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天津市河西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
答案
注意事项:
第 I 卷选择题(共 27 分)
1.每题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填写答案。
2.本大题共 11 小题,1—3 小题,6—8 小题,每题 2 分;4—5 小题,9—11 小题,每题 3
分,共 27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yáo) 灵柩.(liǔ) 拮据.(jū) 强聒.不舍(guō)
B. 旁骛.(wù) 亵.渎(xiè) 瑟.索(sè) 不省.人事(xǐng)
C. 汲.取(jí) 诓.骗(kuāng) 恣雎.(suī) 锲.而不舍(qì)
D. 阴晦.(huì) 田圃.(pú)
愕.然(è) 重蹈.覆辙(dǎo)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妖.娆(yáo)——yāo,灵柩.(liǔ)——jiù;
C. 锲.而不舍(qì)——qiè;
D. 田圃.(pú)——pǔ;
故选 B。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鼓掌。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_________的存在。懂得为自
己鼓掌,才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_________。为自己鼓掌,并不是唯我独尊地
_________,也不是傲视一切地孤芳自赏,而是一种醒悟,一种境界,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
与失败挑战的勇气与动力。
A. 独特
音符
妄自菲薄
B. 独自
诗篇
狂放不羁
C. 独特
音符
狂放不羁
D. 独自
诗篇
妄自菲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第一空:独特:独一无二的,单独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独自:只有自己一个人。
根据后面的“存在”可知应用“独特”。
第二空:音符:音乐符号。诗篇:诗歌。根据前面的“乐章”可知应用“音符”。
第三空:妄自菲薄:自己看不起自己。狂放不羁:任性豪放,不受约束。根据前面的“唯我
独尊”可知应用“狂放不羁”。
故选 C。
3. 下面的一段话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
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时过境迁,许多人不禁发问: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日前举行的“家
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③家训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在新
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为此,④许多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A. 第①句
【答案】B
【解析】
【详解】B.该句病因属于搭配不当。“好的家训”是一方面的内容,“能否健康成长”是两
方面的内容,这道题是典型的“一面对两面”;
故选 B。
4. 下面文段中画线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假如汉字会说话,它会告诉你①:汉字,蕴藏着中国人对大自然天地万物的体验与认知,
蕴藏着古人一脉相承的智慧。汉字,是人类文明的发明。在②《淮南子》里,有一句非常动
人的话③:“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④汉字的出现,就像一场暴风雨,洗刷了之
前的蒙昧和黑暗,开启了一个新的文明。
B. ②
C. ③
D. ④
A. 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D.“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的内容是完整引用,且是感叹号,感叹号应该
在引号内。故选 D。
5.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A. 这首词上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猎时的场面,下片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挽弓劲射的志士
形象,反映出词人的豪情狂态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B. 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
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氛围。
C. 词人在词中多次用典,以孙权、魏尚自比,以“天狼”借指敌人,直接表达自己期盼重
被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
D. 词人用语刚劲,挥洒自如,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体现
出词人粗犷、豪放的风格。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C.“直接表达”表述错误,应改为“委婉含蓄”,故选 C。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面小题
凶手 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 信号
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
12 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 WiFi 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
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 WiFi 的房间内,大多数种
子变成了褐色;十五天之后,这些变成褐色的种子相继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
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在覆盖有 WiFi 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
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 WiFi 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
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
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 6 个辐射源 0.5 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
2412~2472 赫兹,功率为 100 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白蜡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
铅光泽”的物质,这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 WiFi 采用的是
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 WiFi 的屋子里待
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二十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 WiFi 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
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功率有关,功率越大,危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
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
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 WiFi 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 WiFi,最
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尤其别在腿上使用连通 WiFi 的笔记本电脑。
(略有改动)
6. 下面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水芹种子在覆盖有 WiFi 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有些家长和教师因此要
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B. 荷兰科学家使用无线路由器研究它对白蜡树的影响,发现靠近路由器的树木,叶片的上
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C. 丹麦女学生的水芹种子实验和荷兰科学家的白蜡树实验均证明了 WiFi 信号伤害人体健
康。
D. 美国的一些研究者认为 WiFi 信号辐射小,对它可能会损害健康表示怀疑。
7. 下面对于辐射危害大小影响因素的说法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A. 辐射危害大小跟接受辐射的持续时间有关,时间越长,危害越大。
B. 辐射危害大小跟接受辐射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
C. 辐射危害大小跟辐射源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危害越大。
D. 辐射危害大小跟辐射源的功率有关,功率越大,危害越大。
8.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介绍 WiFi 的事物说明文。
B. 第②段使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了 WiFi 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C. 第⑦~⑩段在说明使用无线路由器的注意事项时,采用了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D. 第⑥段中“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中的“极”是表程度的词语,强调可能性大,说
明如果 WiFi 使用不正确,很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
【答案】6. D
7. C
8. A
【解析】
【6 题详解】
A.根据第三段中的“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 WiFi 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
师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可知些家长和教师因此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
器是出于对 WiFi 辐射的恐惧,而不是“路由器散热”导致水芹死亡;
B.根据第四段中的“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 6 个辐射源 0.5 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
介于 2412~2472 赫兹,功率为 100 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可知荷兰科学家使用的是
辐射源,而不是路由器;
C.这两个实验只能证明 WiFi 信号会对植物造成伤害,不能证明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故选 D。
【7 题详解】
C.根据第七段中的“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功率有关,功率越大,危害越大”可知本
项中与频率有关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 C。
【8 题详解】
A.读文可知,本文第一段由丹麦女学生的实验引出了本文研究的问题:WiFi 信号可能会损
害健康。然后列举实验详情,荷兰研究者做的相关实验,美国科学家的不同意见,使用无线
路器时的注意事项等。所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WiFi 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这是一篇事理说
明文,运用了逻辑顺序。故选 A。
阅读《与我所欲也》一文,回答下面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
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死亦我所恶.
B. 蹴.尔而与之
C. 妻妾之奉.
恶:凶恶
蹴:用脚踢
奉:侍奉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此之谓.失其本心
11.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 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 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 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答案】9. A
10. D
11. B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A.句意为:死亡是我所厌恶的。恶,厌恶;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通假字。古文中的通假字,指或形或音相同相近的字通用,学习时要加强记忆。根
据所学所记理解句子中字词字面意义与含义的不同用反选排除法进行判断。
A.“辟”同“避”,躲避;
B.“得”同“德”,感激;
C.“乡”同“向”,从前;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B.从文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知,作者所倡导的重“义”
之心,不是只有圣贤才具有,而是“人皆有之”;
故选 B。
【点睛】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
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
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
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
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
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
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
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
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
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吆喝着给人吃,
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
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
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
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
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
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93 分)
二、综合题
12. 在下面横线上,用课文原句填空。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4)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5)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7)爱国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主题。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报国建功的理想。
【答案】 (1). 长河落日圆
(2). 万里送行舟
(3). 采菊东篱下
(4). 东风不
与周郎便
(5). 燕然未勒归无计
(6). 也无风雨也无晴
(7). 了却君王天下事
(8). 赢得生前身后名
【解析】
【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圆、篱、
勒。
三、(7 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②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
人朝夕退③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
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④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⑤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
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⑥,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
吾子之信可事⑦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
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释]①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②然明:郑国
大夫融蔑,然明是他的字。③退:工作完毕后回来。④忠善:尽力做善事。⑤遽:很快,迅
速。⑥道:同“导”,疏通,引导。⑦信:确实,的确。可事:可以成事。
13.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我闻忠善以损.怨(
(2)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