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浙江省中国计量大学材料科学基础考研真题
1、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成分过冷;
(2)平衡分配系数;
(3)非均匀形核;
(4)柏氏矢量;
(5)形变织构。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
(1)HF 中存在的氢键主要是指 H+离子与 F-离子之间的结合键。
(2)由于体心立方晶体的间隙比面心立方晶体的间隙数量多,所以尺寸较小的原子在体心
立方晶体结构中的固溶极限相对要大。
(3)位错密越高,相应的柏氏矢量也越大。
(4)物质的扩散总是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
(5)固态相变时,母相中的晶体缺陷会阻碍新相的形成。
3、简答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
(1)要形成三维网状的高分子,其单体至少需要几个官能度,为什么?
(2)影响间隙固溶体固溶度的因素有哪些?
(3)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之间有什么异同?
(4)在正的温度梯度下,为什么纯金属以平面状方式生长,而固溶体合金却通常以树枝晶
方式长大?
(5)何为加工硬化?其本质是什么?如何解决加工硬化给后继加工带来的困难?
(6)结晶、重结晶和再结晶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4、画出下列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共 10 分)
(1)在立方晶系的某个晶胞中同时绘出晶向指数:[120]、[321] 、[212] ;(2)在立方晶
系的某个晶胞中同时绘出晶面指数:(122)、 (223) 。
5、简要回答问题并根据要求绘图:(共 14 分)
(1)画出体心立方晶胞中(111)与(110)晶面上的原子排布示意图。(6 分)
(2)请说明形成无限固溶体的基本条件;如 A 和 B 组元可以形成无限固溶体或只能形成
有限固溶体,其相图有何不同,画出示意图。(8 分)
6、计算:(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
(1)Cr 的一个晶体结构为立方晶系,其晶格常数 a=0.2884,密度为 7.19g/cm3,试确定
此时 Cr 的晶体结构是体心、面心还是简单立方。(Cr 的原子量 52,NA=6.023×1023)。(2)
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出 A-B 二元包晶相图上的包晶点成分:WB=20%的合金在 1000℃结晶完毕
时,由三分之二的初生相 α 和三分之一的包晶相 β 组成;WB=50%的合金在 1000℃即将
开始发生包晶转变时,其相组成由 20%的初生相 α 与 80%的液相构成;当 WB=50%的合金
在 1000℃包晶转变完成后,其相组成由 50%的包晶相 β 与 50%的液相构成。
(3)欲将一批齿轮渗碳,每炉装件 800 件;在 900℃渗碳 10 小时可以达到要求。假设在
900℃渗碳时每炉每小时的生产成本为 200 元,而在 1000℃渗碳时每炉每小时的生产成本
为 300 元。问在上述哪个温度下渗碳的成本相对比较低?已知 Q=32900cal/mol,R=1.987
cal。
7、下图所示的晶体中,ABCD 滑移面上有一个位错环,其柏氏矢量 b 平行于 AC;E 为位错
环与 AC 的交点,F 为位错环与 BD 的交点。(12 分)
(1)指出位错环上 E 点、F 点的位错类型。(4 分)
(2)在图中标出使位错环向外运动所需要施加的切应力方向。(2 分)
(3)该位错环运动时,E 点与 F 点分别朝哪个方向运动?(2 分)
(4)该位错环运动出晶体后,绘出晶体发生变形后的简图(4 分)
8、将经过 70%拉伸冷变形的长铜棒一端浸入冰水中,另一端加热到 850℃的高温并保持 1
小时,已知铜的熔点为 1083℃,请画出该铜棒经过上述处理后,在室温下沿着(低温到高
温处理后的)长度方向上,其金相组织的连续变化示意图,并解释其形成原因;同时分析其
硬度随着长度方向的变化及其原因。(12 分)
9、Pb-Sn 二元合金相图如图所示。根据相图回答下列问题:(室温下,Sn 在 Pb 中的溶解
度以 2%计算;Pb 在 Sn 中的溶解度以 1%计算)(14 分)
(1)Sn 含量为 10%的合金,从高温缓慢冷却至室温,先后发生哪些转变?绘出不同温度区
间的组织示意图。(3 分)
(2)Sn 含量为 49%的合金,从高温缓慢冷却至室温,先后发生哪些转变?绘出不同温度区
间的组织示意图。(3 分)
(3)Sn 含量为 70%的合金,从高温缓慢冷却到室温,分别存在哪些相?计算各相所占比例。
(4 分)
(4)Sn 含量为 70%的合金,从高温缓慢冷却到室温,分别存在哪些组织?计算各组织所占
比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