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资料共22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 案 第Ⅰ卷(共 33 分)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文章通常也叫做“写”文章,一般人作文往往不先将全部想好,拈一张稿纸,“不假 思索”而任笔写下去,写到无可再写时,就自然终止,写得( ),也是难免的事。文章“不 通”,大半是这样来的。也有一些人则是把全部作品都在心里想好,写只是记录,就像苏轼.. 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所说“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然后铺纸濡毫,( )。 这种办法似乎是理想的,但实际上很不易做到。 我个人所采用的是一种折中办法。在定了题目之后,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 四方八面地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 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这种寻思的工作做完了,再把杂乱无章的小标题仔细衡量一 番,把无关重要的、( )说明的一齐丢开,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 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这纲要写好了,文章的轮廓已具。 元好问在《与张仲杰论文》中说:“文章出苦心,谁以苦心为?”大作家看重“苦心”, 于此可见。所谓“灵感”大半都要先苦心经营,到了适当的时机便自然( )。 ________________。就已成功的作品看,好像都很平易,其实这中间分别很大,入手即平易 者难免浮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深刻而耐人寻味,这是铅锡与百炼精钢的分别,也是袁简 斋与陶渊明...的分别。而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则是文章的胜 境。 1. 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明所以 一蹴而就 B. 不知所云 一挥而就 C. 不知所云 一蹴而就 D. 不明所以 一挥而就 无需 无须 无需 无须 体现 涌现 涌现 体现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有生来即畅适者 B. 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有生来即畅适者,两者都体现了文章的畅适境界
C. 大抵文章的畅适境界有两种,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 D. 有生来即畅适者,有经过艰苦经营而后畅适者,两者都体现了文章的畅适境界 3. 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字明允,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词开豪放一派,《赤壁赋》《六国论》 均为其代表作。 B.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至唐宋而盛,可叙事、写景、状物,写法上多以记述为主,兼有 议论、抒情成分。 C. 陶渊明,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 隐逸诗人之宗”。 D. 王介甫,即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答司马谏议书》一文是其写给司马 光的回信,表明了坚持变法的决心。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 “不明所以”:不知什么原因,不去了解辩明事件真相。“不知所云”:指言语紊乱、空泛, 形容说话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无伦次。根据前文“任笔写下去”,后文的“文章‘不通’, 大半是这样来的”可知,此处指表达的不清晰,因此应选用“不知所云”合适;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指才思敏捷,写字、作文或 画画速度很快。根据文中“然后铺纸濡毫”可知,此处指用笔写文章,因此应选用“一挥而 就”合适; “无需 ”:不需要。“无须”:没有必要。此处是说要把没有必要说明的丢开,因此应选用“无 须”合适; “体现”:是指某种性质或现象通过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涌现”:指在同一时期大量的 出现。此处是“灵感”到了适当的时机就会一下子出现,因此应选用“涌现”合适。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依据后文“而王介甫所说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则是文章的胜境”可知, 此处的陈述对象是文章的境界,所以主语应是“文章的畅适境界”,排除 BD;
由后文“入手即平易者难免浮浅,由困难中获得平易者深刻而耐人寻味”可知,先论述的是 “生来即畅适者”,排除 A。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苏轼,字明允”“《赤壁赋》《六国论》均为其代表作”说法错误,苏轼字子瞻,明允是 苏洵的字,另外,《六国论》是苏洵的代表作。 故选 A。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洞窟考古测绘 以往我们采用传统手工测绘的方式绘制考古测绘图,精准度和工作效率都很低。现在, 我们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点云,通过点云数据确定壁画的三维位置,依据拼接图像勾 勒出壁画物象的线特征,并且在考古测绘图上按照分幅的图幅大小插入标有坐标数据的网格 线,便于后期整理成图,并计算出图像的准确位置和实际大小。采用上述技术绘制的考古测 绘图准确、科学地记录了敦煌石窟艺术的全部信息。 利用数字技术充分展示敦煌艺术,建立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随着敦煌石窟艺术数字技术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计划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 该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游客服务中心将设置洞窟实景漫游厅、主题电影演播厅、多媒体 展示厅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后,不仅可以将游览对文物造成的“威胁”降 至最低,使洞窟得到有效保护,而且能充分扩展敦煌石窟艺术展示的场所和空间。