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资料共2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上学期 8 月月考数学试题 及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填写答题卡上的有关项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 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 | ln A x x   1 , 1. 已知集合 A. {1} B    2,0,1,2,4  ,则 A B  ( ) B. {1,2} C. {1,2,4} D. {0,1,2}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化简集合 A ,再利用交集运算得到答案 【详解】解:由 A   x | ln x  可得  1 A   x | 0 因为  B    2,0,1,2,4 ,所以 A B  {1,2} ,   , x  e 故选:B  2. 已知向量  a  1,3  ,则下列向量中与 a 垂直的是( ) B.   3, 1   C.  3,1 D.  3,1 A.  0,0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平面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判断可得出结论. 【详解】对于 A 选项,零向量与任何非零向量平行, A 选项不满足条件; 对于 B 选项,  1          3 3 1 6    0 ,B 选项不满足条件; 对于 C 选项, 1 3 3 1 6  0 ,C 选项不满足条件; 对于 D 选项,  1 ,D 选项满足条件.            3 1 0 3 
故选:D. 3. 已知角的始边与 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过点  P   ,则 2 sin 1, 2  sin 2  ( ) A. 5 8 【答案】B 【解析】 B. 8 5 C. 5 5 D. 2 5 5 【分析】先由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得到 sin    2 5 ,cos    ,再求值即可. 1 5 sin   2  2   ( 2) 2 ( 1)    2 5 , 【详解】由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有 cos   1  2   ( 2) 2 ( 1)    1 5 , 所以 2 sin   sin 2   sin 2   2sin cos   2 (     4 5 2 ) 5 (   1 ) 5  8 5 . 故选:B. 4. 李明上学有时坐公交车,有时骑自行车,他各记录了 50 次坐公交车和骑自行车所花的时 间,经数据分析得到,假设坐公交车用时 X和骑自行车用时 Y都服从正态分布, X ~ N   1 2 ,6 , ~ N Y    .X和 Y的分布密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2 ,2 2  ( ) A. D X  ) 6 ( B. 2  1 C. ( P X  38)  ( P Y  38) D. ( P X  34)  ( P Y  34)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给定的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结合正态分布的对称性和性质,逐项判定,即可求 解. 【详解】对于 A 中,随机变量 X 服从正态分布,且 X ~ N   , ,6 1 2 可得随机变量 X 的方差为 2 26  ,即 ( D X  ,所以 A 错误; ) 36  对于 B 中,根据给定的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图像,可得随机变量 1  2 30,  , 34 所以 1 2  ,所以 B 错误; 对于 C 中,根据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图像,可得 X  时,随机变量 X 对应的曲线与 x 围成 38 的面积小于 38 Y  时随机变量Y 对应的曲线与 x 围成的面积, 所以 ( P X  38)  ( P Y  ,所以 C 正确; 38) 对于 D 中,根据正态分布密度曲线图像,可得 即 ( P X  34)  ( P Y  ,所以 D 错误. 34) 故选:C. ( P X  34)  , 1 2 ( P Y  34)  , 1 2 5. 对于常数 a,b,“ ab  ”是“方程 2 ax 0 2 by  对应的曲线是双曲线”的( 1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 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双曲线的方程以及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 2 ax 2 by  可整理成 1 2 x 1 a        2 y 1 b        1 , 当 ab  ,则 0a  且 0 b  或 0 a  且 0 b  ,此时方程 0 2 x 1 a        2 y 1 b        1 即 2 ax 2 by  表 1 示的曲线为双曲线,则充分性成立; 若方程 2 x 1 a        2 y 1 b        1 表示的曲线为双曲线,则 1 1 a b   即 0 ab  ,则必要性成立, 0
