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一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doc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资料共8页,全文预览结束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第一节测试卷及答案浙教版 1.科学要研究各种 牛顿发现了 ,瓦特改良了 ,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如大家已经熟悉的, 等。可以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和 【答案】自然现象;原因;规律;万有引力;蒸汽机 【解析】【分析】【详解】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如大家已经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可以说,科学离我们并不 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答案】自然现象;原因;规律;万有引力;蒸汽机。 2.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 知识,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多 、多 ,准备随时运用 和 【答案】观察;实验;思考;科学方法 【解析】【分析】【详解】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在学习科学的 时候,我们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准备随时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 3.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科学发展 步。科学研究是从 ,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 开始的,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发现。 【答案】密切相关;疑问 【解析】【分析】【详解】略 4.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收集资料,考察验证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 【答案】A 【解析】由科学探究过程几个环节分析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过程的几个环节,提出问题是第一步。 【详解】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 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环节。故科学家屠呦呦之所 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首要工作是:关注现象,提出问题。故选:A 5.小明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答案】C 【解析】根据对科学探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的了解作答。 【分析】科学研究要有正确的方法、严谨的态度。 【详解】A、科学研究要从小处入手,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平时多做小实验,在实验过 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确;B、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思考, 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C、对书本知识我们要抱着科学的态度去学 习,但不是盲目地崇拜,要敢于质疑,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验证其科学性,不正确;D、 科学研究要学习前人总结的经验,善于积累,灵活运用,正确。故选:C
6.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你认为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 ) A.多做实验 B.仔细观察、积极实验、认真思考 C.认真听老师讲课 D.凭感觉对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并做出正确判断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科学》要有正确的方法,除了认真听老 师讲课和多做实验之外,还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不能凭感觉对身边的事物不仔细观察就 做出判断。 7.问题是探究之源,课堂上我们一般会根据情景及生活经验,提出明确而科学的问题。在探 究“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提出的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养鸡场孵化箱里的蛋是种蛋,为什么种蛋能孵化出小鸡? B.鸟蛋颜色大小不一,但结构都一样,我想知道鸟蛋是怎样孵出小鸟的? C.假如树林中没有鸟,谁来捉害虫? D.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到处乱跑,可刚孵出的小燕子全身无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 【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表达和交流。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分析】探究是否成功,取决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是否科学合理。 【详解】A、养鸡场孵化箱里的蛋是种蛋,为什么种蛋能孵化出小鸡,有科学研究价值,属 于科学问题,A 正确;B、鸟蛋颜色大小不一,但结构都一样,我想知道鸟蛋是怎样孵出小 鸟的,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B 正确;C、假如树林中没有鸟,谁来捉害虫?与 鸟的生殖发无关,不属于科学问题,C 错误;D、刚孵出的小鸡毛茸茸的,到处乱跑,可刚 孵出的小燕子全身无毛。为什么会如此不同?有科学研究价值,属于科学问题,D 正确;故 选:C. 8.“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 展观的重要内涵。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答案】C 【解析】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分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 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难度不大,会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产、生活现象, 学以致用。 【详解】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符合科 学发展观,故不符合题意;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时应开发荒 地为耕地,符合科学发展观,故不符合题意;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
