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 Q 系列 PLC CC-Link 通讯方法的实现
一一一一、、、、 概况概况概况概况
三菱Q系列PLC CC-LINK通讯方法的实现
二二二二、、、、 定义定义定义定义
CC-Link 是通讯和控制链接系统(Control & Communication -Link
System)的简称。CC-Link 的基于 RSRSRSRS----485485485485 通讯的一种总线标准。
当前总线种类:Profibus(欧洲),DeviceNet(美国),CC-Link(日本)。
CC-Link 协会现有会员 150 多家。
三三三三、、、、 特点特点特点特点、、、、功能功能功能功能
1、 速率
使用双绞线,通讯距离为 100 米时通讯速率为 10Mbps,1200 米时通讯
速率为 156Kbps。可以通过增加中继器加长距离,通讯距离可达到 7.6Km,使
用光中继器时,可达 13.2Km(注:普通 RS232,RS485 通讯的通讯速率为
112.5Kbps)。
2、 通讯数量
第1页
每个 CC-Link 系统最多可处理 4096 个远程 I/O 点,其中远程输入(RX)
三菱Q系列PLC CC-LINK通讯方法的实现
接的站点为 64 个。
为 2048 个,远程输出(RY)为 2046 个。每个系统最多可处理 512 个远程寄
存器 RW(包括远程写寄存器 RWw 和远程读寄存器 RWr)。每个系统中最多链
每个远程站或本地站链接的个数为:32 点远程输入(RX)和 32 个远程输
出(RY),4 个远程写寄存器(RWw)和 4 个远程读寄存器(RWr)。
四四四四、、、、 站类型站类型站类型站类型
1、 主站
控制和处理整个网络系统,安装在基板上,站号必须为 0 号。
CC-Link 模块:
Q 系列:QJ61BT11(V1.0),QJ61BT11N(V2.0)
QnA 系列:AJ61QBT11,A1SJ61QBT11
A 系列:AJ61BT11,A1SJ61BT11
2、 远程站
远程站分远程 I/O 站(R-I/O)和远程设备站。
R-I/O 处理远程开关量信号,远程设备站可处理 I/O 量和模拟量。在一个系统
中最多有 64646464 个 R-I/O。
R-I/O 模块有:AJ65SBT-16D(直流 24V/16 点输入)。
远程设备站如:特殊功能模块,变频器,GOT 或感应器等。在一个系统中最多
有 42424242 个远程设备站。
3、 本地站
本地站具有自己的 CPU,可协助主站处理数据,但没有控制网络参数的功
能。
第2页
本地站不能控制主站,也不能直接控制除主站之外的其它站点,只能通过主
站控制其它站点。
三菱Q系列PLC CC-LINK通讯方法的实现
本地站与主站的选定由软件(GPP)网络参数的设置来决定。
4、 智能站
能够通过瞬时传送和信息传送来执行数据通信的站,就是智能站。如带有
RS-232 接口的智能仪表,变频器和伺服器等。
在一个系统中最多可以有 26262626 个智能站。
五五五五、、、、 CC CC CC CC----LinkLinkLinkLink 的的的的配置配置配置配置
1、 传输介质
数据传送可以用屏蔽双绞线(TP)。
线定义:DA,DB:数据线
DG:地线
SLD:屏蔽线
为提高数据传输的抗干扰能力,普通 TP 可以在 DB、DA 间接一 110Ω的电阻,
高性能 TP 在两数据线间接 330Ω的电阻。
2、 站号分配
主站为 0 号站,从站站号为 1~64。
3、 占用站
有时一个模块并不一定占有一个站号,有可能占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的站号,
但最多占有 4 个站号。
五五五五、、、、 通讯原理
通讯原理
通讯原理通讯原理
CC-Link 的通讯原理是基于数据链接和自动刷新的原理。具体如下:
PLC 分别在 CC-Link 模块和 CPU 中开辟出一块内存缓冲区(BFM),其
第3页
中,CC-Link 模块中的 BFM 和远程站的输入相对应(I/O 或 RWw,RWr,在
编程时可以对此 BFM 不予与理会),通过“数据链接”接收从站的数据变化,
三菱Q系列PLC CC-LINK通讯方法的实现
的方法接收从站的数据变化。具体实现在下面会介绍。
同时,把数据传送到 CPU 中的 BFM。而 CPU 模块中的 BFM 通过“自动刷新”
主站和远程 I/OI/OI/OI/O 站间的通讯
1111、、、、 主站和远程
站间的通讯
主站和远程
主站和远程
站间的通讯
站间的通讯
以下面的 CC-Link 系统为例:
