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学期化学第 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 分) 1.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 勤洗手,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B.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 C. 短时间内不用电脑时,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D. 增大城市绿化面积 【答案】A 【解析】A.讲卫生,尽量多用一次性餐具,一次性餐具制作过程消耗能源和资源,多用 一次性餐具,能增大消耗的能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符合“低 碳生活”理念。 C.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能节约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 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增大城市绿化面积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故选项符合“低碳生活” 理念。 故选:A。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清新的空气 B. 苹果汁 C. 冰水混合物 D. 加碘食盐 【答案】C 【解析】A.清新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A 错; B.苹果汁中含有水、维生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B 错; C.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 C 正确; D.加碘食盐中含有碘酸钾、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 D 错。 故选:C。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氮气性质稳定,不能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 B. 工业生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 C.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 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答案】A 【解析】A.氮气性质稳定,不能与其他任何物质反应错误,如一定条件下镁与氮气反应 生成氧化镁,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B.工业生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 项错误; C.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正确,因为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速率,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 水,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 A. 酱油和食醋--闻气味 B. 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澄清的石灰水 C. 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看颜色 D. 氮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答案】D 【解析】A.依据生活经验酱油和食醋具有不同的气味,酱油有酱香味,而食醋有酸的味 道,因此可以通过闻气味区别两种物质,故方法正确; B.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通过澄 清的石灰水能区分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故方法正确; C.高锰酸钾是紫红色固体,氯酸钾是白色固体,颜色不同可以区分,故方法正确; D.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木条的燃烧,因此用点燃的木条不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 碳,故方法错误; 故选:D。 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 水通电一段时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 C. 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 【答案】B 【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选项 说法错误.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 多,水通电一段时间,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氧化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 项说法错误。 故选:B。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给液体加热 D. 量 9.5mL 液体 【答案】C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 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 会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选取的量程太小,多次称量会有误差。所 以,用量筒量取 9.5mL 液体,应选择略 10mL 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7.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 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和氢气 B. 若 a 处粉末是木炭粉,不能看到木炭燃烧 C. 若 a 处粉末是硫粉,b 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 若 a 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答案】C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若 a 处粉末是木炭粉,加热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若 a 处粉末是硫粉,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b 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 a 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红色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8.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通电后的分解反应是化学能变为电能 B. 该实验充分说明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 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许烧碱或稀硫酸,能增强导电性 D. 与电源 a 端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答案】C 【解析】A.通电分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选项说法错误; 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选项 说法错误; C.纯水的导电性较弱,在水中加入少许烧碱或稀硫酸,能增强导电性,选项说法正确; D.与电源 a 端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大,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 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取一块废旧的铁丝网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后,放入锥形瓶中。向锥形瓶中 加入 3~4mL 浓食盐水,塞紧带导管的单孔塞,导管的另一端伸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除去铁锈后的银白色铁丝表面生锈同时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 B. 铁丝生锈为化学变化,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 生活中的铁制品容易生锈,应避免长期接触潮湿的空气 D. 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小的原因可能是体系内气体总量增多 【答案】D
【解析】A.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时发生锈蚀,因此可观察到除去铁锈后的银白色铁丝 表面生锈;由于装置内的氧气被消耗,造成装置内的压强减少,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 还观察到红水上升到玻璃管中,选项说法正确; B.铁生锈有新物质生成,是铁与氧气、水发生的反应,所以铁丝生锈为化学变化,发生 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C.生活中的铁制品容易生锈,应避免长期接触潮湿的空气,选项说法正确; D.密闭体系内气压变小的原因可能是体系内气体总量减少,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 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如图 1)内的压强、温度,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如图 2 所示。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Y 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变化 B.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C. 图 2 中 BC 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红磷燃烧 D. 图 2 中 DE 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水倒吸进广口瓶 【答案】B 【解析】A.由曲线变化趋势可知,其中 Y 曲线表示的是温度,这是因为红磷燃烧放热, 导致温度升高,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降低至原温度,故正确; B.反应的条件是点燃,而不是燃烧,燃烧是该实验的现象,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故错误; C.X 曲线表示装置内的压强。由曲线变化趋势可知,BC 段表示红磷燃烧,气压变化的原 因是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变大,故正确; D.图 2 中 DE 段对应的变化进程是装置内的压强增大,恢复至原压强,此时是打开止水 夹后,由于水的倒吸造成的,故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40 分) 11.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稀有气体 B.氧化铁 C.金刚石 D.活性炭 E.镁带 F.大理石 (1)用以制作玻璃刀和钻头的是______。 (2)可用作冰箱除臭剂的是______。 【答案】C D 【解析】解:(1)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物质,所以可用以制作玻璃刀和钻 头;故填:C;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内的臭味;故填:D。 12.过滤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某学生取少量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 少量的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进行过滤。
