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4广西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4 广西高考文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地理 第 I 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美国 M 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 品的价格构成如图 1 所示。据此完成 1~3 题。 1.M 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M 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图 2 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学科-网。1987 年,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 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 4~6 题。 4.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5.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6.K 岛处于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 690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 5 时 40 分和 6 时 20 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 7~8 题。
7. 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8.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容易发森林火灾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图 3 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 业。据此完成 9~11 题。 9.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 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36.(36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 II 卷 图 5 示意某国南部沿海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 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 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学-科-网 M 河 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 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 (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12 分) (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6 分) (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势。(6 分) (4)说明 H 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12 分) 39.(60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从古老文明的摇篮印度走出来,几千年间,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在人类文明的历史 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 5000 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自汉至唐, 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种植棉花渐广。元初,“置浙东、 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黄道婆在松江传授学自海南岛 的技术,改造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 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 原料。 材料二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公元 1 世纪,阿拉伯商人将亚洲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 世纪,英格兰开始出现棉花种植, 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国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棉织品的需
求与日俱增。18 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此开始。学科 网 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花种植业迅速 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主要棉花原料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美国南方的 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花开战,世界上没 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利·奥森纳《棉 花国之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主要原料的原因。 (10 分) 材料三 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 25~300C,开花、结玲和纤维发育要求在 200C 以上,光照充足。 15 世纪英国开始出现棉花种植,但其棉花种植业并未得到迅速发展。图 6 示意英国地理位置 及伯明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 (2)分析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8 分) (3)分析 18 世纪英国作为世界棉花加工中心的优势及问题(12 分) 2014 年全国大纲卷文综历史部分
12.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 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13.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 相近的是 A.陈子昂 B.岑参 C.王维 D.李白 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 是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15.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 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16.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 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 世纪 70 年代 B.19 世纪 80 年代 C.19 世纪 90 年代 D.20 世纪 20 年代 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 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18.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 佃农(%) 半佃农(%) 自耕农(%) 1935 年 1936 年 1937 年 1938 年 29 30 37 38 24 24 26 27 47 46 37 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 19.1958 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 公顷)产 36956 斤(18478 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 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20.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 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21.1928 年,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 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认 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体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22.图 4 为一幅 20 世纪 30 年代的欧洲形势图。该图反映出 图 4 A.三国轴心最终形成 B.德国吞并了奥地利 C.慕尼黑土协定的后果 D.德国即将进攻波兰 23.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
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 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 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 37.(3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阴谋、屠杀、行刺,对某些人来说乃是获得一场革命的微不足道的代价……必 须来一场伟大的场面变化,必须有一种宏伟的舞台效果,必须有一片宏伟的景观来激发 人们的想像力……它们全都在法国大革命之中。 (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严肃的立法团体的面貌和形象……他们呢 被赋予一种成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 建设的力量,除了是建造那类可以适应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 ——摘编自[英]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790) 材料二 1906 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史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 而不审国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美国式政治体制虽为“至公至平之理”,但须循序 渐进,若“未至其时”即赋予民权,便会导致民众“彪悍持权,动辄屠诛,人皆不保。” 中国倡言革命者,实为无病呻吟。 1907 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赫然可观”。法国自 18 世 纪以来王族贵族“骄恣暴戾”,国王之死乃自食其果。所谓革命“即不能不杀人流血”, 并非:革命必得之果”。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柏克对法国大革命的基本态度及其依据。(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法国大革命的两种评价及其理由(14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评价的主要因素(8 分) 39.(20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公元前 5000 年,印度河流域开始了棉花种植。棉花种植技术传入中国后, 自汉至唐,只在今新疆、西南部分地区有零星种植。南宋末,长江流域植棉渐广。元初,
“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黄道 婆在松江传授学自南海的技术,改良织机,使这里迅速成为棉纺织中心,“松江棉布, 衣被天下”。元明时,各种农书都积极推广植棉和棉纺织技术。棉花种植迅速发展并超 过桑麻,棉花成为我国纺织业的主要原料。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 1 世纪,阿拉伯商人将精美的细棉布带入欧洲。15 世纪,英格兰出现棉花 种植,随后被英国殖民者带到了英属北美殖民地。棉织品的魅力渐渐征服了欧洲人,对 棉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18 世纪中叶,棉纺织业率先出现了机器生产,英国工业革命由 此开始。工业化生产扩大了对棉花的需求。英属北美殖民地南部因其自然条件适宜,棉 花种植业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英国的棉花主要供应地。创造了所谓“棉花王国”的神话。 美国的南方种植园主千方百计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棉花种植园,并且认为“人们不敢向棉 花开战,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敢于向棉花开战,因为棉花就是王。” ——摘编自[法]埃里克·奥森纳《棉花国之旅》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元明时期棉花成为中国纺织业原料的主要原 因。(10 分) (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花种植业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0 分) 绝密★启封前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