故选:C 6. 若 m n  , 1 a  ln ln m n  , b  ln m ln n  2 B. c a b   A. a b c   a   c b 【答案】A c  m n , ln  2 C. b a c   ,则( ) D. 【解析】 【分析】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基本不等式可得出 a 、b 、 c 的大小关系. 【详解】因为 m n  ,则 ln 1 m  ln n 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 0 ln m n ln  2 m n  ln  ln 故 ln  2 故选:A. ,  ln m n ln mn  ln n m  2  ln m n ln  ,即 a b c   . m n  2  mn , 7. 在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且在 0,   2     为减函数的是( ) A. ( ) f x  sin | 2 | x C. ( ) f x | cos  x | 【答案】C 【解析】 B. ( ) f x  D. ( ) f x   cos 2   x     6   tan 2   x     4  【分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逐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对于 A, ( ) f x  sin | 2 | x 的图像关于 y 轴对称,在 0,   2     为增函数,不符题意, 故 A 错; 对于 B, ( ) f x   cos 2   x     6  的最小正周期为, x  函数,不符题意,故 B 错; x 0, ,2      2   π 6    π 7π 6 6 ,    ,不是减 对于 C, ( ) f x | cos  x | 的最小正周期为,在 0,   2     为减函数,符合题意,故 C 对;
对于 D, ( ) f x   tan 2   x     4  的最小正周期为  2 ,不符题意,故 D 错; 故选:C 8. 已知函数 ( f x ) ( x  ) x e3 ,若经过点 (0, )a 且与曲线 y  ( ) f x 相切的直线有三条,则 ( ) A. a a   或 3 e     a   3 B. a   e C. a   3 D. e 【答案】A 【解析】 【分析】设切点为  , x  0 0  3 ex ,再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结合两点间的斜率公式可得     2 x 0 a 03 x  有 3 个解,构造函数   g x     x 2 3 x   e 3 x ,求导分析单调性与 x 0   e3 x 0 极值可得 a 的取值范围.  x  2 ex ,设经过点 (0, )a 且与曲线 y  ( ) f x 相切的切点为 ,则   f x 0    x 0   e2 x 0 .又切线经过 0,a ,故由题意 a   x  0 2  e x 0 有 3 个解. f x   0  3 ex 【详解】     x  0 x 0  x 0 e   x 0 ,  3 x 0 3 x 0  e 3 x  a  x 0 设   g x 化简有       ,0 当  x 2 x  0  3 x e  x 0  2  e x 0 ,则    g x a ,即      x 2 2 x 0  ex x    03 x   e3 x 0 有 3 个解. ,令   0 g x  有 0x  或 1x  ,故 x   时,   0 g x  ,   g x 单调递减;当  x  0,1 时,   0 g x  ,   g x 单调递 增;当  1, x  时,   0 g x  ,   g x 单调递减.  又  0 g   ,  1 3 g   ,且  g e  1     7 e g   1 ,  g 2    2e  g   0 ,故要
    2 x 0 a 03 x   e3 x 0 故选:A 有 3 个解,则 3 e     . a 【点睛】已知函数有零点(方程有根)求参数值(取值范围)常用的方法: (1)直接法:直接求解方程得到方程的根,再通过解不等式确定参数范围; (2)分离参数法:先将参数分离,转化成求函数的值域问题加以解决; (3)数形结合法:先对解析式变形,进而构造两个函数,然后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 出函数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求解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 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5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部分选对的得 2 分. 9. 