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7 月 20 日江苏泰州高港区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第一部分幼儿教育理论(25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5 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
1.一个小女孩儿看到“夏景”说:“小姐姐坐在河边,天热,她想洗澡,她还想洗脸,
因为脸上淌汗。”这个小女孩儿的想象是( )
A.经验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拟人化想象
2.下列活动反映幼儿形象性思维的是( )
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 2+3=5
3.由于( )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象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象的过程。
A.动机
B.需要
C.情绪
D.记忆
4.儿童知道从烤炉中取出的面包是热的,这是(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5.以“生活教育”为理念,创办中国化、平民化的幼稚园,建立生活教育课程理论体系
的是( )
A.陈鹤琴
B.张宗麟
C.张雪门
D.陶行知
6.乐乐对老师说:“盘子掉在了地上,会不会疼啊!”,说明乐乐的思维具有( )的特
点。
A.守恒性
B.泛灵论
C.可逆性
D.自我中心
7.我国幼儿园的教学是( )
A.幼儿的活动
B.教师的活动
C.幼儿和教师的活动
D.个别活动
8.皮亚杰的“三山实验”考察的是( )
A.儿童的深度知觉
B.儿童的技术能力
C.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D.儿童的守恒能力
9.“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出自(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儿童权利公约》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10.幼儿眼睛的辨色力在 1 周岁时才出现,( )时才发育完全。
A.2 岁
B.3 岁
C.4 岁
D.5 岁
11.下列动物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 )
A.青蛙
B.蟾蜍
C.蜥蜴
D.大鲵
12.下列人物与“完璧归赵”密切相关的是( )
A.曹植
B.廉颇
C.蔺相如
D.白起
13.下列选项中,作品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海的女儿》——格林兄弟
B.《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C.《木偶奇遇记》——科洛迪
D.《灰姑娘》——格林兄弟
14.幼儿在户外运动中扭伤,脚瓠出珲充血、肿胀、疼痛的症状。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
措施是( )
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
B.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
C.按摩扭伤处,继续活动
D.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
15.幼儿生长发育需要( )六种营养素。
A.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矿物质
B.钙、镁、锌、铁、碘、钾
C.蛋白质、脂类、糖类、微量元素、无机盐和水
D.蛋白质浓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二、填空题(共 4 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____、____、____、____。这些基本
理念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价值取向和基本信念。
2.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当灵活地应用____、
____和____等形式,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3.游戏发展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情感发展的价值,二是____发展的价值。
4.社会教育应坚持____和____的原则和方法。
第二部分幼儿专业知识(75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8 题,每题 1 分,共 18 分)
1.幼儿园的品德教育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 )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
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A.生活习惯
B.学习习惯
C.行为习惯
D.卫生习惯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五个领域,每个领域都可以提炼出一个关
键的能力。艺术领域是( )
A.感受能力
B.表现能力
C.创造能力
D.思维能力
3.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
动的( )
A.教育方法
B.教育形式
C.教育手段
D.教育过程
4.《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 5—6 岁幼儿一般连续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超过( )
A.15 分钟
B.20 分钟
C.30 分钟
D.40 分钟
5.下列关于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表达错误的是( )
A.突击性而非长期性
B.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C.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D.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
6.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获取每位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状况和信息,及时调整教育策
略,以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每位幼儿发展的需要,应更多地采用(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部评价
7.关于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游戏活动中,幼儿不能更换已选区域
B.为了加强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幼儿教师可以随意介入
C.为了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价值,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得越多越好
D.区域游戏活动中,规则的制订需要幼儿的参与
8.下列对幼儿的学习品质理解正确的是( )
A.活动过程中的道德品质
B.活动过程中的知识积累
C.活动过程中的学习速度
D.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倾向
9.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使用易于识别的生活行为规则标识图,其主要目的是( )
A.美化环境
B.便于幼儿看图说话
C.便于幼儿习得生活技能和行为准则
D.便于幼儿认识各种符号
10.一般情况下,( )的幼儿能结合情况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关系的相对复杂
的句子。
A.0—3 岁
B.3—4 岁
C.4—5 岁
D.5—6 岁
11.角色游戏中从独自游戏发展为平行游戏,主要反映了幼儿( )
A.认知发展水平
B.社会性发展水平
C.情感发展水平
D.身体发展水平
12.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的最重要的目的是( )
A.筛选、排队
B.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C.提高保教质量
D.促进教师自我成长
13.某幼儿园的美术活动中,教师指导幼儿癌关然的竹须做成卷曲的头发,还示范如何
借助竹节的弧度制作黄包车的顶棚。这表明这位老师具有( )
A.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B.自我反思的意识与能力
C.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与能力
D.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14.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
A.4 小时
B.3 小时
C.5 小时
D.3.5 小时
15.幼儿教师在语言课士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
了( )教育原则。
A.综合性
B.发展适宜性
C.活动性
D.启蒙性
16.在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时,恰当的做法是( )
A.引导幼儿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高矮、粗细等
B.引导幼儿识别常见物体的形状
C.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说出总数
D.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17.教师在区角投放了多种发声玩具。小班幼儿在摆弄这些玩具时,可以( )
A.概括各种声音产生的条件
B.描述玩具是怎么发声的
C.描述不同玩具的发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