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9 分)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诓.骗(kuāng)
窗棂.(líng)
妖娆.(yáo)
汲.取(xí)
强聒.不舍(guō)
根深蒂.固(dì)
抽丝剥茧.(jiǎn)
矫.揉造作(jiǎo)
A. 恪.守(kè)
B. 箴.言(jiān)
C. 飘逸.(yì)
D. 压榨.(zhà)
【答案】A
【解析】
【详解】B.箴.言(jiān)——zhēn;
C.妖娆.(yáo)——ráo;
D.汲.取(xí)——jí;
故选 A。
2.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青春本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把青春融入生活,你才能领会青春的(1)
。青春并
不是(2)
的外衣,青春的笑容也常和眼泪融在一起。几次挫折便是生活的全部吗?并
不是所有的失落都意味着不再拥有。当你(3) 夕阳西下的时候,朝阳正从你的背后开起。
A. (1)真理(2)华丽(3)感慨
B. (1)真谛(2)华丽(3)感叹
C. (1)真理(2)壮丽(3)感慨
D. (1)真谛(2)壮丽(3)感叹
【答案】B
【解析】
【详解】真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用
在原句中,显然“真谛”更符合“青春”的修饰词;
华丽:华贵美丽。壮丽:健壮美丽,宏壮美丽,多指山川,建筑,图景,场面等,宏伟瑰丽。
从句中来看,修饰的是“外衣”,因此“华丽”更合适;
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感慨:有所感触而慨叹。面对“夕阳西下”,“感叹”更合适;
故选 B。
3. 下面的一段话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祖先留传给后代子孙最珍贵的遗产。②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后代子
孙开启智慧的钥匙。③我们有能力和条件,把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全面的发扬和继承。④只
有把自己的民族文化传承下来,拥有了一定的智慧,才有能力、有资格去接受其他民族的优
秀文化。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A. 第①句
【答案】C
【解析】
【详解】第③句语序不当,应该把“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故选 C。
4. 下面句子中空缺处,应填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1)
当祖国吹响了冲锋号(2)
当一封
封请战书和一行行红手印出现在报道中,那一个个坚定向前的背影到底是谁(3) 虽然我们
不能一一知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一定知道他们所去是为了谁(4)
A. (1)。”(2),(3)? (4)?
B. (1)”。(2); (3),(4)!
C. (1)。”(2),(3)? (4)!
D. (1)”。(2); (3),(4)?
【答案】C
【解析】
【详解】(1)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是直接引用,句末点号在双引号里;
“当祖国吹响了冲锋号”和“当一封封请战书和一行行红手印出现在报道中”为单句之间
的停顿,(2)处应为逗号;“那一个个坚定向前的背影到底是谁”为疑问语气,(3)处应为
问号;“但我们一定知道他们所去是为了谁”表达了对无私奉献者的敬佩和赞美,(4)处应
为感叹号。故选 C。
二、古诗赏析(3 分)
5.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
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
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
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说法有误,本文的上阕讲述的是
抒发了作者的矛盾心情,与徘徊之情;下阕中则转变为积极, 旷达的思想感情。故选 A。
三、说明性文体阅读(6 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公鸡为什么会在早上打鸣?当然不是为了叫你起床
①公鸡在早上咯咯咯打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现象。在许多国
家,公鸡的啼叫被当作破晓的象征。
②但“公鸡为什么会在早上打鸣”?这个问题可不简单,甚至难倒了科学家。
③也许你不会相信,直到 2013 年才有科学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并发表了一
篇论文。
④首先,我们得知道,公鸡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会叫,并不是只有早上才会叫。有时
候,公鸡会因为有其他动物的入侵、宣告领土或其他公鸡的威胁,把啼叫作为警告。不过,
没事的时候,它们确实是早上叫得最多。
⑤多年来,科学家认为公鸡之所以在早上打鸣,是因为太阳升起后,光线由暗至明,公
鸡受到光线的刺激而做出反应。不过,有些人认为,公鸡不是受到光线刺激,而是知道早上
要来了才打鸣的,也就是说,公鸡有时间概念,到了早上就像闹钟一样叮叮叮地响个不停。
⑥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学家们决定做一个实验,来看看到底哪个说法才对。科学家先找
了一批公鸡,观察它们在正常情况下的啼叫频率。结果发现,一天下来,公鸡不仅在早上会
叫,在喂食时也会鸣叫。并且那些叫嚷在最前面的总是想获得更多的食物。
⑦在正式的实验中,科学家对公鸡所处的封闭房间的光照进行了控制:光照 12 小时,
然后关灯 12 小时,重复两周。结果发现,在规律的光照下,公鸡会在光照来临前两小时左
右开始打鸣。
⑧科学家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地位优势明显的鸡叫得比其他鸡更早一些,地位最高的
公鸡有破晓的最优先权。然后按顺序挨个打鸣,地位最低的只能在其他鸡叫完后默默垫个底。
另有研究也证实,地位越低的公鸡,打鸣的频率也越低。以上发现说明,打鸣确实是公鸡宣
扬地位的一种方式。
⑨在之后的两周,这一屋子的公鸡将进入全面的“黑暗时代”,即 24 小时无光照。科
学家发现,在第一周“黑暗时代”里,这些公鸡似乎还能记得之前 12 小时规律光照实验中
大概的时间,在要有光照的时候开始打鸣。
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鸡似乎慢慢出现了偏差,对于它们来说,原本周期是 24 小
时一次破晓打鸣的, 全黑后变成了 23.8 小时一次,相差了 0.2 小时,也就是说,在黑暗
环境下,公鸡对时间的感知出现了问题。这种打鸣的规律性逐渐被打破了,它们不再相对固
定地打鸣,这说明光照确实影响了公鸡打鸣。
⑪在黑暗条件下,科学家试图通过随机时间的光照和播放公鸡的啼叫来欺骗它们。结果
发现,虽然这些刺激确实会引起一些鸣叫,但如果这种刺激是在之前光照开启的时间前后,
那么它们打鸣会比其他时间点更频繁。
⑫因此,科学家得出结论:公鸡打鸣主要是由内在的生物钟调节的,同时会受到外部环
境的影响。此外,由于公鸡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不会像光照前后(黎明)那样强烈地鸣叫,研
究人员认为公鸡的“内部时钟优先于外部信号”。
6. 根据短文介绍的内容来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其他动物的入侵、宣告领土或其他公鸡的威胁,公鸡把啼叫作为警告。
B. 公鸡把打鸣作为在群体中宣扬地位的一种方式。
C. 公鸡打鸣是因为早上受到光线由暗至明的刺激而做出的反应。
D. 公鸡打鸣是因为受到人的惊扰而做出的一种对抗反应。
7. 下面对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解释说明公鸡打鸣的原因。
B. 第⑤段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公鸡具有时间概念,一到早上就开始打鸣。
C. 第⑩段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光照对公鸡打鸣的影响。
D. 第⑫段中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公鸡打鸣的根本原因。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直以来,人们全都认为公鸡打鸣的原因是受到由暗至明的光线刺激而做出的反应。
B. 第⑥段中加点词“正常”表示符合一般规律的情况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
特点。
C. 文中有很多地方采用生动语言说明,使说明内容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D.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准确而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公鸡打鸣的原因。
【答案】6. D
7. D
8. A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读全文,在把
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分析。由第⑫
段“科学家得出结论:公鸡打鸣主要是由内在的生物钟调节的,同时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
响” 可知 D 选项说法不符合文意,故不正确。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根据语句中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
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下定义说明方法指“用简明科学的语
