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山东省日照市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20 题,每小题 0.5
分,21—30 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读山东省地图,回答 1~2 题。
1.图中数字代表日照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山东省日照市的位置。日照市是山东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中
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东南部,黄海之滨,山东半岛的尾翼,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
相望,西靠沂蒙山,北连本省的青岛、潍坊,南接江苏省连云港。据此读图可知,图中数
字代表日照市的是②。
答案:B
2.日照市的地理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山地高原为主
B.冬季湿润,夏季干燥
C.濒临黄海和东海
D.海陆交通便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山东省日照市的概况。日照市是山东省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位于
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东南部,黄海之滨,山东半岛的尾翼,图中数字②代表日照市,
故 C 不正确;日照市属鲁东丘陵,总的地势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底,略向东南倾斜,山
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故 A 不正确;日照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寒冷干燥,故 B 不正确;据图可知,日照市位于黄海之滨,拥有日照、岚山两个国家一类
对外开放港口;境内有日菏、坪岚、胶新 3 条铁路通过,海陆交通便利,故 D 正确。
答案:D
3.下列省区的名称与简称对应正确的是(
)
A.河北省—冀
B.陕西省—晋
C.福建省—皖
D.广东省—广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简称。河北省的简称是冀,陕西省的简称是陕或秦,晋是
山西省的简称,福建省的简称是闽,皖是安徽省的简称,广东省的简称是粤,选项 BCD 对
应错误,不符合题意。
答案:A
4.读我国 2000 年到 2010 年人口数据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0~15 岁人口比重最大
B.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
C.国民文化素质提高
D.人口总量开始减少
解析:主要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从受教育程度情况图中可以看出,大学、高中、初中和
小学的受教育人数比重,2010 年比 2000 年受教育人数比重显著增加,说明国民文化素质逐
步提高。从 60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图中可以看出,2010 年比 2000 年老年人口比重进一步
增加,说明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加剧。而 10~15 岁人口比重和人口总量问题图中没有相
关数据,无法判定。
答案:C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分布广,灾害损失严重,完成 5~6 题。
5.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
C.西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地区
D.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东北平原
解析:考查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A、台风是极猛烈的热带气旋。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
海的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福建、浙江等沿海省区。故 A 符合题意;B、洪涝是我国频
繁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的自然灾害。它多出现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夏、秋季,是我国东部平
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在我国,干旱不仅降水稀少的西北地区旱情严重,而且在东部季
风区亦常出现旱灾。所以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也会重叠。故 B 不符合题意;C、华北地区是
旱灾最严重地区。故 C 不符合题意;D、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崩
塌、滑坡、泥石流等,以西南山区最为严重。故 D 不符合题意。
答案:A
6.灾害来临时,个人采取的防灾措施,正确的是(
)
A.泥石流来临,向地势低处跑
B.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C.台风来临时,关闭门窗
D.干旱灾害时,减少饮水量
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防治措施。当发生泥石流时,应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
方向的山坡上跑,故 A 叙述错误。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跳楼,跳楼有摔死的危险,躲在
狭窄的空间里,或是躲在桌子 下面,故 B 叙述错误。台风来临时,渔船进港避风,在家关
好门窗,故 C 叙述正确。干旱灾害时,主意节约用水,不能减少饮水量,故 D 叙述错误。
答案:C
国家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性,读如图三个国家轮廓图,完成 7~9 题。
7.三个国家相同的地理特点是(
)
A.都被南回归线穿过
B.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C.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D.都是所在大洲最大的国家
解析:澳大利亚和巴西被南回归线穿过,印度被北回归线穿过,故 A 错误;巴西和澳大利
亚的种植业不分布在平原地区,印度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和高原地区,故 B 错误;澳
大利亚、印度和巴西都以白种人为主,故 C 正确;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印
度位于亚洲,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中国,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故 D 错误。
答案:C
8.关于三个国家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国工矿业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
B.乙国家旱涝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不稳定
C.丙国应大力开发热带雨林,发展农牧业
D.三个国家都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解析: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是服务业,故 A 错误;印度主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
