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北京平谷区初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
案
一、基础·运用。(共 12 分)
金虎长啸而去,玉兔疾奔而至。学校将开展“卯年说兔”文化活动,三个社团为此提供了材
料,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下面是文学社团搜集到的与“兔”有关的古诗材料,请你阅读后完成问题。
兔的踪影在文学作品中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如《诗经•王风•兔爰》有“有兔爰爱,
雉离于罗”,描述的是野兔 xiāo 遥自在地跳跃、山鸡落网凄凄惨惨的情景。汉代《古艳歌》
中有诗句“茕茕白兔,东走西顾”,形容白兔形影相.吊、孤独无靠的样子,令人爱怜。《______》
中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诗句。唐白居易《孟夏
思渭村旧居寄舍弟》诗云:“兔隐豆苗肥,鸟鸣桑椹熟”,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风……
关于兔的古诗精妙绝伦、比比皆是,兔文化也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寄予着人们的美好希
望。比如“动如脱兔”比喻兔子行动敏捷;“狗兔听提”表现兔子性格温和;“狡兔三 kū”
反映兔子的勇敢、智慧。还有大家甚详其义的“守株待兔”“兔死狐悲”“兔死狗烹”“龟
兔赛跑”等成语,它们不仅蕴涵着强烈的社会时代特征,还反映了兔的自然属性,揭示了深
刻的生物学规律。
(1)阅读上面的材料,对加点字的读音以及根据拼音所写汉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追溯”中的“溯”在此处的意思是追求根源,应读为“sù”。
B.“xiāo 遥”在此处的意思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应写为“逍”。
C.“形影相吊”中的“相”在此处的意思是“相互”,应读为“xiāng”。
D.“狡兔三 kū”本义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应写为“堀”。
(2)根据语境,在文中书名号内填入的题目是《
(3)文中划线句作为总结句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2. 请你阅读民俗社团搜集到的与“兔”有关的民俗,完成问题。
》
在古代,人们有中秋节祭拜月神的习俗。月中有玉兔,人们在对月亮进行祭拜时,当然
不能忘记捎带着膜拜月中玉兔了。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
变身为色彩鲜艳、兔首人身、形态各异的独立性形象[甲]“兔儿爷”,被人们喜闻乐见。正
统的“兔儿爷”形象是左手端捣药钵,右手持药杵,但是也有穿着盔甲手拿大旗的,还有骑
虎的、跌坐的……乍一看,是员威风凛凛的武将;细打量,却是温顺稚气的兔嘴孩童。自古
至今,我们中国人对玉兔可是..一往情深。继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后,又送玉兔二号飞临月
背。他带回月壤,为研究月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不久的将来我们都是嫦娥,实现那飞天梦
想。
(1)请你根据文段内容补充下联。
上联:昔日拜月玉兔享
下联:_______________
(2)在[甲]填入标点符号及对加点字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可是”:表示转折。
)
B.甲:
“可是”:“可真是”的意思。
C.甲——
“可是”:“可真是”的意思。
D.甲:
“可是”:“可能是”的意思。
3. 历史社团在“文化”专栏展示了与“兔”有关的寓言,请从“兔”或“牛”任选一个角
度谈谈对你的启示。
相传兔子和黄牛是邻居,黄牛虚心向兔子请教长跑的绝招,兔子骄傲地摇摇头说:“长
跑冠军得靠先天的素质,学是学不会的。再说,长跑得身轻体便,你这粗壮的身子,恐怕是
永远跑不快的。”黄牛心里不服气,开始练习长跑,终于练成了一双“铁脚”。到了玉皇大
帝排生肖的日子,依照规则,先到先得。兔子还没有等到鸡叫就先出发了,跑了好一阵子,
回头看不见任何动物的影子,心想:我今天起得最早,跑得又最快,就是睡上一觉起来,这
生肖的头名也非我莫属。于是,它在草地上酣睡起来。黄牛虽然落后,但一鼓作气,率先跑
到了天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惊醒了兔子,老虎一阵风般地从它的眼前跑过去,兔子急忙追
赶,可惜慢了一步,最终还是落在了老虎之后。由于牛的双角之间还蹲了一只投机取巧的小
老鼠,结果兔子只排到第四位。
【答案】1. (1)D
(2)木兰诗
(3)修改为:它们不仅反映了兔的自然属性,揭示了深刻的生物学规律,还蕴涵着强烈的
社会时代特征。
①. 今朝上天嫦娥福
2.
