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年河北沧州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新闻周刊:①
廉思:青年亚文化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如在“哔哩哗哩”等视频类平台上,我们能
够感受到各种不同的亚文化类型,从动画片、纪录片等原创作品的嫁接和创新,到克苏鲁神
话、蒸汽朋克等特定幻想概念,每一个分区都能代表一个热点群体,而其中不断更新的内容
都显示了当前青年亚文化的热点现象。
中国新闻周刊:②
廉思:当前青年亚文化表现的不再是一种“反抗”,而转向“自我的彰显”,也就是对
自我的认知、认同与张扬,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不同亚文化的背后是青年人共享的价值
观,年轻人通过互联网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他们在一起闲聊,一起娱乐,倾诉心中秘密,与
陌生人建立起紧密联系。青年亚文化实践行为中的“同人”“圈子”“群”“组”“部落”
等命名方式,鲜明地反映出年轻人依托网络进行陌生人之间的圈层化再聚合的特点。
中国新闻周刊:③
廉思:青年亚文化以及相关群体“圈层化”的现象实际上是这部分青年彰显自我存在和
力量的结果。这些青年群体往往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地位、声望等方面缺少话语权
和影响力的新生群体,但他们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达欲求,因此通过共同的兴趣和爱
好集结成一个个新族群。传统社会中的族群往往以家庭、社区、学校和单位为纽带,而很多
青年群体则以兴趣爱好来聚合、以价值认同为连接。新族群的形成正是亚文化“圈层化”的
结果,他们试图规划自己的势力范围,并通过各种亚文化符号来刷新主流社会对自己的认知。
“圈层化”会对群体中的每个个体产生很强的影响力和约束力,积极向上的青年亚文化
对其圈内成员的认知和心态会产生正向影响,青年网络技术的热谙程度,以及信息获取能力、
传播能力、文化产品再生产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升。但同时,也要重视某些青年亚文化社群
的封闭化倾向,信息茧房带来的网络群体极化和社会粘性丧失会在圈层区隔之下表现得更为
剧烈。
材料二:
——(摘编自《出圈:青年亚文化与“主流”的互相靠近》)
青年亚文化群体在网络上“发声”,用新技术创造亚文化语言符码表述风格与意义,在
虚拟的赛博空间消弭真实的肉身,用多种技术手段混合文字、声音、动画、影像来传情达意,
用恶搞、拼贴、戏仿等多种手段调侃、解构经典与权威,其文化实践与亚文化产品的生产与
传播证明着自身强大的文化生产力。
比如,互联网上鬼畜视频的形式和内容无不充满着自娱自乐和无厘头的色彩。鬼畜对于
各种历史人物、明星人物进行的戏谑化技术处理,隐藏着与当下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规训”
策略的对抗,满足了亚文化群体娱乐的狂欢心态,在不断消解大众文化、超越官方话语的过
程中彰显自我个性,形成了自己“另类的价值体系”,将在传统视频中种种脱俗高贵、智慧
典雅、严肃正派的形象“世俗化”“不正经化”“去权威化”。无论是何种形象,在鬼畜文
化中,这些高大上的形象都会通过技术性的改编与二次创作被颠覆,消解原有的价值,从而
呈现出全新的狂欢面貌。
二次元文化的壮大,鬼畜群体、恶搞文化、网络游戏在年轻人中的盛行,使得越来越多
的年轻人投身其中,生产出大量的有别于主文化的亚文化风格作品,并借用新媒体平台和自
身的亚文化传播权扩大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不同亚文化产品的推陈出新不仅给予了年轻人展
示个人创作能力的路径,也构建了一个对话主流文化的平台。狂欢,并不是逃离现实,也不
是自我麻痹,而是通过狂欢寻求平等对话的途径,追求自我审美取向的价值认可。
——(摘编自《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新媒介赋权实践的三重层面解读》)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饭圈女孩”自发组织物资救援队,其组织动员能力、与官方