言对说明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
理)”,⑥至⑪段结合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学家们的实验,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
法解说公鸡打鸣的原因。第⑫段则在前文解说的基础上总结了公鸡打鸣的原因,不是下定义
的说明方法,D 选项分析错误,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的内容、语言和说明顺序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理解分析。
由第⑤段“多年来,科学家认为公鸡之所以在早上打鸣,是因为太阳升起后,光线由暗至明,
公鸡受到光线的刺激而做出反应。不过,有些人认为,公鸡不是受到光线刺激,而是知道早
上要来了才打鸣的,也就是说,公鸡有时间概念,到了早上就像闹钟一样叮叮叮地响个不停”
可知 A 选项说法不符合文意,故不正确。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9 分)
阅读《岳阳楼记》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
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
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
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
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详尽)
(天气放晴)
A. 前人之述备.矣
B. 连月不开.
C. 则有去国.怀乡
D. 至若春和景.明
10.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国家)
(日光)
A. 若夫/淫雨霏霏
B. 佳木秀而/繁阴
C. 而或/长烟一空
D. 四时之景/不同
11. 下面对《岳阳楼记》一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
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
B. 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
的“以物喜,以己悲” 的情感态度。
C.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
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
D. 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
构相同,整齐对称, 增强了表达效果。
【答案】9. C
10. B
11. C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
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C.错误。“国”,古今异义词,国都。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
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B.错误。“佳木秀而繁阴”意思是: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故断句:佳
木秀/而繁阴。
【11 题详解】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与分析。
C.“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理解错误。本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
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不是强烈的悲喜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
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
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
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
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
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
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
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
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
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
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
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
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
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
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
方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
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五、古诗文
默写( 8
分 )
12. 在下面横线上,用课文原句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诗经·关雎》)
(2)蒹葭苍苍,_____(《诗经·蒹葭》)
(3)露从今夜白,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4)江山如此多娇,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5)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6)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
五》)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答案】 ①. 在河之洲
②. 白露为霜
③. 月是故乡明
④. 引无数英雄竞折
腰
⑤. 乘风破浪会有时
⑥.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⑦.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⑧. 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析】
【详解】容易写错的字词:洲、竞、厦、庇、俱。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下列小题。
孙子荆与王武子
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
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①敬王武子。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子荆后来,临尸
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体②似真声,宾客皆笑。孙举头曰:
“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
【注释】①雅:向来。②体:贴近。
13.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
(1)语.王武子(
(2)卿常好.我作驴鸣(
14. 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君辈存,令此人死!
)
15. “宾客皆笑”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13.
①. 对……说
②. 喜欢,喜好
14. (上天)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王武子这样的人死了
15. (1)表现孙子荆模拟驴鸣的逼真;(2)交代孙子荆怒斥宾客的原因;(3)侧面烘托了
孙子荆对王武子的至敬至诚。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告诉王武子说。语:对……说,告诉。
(2)句意: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好:喜欢,喜好。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使:让。君辈:你们这些人。此人:这人,指王武子”
的翻译要正确。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宾客皆笑”,是因为孙子荆模拟驴叫,非常逼真;孙子荆学驴叫的
原因是王武子“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表达自己的哀思,从侧面写出了孙子荆对王
武子的真诚情意;宾客们在哀悼时不合时宜地笑,也交待了孙子荆怒斥宾客的理由。
【点睛】译文:
孙子荆年轻时想要隐居,告诉王武子说“应该枕石漱流”,错说成:“漱石枕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