3. 答案:
②. C
示例一:牛虽然在长跑方面先天素质不好,但因为虚心勤奋、坚持练习,最终在玉皇大帝排
生肖比赛中名列前茅的故事启示我:只要虚心勤奋、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示例二:兔虽然在长跑方面先天素质很好,但因为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最终在玉皇大帝排
生肖比赛中落在牛的后面的故事启示我:骄兵必败,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满。
【解析】
【1 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D.狡兔三窟(jiǎo tù sān kū):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D 项“本义是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中的“三个”表述不正确,“三”在这里不是确指三
个,而是一个虚数,指数目很多;“kū”在这里的正确写法应是“窟”;
故选 D。
(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
根据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诗句可知,这是出自《木
兰诗》。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根据画线句“不仅蕴涵着强烈的社会时代特征,还反映了兔的自然属性,揭示了深刻的生物
学规律”可知,这里的病因是语序不当,“不仅……还……”表递进关系,因此正确的语序
应是:它们不仅反映了兔的自然属性,揭示了深刻的生物学规律,还蕴涵着强烈的社会时代
特征。
【2 题详解】
(1)本题考查对联。补充对联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
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
仄起平收等。
根据上联“昔日拜月玉兔享”可知,下联的基本结构应是“表示时间的两个字名词+动宾组
合的两个字词语+主谓结构的三个字短语”,再结合原文“不久的将来我们都是嫦娥,实现
那飞天梦想”可知,“不久的将来”可概括为“今朝”,和上联的“昔日”相对;“飞天”,
也可理解为“上天”,它们可与上联的“拜月”相对;“嫦娥,实现那飞天梦想”可概括为
“嫦娥福”,与上联的“月兔享”相对;因此下联可以是:今朝上天嫦娥福。
(2)结合[甲]处的内容“明清以来,月宫玉兔逐渐从月崇拜的附属物中分离出来,变身为
色彩鲜艳、兔首人身、形态各异的独立性形象”“兔儿爷”可知,前面的内容就是对“兔儿
爷”进行解释说明。而破折号其中的一个作用就是表示解释说明,因此[甲]处填入的标点应
是“破折号”;
结合加点字相关的句子“自古至今,我们中国人对玉兔可是一往情深”“继玉兔号月球车登
上月球后,又送玉兔二号飞临月背。他带回月壤,为研究月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可知,这
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中国人对玉兔真的是一往情深”,因此这里的“可是”的意思
就是“可真是”;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谈启示。
例如:黄牛能够虚心向兔子请教长跑的绝招,当兔子告诉它长跑需要的是天赋,学是学不会
的时候,黄牛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坚持练习长跑,最最终成为了冠军。这启示我们:后天
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不应被别人的话所左右,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付出才有收
获。
又如:兔子认为自己起得早,跑得快,就算睡上一觉也会是冠军,但最终却因为自以为是错
失了冠军,这启示我们:谦虚使人进步,任何时候都不应该看不起别人,先天条件的优越不
能决定一切,后天的勤奋和努力很重要。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
4. 默写。
(1)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3)登斯楼也,_____,_____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答案】 ①.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 则有去国怀乡
②. 牧人驱犊返
④. 忧谗畏
讥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犊、谗、畏。
(6 分)古诗欣赏。
5.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眼是诗人苦吟锤炼的结果。这首诗围绕诗眼“行路难”,感情层层叠叠起伏变化,
反映了诗人不同的情绪。请用句式“从‘①_____’诗句中,可以看出一个②_____李白”表
达你对此的理解。
(2)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赞叹“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可见李白尤其善于借助
“月光”传达情感。请你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
三人”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的“月”分别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1)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的“月”承载了作者对友人遭贬远行的同情、
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 自信
关切和思念之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月”承载了作者愁闷、孤独之情。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的“月”承载了作者孩童时的天真可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示例一:
根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知,李白虽然仕途不顺,但他那种积极入世的
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他相信尽
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
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自信的李白。
示例二:
根据“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可知,“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
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
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
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
荡变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苦闷的李白。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
着你到夜郎以西。结合写作背景看,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
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
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从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想象,赋予明月生命,使之人格化,这里既有
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思是: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
人。结合写作背景看,当时李白身居长安,正是官场失意之时,政治理想不能实现,诗人忽
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姑
且暂时将明月和身影作伴,在这春暖花开之时,及时行乐。由此,诗句表明诗人心中愁闷,
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意思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此句用儿童