下面是关于复数 z  2 1 i  A. z  2 C. z 的共轭复数为 1 i   【答案】AD 【解析】 (i 为虚数单位)的命题,其中真命题为( ) B. z z 2 1 i   D. z 的虚部为 1 【分析】由除法运算把复数化为代数形式,然后根据复数的定义与运算法则计算并判断. 【详解】解:由已知 z  2 1 i     2 1 i    1 i 1 i       2 1 i  2 1 i   , z  , 2 z z  2 1 i 1 i     2 1 i 2i 1 i      ,共轭复数为1 i , z 的虚部为 1. 其中真命题 为AD.BC 为假命题. 故选:AD. 10. 两个等差数列 na 和 nb ,其公差分别为 1d 和 2d ,其前 n 项和分别为 nS 和 nT ,则下 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 B. 若 nS 为等差数列,则 1 d 12 a S n T 为等差数列,则 1 d n  d 2  0 n na b 为等差数列,则 1 d N ,则 * nb d 2  0 nba 也 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1 d d 2 C. 若 D. 若 【答案】AB
【解析】 2 S 【分析】对于 A,利用 2  S 1  S 3 化简可得答案; 对于 B,利用  2 S  T 2 2   S 1   T 1 S 3  化简可得答案; T 3 2a b 对于 C,利用 2 2  a b 1 1  a b 3 3 化简可得答案;  a b n 对于 D,根据 a b n 【详解】对于 A,因为 1   可得答案. d d 1 2 nS 为等差数列,所以 2 2 S  S 1  S 3 , 即 2 a 1  a 2  a 1  a 1  a 2  ,所以 a 3 2 2 a 1  d 1  a 1  3 a 1  3 d 1 , d 1 化简得 12 a 对于 B,因为 S 2 d  ,所以 1 0 a ,故 A 正确; 12 T 为等差数列,所以  2 S  n  T 2 2   S 1   T 1 S 3  , T 3 n 所以  2 2 a 1  d 1  2 b 1  d 2   a 1   b 1 3 a 1  3 d 1  3 b 1 d 所以 1 d 2  ,故 B 正确; 0  , 3 d 2 对于 C,因为 n na b 为等差数列,所以 2 2 2a b  a b 1 1  a b 3 3 , a 所以 1 2(  )( d b 1 1  d 2 )  a b 1 1  ( a 1  2 )( d b 1 1  2 ) d 2 , 化简得 1 2 d d  ,所以 1 d  或 2 0 0 d  ,故 C 不正确; 0 对于 D,因为 na  a 1  ( n  1) d 1 ,且 nb * N ,所以 a nb  a 1  ( b n  1) d 1  a 1  b 1     n   1 d 2  1 d   , 1 所以 nba  a 1   b 1   1 d 1   n   1 d d 1 2 ,   1 1     a 1 a b n 所以 a d  1 b n nba 也为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1 2d d ,故 D 不正确. 所以 nd d 1 2 d 1 a 1 b 1 b 1        1  n   1 d d 1 2 1 2d d , 故选:AB 【点睛】关键点点睛:利用等差数列的定义以及等差中项求解是解题关键. 11. 如图,在棱长为 a的正方体 ABCD A B C D 1 1 1  1 中,点 P在侧面 1 1 BB C C (包含边界)内 运动,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 直线 1BD  平面 1 1AC D B. 二面角 1B CD B  的大小为   2 C. 过三点 , P A D 的正方体的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22a , 1 B D. 三棱锥 1  AC D 1 1 的外接球半径为 3a 【答案】AC 【解析】 BD 【分析】对 A,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证明 1 AC 1 1 BD ,同理可得 1 A D 1 即可证明;对 B, 根据二面角的定义可得二面角 1B CD B  为 1B CB  即可判断;对 C,作出截面,分析可 得当截面为 1 1A B CD 时截面积最大即可;对 D,根据三棱锥的外接球与正方体外接球为同一 球求解即可. 【详解】对 A,连接 1 1B D ,因为 ABCD A B C D 1 1 1  1 为正方体,故 1 B D 1 AC 1 1 , 1BB  平面 DCBA 111 1 .又 1 1AC  平面 DCBA 1 111 BB ,故 1 AC 1 1 .又 1 B D BB 1  1  , 1 B 1 ,B D BB  平 1 1 面 1 1B D B ,故 1 1AC  平面 1 1B D B .又 1BD  平面 1 1B D B ,故 1 AC 1 BD 1 . 同理 1 A D BD 1 AC ,又 1 1  A 正确; A D A 1 1  , 1 ,AC A D  平面 1 1AC D ,故 1BD  平面 1 1AC D .故 1 1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