机构和平台的协作能力为她们的公益应援形象赢得了普遍赞誉。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被 24
小时长镜头直播,引发网民“云监工”,带火了“送灰宗”“焊武帝”等一大批戏谑命名,
青年群体以亚文化无厘头方式释放对疫情的关注和支援。疫情中,由青年女性发起的网络行
动最终也被吸纳进主导文化的组织行为和叙事框架,如由“姐妹安心抗疫”发展而来的中国
妇联“为抗疫女性送安心”公益活动等。主导文化和青年亚文化携手对抗疫情,是留给我们
的共同记忆。
电视剧《亮剑》中楚云飞的扮演者张光北代表的红色文化、国乐艺术家方锦龙象征的传
统文化与虚拟歌手洛天依表征的青年亚文化同台亮相且成功实现跨次元合作,获得不低的网
友评分。此外,汉服文化、国货潮牌文化、老字号“复兴文化”等借助直播带货、网红传播
以及线下夜经济、市集经济模式,不断升温发酵,促进了青年亚文化与传统文化、主导文化
之间的互相认知和接受。
1.下列对当前的“青年亚文化”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青年亚文化转向“自我的彰显”,表现为对自我的认知、认同与张扬,以及对自我价值
——(摘编自《青年亚文化的“破壁”融合》)
的追求。
B.青年亚文化中的群体虽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表达欲求,但往往在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地位等方面缺少话语权和影响力。
C.青年亚文化对其圈内成员有很强的约束力,对他们的认知和心态会产生正向影响。
D.青年亚文化用新技术创造语言符码表述风格与意义,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态势,有强大的
文化生产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青年亚文化实践行为中的“同人”“圈子”“群”“组”“部落”等命名方式,鲜明地
反映年轻人暂时抛却现实困恼,释放压力和焦虑的特点。
B.传统社会中的族群以家庭、社区、学校和单位为纽带,而很多新族群以兴趣爱好来聚合,
以价值认同为连接。
C.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规训”策略不同,亚文化群体以娱乐的狂欢心态,消解大众
文化,超越官方话语,彰显自我个性,形成了自己“另类的价值体系”。
D.“饭圈女孩”自发组织物资救援队,张光北、方锦龙与洛天依同台亮相、成功实现跨次
元合作,表明了青年亚文化必将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帝吧出征”“饭圈女孩”“守护阿中哥哥”等青年亚文化实践,以其独特的话语系统
和表达手法,诠释了别样的爱国情怀。
B.“夸夸群”曾流行一时,一些青年人渴望被关注、被肯定,同时也希望通过帮助他人实
现自身价值,而这些需求都可以在“夸夸群”中得到满足。
C.共青团中央、各大高校、央视新闻等纷纷进驻哗哩哔哩网站,该网站在 2020 年五四青年
节推出的《后浪》视频引发广泛热议。
D.国产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播放量达千万,以拟人化的角色设定和口语化台词,诠
释了中国近现代以来重大的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一中受访者的回答,推断采访者提出的问题,填在相应横线处。(4 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青年亚文化的认识。(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央金归来
阿来
阿巴说:云丹来了。
云丹牵着的马背上坐着一个姑娘!
姑娘穿着粉红色的冲锋衣,围着白色丝质头巾,也从马背上仰起脸来向他微笑。
姑娘脸上的表情像夏日的天空一样迅速变幻,微笑过后,很快就乌云密布。这个美丽的
姑娘好像还叫了他一声阿巴叔叔,然后就哭了起来。她没有哭出声来,只是两眼中的泪水像
断线的珠子一样掉了下来。姑娘的脸上的表情,像是夏日暴雨将临的天空,乌云翻卷,表现
出惊喜悲伤交织的好多种深浅浓淡。
你是……你是?
那声音像银铃振响:我是央金!姑娘坐在马背上,向阿巴扬了扬只剩半截的腿。
阿巴知道她是谁了。爱跳舞的,自己截掉了断腿的央金姑娘!
阿巴扑上去,脸挨着她的断腿:好姑娘,你回来了!
