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贵州黔西南州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年贵州黔西南州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 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三棱镜分解白光 笔在水面处“折断” 水面上山的“倒影” 手影游戏 3.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 B. C. D. A.刚从水中走出来,感觉特别冷 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4.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 S 闭合后,L1、L2 均能发光,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过一会,灯都不 发光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 A.L1 灯断路 B.L1 短路 C.L2 灯断路 D.L2 灯短路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 的阻值是 R2 的 2 倍,闭合开关 S 后,通过 R1 的电流为 I1,通过 R2 的电流为 I2,电路总电流为 I,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I1:I2=2:1 B.I1:I2=1:2 C.I1:I2=3:1 D.I2:I=3:2 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力使弓发生形变 B.皮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使皮划艇前进,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足球运动员用头顶足球,使足球改变方向向球门飞去,力使足球改变运动状态 D.短跑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7.如图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会发热,铁丝的内能将 。 这个实验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8.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请同学们注意用眼卫生,爱护眼睛。所示两图中,能表示近视眼成因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应该佩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 矫正视力。 9.小明乘座公交车去上学,看到路边的树,房屋向后运动,他是以 为参照物,当汽车急 刹车时,他发现乘客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乘客具有 。 10.某灯泡上标有“6V 3W”字样,如果将该灯泡接到 9V 的电源上,使灯泡能正常发光,应 联 一个 Ω的电阻,该电阻的功率为 W。 11.汕昆高速公路安龙至兴义段某段平直公路长 1.08km,小汽车以 108km/h 的速度在该段公路上做 匀速直线运动,则汽车的速度合 m/s,汽车通过该段公路所用的时间为 s,若 行驶时汽车阻力为 2000N,则该车功率为 W。 1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 是定值电阻,R2 是滑动变阻器。当开关 S 闭合,滑片 由 a 端向 b 端移动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 ,电压表示数 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 示数的比值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2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8 分) 13.(4 分)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 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 蚊和灭蚊的作用。请根据电热液体蚊香器的构造和使用写出两条与物理有关知识。 答:(1) (2) ; 。
14.(4 分)如图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的水翼,在高速行驶时,水面下的水翼会将船体抬高从 而减小水对船的阻力。请你判断水翼的形状应是图中甲、乙的哪一个?并解释当船高速航行时,船 被抬高的原因。 答: 。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5.(3 分)如图所示,一束光沿 AO 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 角大小。 16.(3 分)如图是用杠杆提起重物的示意图。O 是杠杆的支点,请画出拉力 F 的力臂和重物重力的 示意图。 17.(3 分)标出电源的正、负极,通电螺线管的 N、S 极,和电流的方向。 五、实验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空 2 分,共 20 分) 18.(3 分)小军参观安龙县笃山镇的大理石加工厂,在厂拾到一块小石块,他到实验室用天平和 量筒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大理石。实验步骤如下: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用细线系好小石块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记下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把石块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2)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选填“左”或 “右”).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3)称量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用水和量筒测石块的体积如丙 图所示,则石块的体积为 cm3,通过计算可知石块的密度为 kg/m3,再通过查密 度表进行对比就可知道这块石块是否是大理石。 19.(10 分)在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功率”的实验当中,小灯泡标有“2.5V”字样,实验电路如图 甲所示。 (1)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 ,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在阻值最大处。 (2)向左移动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 V 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如图乙所示,则 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 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3)小明移动滑片使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不断变大时,发现灯泡的电阻也在变大,原因 是 。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20 小题 6 分,21 小题 6 分,22 小题 8 分,共 20 分) 20.(6 分)如图所示,雅安大地震发生后,救援人员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物体重力为 400N,人对 绳子的拉力为 250N,物体在 5s 内匀速上升 1m, 求:(1)有用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6 分)某电热水壶,铭牌如表所示。为了泡茶,使用该电热水壶将 1kg 的水从 25℃加热到 95℃.求: 产品型号 额定电压 频率 额定功率 容量 8H•X22 220V 59Hz 1000W 1.2L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2)若不计热量损失,该电热水壶在额定电功率下工作,求加热的时间?
