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青海普通高中会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共 20 分)
注意事项:
1.答第 I 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报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8 分,每小题 2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付梓.(xīn) 孱.(càn) 头 庐冢.(zhǒng) 命途多舛.(chuǎi)
茕.(qióng)茕子立
B. 央浼.(měi) 琴瑟.(sè) 西畴.(chóu)
C. 恁.(lèn)地 飞湍.(tuān) 青荇.(xìng)
苌.(zhǎng)弘化碧
前合后偃.(yǎn)
D. 蹙.(cù)缩 糍.(zí)粑 敕.(shù)造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
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
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
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 项,“付梓”中“梓”读作“zǐ”;“命途多舛”中“舛”读作“chuǎn”;
C 项,“恁地”中“恁”读作“nèn”;“苌弘化碧”中“苌”读作“cháng”;
D 项,“糍粑”中“糍”读作“cí”;“敕造”中“敕”读作“chì”。
故选 B。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防止未成年人受到有害信息毒害,政府部门责无旁贷....。
B. 我家近旁新开设了一家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物美价廉,很受顾客欢迎。
C. 无论你准备得多么充分,面试时总会遇到一些意外,所以必须具备临危不惧....的素质。
D. 传承的魅力在于有这样的“意思”,它系着过去、连着现在,是可以喋喋不休....的故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
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
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
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A 项,“责无旁贷”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
事。这里指政府部门在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防止未成年人受到有害信息毒害方面的
工作,符合语境;
B 项,“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这里指货架上的商品多,且物美价廉,
可以改用“琳琅满目”;
C 项,“临危不惧”意思是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这里指面试时应该沉着、冷静,
并不是强调“危险”,可以改用“从容不迫”;
D 项,“喋喋不休”指说话唠唠叨叨,没完没了。这里指传承的文化是可以讲的故事,可以
改用“家传户颂”。
故选 A。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由于那些破碎不堪的毁灭了的生命,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撤退。
B. 青年自主创业素质的培养,关键是能否积累基础的知识文化、奠定良好的科学理论基础。
C. 5 月 19 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海南州政府主办的 2020 年“中国旅游日”青海主会场
活动启动仪式在贵德县拉开帷幕。
D. 记者日前从相关会议上获悉,明年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将进一步加大治理整顿力度,坚决
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
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
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
句意准确。
A 项,成分残缺,介词“由于”的使用,导致“意味着冬天疲倦而残缺不全的队伍的撤退”
的主语缺失,需要去掉“由于”;
B 项,两面对一面,前半句是说“青年自主创业素质的培养”,后半句“能否”的使用使得
结果变成了不确定,需要去掉“能否”;
D 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防止”的不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二是“重大食品安全事
件的发生”,需要在“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后面加“的发生”。
故选 C。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句是
A. 回到老家,务必代我问候令尊令堂....。
B. 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
C. 非常感谢贵校..师生对我的热情款待。
D. 请您留步,足下..就此告别。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
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
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
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
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题干中的要求其实也是解题提示,概括来说有三点:说
出理由,有针对性,符合情景、身份。
A 项,“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令堂”是对对方母亲的敬称,这里是问候对方的父母,
符合语境;
B 项,“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这里是指欢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符合语境;
C 项,“贵校”是对对方母校的敬称,这里是自己受到了对方学校师生的热情款待,用“贵
校”符合语境;
D 项,“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这里是说自己要告别,可以用谦词“鄙人”或
者“我”都可以。
故选 D。
二、(6 分,每小题 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
采薇
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
情趣。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
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
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
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
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其中,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已被列为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
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
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
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
息。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犷、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
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 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
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象征、寓
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
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
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
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
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相结合发
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⑩在收藏成为时尚的今天,年画也以其浓郁的装饰性和观赏性,成为收藏者们趋之若
鹜的热门藏品。在我国传统年画中,以下五类最值得收藏:一为神像,以门神最为常见,
还有财神、灶王、关玉、八仙等;二为吉祥图案,如状元及第、吉庆有余、连生贵子、群
仙祝寿等;三为历史人物及故事,如桃园结义、文姬归汉、昭君出塞、穆桂英挂帅等;四
为戏曲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群英会,《西厢记》中的红娘传书、花园相会等;
五为市井风俗,如春游图、赛龙舟、摇钱树、聚宝盆、老鼠娶亲、鲤鱼跃龙门等。这些年
画题材丰富,画面或质朴可爱或精致生动,或粗犷豪放或雍容典雅,彰显着我国民间传统
文化的博大精深。
(选自《学生天地》2019 年 2 期,有删改)
5. 下列关于中国年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年画始于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表达喜庆审美情趣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B. 年画的内容题材多样,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所有地区过年的习俗。
C. 中国年画四大家为桃花坞年画、杨柳青年画、杨家埠年画和绵竹年画。
D. 年画制作技艺包括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四川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
