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3年贵州铜仁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3 年贵州铜仁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靠双耳来判断物体发声的方位 C.音色也叫音质或音调 D.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 2.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 B.书包带做得较宽 C.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D.刀刃做得很薄 3.甲、乙、丙、丁四图是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或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甲、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B.甲、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C.丙、丁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D.乙、丙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4.如图是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示意图,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电流方向 B.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通电螺线管的南极 C.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D.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管中电流方向无关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时,灰尘脱落是利用惯性 B.用筷子夹菜,筷子实质是费力杠杆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人抓住牵牛绳拉牛时,绳拉牛的力大于牛拉绳的力 6.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正确使用,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下列符合安全用电常识 的是( ) A. B. C. D.
7.下列不是电功率单位的是( ) A.焦每秒 B.千瓦•时 C.伏•安 D.千瓦 8.如图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闭合 S1、S3,断开 S2 时,L1、L2 并联 B.当闭合 S2、S3,断开 S1 时,两灯都亮 C.当闭合 S1、S3,断开 S2 时,L1、L2 串联 D.当闭合 S1、S2,断开 S3 时,两灯都亮 9.如图,电源电压为 8V 并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由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 位置时,定值电阻 R0 的电功率由 6.4W 变成了 1.6W,则电压表的示数可能是( ) A.由 2V 变为 4V B.由 3V 变为 6V C.由 4V 变为 6V D.由 3V 变为 5V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 7 小题,每空 1 分,共 17 分) 10.在物理学中,我们用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铜仁到大龙的高速公路长大约 60km,客 车行驶的时间大约 50min,则客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m/s。 11.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节能、经济和 等优点,当它吸收太阳能后,水的温度将会 升高,这是通过 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某太阳能热水器盛有 l00kg 水,若水箱里的水吸 收了 2.1×107J 的热量,则水温将由 40℃升高到 ℃(c 水=4.2×103J/(kg•℃) )。 12.我国自行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挑战 7000 米深度,“蛟龙号”从 3000m 下潜至 6000m 的 过程中,它受到的压强 ,浮力 。(填“不变”、“变大”、“变小”)在 6000m 深处,面积为 0.03m2 的观察窗受到的压力是 N.(假设海水密度ρ水=1.0×103kg/m3,不 随深度变化;g=10N/kg) 13.将一瓶标有 550mL 的“北极熊”矿泉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完全结冰,这是 (填 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冰的质量是 kg,体积将 (填“不变”、“变大”、“变 小”)(ρ水=1.0×103kg/m3) 14.如图甲乙两电路,已知甲图 V1 的读数是 3V,V2 的读数是 V;若乙图 V1 的读数是 4V, V2 的读数是 5V,则 V 的读数是 V。
15.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 运动时,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人们根 据此原理发明了 。 16.人类一直在寻求各种高效和“绿色”的能源,新材料在这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硅是一种半 导体材料,可制作硅光电池,硅光电池能把 能直接转换成 能,且完全不会造 成污染。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 1 小题,共 6 分) 17.(6 分)张工、李工两位是建筑设计师,均受某公司邀请参加某火车站进站段铁路工程的设计, 最后张工上交了甲图所示的设计方案图,李工上交了乙图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若你是此公司代表, 你将选择 图的设计方案,结合你学到的物理知识,请简要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四、作图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6 分) 18.(3 分)在电路中已知两个并联的定值电阻 R 甲、R 乙且 R 甲<R 乙,请你在坐标图上画出 R 甲和 R 乙的 U-I 关系图象且标出它们并联总电阻的区域 S。 19.(3 分)请在图上用字母“O”表示出支点,并画出撬棒撬石块时最小动力 F 的示意图及其力臂 L。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21 分) 20.(10 分)小明想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老师给小明提供了如下器材:①刻度尺一把 ② 厚玻璃板一块 ③薄玻璃板一块 ④规格相同的蜡烛 1 对 ⑤大蜡烛 1 支 ⑥火柴一盒⑦光屏一面 ⑧固 定支架一副; (1)请你写出该实验不需要的器材序号: ; (2)在实验中,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组装好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竖 直放在玻璃板后面并不断地调整位置,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一 是: ;二是: 。 (4)小明将实验数据填表: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第 1 次 第 2 次 10.00 15.20 10.00 15.23