主站为 0 号站,带有两个从站:1 号站 16 点远程输入模块和 2 号站 16 点
远程输出模块。
首先需要在主站设置网络参数和自动刷新参数,步骤如下:
(1)点击 图标,创建一个新工程,选择 PLC 系列和 PLC 的型号。
第4页
三菱Q系列PLC CC-LINK通讯方法的实现
(2)双击项目管理器中的“参数→网络参数”,在弹出的“网络参数”对话框
中选择“CC-Link”。
双击
(3)在网络设置窗口中设置 BFM 的有关内容,参数具体含义如下:
模块数模块数模块数模块数—CC-Link 模块的数量。在一个站中最多可以安装 4 个 CC-Link 模块。
起始起始起始起始 I/OI/OI/OI/O 号号号号—CC-Link 模块的起始 I/O 号的地址。CPU 为每个 CC-Link 模块
的输入和输出分配 32 个地址,此地址和模块的安装位置有关,本例中模块的输
入、输出地址分别为 XA0~XBF,YA0~YBF。
第5页
三菱Q系列PLC CC-LINK通讯方法的实现
类型类型类型类型—设定是主站还是本地站。
模式设置—两种模式可选择:远程网络模式(远程网络 V1.0 模式和远程网络
模式设置
模式设置模式设置
V2.0 模式)和远程 I/O 模式。两种模式的区别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远程网络模式适用于所有的站,而远程 I/O 模式只适用
于从站是远程 I/O 站的情况。如从站都是远程 I/O 站,使用远程 I/O 模式比使
用远程网络模式链接扫描时间更快。
远程网络 V1.0 和 V2.0 模式,是针对不同的 CC-Link 模块,对于
QJ61BT11 来说是 V1.0 模式,QJ61BT11N 是 V2.0 模式。
第6页
总链接数总链接数总链接数总链接数—链接从站的物理物理物理物理数目数目数目数目,而不是站号数。如本系统中连接两个 I/O 站,
两站都占用一个站号(如 1 号和 2 号),此时总链接数为 2;假如其中一站占用
三菱Q系列PLC CC-LINK通讯方法的实现
两个站号(如 1 号和 2 号,另一站占用 3 号),此时总链接数仍为 2。
刷新软元件—远程输入 RX 缓冲区(BFM)的首地址。
远程输入远程输入远程输入远程输入((((RXRXRXRX))))刷新软元件
刷新软元件
刷新软元件
刷新软元件—远程输出 RY 缓冲区(BFM)的首地址。
远程输出远程输出远程输出远程输出((((RYRYRYRY))))刷新软元件
刷新软元件
刷新软元件
刷新软元件—远程读寄存器 RWr 缓冲区(BFM)的首地址。
远程寄存器((((RWrRWrRWrRWr))))刷新软元件
远程寄存器
刷新软元件
远程寄存器
远程寄存器
刷新软元件
刷新软元件—远程写寄存器 RWw 缓冲区(BFM)的首地
远程寄存器((((RWwRWwRWwRWw))))刷新软元件
远程寄存器
刷新软元件
远程寄存器
远程寄存器
刷新软元件
址。
刷新软元件—特殊继电器 SB 缓冲区(BFM)的首地址。
特殊继电器((((SBSBSBSB))))刷新软元件
特殊继电器
刷新软元件
特殊继电器
特殊继电器
刷新软元件
刷新软元件—特殊寄存器 SW 缓冲区(BFM)的首地址。
特殊寄存器((((SWSWSWSW))))刷新软元件
特殊寄存器
刷新软元件
特殊寄存器
特殊寄存器
刷新软元件
再送次数再送次数再送次数再送次数—通讯失败后的重试次数。
CPU DOWN 指定指定指定指定—指定 CPU 发生故障时的通讯状态(停止或继续)。
CPU DOWN
CPU DOWN
CPU DOWN
扫描模式指定—指定通讯时的扫描模式。处理信号和扫描信号同时进行时是同步
扫描模式指定
扫描模式指定
扫描模式指定
模式,反之为异步模式。
(4)点击“站信息”,配置两站的类型和占有的站数。
经过以上 1~4 步,主站和两远程 I/O 站间的通信缓冲区(BFM)就已经
配置好了,如下所示:
第7页
三菱Q系列PLC CC-LINK通讯方法的实现
其中:黄色部分为在 PLC 中设定的参数(首地址);
灰色区域为没用的区域(但必须分配)。如 2 号是 16 输出模块,没有输
入,因此为其分配的远程输入地址 X120~X13F 就成为没用的区域,但分配时
也为其进行了分配。
BFM 地址和输入/输出模块地址的对应关系如下:
编程举例:
1 号站远程输入模块的 RX00 控制主站的 Y70 有输出;主站的 X0 控制远
程输出模块的 RY00 有输出;1 号站远程输入模块的 RX01 控制远程输出模块
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