6. 下列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题目明确了说明对象,修饰语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第③段至第⑦段为总——分结构, 先总说,再分说中国年画四大家的特点。
C. 第⑨段中加点的“最早”一词,限定了时间范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第⑨段介绍热门藏品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
7.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桃花坞年画特点: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等。
B. 年画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大众看图识字的读物,其中时事题材是百姓喜闻乐见的。
C. 民国时期,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结合发展成挂历,其中《老鼠娶亲》风靡全国。
D. 最值得收藏的五类传统年画有神像、吉祥图案、历史人物故事、戏曲故事、市井风俗。
【答案】5. B
6. D
7. C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中国年
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项,“所有地区过年的习俗。”说法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是说“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
间美术形式,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纵观全文,
并没有说年画是我国所有地区的过年习俗。而且我国幅员辽阔,部分民族地区是没有张贴
年画的习俗的。
故选 B。
【6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了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问题特征以及主要表
现手法的能力。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
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
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说明文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
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
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
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就本题来说要求选出“列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项,“多种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分析错误,第⑨段只有举例子的说明
方法,没有作比较,“收藏最早……”与“流传最广……”的年画作品可能有重合的部分,
所以也不能算是分类别。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
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
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
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
文保持一致。
C 项,“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结合发展成挂历,其中《老鼠娶亲》风靡全国。”说法错误,《老
鼠娶亲》是一幅年画,不是挂历,原文是说“民间流传最广的则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
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画家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
相结合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选项把《老鼠娶亲》放到“郑曼陀将月历与年画结合
发展成挂历”之后,误导考生把《老鼠娶亲》归类到挂历一类。
故选 C。
三、(6 分, 每小题 2 分)
阅读《师说》,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
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失,犹且从师
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
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
道,作《师说》以贻之。
8.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 不拘于.时,学于余
9. 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其.可怪也欤
彼童子之.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A.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B.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作《师说》以贻之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论今。
B. 第二段用“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
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说明教师没有阶级区别,
没有年龄界限,道之有无是择师的标准。
D. 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目的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8. C
9. A
10. D
11. (1)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2)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
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
A 项,“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其”,是代词,他们(君子);“其可怪也欤”中的“其”,
是语气词,其……欤是固定搭配,意思是“真是/难道……啊!/吗?”;这两句话的意思分
别是“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B 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中的“之”,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彼童
子之师”中的“之”,是助词,的;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是“(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
不流传已经很久了!”“那些孩子们的老师”;
C 项,“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中的“而”,是连词,可是、反而、却,表转折;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的“而”,是连词,可是、反而、却,表转折;这两句话
的意思分别是“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小的方面倒要学
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D 项,“不拘于时,学于余”中的“于”,是介词,被;“师不必贤于弟子”中的“于”,是介
词,比;这两句话的意思分别是“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能力。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
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
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项,“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中的“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本句话的意思是
“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
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项,“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错,文章第三段列举了孔子的例子,整段话的
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师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这些人,他们
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
专长,如此罢了。”我们从“圣人无常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
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可以知道,本段引用孔子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向老师学习
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老师的地位的重要性。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
的落实。(1)中,庸:发语词,难道;知:动词,了解、知道;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不翻译。(2)中,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方面;
遗,动词,丢弃,放弃;明,明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
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
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
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