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 默写。
(1)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无题》)
(3)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乎!(《岳阳楼记》)
(4)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细腻的动作描写表达作者内心愁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勃的“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比邻” 有异曲同工之妙。
(6)《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暂凭杯酒长精神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 停杯投箸不能食
⑥. 拔剑四顾心茫然
⑦. 但愿人长久
⑧. 千里共婵娟
⑨. 野芳发而幽香
⑩. 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
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
题中的“蜡炬、箸、婵娟、繁阴”等字词容易写错。
2.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2021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3 周年。四十多年(
),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
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四十多年开放包容,中国人民始终 chǎng
开胸
襟.拥抱世界,积极做出自己的贡献。四十多年来,中国从(
)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
体,中国人民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小康,中国的面貌发生了(
)的变化,四十多年来,
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了二百多倍,累计吸引外资超过了两万多亿
美元,连续多 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四十多年来,中国不仅造福了世
界,也发展了自己。
回望历史,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中国近代的改革鲜有善终;放眼天下,无论
是苏联模式还是日本经验,他国的道路无法复制。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
可以对中国人 yí
指气使的教师爷。我们只有不忘改革开放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中
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出新的辉煌。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chǎng_________
②襟.________
③戌._________
④yí_________
(2)依次填入(
)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励精图治 一无所有 排山倒海 锻造
B. 励精图治 一无所有 翻天覆地 创造
C. 发愤图强 一穷二白 翻天覆地 创造
D. 发愤图强 一穷二白 排山倒海 锻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案】(1)
①. 敞
②. jīn
③. xū
④. 颐
(2)C
(3)四十多年来,中国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及字形。
敞开(chǎng kāi):打开;
胸襟(xiōng
jīn):心胸,心怀;
戊戌(wù
xū ):农历干支六十甲子中的一个年份名称;
颐指气使(yí zhǐ qì shǐ):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示意指使人。形容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使用。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分析。
第一处:励精图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发愤图强:决心奋斗,谋求强盛。结合
语境可知,形容“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辛勤汗水”使国家变得富裕强盛,“发愤图强”更合
适。
第二处:一无所有: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一穷二白:比喻基础差,底子
薄。结合语境可知,形容中国发展初期的情况,“一穷二白”更合适。
第三处: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翻天覆地:形容变化
巨大而彻底。结合语境可知,形容中国变化大,“翻天覆地”更合适。
第四处:锻造:用锤击等方法,使在可塑状态下的金属材料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
并改变它的物理性质。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结合语境可
知,“新的辉煌”应是“创造”出来的。
故选 C。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应将“造福了世界”和“发展了自己”调换位置。
二、阅读(70 分)
(一)(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叙述贾谊在长沙谪居三年,而今一切已风逝云散,只留下万古不变的悲哀。
B. 颔联即景生情,由斜阳衰草、寒林空寂而生惆怅伤感之情,为下文感慨作铺垫。
C. 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诗人被贬的凄凉处境,以“湘水无情”烘托诗人的痴心。
D. 全诗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溯古思今,深化了怀古咏叹的主题。
4. 尾联表达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3. C
4. 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对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
实的不满。
【解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C.“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的意思是: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
情,凭吊屈原有谁知情?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可知,遭汉文帝贬谪的是贾谊,并非诗人。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是该诗的尾联,意思是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
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可知作者这里表面在为贾谊而悲伤,实则对自己被贬的遭遇
也是无比伤感。因此,品读尾联情感,需要结合前几联及诗人的写作背景。根据“三年谪宦
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意思是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给楚客留下
伤悲,因此可知抒发了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根据本诗写作背景,是作者赴潘州贬所,路
过长沙时所作,故也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根据“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
知”,意思是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含蓄地抒发了
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二)(16 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
降公。
【注释】裹:携带。原:原国。卫:卫国。
5.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遂.与大夫期.十日________________
(2)罢兵而去.________
(3)可无归.乎________
6. 对文中画线句子断句的正确是(
)
A.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B.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C.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D.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7. 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2)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8. 用自己的话说说,晋文公攻原,为什么卫人“乃降公”?
【答案】5.
①. 于是(就)
②. 约定
③. 离开
④. 归顺
6. B
7. (1)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君主再等待一些时日吧!