国家旱涝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不稳定,故 B 正确;巴西要保护热带雨林,故 C 错误;图中
的三个国家都不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日本的经济是“进口—加工—出口”型
经济,故 D 错误。
答案:B
9.有关三个国家的称号正确的是(
)
A.甲国——“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B.乙国——“世界加工厂”
C.丙国——“世界加油站”
D.丙国——“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国家的称号。澳大利亚因有许多古老的动物,如袋鼠、鸸鹋、鸭
嘴兽等,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故 A 正确;印度有世界办公室之称,故 B 错误;世
界加油站是指俄罗斯,故 C 错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指澳大利亚,故 D 错误。
答案:A
读俄罗斯简图,完成 10~11 题。
10.图中文字标注的地理事物名称,正确的是(
)
A.甲—里海
B.乙—大高加索山
C.丙—叶尼塞河
D.丁—贝加尔湖
解析:考查俄罗斯主要地形区及山脉、河湖的分布。图中甲是波罗的海,乙是乌拉尔山脉,
丙是鄂毕河,丁是贝加尔湖。
答案:D
11.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首都是圣彼得堡
B.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C.运输以内河航运为主
D.东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区
解析:本题考查了俄罗斯的城市、工业、交通等知识点。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位于东
欧平原中部,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圣彼得堡为全国第二大
城市和著名海港,故 A 不正确;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藏量大,自给程度高,
为俄罗斯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故 B 正确;俄罗斯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以及管
道运输都很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公路为主,故 C 不正确;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冬季非
常寒冷,东欧平原气候比较温和,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这里,故 D 不正确。
答案:B
读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和三地点气候资料图,完成 12~13 题。
12.有关欧洲西部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夏季降水多于冬季
B.南部为热带气候类型
C.由西向东气温年较差增大
D.由西向东年降水量增加
解析:受西风影响,欧洲西部是世界上比较温暖湿润的地区,该地区冬温夏凉,各月降水
均匀。本区位于温带。由于本区西临大西洋,由西向东气温年较差增大,降水量递减。
答案:C
13.欧洲人餐桌上以牛羊肉和乳产品为主,欧洲西部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B.地形南北高,中间低
C.河流密布,水量丰沛
D.多半岛,海岸线曲折
解析: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
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均匀,基本没有旱涝灾害,气候冷湿,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畜牧业发达。
答案:A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 14~15 题。
14.关于我国四个南极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东半球
B.都有极昼现象
C.都在南极大陆上
D.都在北京的西南方
解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及考察站的概况。读图分析可知:泰山站的经纬度约为 73°S,
76°E;长城站的经纬度约为 62°S,58°W;中山站的经纬度约为 69°S,76°E;昆仑站
的经纬度约为 80°S,77°E。东西半球分界线是 20°W 和 160°E 组成的经线圈,20°W 以
东、160°E 以西为东半球,20°W 以西、160°E 以东为西半球。长城站位于西半球,昆仑
站、中山站、泰山站位于东半球,故 A 错误。四个考察站中,长城站位于极圈以外,无极
昼极夜现象,故 B 错误。四个考察站中,长城站位于乔治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上;昆仑站、
泰山站、中山站位于南极大陆上,故 C 错误。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
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依据北京的经纬度 40°N,116°E 可知,四个考察站位
于北京的西南方;故 D 正确。
答案:D
15.有关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极地区终年降雪量大,地表冰天雪地
B.1、2 月份南极地区最寒冷,冰盖面积最大
C.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是由于纬度更高
D.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
解析:极地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干燥;南极地区是被冰川覆盖的大陆,1、2 月份南极地
区处于暖季,北极地区大部分是海洋,南极主要为陆地,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两
极地区都属于科学考察的宝地。
答案:D
黄河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完成 16~17 题。
16.有关黄河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流向受我国整体地势特点影响
B.黄河注入黄海,长江注入东海
C.从人口稀疏区域流向人口稠密区域
D.上游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解析:考查长江、黄河的概况。A、河流是地形和气候的产物。我国受地势的影响大部分河
流注入太平洋,如长江、黄河等。故 A 不符合题意;B、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 山脉主
峰各拉丹冬峰,干流先后流经青海、西藏等 11 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最终注入东海。黄河
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 9 省区,注入渤海。故 B 符合题意;C、长江、黄河流
经我国东西部地区,从西部人口稀疏区域流向东部人口稠密区域。故 C 不符合题意;D、长
江上游流经中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支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很大,多峡谷急流,蕴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