
黄帝战蚩尤(chī)尤
①黄帝经过数次交战终于打败了炎帝,成为了五方天帝的首领。可是炎帝手下有个部落,
他们的首领名叫蚩尤,他英勇善战,手下还有九九八十一个兄弟,这些兵士长着刀刃般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