料饭盒倒入江河,又会污染江河的水体,不符合科学发展观,故符合题意;D、为了充分利 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符合科学发展观,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9.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为研究中国气候变迁,在长达 50 年的时间内坚持每天观察气候 与生物的关系。下列观察不属于竺可桢观察范围的是( ) A.观察候鸟迁徙,蛇、蛙出洞等动物的生活习性 B.观察自然界植物的发芽、开花、落叶等现象 C.观察天气现象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我国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为研究中国气候变迁,在长达 50 年的时间 内坚持每天观察气候与生物的关系。如通过观察候鸟迁徙,蛇、蛙出洞等来了解动物的生活 习性;每天坚持观察天气现象;观察自然界植物的发芽、开花、落叶等现象;而用天文望远 镜观察遥远的星系是天文学家要做的事情,不属于竺可桢观察的范围,所以 ABC 不符合题意, D 符合题意。 【答案】D 10.将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题: 吗? ;请你根据现象提出问 ?假如凹陷的乒乓球有一处破洞,则利用该方法还能够让乒乓球恢复原来的形状 。 【答案】凹陷的乒乓球恢复了原来的形状;为什么将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样; 不能 【解析】【分析】【详解】将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凹陷的乒乓球恢 复了原来的形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将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样;乒乓球凹进 去,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恢复原样,是由于球的内外温度不一样引起球内外大气压不等,内 部气压大,外部气压小,所以球会重新鼓起来,假如凹陷的乒乓球有一处破洞,放入水中后, 球内外的大气压始终保持相等,则不能恢复原状;故答案选:凹陷的乒乓球恢复了原来的形 状;为什么将凹陷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样;不能; 11.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下 列实例中属于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不利影响的是( )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略 12.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 起去寻找 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 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地点 水泥路上 水槽边的石头下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干草地中 潮虫数量/只 0 24 18 2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 【答案】B 【解析】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收图表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详解】从表格中看出,水边的石头下、花的湿花盆下的阴暗潮湿环境中潮虫数量多,因此 根据他们的记录,可知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故选:B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 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 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2)水泥路上明亮干 燥,鼠妇的数量是 0 只,干草地中缺乏水分,鼠妇的数量是 2 只,表明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 的环境;水边的石头下和花的湿花盆下阴暗潮湿,鼠妇的数量分别是 24 只、18 只,表明鼠 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13.开学了,小科和小滔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他们漫步于校园,发现了很多现象,并 提出了相应的问题:①新的班主任是否严厉?②一天当中学校旗杆的影子长短为什么会发生 变化?③为什么铁栏杆会生锈?④为什么很多小学同学也就读于这所中学?根据本节的学 习,你认为上述问题中,科学学科能解决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略 14.小宇为了研究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做了如下实验:将质量、温度都相同的水分别 倒入两个牛奶瓶中,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 3min 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小宇得到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 所示: 日照时间/min 0 3 6 白纸瓶水温/℃ 23 24 25 黑纸瓶水温/℃ 23 25 26 9 25 27 12 26 28 15 27 29 18 27 30 21 28 31 24 29 32 27 29 33 30 30 34 小宇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的颜色有关,黑色物体的吸热本领比白色物体的吸热本领强 【解析】两瓶内装有相同质量、初温相同的水,通过比较在相同时间内水温升高的多少,根 据吸热公式得出哪个瓶内吸热少,判断白纸和黑纸吸热性能;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掌握在相同条件下,黑色吸热快, 放热也快。 【详解】由题知,两瓶内水的质量相同、初温相同,∵Q 吸=cmΔt,在相同的时间内(30min), 黑纸瓶水温升高的多,水吸热多, ∴黑纸的吸热性能好于白纸,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黑 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本领强。故答案为: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本领强。 15.(科学探究)如图所示,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们垂挂在胸前,猜测一下, 如果沿两张纸条的中间向下吹气,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操作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对 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1)你的猜测: 。 (2)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 。 (3)你的问题: ? 【答案】(1)纸条向外分开;(2)纸条向内靠拢;(3)纸条为什么向内靠拢 【解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解决此题的 关键是考虑向两张纸中间吹起时,两纸中间气体流速与外侧气体流速不同。 【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出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两张纸中间和外侧空气流速特点。 