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检测数学试卷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资料共10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河北省沧州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期末检测数 学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 1 分,共 23 分) 1. 分针从钟面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 )。 【答案】5 分钟 【解析】 【分析】钟面上有 12 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一大格是 5 分钟,秒针走一大 格是 5 秒,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分针从钟面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走了一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5 分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钟面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 360+480 就是 36 个( )加 48 个( ),结果是( )。 【答案】 ①. 十 ②. 十 ③. 840 【解析】 【分析】两个整百整十数相加可以看作几个十加几个十,等于几个十,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360+480 就是 36 个十加 48 个十,结果是 840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整百整十数加减法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3. 一根木材长 3 米,第一次锯掉 8 分米,第二次锯掉 2 分米,这根木材短了( ) 米。若再锯掉 50 厘米,这根木材还剩( )厘米。 【答案】 ①. 1 ②. 150 【解析】 【分析】要求这根木材短了多少米,即求第一次锯掉和第二次锯掉的长度和,再根据 1 米= 10 分米,把分米换算成米作单位即可; 用 3 米减去第一次锯掉和第二次锯掉的长度和,求出还剩的米数,根据 1 米=100 厘米,把 米换算成厘米作单位,再用这个还剩的厘米数减去 50 厘米;据此解答。 【详解】8+2=10(分米) 10 分米=1 米 3-1=2(米) 2 米=200 厘米 200-50=150(厘米) 则一根木材长 3 米,第一次锯掉 8 分米,第二次锯掉 2 分米,这根木材短了 1 米。若再锯掉 50 厘米,这根木材还剩 150 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长度单位的换算,解题的关键是熟记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4. 用 3 、 6 、 8 三张卡片组成的最大三位数与最小三位数的和是( ),差是 ( )。 【答案】 ①. 1231 ②. 495 【解析】 【分析】要想组成的数最大,要把数字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从高位到低位排下来;要想组成 的数最小,要把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从高位到低位排下来,但是最高位不能是 0,再求 它们的和与差。 【详解】最大三位数是:863 最小三位数是:368 863+368=1231 863-368=495 【点睛】本题是根据指定数字组数,根据指定数字组数时,把指定数字从大到小排列组成的 数最大,反而最小,但最高位不是 0。 5. 24 里面有( )个 3,36 是 6 的( )倍,6 的 5 倍是( )。 【答案】 ①. 8 ②. 6 ③. 30 【解析】 【分析】要求 24 里面有多少个 3,用 24 除以 3,据此解答; 要求 36 是 6 的多少倍,用 36 除以 6,据此解答; 要求 6 的 5 倍是多少,用 6 乘 5,据此解答。 【详解】24÷3=8 36÷6=6 6×5=3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倍的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 法计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6. 用 4 个边长是 3 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大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答案】24 【解析】 7. □ 324 填(  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 );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以 )。 【答案】 ①. 3 ②. 4 【解析】 【分析】1×324=324,2×324=648,3×324=972,4×324=1296,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324的积是三位数,□内最大可以填 3;要使积是四位数,□内最小可以填 4。
【点睛】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 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8. 把 16 个橘子平均分成 4 份,1 份是总数的( ),有( )个;3 份是总数的( ), 有( )个. 【答案】 ①. ②. 4 ③. ④. 12 【解析】 9. 期末考试,三(1)班英语、数学得满分的各有 10 人,其中英语和数学都得满分的有 3 人,那么三(1)班英语和数学得满分的共有( )人。 【答案】17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英语得满分的人数加上数学得满分的人数再减去英语和数学都得满分的 人数,求出三(1)班英语和数学得满分的共有的人数。 【详解】10+10-3 =20-3 =17(人)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集合问题,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10.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7 千米-( )米=5 千米 2 分-( )秒=100 秒 3 千克+( 2 1 3 3    ( 2 7 【答案】 ①. 2000 ②. 997 ③. 20 ④. 【解析】 )千克=1 吨 ) 5 7 【分析】1 千米=1000 米,1 吨=1000 千克,1 分=60 秒,据此进行单位的换算;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当分母和分子相同时,这个分数也就 是“1”。 【详解】7 千米-5 千米=2 千米,2 千米=2000 米,故 7 千米-2000 米=5 千米; 1 吨=1000 千克,1000 千克-3 千克=997 千克,故 3 千克+997 千克=1 吨; 2 分=120 秒,120 秒-20 秒=100 秒,故 2 分-20 秒=100 秒; 2 1 3 3 3 3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的换算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   。 + = =1 ,故 2 7 1 3 , 1  = 2 7 5 7 5 7 2 3 计算的掌握与运用。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2 分,共 12 分)