(2)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
8. 晋文公虽然没有攻打卫国,但是因为他在攻原一事上讲信用,卫国人对他很信任,所以
归降了他。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遂与大夫期十日”的句意是: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遂:于是,就。
期:约定。
(2)“罢兵而去”的句意是:准备收兵回晋国。去:离开。
(3)“可无归乎”的句意是:怎可不归附他呢?归:归顺。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
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语句“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的意思是: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
是失去我的信用啊!“吾与士期十日”句意完整,“不去”与“是亡吾信也”构成条件关系;
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
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夫(发语词)、原(原国)、竭(枯竭)、力(指兵力)、姑待(姑且等待)”
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得原失信(到原国而失去信用)、为(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
依据“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
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和“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可知,晋文公只需要再
等三天就可以攻打下卫国,但是因为他在攻原车一事上与大夫们约定十天的期限,认为不退
兵回去,就是不讲信用,原国的百姓和卫国的人听说他讲信任,所以归降了他。
【点睛】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只携带着可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士大夫黄越约定十天做期限,
要攻下原国。可是到原国十天了,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便下令敲锣退军,准备收兵回晋
国。这时,有战士从原国回来报告说:“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国了。”这是攻下原国千载
难逢的好机会,眼看就要取得胜利了。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谏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
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君主再等待一些时日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
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为了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下
令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
归附他呢?”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也听到这个消息,便说:“有君主
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跟随他呢?”于是向文公投降。
(三)(10 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半身男孩”为何能登上世界杯开幕式
①2022 年 11 月 20 日,万众瞩目的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在多哈举行。美国知名演员摩
根·弗里曼饰演的旅行者和一名卡塔尔残障男孩的对谈感染了很多球迷。这位年仅 20 岁的
残障人士名字叫加尼姆·阿尔·穆夫塔,他出生时身患一种罕见的疾病——尾部回归综合
征,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生时没有下半身。
②身残志坚的故事时有听闻,但当这位没有下半身的卡塔尔残障男孩出现在世界杯开幕
式上之时,依然令人动容。他之所以能成为今年世界杯大使之一在开幕式上登台亮相,不是
因为残疾,而是因为半个身躯中蕴含着的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
③众所周知,即便是肢体出现轻微的残缺,也会给自身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一个没有下
半身的男孩,其遭遇的艰辛更是可想而知。但是,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倒,在父母不懈的帮助
下,加尼姆·阿尔·穆夫塔学会了并坚持用手四处走动。在生活中,穆夫塔做的一切远超于
仅仅接受自己身体上的不足,他克服了各种发人深省的挑战,踢球、冲浪、潜水……他就像
一个正常人一样,参与了众多体育运动。
④体育不只是从事某种运动,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自我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
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使我们拥有完全
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强大动力。
⑤正因如此,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
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
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这样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在半身男孩身
上展现的淋漓尽致。
⑥穆夫塔认为自己应该利用一切自己所拥有的东西,而不是执拗于自己没有的,有了信
念、承诺和努力,将能够自由地实现自己的抱负。正是这种模范的生活态度和姿态,为他赢
得了广泛的爱、尊重和钦佩,堪称当今青年中的杰出模范。他富有感染力的笑容、无可挑剔
的自信和机智的个性,让他在国外的社交平台上拥有超过 300 万粉丝,鼓舞着更多的人。
⑦足球运动是一项独具魅力的运动,而世界杯是世界足球运动发展推广普及的源头和根
本,被誉为“生命之杯”。自强不息、热爱运动的半身男孩出现在世界杯开幕式这样的场合,
其所传递的意义可谓不言而喻。
⑧值得一提的是,在世界性的重大体育盛会开(闭)幕式环节,常有残障人士的身影。
北京 2022 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13 位来自北京市盲人学校乐之光合唱团的孩子和 47 名来
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的视力残疾孩子,先后登台表演。他们清澈的嗓音、甜美
的微笑和自信而挺拔的身姿感动了所有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传递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奏响了全世界共同守望相助的和谐乐章。
⑨身体残障,但心灵可以富足。据悉,穆夫塔目前正在大学主修政治科学,目标是成为
一名外交官,他还将继续打破自己的个人记录,全心全意地履行自己的慈善使命。他登上世
界杯开幕式的舞台,让“生命之杯”闪耀出别样的光彩,这位受到万众瞩目的阳光男孩,向
世人展现了积极乐观的精神力量,足以让所有人对生命有更深的体会。
(来源:东方快评)
9. 对原文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穆夫塔是唯一一位登上今年世界杯开幕式上的世界杯大使。
B. 在生活中,穆夫塔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参与各种体育运动。
C. 穆夫塔在国内外拥有 300 多万粉丝,是因为他的生活态度。
D. 穆夫塔目前还是一名学生,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慈善使命。
10. 穆夫塔为什么“足以让所有人对生命有更深的体会”?
11. 有同学认为,第⑧自然段应该去掉,你同意吗?请简要说说理由。
【答案】9. D
10. 穆夫塔具有自我挑战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在他身上体现了积极乐观
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并为之不懈追求。
11. 示例一:不同意。这一段叙述了在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体育盛会上常有残障人士的身影,
进一步强调了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全世界守望相助的期盼;这一段还与上
文“身残志坚的故事时有听闻”呼应,使得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示例二:同意。这一段叙述了在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体育盛会上常有残障人士的身影,与“半
身男孩”为何能登上世界杯开幕式的内容关系不大(或者:内容类似,叙述重复,显得突兀),
删了第⑧段,上下文衔接过渡更自然。(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A.结合第②段“身残志坚的故事时有听闻,但当这位没有下半身的卡塔尔残障男孩出现在世
界杯开幕式上之时,依然令人动容。他之所以能成为今年世界杯大使之一在开幕式上登台亮
相”可知,“唯一一位”错误;
B.结合第③段“在生活中,穆夫塔做的一切远超于仅仅接 受自己身体上的不足,他克服了
各种发人深省的挑战,踢球、冲浪、潜水……他就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参与了众多体育运动”
可知,“各种体育运动”错误;
C.结合第⑥段“他富有感染力的笑容、无可挑剔的自信和机智的个性,让他在国外的社交平
台上拥有超过 300 万粉丝,鼓舞着更多的人”可知,“因为他的生活态度”错误;
故选 D。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结合第②段“他之所以能成为今年世界杯大使之一在开幕式上登台亮相,不是因为残疾,而
是因为半个身躯中蕴含着的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可得:穆夫塔具有自我挑战精
神、公平竞争精神;结合第④段“体育不只是从事某种运动,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通过自我
锻炼、自我参与而拥有健康的体魄、乐观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这种乐观积极
的生活态度使我们拥有完全自信和战胜一切挑战强大动力”可知,在他身上体现了积极乐观
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并为之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