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资料共2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 考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题号对应的位置;每小题 2 分,共 20 题,40 分)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深入全国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中。下列做法不利于 生态修复的是 A.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 B. 农药化肥﹣﹣合理施用 C. 工业废气﹣﹣净化排放 D. 废旧电池﹣﹣随手丢弃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 【详解】A、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利于生态修复,故 A 不符合题意; B、农药化肥合理施用利于生态修复,故 B 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净化排放利于生态修复,故 C 不符合题意; D、废旧电池随手丢弃不利于生态修复,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作为生活常识了解即可。 2. 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破布捣烂(造纸) B. 活字排版(印刷) C. 烟花燃放(火药) D. 航海导 向(指南针) 【答案】C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A、 破布捣烂(造纸),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活字排版 (印刷),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烟花燃放(火药) ,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 化学变化;D、航海导向(指南针)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 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 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温度计中水银 B. 取暖用的煤炭 C. 调味用的食醋 D. 饮料用 的果汁 【答案】A 【解析】 【详解】A、温度计中的水银只含有汞原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煤炭中含有碳、硫等多种物质成分,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调味的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饮料的果汁中含有蔗糖、水以及气体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点睛】纯净物中只含有单一成分,有唯一的化学式。 4. 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富硒茶叶”等用品,这里的氟、硒指的是 B. 分子 C. 原子 D. 元素 A. 单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富硒茶叶”等用品,这里的氟、硒不是以单质、 分子、原子的形式存在的,而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 D。 5. 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 ) A. 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C. 缺钙会引起佝偻病 【答案】B 【解析】 B. 缺碘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D. 缺锌会引起侏儒症 【详解】A、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故 A 正确;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 成分,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故 B 错误;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缺钙易患佝偻病 或发生骨质疏松,故 C 正确;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会引 起侏儒症,故 D 正确。故选 B。 6.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量筒读数 C. 倾倒液体 D. 过滤 【答案】B 【解析】 【详解】A、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的酒 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应紧挨试管口,细口瓶标签一面朝向手心,瓶塞应倒放在桌 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进行过滤操作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应紧靠烧杯内壁,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 B。 7.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B. 氯化钠 C. 金刚石 D. 镁 A. 水 【答案】B 【解析】 A. 水是由分子构成。B. 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C. 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 D. 镁是由原子
构成。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微观构成。 8.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 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制汽水 D. 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可作烟花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用于制作钻头。故 A 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焊接金属的时候被用作保护气。故 B 正确; C、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作人工降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常被用于制作汽水。 故 C 错误; D、镁燃烧会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常常被用于制作烟花。故 D 正确。 故选 C 9. 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B. HNO3 C. NaNO2 D. NH4Cl A. N2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0; B、硝酸中氢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 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x=+5; C、亚硝酸钠中钠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 y,根据化合物中,正、 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1)+y+(-2)×2=0,y=+3; D、氯化铵中氢元素显+1 价,氯元素显-1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z,根据化合物中,正、 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z+(+1)×4+(-1)=0,z=-3。 故氮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 D。 10. 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气体,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和氧气可以通过生态系统实现双循环 B. CO2 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C. CO2 无毒,当空气中的 CO2 超过正常含量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D.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 【详解】A、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人和动植物的呼吸产生,氧气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故 A 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一般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故 B 不符合 题意; C、二氧化碳无毒,但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故 C 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遇到紫色 石蕊试液变红,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睛】二氧化碳不是无毒气体,但温室效应会影响环境,间接对人的生命造成影响。 11.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2Au:表示 2 个金原子 B. 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 2 个氧原子 C. +2 Mg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 2 个单位正电荷 D. 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 【答案】A 【解析】 【详解】A、 2Au 表示 2 个金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B、 2SO 中的 2 表示 1 个二氧化硫分子由 1 个硫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不能表示二氧化硫 中含有 2 个氧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 +2 Mg 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 2S - 表示每个硫离子带 2 个单位负电荷,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A。 12. 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11 C. 甲原子核外共有 5 个电子层 D. 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Br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元素是溴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23﹣11=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原子核外共有 4 个电子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是溴化钠,溴化钠中钠元素化合价是+1,溴元素化合价是﹣1,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溴化钠的化学式是 NaBr,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3.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在试管中加热铜绿,绿色粉末变黑,试管内壁有水雾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在空气中灼烧葡萄糖,固体先熔化,后燃烧,留下黑色的炭黑 【答案】A 【解析】 【详解】A、在试管中加热铜绿,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故绿色 粉末变黑,试管内壁有水雾出现,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不符合题意; D、在空气中灼烧葡萄糖,固体先熔化,后燃烧,留下黑色的固体,留下炭黑属于实验结论, 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4. 事物的宏观表象是由其微观性质决定的。下列事实及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成熟的菠萝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说明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微粒的性质。 【详解】A、菠萝会发出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 A 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能掀开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变大,分子体积不变,故 B 符合题意; C、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10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 C 不符合题意; D、水喝过氧化氢是由不同分子构成的,不同分子结构不同,因此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 不同,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抓住微粒的性质中,微粒的大小不变去分析。 15. 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N2O3),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等功效。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茶氨酸由 C、H、N、O 四种元素组成 B. 茶氨酸由 26 个原子构成 C. 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4g D. 茶氨酸中有一个 N2 分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详解】A、茶氨酸由 C、H、N、O 四种元素组成,故 A 符合题意; B、茶氨酸由分子构成,故 B 不符合题意; C、茶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74,单位是 1,故 C 不符合题意;
D、茶氨酸中没有氮气分子,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相关公式的计算。 16.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 对应元素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 同一种元素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一种元 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 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符合题意; C、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但是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微粒, 对应元素的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和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 学性质不相似,不符合题意; D、同一种元素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是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 元素,如 H2O 和 NH3 质子数相同,不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7. 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②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③过程Ⅰ反应类型 为化合反应 ④过程Ⅱ发生了物理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