小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不一定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你认可小明的结论吗?为什么? ; 。 (5)如果小明还想探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他该怎么操作? 。 21.(11 分)学校举行实验技能竞赛活动,小王同学抽到的实验题目是“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给 的器材有:电源(未知电压,但不超过灯泡的额定电压)一个、单刀单掷开关一个、单刀双掷开关 一个、电流表一只、定值电阻 R0(阻值已知)一个、小灯泡(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一颗、 导线若干。 ①请你帮助小王同学设计一个实验电路图? ②请写出你的实验步骤并用物理符号表示你所测出的物理量。 ③请写出小灯泡电功率的表达式。 六、计算题(本题包括 2 个小题,共 22 分.要求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和文字说明) 22.(10 分)如图,要把一个质量是 760kg 的贵重物品 A 沿水平地面移动 100m,为了保护该贵重物 品,工人把它放在一个质量是 40kg 的木板 B 上,然后用 F=500N 的水平拉力将木板 B 沿直线匀速拉 动至终点(提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求: (1)随木板 B 一起匀速运动的贵重物品 A,受 B 物施加的摩擦力是多少? (2)拉力 F 做的总功是多少? (3)在拉力 F 做功的过程中,机械效率是多少? 23.(12 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l2V,且保持不变,已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24Ω,定值 电阻 R0 为 20Ω,小灯泡上标有“6V 3W”字样,求: (1)灯泡的电阻和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各是多少? (2)当 S 闭合,S1、S2 都断开时,要使灯泡正常发光,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为多大? (3)当 S、S1、S2 都闭合时,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到何处时,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小?这个最 小功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靠双耳来判断物体发声的方位 C.音色也叫音质或音调 D.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20000Hz 【知识考点】声音的产生;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双耳效应;音色. 【思路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人靠双耳效应来判断声源的方位。 (3)音色是指声音的音质,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4)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20000Hz。 【解答过程】解: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 A 正确,不符合题 意; B、双耳效应使声源发出的声音达到人耳的时间和强调不同,从而来判断声源的方位,故 B 正确,不 符合题意; C、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决定,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H20000Hz.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总结归纳】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作用,都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2.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 B.书包带做得较宽 C.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D.刀刃做得很薄 【知识考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 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 压强。 【解答过程】解:A、大型平板车装有很多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 A 不符合题意; B、书包带做得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 B 不符合题意; C、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 C 不符合题意; D、刀刃做得很薄,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学生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和减小摩擦力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贴近生活 实际,便于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现象的兴趣,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的指导思想。 3.甲、乙、丙、丁四图是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或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 是( )
A.甲、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B.甲、丙两图表示的是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C.丙、丁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D.乙、丙两图表示的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知识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思路分析】总体来看,熔化是一个吸热升温的过程,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图象中有一段是呈水平 的,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一边吸热、一边升温、一边熔化,据此可对图甲做出分析; 凝固是一个放热降温的过程,晶体有一定的凝固点,图象中同样有一段是呈水平的,非晶体没有一 定的凝固点,一边放热、一边降温、一边凝固,据此可对图乙做出分析。 【解答过程】解:甲图中物质整体升温,因此是熔化图象,同时图线中有一段呈水平,说明该物质 有一定的熔点,因此是晶体。 