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上海普陀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28 分)
1.(10 分)默写
(1)少小离家老大回,
。(《回乡偶书》)
(2)
,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3)其一人专心致志,
。(《学弈》)
(4)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5)千磨万击还坚劲,
。(《竹石》)
2.(4 分)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问题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题目中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
(日期)
节的夜晚。
(2)“地白”与后面诗句的“
”一词相照应。“秋思”点出了诗人
的情感。
3.(6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
,相传是
(人名)所撰。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两个小儿围绕着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辩。
B.两个小儿各抒己见,但都无法辩驳对方的观点。
C.认为“日初离人远”的根据是太阳形体的大小。
D.从两小儿的争辩可以看出他们的质疑探究精神。
4.(8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①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②与牛驾,
子将谁策③?”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注释]①愈:通“逾”,超过,胜过。②骥:好马。③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
或牛)。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何故.策骥(
)
(2)下列“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
B.我也是给了你足够的鞭策
C.我也是把你当作好马的脚
D.我也认为你足够成为好马
(3)“我无愈于人乎?”从耕柱子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
的态度。
(4)“耕柱子悟”,下列对“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明白了自己就是被“策”的马
B.他领悟到自己应不断努力进步
C.他知道了自己确实不如别人优秀
D.他明白了墨子对自己抱有希望。
二、现代文(26 分)
5.(12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只有一个地球
①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
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
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②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相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 6400 千为的星,同茫茫的宇宙
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
③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
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
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
④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所以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⑤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
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⑥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
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⑦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
这些设想即使实现了,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⑧“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
发出的感叹。
⑨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
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
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第①段画线句是从宇航员外太空瞭望的角度描绘了地球的
外观,表达了
的感情。
(2)对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程度上强调了地球上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之久。
B.说明人类随意的毁坏行为使地球再生资源极困难。
C.这二个词语连用,从语气上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D.体现了地球资源有限,引发读者保护地球的思考。
(3)请在第④段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4)请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完成填空:
地球是我们的生命摇篮,但是,因为
,又因为
,还因为
,所以,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6.(14 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卖豆浆的孩子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
年龄,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
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
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吃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
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装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
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
。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
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
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
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
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
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 10 岁开始就卖。
⑤看着面前这个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10 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
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 从 10 岁开始就有
了一种职业。
⑥我问他,卖豆浆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
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
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
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⑦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
起卖豆浆的生意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
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
