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积累(17 分)
学习实践一:少年当立志,谦谦成君子。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
君子处世,也应该 zūn(①______)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②_______)(A.héng
B.hén),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历代儒客文人大多以君子之道自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活动中去探索、学习君子的
hán(③______) 养与成才的“秘 jué(④_____)”!
——《九上语文教科书》(有删改)
【答案】
①. 遵
②. A
③. 涵
④. 诀
【解析】
【详解】①遵循,读作“zūn xún”,指遵照、遵守、遵从。
②持之以恒,读作“chí zhī yǐ héng”,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
③涵养,读作“hán yǎng”,指控制情绪的功夫、修养,道德修养,也指滋润养育、培养。
④秘诀,读作“mì jué”,指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办法。
学习实践二:君子各有志,德行耀光芒。
2. 根据情境完成下面的诗文填空。
君子之志
古诗文名句
作者与出处
追忆前朝宫苑,感慨历史
沧桑
鸟下绿芜秦苑夕,①_______。 许浑《咸阳城东楼》
达则兼济天下,穷亦心系
②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朝堂
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打破时空阻隔,发出美好
祝愿
冲破万重阻力,施展豪迈
抱负
刚正愈老弥坚,匡正义无
反顾
③_____, ④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
⑤_____,⑥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⑦_____, ⑧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案】 ①. 蝉鸣黄叶汉宫秋
②.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③. 但愿人长久
④.
千里共婵娟
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⑦.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⑧. 肯将衰朽惜残年
【解析】
【详解】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
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本题易错字有:忧、
婵、沧、弊、衰、朽。
学习实践三:入明清时代,品君子传奇。
3.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施耐
庵。
B.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纪传体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
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小说反映了西汉末年及三国时期
的社会现实。
D.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小说反映了封建社
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施耐庵是元末明初文学家;
B.《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
C.“西汉”错,应该是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社会现实;
故选 D。
4. 下列复句类型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选择复句)
B.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并列复句)
C.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要坚持下去。(条件关系)
D. 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递进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复句类型。
A.并列复句;
B.转折复句;
D.因果关系;
故选 C。
二、名著阅读(7 分)
5. 某班同学对梁山好汉在白粉墙壁上题字产生了兴趣,开展了“白粉壁上的故事”的研读
活动。请结合《水浒传》相关内容,填写下列任务单。
《水浒传》——“白粉壁上的故事”研读任务单
人物
题字地点
题字内容
后续事件
林冲
酒店
宋江
浔阳楼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酒店掌柜朱贵送林冲
上梁山,并为他仗义
执言。
心在山东身在吴,
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
敢笑黄巢不丈夫!
卢花滩上有扁舟,
(1)
(2)
武松
家中
(3)
俊杰黄昏独自游。
被管家李固告发题反
义到尽头原是命,
诗,被捕后屈打成招。
反躬逃难必无忧。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武松经张青夫妇介绍
投奔二龙山落草。
任务一:金圣叹批武松题字:“只八个字,亦有打虎之力。”请结
(4)探究
合相关内容,阐述你对“有打虎之力”的理解。
(任选一...
题.)