图乙中物质整体升温,因此是熔化图象,同时图线中没有一段呈水平,说明该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 因此是非晶体。 丙中物质整体降温,是凝固图象,但从图线看,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是晶体在凝固; 丁中物质整体降温,是凝固图象,但从图线看,没有一定的凝固点,随着放热温度一直下降,因此 是非晶体在凝固; 综合上述分析,选项 B 符合题意。 故选:B。 【总结归纳】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看有没有一定的熔点或凝固点,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 本要求,同时,还要明确物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 4.如图是判定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电流方向关系的示意图,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电流方向 B.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通电螺线管的南极 C.大拇指所指的方向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D.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管中电流方向无关 【知识考点】安培定则及其应用. 【思路分析】安培定则的内容是: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大拇 指所指的那端是螺线管的 N 极。 【解答过程】解:根据安培定则的内容判定线电流的磁感线的方法是:右手握住导线,让弯曲的四 指所指的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螺线管的 N 极。 综上所述,C 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总结归纳】该题考查安培定则的简单应用,直接根据安培定则解答即可。属于基础题目。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拍打刚晒过的被子时,灰尘脱落是利用惯性 B.用筷子夹菜,筷子实质是费力杠杆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D.人抓住牵牛绳拉牛时,绳拉牛的力大于牛拉绳的力 【知识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杠杆的分类;大气压强的存在. 【思路分析】(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 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根据力臂关系可以把杠杆分为三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 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 (3)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4)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解答过程】解:A、拍打被子时,被子运动,而尘土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灰尘落下, 是利用惯性;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于筷子的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筷子实质是费力杠杆,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马德堡半球实验是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绳拉牛的同时,牛也要拉绳,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 牛和绳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总结归纳】此题考查了惯性、杠杆的分类、大气压的应用和作用力、反作用的特点,是一道综合 题。 6.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正确使用,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下列符合安全用电常识 的是( ) C. D. A. B. 【知识考点】安全用电原则. 【思路分析】由安全用电常识可知: ①开关要控制火线; ②不能用湿手接触用电器; ③使用破损了的电线会造成触电事故; ④有人触电要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电线与触电者分离。 【解答过程】解:A、开关控制零线,即使开关断开,人接触到灯泡时也有可能触电,故 A 不符合安 全用电常识;
B、生活用水是导体,用湿毛巾擦电灯泡或用湿手接触开关,容易造成触电事故,故 B 不符合安全用 电常识; C、使用破损了的电线,容易使人体接触火线造成触电事故,故 C 不符合安全用电常识; D、发现有人触电,直接救人会造成救人者触电,先先切断电源或用绝缘体将电线与触电者分离,故 D 符合安全用电常识。 故选:D。 【总结归纳】本题考查安全用电的常识,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安全用电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为防 止因电带来的伤害,不能违反。 7.下列不是电功率单位的是( ) A.焦每秒 B.千瓦•时 C.伏•安 D.千瓦 【知识考点】电功率的概念. 【思路分析】电功率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为 W;其它单位还有 kW、J/s、V •A。 【解答过程】解:A、根据电功率的定义 WP  可得,电功率的单位为 J/s,即焦每秒;故 A 不符题 t 意; B、千瓦时是电功的单位,是在电功率单位取千瓦、时间单位取小时时得到的电功单位;故 B 符合题 意; C、根据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P=UI 可得,电功率的单位为 V•A,即伏•安;故 C 不符题意; D、千瓦是电功率的常用单位,是瓦特的 1000 倍,即 1kW=1000W;故 D 不符题意; 故选:B。 【总结归纳】电学中的物理量较多,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单位,不要将单位相互混淆。 8.如图所示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闭合 S1、S3,断开 S2 时,L1、L2 并联 B.当闭合 S2、S3,断开 S1 时,两灯都亮 C.当闭合 S1、S3,断开 S2 时,L1、L2 串联 D.当闭合 S1、S2,断开 S3 时,两灯都亮 【知识考点】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 【思路分析】基本的电路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两种,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流通路径,并联电 路中电流有多条流通路径;未经用电器,用导线直接把电源连接到一块时会造成电源短路,这是不 允许的。 【解答过程】解:AC.当闭合 S1、S3,断开 S2 时,电流分别经 L1、L2 回到电源负极,即为并联,故 A 正确,C 错误;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