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科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 15 题;共 44 分)
1.生活垃圾通常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处置矿泉水瓶的正确方法是(
)
A. 扔进有害垃圾桶
B. 扔进其他垃圾桶
C. 扔进可回收物垃
圾桶
【答案】 C
D. 看到应圾桶就扔选去
【考点】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解析】【分析】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
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解答】矿泉水瓶属于废旧塑料,可以重新利用,因此应该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里;
故答案为:C。
2.2019 年 5 月 12 日(农历四月初八)是我国第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构筑生
命安全防线”。这一天的丹相最接近图中(
)
A.
新月
B. 上弦月
C. 满月
D. 下弦月
【答案】 B
【考点】阴历与月相的关系
【解析】【分析】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
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解答】月相是依照农历划分的,农历四月初八,属于上弦月;故 B 符合;
故答案为:B。
3.茶花喜温暖、湿润的环境,花期较长,花型秀美多样,萌果圆球形。茶花在分类上属于(
)
A. 被子植物
物
物
【答案】 A
【考点】植物的分类
B. 裸子植
C. 蕨类植
D. 苔藓植物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最进化、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被子
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并且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解答】茶花能够开花、结果,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A。
4.国际千克原器作为质量计量标准,由铂依合金制成,科学家发现其质量有极微小变化。2019 年 5 月 20
日,服役 129 年的国际千克原器退役,今后将使用普朗克常量来定义千克,以提高千克定义的精确性。下
列关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铂依原子不做热运动,不具有内能
制作的原因之一是其耐磨损
B. 用铂依合金
C. 保存在双层玻璃钟罩内有助于防氧化、防腐蚀
D. 质量变化过程中,所含铂依合金的多少
发生变化
【答案】 A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内能,质量及其特点
【解析】【分析】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 组成(水由分子组成,铁由原子组成,盐由离子组成),
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0℃的情况下
也会做热运动,内能就以热运动为基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内能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是分子无规运动能量总和的统计平均值。在没有外场的情形下分子无规运动的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分子
间相互作用势能以及分子内部运动的能量。
【解答】A、铂依合金是固体,其分子依然运动,只是比较弱,任何物质在任何情况都有内能;故 A 错误;
B、铂依合金固体在 129 年才发生极微小的变化,且铂依合金硬度较大,所以耐磨损;故 B 正确;
C、铂依合金保存在双层玻璃钟罩内可以隔绝与空气的接触,可以防止铂依合金的氧化和腐蚀;故 C 正确;
D、质量代表所含物质的多少,当铂依合金质量发生变化时,其含量一定发生改变;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A。
5.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
填入的是(
)
A. 原子
子
子
【答案】 A
【考点】构成物质的微粒
B. 中
C. 电
D. 质子
【解析】【分析】原子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状态中可
以分割。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构成一般物质的最小单位,称为元素。
【解答】由图可知,微观粒子中既能构成物质。又能形成离子的是原子;故 A 符合;
故答案为:A。
6.据统计,2018 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 119 次,与 2017 年相比,地震活动明显增强。下列关于地震
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地震带均匀分布在全球各处
B.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 发生地震时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D. 现在已经能对地震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报
【答案】 B
【考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地震,地震的防范和预报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
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
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A、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和边缘地带,其分布是不均匀的;故 A 错误;
B、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力所致,而地震是内力导致的现象之一;故 B 正确;
C、发生地震时要远离建筑物;故 C 错误;
D、地震的预测还不无法做到准确、及时的预报;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B。
7.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图是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镜面收集太阳能的工作原理图。
下列关于太阳光传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定日镜面上发生反
射
日镜面上发生折射
C. 经过定日镜后沿直线传
播
传播速度不变
【答案】 B
B. 在定
D. 经过定日镜后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
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
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答】A B、定日镜是平面镜,光照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故 A 正确,B 错误;
C D、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只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其它都不改变,如传播速度等;故 CD 正确;
故答案为:B。
8.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加热液体
B. 测溶液 pH
C. 气密性检查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 C
【考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常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解答】A、加热液体时,试管内液体不可以超过试管总体积的三分之一;故 A 错误;
B、 测溶液 PH 值时,pH 试纸不可以直接伸入溶液中,会造成污染;故 B 错误;
C、 气密性检查,双手紧握试管,一端放入液体中,液体中出现气泡,则气密性良好;故 C 正确;
D、 稀释浓硫酸时,应是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9.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表明,2019 年 3 月肺结核发病数 97866 人,死亡 194 人。可以用多种方法预防
传染病流行,下列预防肺结核传染的方法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
)
A. 注射肺结核疫苗
B. 出行常带口
罩
常锻炼身体
【答案】 C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C. 隔离肺结核病人
D. 经
【解析】【分析】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切
实做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自身的抵抗力。按规定进行预
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搞好食品卫生,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
搞好耕畜、家畜的防病治疾工作,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蟑螂等害虫。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诊
断、早报告、早隔离。接触过传染病的用品及居室均应严格消毒。
【解答】A.注射肺结核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 A 不符合;
B.出行常带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故 B 不符合;
C.隔离肺结核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故 C 不符合;
D.经常锻炼身体,属于保护易感人群;故 D 不符合;
故答案为:C。
10.如图是壁挂式拿起即亮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手电筒插入基座不亮,拔离即亮,塑料片起到了开关的
作用。该手电筒的工作电路图是(
)
A.
C.
B.
D.
【答案】 D
【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电路图 是指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电路图是人们为研究、工程规划的
需要,用物理电学标准化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各元器件组成及器件关系的原理布局图。
【解答】由实物图可知,基座中的塑料片通过切断两节电池之间的连接,来控制电路的通断的;故 D 符合
题意;
故答案为:D。
11.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
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 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B. 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C.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D.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答案】 D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金属活动性指金属单质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生成金属阳离子的倾向,属于热力学范畴。
利用金属活动性,可以比较金属在水中(而不是其他环境或干态)的还原性强弱与其对应的阳离子的氧化
性强弱,预测水中一系列的置换反应的方向。
【解答】A、由图可知,试管内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与物理性质无关;故 A 错误;
B、试管内都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与氧气无关;故 B 错误;
C、试管内都是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没有利用到与酸的性质;故 C 错误;
D、试管内都是金属片加入到金属盐溶液中,而金属单质能够把比其活动性弱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D。
12.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
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
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
核
生物引起的疾病
C. 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
【答案】 C
【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细菌
B. 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
D. 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
【解析】【分析】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
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解答】A、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 A 错误;
B、抗生素只能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不能通过抗生素来治疗;故 B 错误;
C、耐药菌的是抗生素的不断选择所致的;故 C 正确;
D、由图可知,耐药菌的出现时间与抗生素使用是有关系的;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C。
13.甲是 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一定是不饱和溶
液
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C. 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
大
相等
【答案】 D
B.
D. 甲和西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
即溶质与溶剂接触时,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溶质的量未达到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做不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解答】A、甲恒温蒸发 20g 水,依然没有溶质析出,说明甲之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 A 正确;
B、丙中有晶体析出,说明丙一定是饱和溶液,对丙过滤后形成的丁也是饱和溶液;故 B 正确;
C、乙是甲蒸发 20g 水后形成的,溶剂减少而溶质不变,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肯定比甲大;故 C 正确;
D、丙是饱和溶液,而甲是不饱和溶液,但两者的温度不同,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有可能相同;故 D 错误;
故答案为:D。
14.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
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
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秒) 28 12 6 4 12 17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像是(
)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