【详解】(1)当向中间吹气时,可能发生的现象:两张纸分开或两张纸向中间靠拢;(2)中间 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压强减小,纸外侧的压强不变,纸受到向内的压强大于向外的压强, 受到向内的压力大于向外的压力,将看到纸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中间靠拢;此现象说明气体 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3)存在的疑问是:为什么两张纸向中间靠拢,而不分开。故答 案为:(1)两张纸分开或两张纸向中间靠拢;(2)两张纸向中间靠拢;(3)为什么两张纸向中 间靠拢,而不分开。 16.(科学探究)小洪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 泡。爱动脑筋的他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猜想:泡泡的 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记录了如下实验结果: 液体 肥皂液 管子直径/mm 3 5 10 20 30 泡泡产生的情况 容易 较易 较难 难 不产生 请你根据小洪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2)请你另外提出两种猜想,说明影响泡泡产生的因素。 【答案】(1)其他条件相同时,管子直径越大,越难吹出泡泡;(2)泡泡的产生可能与肥皂液 的浓度、液体的种类有关。 【解析】【分析】通过本题的实验,我们应重点从中学习一种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
做出自己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是对我们能力的一个考验。 【详解】略 17.(科学思维)(1)分别取一张 A4 纸和三张 A4 纸,紧紧地捏成大小相同的两个纸团,同时让 它们从同一高度下落,仔细观察后看到它们同时落地,你能针对以上现象提出问题吗? (2)如果把一张 A4 纸捏成纸团,另一张 A4 纸展开,同时让它们从同一高度下落,它们会同 时落地吗? (3)比较以上两种情况,你能提出合理的解释吗? 【答案】(1)为什么一张纸和三张纸捏成团后会同时落地;(2)不会;(3)捏成团时面积小; 【解析】【分析】【详解】略 18.(2019·宁波)“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乱丢垃圾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所以我 们要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废弃的草稿纸应放入下列四个垃圾桶中的( ) 【答案】B 【解析】【分析】【详解】废弃的草稿纸可以回收再利用,属于可回收物;故选 B. 19.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 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 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________。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你的问题是:________。 【答案】(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解析】【分析】此探究题主要包含了大气压的知识,七年级学生未学过大气压,学生在作 出猜测时会以瓶子与瓶盖的模型来思考这个探究题。 【详解】小题 1:大部分学生认为瓶盖与瓶子之间有螺纹能拧紧,而纸板与杯子间没有所以 会猜测:硬纸板掉下,水流出;猜测不一定与实验结果一致,也有部分学生会猜测:硬纸板 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两种猜测都是可以的。 小题 2:通过操作实验后可以看到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小题 3:实验的现象与绝大部分学生的猜测不一致,将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思考并提出” 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的疑问。 故答案为:小题 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 2:硬 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 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20.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在植物园中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春天 来了,枫树、柳树长出了绿叶。夏季各种树木都生长得十分茂盛。随着秋季的降临,有 的树木叶子开始变黄,枫树的叶子却逐渐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 彩。对自然界中的这些平常现象,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请提出你感兴趣的两个问题: 问题 1:________ 问题 2:________ 【答案】为什么植物夏季比冬季茂盛?;枫树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解析】【分析】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源于一些小小的疑问,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 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此题可从观察到的现象提出 问题。 【详解】可根据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植物四季的生长情况提出问题:问题 1:为什么植物夏季 比冬季茂盛?问题 2:枫树的叶子为什么秋天会变红? 21 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 ?带着这 个问题,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①将 32 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随机平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 同的鼠笼中,分别标上 A 组、B 组。 ②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 A 组老鼠的“生物钟”,B 组老鼠保持自然昼夜节 律不变。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 ③饲养四个星期后,让 A、B 两组老鼠走同一迷宫,记录老鼠从入口到达出口所用的
时间。5 小时后让 A、B 两组老鼠第二次走原来的迷宫。获得数据如下表: (1)B 组实验的作用是__ ___; (2)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 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3)通过实验分析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照作用 (2)A (3)生物钟紊乱会导致老鼠的记忆能力下降 【解析】【分析】【详解】 (1)分析资料可知,利用遮光布和灯光等方法打乱 A 组老鼠的“生物钟”,B 组老鼠保持 自然昼夜节律不变,保持其它条件都相同进行饲养。则 A 组是实验组,B 组是对照组,起对 照作用。 (2)分析表格可知,用时越长记忆力越差,故 A 组老鼠记忆力比较差。 (3)通过分析该资料可知,生物钟紊乱会导致老鼠的记忆能力下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