(1)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图示实验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2)要验证过滤后得到的澄清液体是否为纯净物,可接着对滤液进行______(填操作 方法) (3)完成该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 斗口、______。 【答案】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 玻璃棒 引流 蒸发 漏斗内的液面 要低于滤纸边缘 【解析】解:(1)明矾溶于水会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图示过滤操作中 缺少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故填: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玻璃棒;引流; (2)对滤液进行蒸发,若是纯净物,则蒸发后没有固体残留,故填:蒸发; (3)完成该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是指:滤纸边缘低于漏 斗口、漏斗内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故填:漏斗内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13.如图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中放入 一些金鱼藻,通入一定量的气体 A,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 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将装置放在太阳光下。过一会儿,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 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 A、A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分别为______,______。 (2)关于气体 A 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①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②可用于制汽水 ③可以制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④加热“铜绿”固体绿色变黑色试管口有水滴产生,同时有气体 A 生成 (3)通入气体 A 的目的是______。 (4)当试管内液面如图所示时,试管内的气体压强______(填“大于”或“小于”) 外界大气压强。 (5)试管内的气体可用______来检验。 (6)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为淀粉。根据该实验,可以确定淀粉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 素是______。 【答案】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 水 ① 促进光合作用 小于 带火星的木条 碳元素、氢元素 【解析】解:(1)气体 A 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实验室使用大理石或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文字表达式 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 水,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故填:碳酸钙+盐酸→氯化钙+
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 (2)①二氧化碳没有毒,但不能供给呼吸,选项说法错误; 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选项说法正确; ③二氧化碳可以制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选项说法正确; ④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加热时会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加热“铜 绿”固体绿色变黑色试管口有水滴产生,同时有气体 A(二氧化碳)生成,选项说法正 确。 故填:①; (3)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通入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填:促 进光合作用; (4)如图所示的装置,以烧杯内水面为基准,大气压强等于试管内气体压强和试管内 高于烧杯内液面的液体的水压,所以试管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强.故填:小于; (5)产生的气体为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故 填:带火星的木条; (6)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 氧元素组成的,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淀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与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 素;故填:碳元素、氢元素。 14.如图 1 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仪器 a 的名称______;仪器 b 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 ①选用装置 A 做气体发生装置时,试管内导管口处应放置______,目的是______。 ②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③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用______收集装置(填字母标号)。 ④实验操作中在加入药品前要先______。 ⑤实验结束时要先______(填 A 或 B)。 A.从水中移出导管 B.撤去并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 BE 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①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 ②实验中的漏斗下端导管口必须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 ③用装置 B 制取 CO2 时,如用分液漏斗替换图中的漏斗后,优点是______。 (4)乙炔是一种微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 下反应制取乙炔。制取乙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 (5)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正立于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装置见图 2),敞口 一会儿,集气瓶外壁上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自上而下变红色,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该
现象说明二氧化碳气体______。 A.敞口时不会溢出 B.密度比空气大 C.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D.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6)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不正确的是_____。 A.反应都不需加热 B.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C.所用药品的状态相同 D.都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铁架台 长颈漏斗 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A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 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能够控制反应的速 率 BD BCD BD 【解析】解:(1)a 是铁架台;b 是长颈漏斗; (2)①选用装置 A 做气体发生装置时,试管内导管口处应放置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 钾粉末进入导管; 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 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氧气不易溶于水,要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可用装置 D 收集; ④为了防止由于装置漏气造成药品不必要的损失,实验操作中在加入药品前要先检查装 置气密性; ⑤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实验结束后要先移出导管,现熄灭酒精灯; (3)①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 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②实验中的漏斗下端导管口必须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 端逸出; ③用装置 B 制取 CO2 时,如用分液漏斗替换图中的漏斗后,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4)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乙炔,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 置 B 作发生装置;乙炔是一种微溶于水的气体,密度与空气接近,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可用装置 D 收集; (5)由分子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可知,集气瓶外壁上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自上而 下变红色,该现象说明分子具有不断运动的性质,还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和水反应会生成酸性物质; (6)A、双氧水常温下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可以生成氧气,而大理石和稀盐酸反 应也是常温下进行的,不需要加热,故 A 说法正确; B、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 B 说法不正确; C、双氧水为液体,而二氧化锰为固体,是固液反应;而大理石是固体,盐酸是液体, 该反应也是固液反应,故 C 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 D 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铁架台;长颈漏斗;(2)①放置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 管;②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③D;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⑤A; (3)①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集满; ②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③能够控制反应的速率; (4)BD;(5)BCD;(6)BD。
15.在小英家的仓库里,堆放着一袋袋化肥--碳酸氢铵(NH4HCO3)。过了一个夏天,小 英发现这种化肥所特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更浓烈了,有些化肥袋里碳酸氢铵变少了,检 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装袋没有密封,化肥也没有撒落在地上,更没有人进过仓库开袋使 用。为了探究这些化肥减少的原因,小英在实验室取了一些碳酸氢铵粉末,放在蒸发皿 中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粉末完全消失,同时也闻到了这种刺激性气味。粉末为什么会 消失呢? 【提出问题】碳酸氢铵粉末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提出猜想】 ①碳酸氢铵粉末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由固态变成它的气态。 ②碳酸氢铵在不加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可能产生的物质有氨气和其它物质。 【查阅资料】 ①碳酸氢铵属于氮肥,不具有升华的性质。说明上述猜想______(填序号)不成立; ②氨气(化学式 NH3)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水溶液显碱性。氨气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但干燥的氨气不能使干燥的红色石 蕊试纸变蓝; ③二氧化氮(NO2)为红棕色气体,一氧化氮(NO)为无色气体。一氧化氮(NO)在空 气中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NO2),其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适量碳酸氢铵于试管中加 产生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试管 分解产物一定有 热,如图一所示,将干燥的红色 壁上有无色液滴且试纸变蓝, ______ 和水,没有 石蕊试纸接近导管口 但未见红棕色气体 ______ ②按如图二所示装置继续实验,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直到反应完全 【反思拓展】 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 ②实验室中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法。 分解产物中有 ______ ③检验氨气是否集满的方法(写出实验操作、现象、结论):______。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