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⑧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浆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1)根据拼音写汉字,qū
使
(2)在第③段空格处选填恰当的词语是
A、有条有理
B、有条不紊
C、有张有弛 D、有始有终
(3)在第③段画线的句子中,“吃力”与“熟练”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4)在第⑥段说“我”看到了“生的勇气和坚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卖豆浆的孩子“勇
气和坚强”在全文中的具体表现:
①雨中即便淋湿了还依然卖豆浆
②
③
(5)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结尾的“财富”指的是:
①
②
三、名著阅读
7.(6 分)阅读
他是个标致、帅气的小伙子,四肢修长而结实,身材腰长匀称年龄约二十六岁。他面
容端正,没有一点乖戾、凶残的样子,眉眼间透出一股男子汉的英气。同时,在他身上还
能看到到欧洲人的温柔、甜美的气质,特别是他微笑的时候,他的头发长而乌黑,不是那
种羊毛卷,额头高而宽阔,眼睛炯炯有神,充满朝气。他的皮肤不黑,带褐色,不是巴西、
弗吉尼亚等其他美洲土著人那种丑陋的黄,而是一种灿烂的橄榄色,说不出的赏心悦目。
(1)以上语段出自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文中的“他”指的是
(作品中人物),
以下事件不是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经历的一项是(
)
A.搭救了西班牙人
B.种植大麦和稻子
C.做独木舟和小船
D.遭遇了狼群攻击
(2)简述鲁滨逊制陶器的经过。
四、写作(40 分)
8.(40 分)题目:初中生活记事
要求:(1)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28 分)
1.【解答】
(1)乡音无改鬓毛衰
(2)绿树村边合
(3)惟弈秋之为听
(4)等闲识得东风面
(5)任尔东南西北风
2.【解答】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
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
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
(1)考查了对诗中时间的辨析。
本诗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这里的“十五夜”指的是农历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写作手法及对思想感情的辨析。
“地白”的意思是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后面诗句中“月明”提示
了“地白”的原因。所以“地白”与“月明”相照应。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
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
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特别是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
谁家。”充分表达了诗人思乡怀人的情感。秋思: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故答案为:
(1)八月十五 中秋;
(2)月明 思乡怀人。
3.【解答】
(1)考查了文章出处及作者。出自《列子》,作者:列御寇。
(2)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重点词有以:认为;去:距离。
(3)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两个小儿围绕着太阳离人远近的问题进行争辩。两个小儿
各抒己见,但都无法辩驳对方的观点。从两小儿的争辩可以看出他们的质疑探究精神。A、
B、D 正确。C 认为“日初离人远”的根据是温度而不是大小。故选:C。
故答案为:
(1)《列子》;列御寇。
(2)距离;
(3)C。
4.【解答】
(1)考查了文言字词的解释,结合句子来理解。何故策骥也:为什么要鞭打好马呢?故:
原因,缘故。
(2)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有亦:也;以:认为;子:你;足:值得;策:鞭策;怒:感到生气。
(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我无愈于人乎?翻译: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从耕柱子的
语气中可以看出他骄傲自满的态度。
(4)耕柱子悟。翻译:耕柱子醒悟了。通过墨子的解释他明白了自己就是被“策”的鞭;
他领悟到自己应不断努力进步;他明白了墨子对自己抱有希望。而不是自己不如别人优秀。
故选:C。
故答案为:
(1)原因,缘故;
(2)A;
(3)骄傲自满;
(4)C。
二、现代文(26 分)
5.【解答】
(1)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
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可知,第①段画线句是从宇航员外太空瞭望的角度描绘了地球的美
丽壮观外观,表达了对地球赞叹的感情。
(2)考查了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读“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此句中“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从程度上强调了地球上矿产资源形成的时间之久;
这二个词语连用,从语气上也起到了强调的作用;体现了地球资源有限,引发读者保护地
球的思考。故选 B。
(3)考查了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它们不能再生”与“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
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意思上表示递进。根据语义应填“不但……还……”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熟读文章内容,第二自然段写了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
大,不会再长大;第三、四自然段写了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第五、六、七
自然段写了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
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完成填空:地球是我们的生命摇篮,但是,因为地球不会再长大,
又因为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还因为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公里的范
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
环境”。
故答案为:
(1)美丽壮观 对地球赞叹
(2)B;
(3)不但……还……;
(4)地球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6.【解答】
(1)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汉字和拼音的掌握。驱使:迫使;使唤。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有条不紊: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联系上下
文可知,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这一系列的动作相当熟练,因此选择有条不紊。
(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吃力“写出了铁皮瓢和塑料桶对于卖豆浆的孩
子来说很大,他舀豆浆不容易;”熟练“则体现了这个孩子对这一套流程非常熟悉,他早就
承担了这份工作。这两个词语共同凸显出了男孩独立坚强的品格,所以并不矛盾。
(4)本题考查了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第三段中,描写了小男孩舀豆浆的时候,由于身高
不够,于是半个身子都趴到桶边。;在第六段中,”我“和孩子的对话中发现,孩子每天早
起卖豆浆,俄日企鹅还能最早到校,更能体现出孩子的勇敢和坚强。
(5)此题考查了主旨句含义的分析。主旨句含义分析,应该围绕更深入的角度来分析,将
关键词与进一步解释,特别是财富一词,更应该详细解释。由文本内容可知,从卖豆浆的
经历里,这个孩子养成了吃耐劳,独立自强的品格,增强了他对家庭和生活的责任感,这
些都会帮助他战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带他走向成功,所以说卖豆浆的经历是
一笔财富。
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