高分辨率、 高清晰度的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的展示,使观众欣赏到更加细致精美的敦煌石窟艺术,并 获取更为丰富的敦煌石窟艺术信息。 (摘编自樊锦诗《敦煌石窟保护与展示工作中的数字技术应用》) 材料二: 全景漫游是虚拟实境(又称虚拟现实,英文名称 Virtual Reality,缩写为 VR)技术的 一种实现方式。全景漫游可以真实、准确地记录和重现文物保护对象存在的环境、文物保护 或者考古发掘的工作现场。游览者通过主动的操作控制,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此基 础上,还能够交互地访问观者感兴趣的任意位置的细节,并提供链接其他媒体格式的功能,
拓展信息承载空间。在数字影像使用领域,全景漫游技术、传统摄像技术和三维重建技术均 可实现对环境的记录和重现。在环境重现的前提下,我们比较全景漫游、传统摄像和三维重 建三种技术手段,如下表所示: 输出分辨率 文件尺寸 交互能 力 其他媒体 简单和复 格式文件 杂场景的 链接方式 重现难度 放映平台 简易度 全 景 漫 游 传 统 摄 像 三 维 重 建 理论上任意分辨 率,通常使用中 约 50MB,任 等尺寸 6324× 意时长浏览 3162 1920×1080(高 清) 720×576(标清) 高清格式每 分钟约 2GB, 标清格式每 分钟约 25OMB 有 无 理论上任意分辨 率,但对计算机 运算资源占有量 庞大 百 MB 至 GB 级 有 主动链接 交互浏览 不受约束 简单 被动链接 线性浏览 不受约束 简单 根据预渲 染和实时 渲染的不 同而不同 很困难。对 复杂场景 的重现需 要付出极 大的人员 和设备投 入 复杂,还有 预渲染和 实时浏览 的区别 (摘编自宋利良、李大丁《敦煌石窟数字化工作中的洞窟全景漫游技术初步应用》) 材料三: 今天,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受众,敦煌文化如何更好地面向社会,适应当下,打造时代 新坐标,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命题。2020 年以来,莫高窟等石窟因疫情不得不停止对外开 放,这给游览敦煌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资源,推出了“云游敦煌” 微信小程序等一系列线上“云展览”活动,让人们宅在家中动动手指就能“云游”敦煌。与 此同时,“云游敦煌”小程序也在 QQ 上线。接下来,敦煌研究院将携手腾讯持续升级小程序
的功能,将很快上线一批壁画的音频讲解产品,给大家带来不同的“云游”体验。文物数字 化为新时代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文物数字化也为文物保护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敦煌研究院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就提 出“数字敦煌”构想,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 永续利用。“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的建立,更为促进敦煌石窟的科学保护和数据资源合理 有序的利用创造了条件。 此次疫情既给文博界带来挑战,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广泛运用人工智能、虚拟漫游等新技 术,借助 5G 和云计算带来的高速率的传输,进一步构建线上线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多渠 道传播敦煌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用匠心呵护遗产,以文化滋养社会。 (摘编自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 4. 下列对“全景漫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景漫游运用了虚拟实境技术,重现文物保护对象存在的环境、文物保护或者考古发掘 的工作现场,游览者通过直观体验,一定可以加深对文物的理解。 B. 全景漫游的文件尺寸相对较小,放映平台简单,有主动链接其他媒体格式文件的功能, 拓展了信息承载的空间。 C. 与传统摄像、三维重建相比,不受场景重现难度限制的全景漫游输出分辨率最高,更能 真实准确地记录和重现敦煌文化遗产。 D. 全景漫游具备传统摄像和三维重建没有实现的交互能力,可以使观者访问他们感兴趣的 任意位置的细节,获得更丰富的浏览体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洞窟考古测绘,实现了测绘图准确、科学地记录信息的功能, 在精准度和工作效率上,超越了传统手工测绘。 B. 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的建立,通过数字技术,扩展了敦煌石窟艺术展示的场所和空 间,使游览者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 C. 为了实现对文物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敦煌研究院从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使用数字 技术保护敦煌文物,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成效显著。 D. 疫情一方面给游览敦煌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利用新技术进一步构建线上线 下相融通的传播体系的实践。 6.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敦煌研究院为打造敦煌文化时代新坐标所做的工作的一项是( ) A. 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利用数字技术展示敦煌艺术。