任务二:在这四人的题字经历中,陆谦、李固等为个人私欲陷害他
人,我们称之为“加害人”。请结合相关情节,阐述作者设置“加
害人”的作用。
【答案】(1)宋江被黄文炳告发题反诗,打入死牢;
(2)卢俊义;
(3)鸳鸯楼。
(4)任务一:武松杀人后,不隐匿逃遁,不嫁祸于人,而是以大丈夫敢作敢当的气概,书
写自己大名,充分显示了武松光明磊落、豪气不羁以及大无畏的精神。这几个字也是对自己
这一段时间所受委屈的痛诉,是内心愤怒的表达,表现出他对于官府、对于统治者的不屑,
标志着这位武行者彻底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任务二:①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为下文作铺垫。宋江被黄文炳所陷害,才有下文梁山好
汉江州劫法场救宋江的情节,宋江也因此上了梁山。②形成对比,以“加害人”衬托出主人
公的性格特点。陆谦几次陷害林冲,给高衙内出主意,让林冲误闯白虎堂,买通押送差拨在
野猪林害林冲等等,无不想置林冲于死地。而林冲一味隐忍,陆谦的背信弃义更显出林冲的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③暗示环境,深化主旨。这些“加害人”因自身的利益出卖友情、主
人、同事等,最终走上不归路,自然地将当时北宋末年民风世情表现出来。他们只是社会环
境的中一个缩影,却折射出当时世风日下、追名逐利、官场腐败的社会现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掌握和理解人物作用。
(1))根据《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内容可知,宋
江 在浔阳楼写下“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还留下姓名,被黄文炳发现后,告到蔡九知府处,蔡九下令捉拿宋江,宋江装疯未遂,被打
入死牢。据此作答。
(2)根据《水浒传》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内容可知,卢俊义被
张顺擒拿,宋江带头领动着鼓乐迎接,要卢俊义上山坐第一把交椅,卢不肯。众头领轮留请
客,卢俊义住了两个多月。李固与卢俊义娘子结婚,并到官司告发卢题反诗。卢俊义回城,
被李固设伏绑送梁中书前。屈打成招,下入死牢。据此,人物应填卢俊义。
(3)根据《水浒传》第三十一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内容可知,武松
在鸳鸯楼,杀死蒋门神、张团练、张都监,连夜越城而走。孟州知府着人缉拿武松,张青介
绍武松到二龙山宝珠寺鲁智深、杨志处去落草。据此,可知题字地点应为鸳鸯楼。
(4)任务一:示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能有力表现武松的鲜明性格——敢作敢为、
光明磊落;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可看出武松得知被污蔑陷害内心的无比愤怒,表
现出武松对统治者、对官府的不屑,也标志着他从此彻底走上反抗的道路。
任务二:结合情节,阐述“加害人”的作用,即结合情节分析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示例:小说中“加害人”的作用有:(1)为主要人物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对比或
反衬)。如李固与卢俊义娘子结婚,并到官司告发卢题反诗,用李固的背信弃主,忘恩负义
与卢俊义的坚守道义、顾念旧情形成对比,凸显出卢俊义的道义与念旧。(2)推动故事情节
发展(串连故事情节),如卢俊义被管家李固告发题反诗,被捕后屈打成招,才有下文劫法
场石秀跳楼的情节。(3)暗示环境,揭示或凸显主题。李固因自身利益出卖主人并设下埋伏,
绑送主人到梁中书面前,反映出当时的世风民情——追逐名利,不顾道义,官场腐败的社会
现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二十年后
欧·亨利
①纽约的一条大道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
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大道两头远望。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 10 点,
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
②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
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③“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
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这是 20 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你听了觉得稀奇,是吗?好吧,
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 20 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
是一家餐馆……”
④“那餐馆 5 年前就被拆除了。”警察接上去说。
⑤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
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⑥“20 年前的今天晚上,”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
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孩提时候起,我们就
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
时候,我们俩约定:20 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们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⑦“这听起来倒挺有意思的。”警察说,“你们分手以后,你就没有收到过你那位朋友
的信吗?”
⑧“哦,收到过他的信。有一段时间我们曾相互通信。”那男子说,“可是一两年之后,
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你知道,西部是个很大的地方。而我呢,又总是不断地东奔西跑。可我
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信得过的朋友啦。”
⑨说完,男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小巧玲珑的金表。表上的宝石在黑暗中闪闪发光。“九
点五十七分了。”他说,“我们上一次是十点整在这儿的餐馆分手的。”
⑩“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⑪“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
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⑫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们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
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⑬“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
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⑭“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
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官先生。”
⑮“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⑯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
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
⑰“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⑱“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⑲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
啧,啧!20 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
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⑳“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我原来根本没有
想到你会长这么高的个子。”
㉑“哦,你走了以后,我是长高了一点儿。”
㉒“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㉓“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
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㉔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
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㉕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㉖“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 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
得面目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㉗“然而,20 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
勃。芝加哥的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的,于是他们通知我们说,他们想跟你‘聊聊’。
好吧,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㉘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㉙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
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6. 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
7. 阅读下面语句,结合文章内容,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第①段中“冷飕飕的风”有怎样的作用?)