22.(8 分)一个实心正方体,体积为 1×10-3m3,用细绳吊着浸没在盛水的圆柱形容器中,绳子的 拉力为 17N,如图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 100cm2,g=10N/kg.求: (1)物体受到的浮力; (2)物体的密度; (3)放入物体后水对容器底部增加的压强。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 选、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知识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思路分析】A、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解答过程】解: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A 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介质,故 B 错误; C、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即从声源出禁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故 C 正确; D、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 D 错误。 故选:C。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减弱噪声的途径,音色,声与能量等多个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 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三棱镜分解白光 笔在水面处“折断” 水面上山的“倒影” 手影游戏 【知识考点】光的反射现象. 【思路分析】(1)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 成像都是光的折射。 (3)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三棱镜的色散都是光沿直线 传播形成的。 【解答过程】解:A、白光通过三棱镜,由于七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因此通过三棱镜将其分解为七种 颜色的色光,属于折射现象,故与题意不符; B、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 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 C、水面上山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D、手影是影子,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 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总结归纳】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 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 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3.下列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A. B. C. D. A.刚从水中走出来,感觉特别冷 B.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 C.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 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 【知识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思路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物体由固态直接变 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根据我们对于汽化、液化、升华的理解来作答。 【解答过程】解:A、游泳的人从水中出来,身上的水分就会汽化为水蒸气,汽化要吸热,所以感到 冷,故 A 不符合题意; B、“白气”是液态的,是烧水中出现的大量的水蒸气上升时受冷液化形成的,故 B 不符合题意; C、“雪人”是固态的,没有熔化却变小,是变为了水蒸气,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故 C 符合 题意; D、夏天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就是变为了水蒸气消散在空中,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故 D 不符 合题意。 故选:C。
【总结归纳】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来 分析。 4.如图所示电路,当开关 S 闭合后,L1、L2 均能发光,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过一会,灯都不 发光了,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可能发生的故障是( ) A.L1 灯断路 B.L1 短路 C.L2 灯断路 D.L2 灯短路 【知识考点】电流表、电压表在判断电路故障中的应用. 【思路分析】当开关 S 闭合后,L1、L2 均能发光,电流表、电压表均有示数,说明电路中各部位是好 的。过一会儿,灯都不发光,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如果电路发生短路,则电路中还有电 流,则电路发生断路。 【解答过程】解:A、如果 L1 灯断路,整个电路断路,电流表、电压表示数都为零,符合题意; B、如果 L1 灯短路,电路通路,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应该有示数,不符合题意; C、如果 L2 灯断路,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能和电源两极连接上,电压表示数不为零,不符合题意; D、如果 L2 灯短路,电压表被短路,示数会等于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学生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的分析能力,电路故障分短路和开 路两种情况,平时做实验时试一试,多总结、提高分析能力。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 的阻值是 R2 的 2 倍,闭合开关 S 后,通过 R1 的电流为 I1,通过 R2 的电流为 I2,电路总电流为 I,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I1:I2=2:1 B.I1:I2=1:2 C.I1:I2=3:1 D.I2:I=3:2 【知识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思路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 与 R2 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两支路的电流 之比。 【解答过程】解:由题意可知,R1=2R2,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所以,由 UI  , R 可得,两电阻并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 故选:B。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计算过程要注意电阻之间的关系 不要颠倒。 6.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力使弓发生形变 B.皮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使皮划艇前进,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足球运动员用头顶足球,使足球改变方向向球门飞去,力使足球改变运动状态 D.短跑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知识考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 【思路分析】A、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过程】解:A、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弓,力使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 A 正确; B、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皮划艇运动员用力向后划水使皮划艇前进,利用了物体间力的 作用是相互的,故 B 正确; C、由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足球运动员用头顶足球,使足球改变方向向球门飞去,力使足 球改变运动状态,故 C 正确; D、短跑运动员百米冲刺后很难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故 D 错误。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容易受生活经验影响,易 错点。 二、填空题(本题共 6 个小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 7.如图所示,将一根铁丝用手快速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弯折处会发热,铁丝的内能将 。 这个实验说明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知识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思路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当 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过程】解:反复折铁丝时,人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故答案为:增大,做功。 【总结归纳】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进行分析解答。 8.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请同学们注意用眼卫生,爱护眼睛。所示两图中,能表示近视眼成因的是 图(选填“甲”或“乙”).应该佩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 矫正视力。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