B. 推出“云游敦煌”小程序等一系列“云展览”活动,方便人们居家游览。 C. 建立“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促进敦煌石窟的科学保护和数据资源合理有序的利用。 D. 进一步利用新技术,实现多渠道传播敦煌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的愿景。 【答案】4. B 5. C 6. A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游览者通过直观体验,一定可以加深对文物的理解”错误。由原文“游览者通过主动的 操作控制,可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还能够交互地访问观者感兴趣的任意位 置的细节,并提供链接其他媒体格式的功能,拓展信息承载空间”可知,全景漫游可以让游 览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拓展信息承载空间,但一定可以加深对文物的理解的说法过 于绝对。 C.“分辨率最高”错误。由材料二表格可知,“全景漫游”和“三维重建”都是“理论上任 意分辨率”。 D.“传统摄像和三维重建没有实现的交互能力”错误。由材料二表格可知,“全景漫游”和 “三维重建”都有交互功能。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从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使用数字技术保护敦煌文物”错误。材料三第二段只是说“敦 煌研究院自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就提出‘数字敦煌’构想,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永续利 用”。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由原文“随着敦煌石窟艺术数字技术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计划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 中心,该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可知,“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利用数字技术展 示敦煌艺术”是计划建设的项目。 故选 A。
三、(15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筠州学记 曾巩 周衰,先王之迹熄。至汉,六艺出于秦火之馀,士学于百家之后。言道德者,矜高远而 遗世用;语政理者,务卑近而非师古。当是时,能明先王之道者,扬雄而已。而雄之书,世 未知好也。然士之出于其时者.,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其取予、进退、去就,必度于礼 义。 自此至于魏、晋以来,其风俗之弊,人材之乏久矣。以迄于今,士乃有特起于千载之外, 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世虽不能皆知其意,而往往好之。故习其说者,论道德之旨, 而知应务之非近;议政理之体,而知法古之非迂.。不乱于.百家,不蔽于传疏..。其所知者若此, 此汉之士所不能及。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则 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此俗化之美所以未及于汉也。夫所闻或浅,而其义甚高; 所知有馀,而其守不足者,其故何哉?由汉之士,察举于乡间,故不得不笃于自修;今之士 选用于文章,故不得不笃于所学。至于循习之深,则得于心者,亦不自知其至也。由是观之, 则上所好,下必有甚者焉,岂非信欤!令汉与今有教化开导之方,有庠序养成之法,则士于 学行,岂有彼此之偏,先后之过乎?夫《大学》之道,将欲诚意正心修身,以治其国家天下, 而必本于先致.其知。则知者固善之端,而人之所难至也。以今之士,于人所难至者既几矣, 则上之施化,莫易于斯时,顾所以导之如何尔。 筠为州,在大江之西,其地僻绝。当庆历之初,诏天下立学,而独筠不能应诏,州之士 以为病。至治平三年,盖二十有三年矣,始告于知州事、尚书都官郎中董君仪。董君乃与通 判州事、国子博士郑君蒨,相州之东南,得亢爽之地,筑宫于其上。经始于其春,而落成于 八月之望。既而来学者常数十百人。二君乃以.书走京师,请记于予。 予谓二君之.于政,可谓知所务矣。使筠之士,相与升降乎其中,讲先王之遗文,以致其 知。其贤者超然自信而独立,其中材勉焉,以待上之教化。则是宫之作.,非独使夫来者玩思 于空言,以干世取禄而已。故为之著予之所闻者以为记,而使归刻焉。 (选自《唐宋文醇》,有删改)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知法古之非迂. 迂:绕远 B. 不蔽于传疏.. 传疏:注释或阐述 经义的文字 C. 而必本于先致.其知 致:取得,得到 D. 则是宫之作. 作:文章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士之出于其时者. 言之,貌若甚戚者. B. 不乱于.百家 此非孟德之 困于.周郎者乎 C. 二君乃以.书走京师 能以.足音辨人 D. 予谓二君之.于政 句读之.不知 9. 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 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 B.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 /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 C.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地 /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 D. 然能尊而守之者/则未必众也故/乐易惇朴之俗/微而诡欺/薄恶之习/胜其于贫富贵贱之 地/则养廉远耻之意少/而偷合苟得之行多 10. 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宋朝读书人做法的一组是( ) ①士学于百家之后②皆勇于自立,无苟简之心③明先王之道,以寤后之学者④而知应务之非 近⑤故不得不笃于自修⑥故不得不笃于所学 A. ③④⑥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①②④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周王朝衰微后,先王的遗存也就消亡了,直到汉代六艺经传才又恢复,且汉代 的读书人大多着力保持自我操守,尊从礼义。 B. 文章将汉代的读书人与当今的读书人相比较,指出由于推选的方式不同,前者更加专注 自我修养,后者更加专注自身学习。 C. 作者认为董仪、郑蒨二君对于筠州的政事,是有所追求的,亲自选地建造学舍,并亲自 讲解先王遗文,使学子们学得知识。 D. 曾巩的文章,常以平凡之事示深远之理。本文为“筠州学记”,但作者却未拘泥于对筠州 学舍建造的记叙,而是由此论及对先王之道的继承与学习,以及教化风俗之美等事理。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