(2)“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请从人物描写
方法角度揣摩人物心理。)
8. 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你的理由。
9. 欧·亨利的作品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神转折闻名遐迩,这一篇也不例外,请结
合文章内容,分析“欧·亨利式结尾”在本文中的具体体现。
知识卡片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
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不得
不承认它的合情合理。小说平静地向读者叙述一个故事,却又不动声色地设置了隐蔽的伏
笔,等到结尾时露出机关,令人叹为观止。
【答案】6. ①沿街巡查,发现男子;②热情交谈,自述过往;③发现破绽,最终被捕。
7. (1)“冷飕飕的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或点明时间和天气,描写天气的寒冷,渲染当
时街上沉寂冷清的氛围,烘托吉米内心担心朋友就是通缉犯的紧张,为下文写鲍勃遵守二十
年前的“约定”等待朋友的到来作铺垫。
(2)句子采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大声地说”是鲍勃呼喊吉米的动作,“激动”是
鲍勃见到男子的神态,体现鲍勃看到男子,以为他就是自己老朋友吉米的喜悦和兴奋,体现
出鲍勃的重情重义。
8. 示例一: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鲍勃:鲍勃因犯罪被通缉后潜逃,总是不断的东躲西藏,
他明知自己是一个通缉犯,还冒着被抓住的风险,不远千里赶赴二十年前和朋友的约会,体
现他对友情的珍视,但最终还是被绳之以法。故事围绕鲍勃等待朋友的到来兑现二十年前的
承诺展开,揭示了执法不徇私情的主题。
示例二: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吉米:吉米和鲍勃曾经是最要好的朋友,一起长大,情同手
足,在“情与法”的对抗中交战,他不忍亲自逮捕自己的朋友,又不能徇情枉法,最终让一
个便衣警察逮捕鲍勃,避免了亲自逮捕朋友的尴尬。他恪尽职守,不徇私情,履行了一个警
察的责任,揭示了执法不徇私情的主题。
9. 小说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友居然是警察且吉米早
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并在前文已埋下伏笔:
①开头写警察吉米在巡街时“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大道两头远望”,为后文他发现鲍勃是
通缉罪犯后的机警表现埋下伏笔;
②对鲍勃的外貌描写,与后文吉米在字条中提到“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
通缉的罪犯”形成呼应,埋下伏笔;
③吉米在和鲍勃的谈话中问道:“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其实吉米是确定鲍勃不会走掉,
为后文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抓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结合关键句子回答。主要人物是吉
米和鲍勃,概括主要事件可梳理文章情节,第①②段,写吉米沿街巡查,发现男子,鲍勃驻
足店铺,发现警察;第③④段,写热情交谈,鲍勃自述过往;第⑤到⑮段,写吉米不忍抓捕,
转身离开;第⑯到㉙段,写发现破绽,鲍勃最终被捕。可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结果如
何”的形式概括。
【7 题详解】
(1)考查景物描写及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
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二、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
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
“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属于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无非是与小说的氛围以及小说
的情节相联系。开头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突出天气的寒冷,结合“已近夜间 10 点,
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了”可知,渲染了冷清气氛,结合“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
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大道两头远望”可知,烘托吉米此时紧张的心情,为下文写朋友
已变成通缉犯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结合上下文回答。“你是吉米·维尔斯?”“很激动”分别引用
了语言和神态描写,结合第⑥段“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们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
大的。从孩提时候起,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
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们俩约定:20 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们俩
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可知,这里写出了鲍勃看到男子,以为他就是自己老朋友吉米的喜悦
和兴奋;结合第⑧段“可我相信,吉米只要还活着,就一定会来这儿和我相会的。他是我最
信得过的朋友啦”和第⑭段“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
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可知,体现出鲍勃的重情重义。
【8 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