天真的口吻,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
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
的天真烂漫之态。由此,诗句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
6.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
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A.野芳发而幽香,佳
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B.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C.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把酒.临风
身临.其境
双喜临.门
负.势竞上
如释重负. 负.荆请罪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临.溪而渔
B. 负.者歌于途
C. 往来而不绝.者
D. 游人去.而禽鸟乐
(2)翻译文中三处划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天下独绝. 哀转久绝. 精美绝.伦
相委而去. 人去.楼空
去.国怀乡
翻译: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理解:以“香”言春,以“繁”状夏,独到地捕捉了富有季节特点的典型情景,精确熨贴。
B.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翻译:山间的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宴席啊。
理解:太守宴席上的菜肴就地取材,丰盛而充满野趣,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别有滋味。
C.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颓废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理解:太守乐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
(3)欧阳修被贬滁州,能做到“与民同乐”;苏轼主政徐州,能做到“与民同忧”。请你
根据学习《醉翁亭记》这篇文章的所得,以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欧阳修“与民同乐”
的行为是什么,苏轼“与民同忧”的表现是什么,这一“乐”一“忧”共同体现出怎样的一
种思想情怀。
[链接材料]
(苏轼)徙知①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
将败②”,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轼诣③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雨日夜不
止,城不沈者三版⑤”。轼庐⑥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知]主管。②[败]倒塌。③[诣]到。④[涂潦]泥沼雨水。⑤[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
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⑥[庐]搭起茅屋。
【答案】(1)D
(3)欧阳修“与民同乐”的行为是带领当地百姓出游、宴饮。苏轼“与民同忧”的表现是
(2)C
遭遇洪水时守护大堤,保一城百姓平安。两人的行为共同体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理
想。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靠近/面对/面临/降临;
B.背/凭借/负担/背;
C.断/独一无二/消失/没有;
D.离开/离开/离开/离开;
故选 D。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及理解。
C.重点词: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倒下的样子。句意: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
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故选 C。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根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可知,欧阳修“与民同乐”表现在带领当地的百姓一起出游,享受宴饮的欢乐;
链接材料写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遭遇洪水,号召大家共战洪水,合理布置,筑建堤坝;自
己建茅屋,守护大堤,保一城百姓平安,体现了他的“与民同忧”。
这两个人都是地方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共同体现了一种以天下
为己任的政治理想。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
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
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
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
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
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
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
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
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
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
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 ,下棋的赢了,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
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
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
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
是庐陵欧阳修。
[链接材料]参考译文:
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
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
苏轼说:“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会动摇,谁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这里,就
不会让决堤的水毁了城墙。” 于是将富人们赶回城中。苏轼到武卫营,把卒长叫出来说:
“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你们虽然是禁军也要暂且为我效力。”卒长说:“太
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该为您效力。”于是卒长率领他的士兵拿着畚锸出营,
修筑东南方向的长堤,堤坝从戏马台起,末尾与城墙相连。雨日夜不停,没有受损的城墙只
有三板。苏轼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经过家门也不入,派官吏们分别在城墙各处守卫,终于保
卫了徐州城。他又请求调发明年的役人增筑旧城,又用木筑堤岸,以防水第二次来。朝廷同
意他的做法。
三、名著阅读。(5 分)
7. 金圣叹在《水浒传》的批注中对武松推崇备至,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武松天人者,固
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
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水浒传》相关情节,谈谈你对武
松形象的理解。(100 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