11. 把单位“1”分成 6 份,取其中的 1 份就是 1 6 。( ) 【答案】× 【解析】 【分析】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占它的几分之一,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 6 份,取其中的 1 份就是 1 6 ,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12. 从下午 3:30 到下午 4:50 中间经过了 20 分。( ) 【答案】× 【解析】 【分析】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4 时 50 分-3 时 30 分=1(小时)20(分) 则从下午 3:30 到下午 4:50 中间经过了 1 小时 20 分。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 13. 测量一棵树的高度,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棵树的高度,用米作单 位比较合适。 【详解】据分析可得: 测量一棵树的高度,用米作单位比较合适,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14. 407 乘一位数的积中一定有 0. ( ) 【答案】× 【解析】 15.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四边形的意义可知,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说法正
确; 故答案为:√ 16. 跳绳的有 4 人,跳皮筋的人数是跳绳的 4 倍,跳皮筋的有 8 人。( ) 【答案】× 【解析】 【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跳绳的人数乘 4 等于跳皮筋的人数,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4=16(人),跳皮筋的有 16 人,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倍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 2 分,共 14 分) 17. 一只猫吃一条鱼用 5 分钟,9 只这样的猫同时吃 9 条这样的鱼(一只猫吃一条鱼)需要 ( )。 A. 1 分钟 【答案】B 【解析】 B. 5 分钟 C. 45 分钟 【分析】一只猫吃一条鱼的时间与 9 只猫同时吃 9 条这样的鱼的时间是相同的,据此即可解 答。 【详解】一只猫吃一条鱼用 5 分钟,9 只这样的猫同时吃 9 条这样的鱼(一只猫吃一条鱼) 也需要 5 分钟。 故答案为:B 【点睛】因为是一只猫吃一条鱼,所以猫吃鱼的时间与猫的只数没有关系。 18. 一个加数减少 18,另一个加数增加 25,则和( )。 A. 增加 7 【答案】A 【解析】 B. 减少 7 C. 不变 【分析】一个加数减少 18,和就减少 18,另一个加数增加 25,和就增加 25,用 25 减 18 得和最终增加多少,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25-18=7,和增加 7。 故答案 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的变化规律的掌握。 340 19. 小明在口算一道减法题时,先想 540 200 ( A. 540 200 【答案】C B. 540 320  )。    ,再想 340 30   310 ,他是在口算 C. 540 230 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先算 540-200 的差,再用这个差减 30,那么一共减了 200+30=230, 也就是算 540-230 的差,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他是在口算 540-230。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减法口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 从小林家到公园有 X 和 Y 两条路,这两条路的路程( )。 B. Y 近 C. 一样远 A. X 近 【答案】C 【解析】 【分析】 如上图:把 X 这条路的左边横着的线段和右边竖着的较短的线段分别向上、向左平移,此时 这两条路都有长方形的长和宽,那么这两条路的路程一样远。 【详解】由分析得: 从小林家到公园有 X 和 Y 两条路,这两条路的路程一样远。 故答案为:C 【点睛】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常用这一特征解决此类问题。 21. 有同样大小的两杯奶,姐姐将其中一杯喝得剩下 2 5 ,妹妹将另一杯喝得剩下 3 5 ,( ) 喝得多。 A. 姐姐 【答案】A 【解析】 B. 妹妹 C. 无法确定 【分析】要求谁喝得多,也就是求谁的剩下的少;姐姐的剩下 2 5 ,妹妹的剩下 3 5 , 2 5 < 3 5 ,
姐姐剩下的较少,则姐姐喝得多;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2 5 故答案为:A 3 5 < ,姐姐剩下的较少,则姐姐喝得多。 【点睛】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分子较大的分数就大。 22. 100 千克面粉、1 吨棉花和 1000 克盐相比,( )最重。 A. 100 千克面粉 B. 1 吨棉花 C. 1000 克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把三个物品的质量换算成相同的单位后再比较大小。 【详解】1 吨=1000 千克,1000 克=1 千克; 1000 千克>100 千克>1 千克,所以 1 吨>100 千克>1000 克,1 吨棉花最重。 故答案 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单位换算知识的掌握。 23. 三(1)班和三(2)班订阅课外书情况如下图,两个班级一共订阅了( )种不同的 课外书。 A. 3 【答案】C 【解析】 B. 8 C. 5 【分析】根据集合图可知,三(2)班订阅的 3 种课外书包含在,三(1)班订阅的 5 种课外 书里面,则两个班级一共订阅课外书种数就等于三(1)班订阅课外书种数,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两个班级一共订阅了 5 种不同的课外书。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集合问题,关键是读懂集合图表示的意义。 四、计算。(共 25 分) 24.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06 7  *578 279   428 289  
【答案】2842;299;717 【解析】 【分析】三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 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计算整数的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 就向前一位进 1;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 1 当十。 【详解】406×7=2842 *578-279=299 428+289 =717 4 0 6 7  2 8 4 2  5 7 8 2 7 9 2 9 9 验算: 2 9 9 + 2 7 9 5 7 8 4 2 8 + 2 8 9 7 1 7 25. 脱式计算。  602 175 3    593   271 169    465 393    9 【答案】1281;153;8 【解析】 【分析】(1)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乘法; (2)先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算小括号外的减法; (3)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 602 175 3    =427×3 =1281  593  271 169   =593-440 =153  465 393    9 =72÷9 =8 26. 列式计算。 甲数是 659,比乙数多 283,乙数是多少? 【答案】376 【解析】 【分析】因为甲数比乙数多 283,所以用 659-283 即可求出乙数。 【详解】 659 283 376  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