阿巴说话时,已经带着了哭声。他以为不会再有泪水,但此时眼眶已经被泪水充满。
姑娘弯下腰,笑着对他说:阿巴叔叔,我自己下不了马。
云丹从马的另一边把她的好腿抬起来,央金姑娘揽住阿巴的脖子,让阿巴把她从马背上
抱下来。阿巴扶着姑娘在草地上坐好。阿巴注意到姑娘一直不往村庄那边看,她依然灿烂地
笑着。等阿巴把一碗热茶端到她面前,她依然没往村子那边看上一眼,她还特意调整了一下
坐姿,让自己背对着那座已成废墟的村庄。她依然在笑,她喝了一口茶,便抬起头来问阿巴:
我漂亮吧?
她当然非常漂亮,眉眼间还带着她妈妈的神情,却比她妈妈更加生动,更加神采飞扬。
涌到阿巴嘴边的话是:漂亮,漂亮,比你妈妈还漂亮!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地震后,
这成了云中村人的本能,不是特殊的场合,尽量不提起那些逝去的亲人。阿巴经受不住这么
青春艳丽的照耀,把脸转向了别处,转向了村子那个方向。
又有两匹马从山下上来了。云丹从这两匹马的马背上取下的是姑娘的东西:拐杖、假肢、
轮椅,和几只色彩艳丽的大包。
央金姑娘摘了一枝蓝色的翠雀花,样子像一只只正要奋力起飞的小鸟的翠雀花在手里摇
晃着,开始歌唱。她的歌声一会儿兴奋、欢畅,很快又变得孤独凄凉。
阿巴认出这个姑娘的第一反应是,她肯定会扑在地上大哭一场,他还准备好一套劝解的
言辞,而她如此兴奋,如此喜气洋洋反倒让他无所适从了。他只好说:好姑娘,喝点茶,这
么长的山路,嗓子里的小人儿一定渴坏了。阿巴说了一句云中村人才懂得的话。云中村人说
饿,说渴时,会说,我嗓子里那个小人儿都想从我嘴里伸出手来要吃要喝了。这是云中村人
都懂的一个切口,但央金姑娘没有反应。
她像是陷入了沉思一样。至少她脸上的表情是安静下来要想想什么问题的样子,陷入某
种思绪的样子。
阿巴起身穿过野草齐腰的荒芜田野,从自己的小菜园里摘来了新鲜的西红柿。阿巴往村
里去,又手捧着两个鲜红的西红柿回来,也没能牵动姑娘的目光往村子里看上一眼。只是在
一小口一小口咬着西红柿的时候,她的双肩开始颤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就那样低着头,
带着哭声说:谢谢叔叔,我又尝到家乡的味。
姑娘拿出了手机,把手机上的时间设计为倒计时的状态。上面的数字不断变化,松树上
有细微的风声。樱桃树摇晃的枝头上有一只鸟蹲着,声声啼叫,姑娘仰起脸看天,她说:那
些云多么漂亮。
那些云真是漂亮。底部平坦,上部像一座座山,舒卷无定的边缘被太阳照得闪闪发光。
阿巴和云丹突然明白,姑娘设定的时间是那个时间。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
刻。于是,气氛立即变得庄严。还有三分钟的时候,姑娘手扶拐杖站起身来,第一次面朝云
中村的废墟,迎面吹来的风使她后背上的衣服鼓胀起来。静默。静默。时间一秒一秒走动。
当那个时间点来到的时候,她扔掉了拐杖,用一只腿支撑着身体,开始舞蹈。那不是阿巴熟
悉的云中村的土风舞,土风舞的每一个动作都代代相传。姑娘身体的扭动不是因为欢快,不
是因为虔诚,而是愤怒、惊恐,是绝望的挣扎,身体向左,够不到什么。向右,向前,也够
不到什么。手向上,上面一片虚空,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攀缘,单腿起跳,再起跳,还是够
不到什么。于是,身体震颤;于是,身体弯曲,以至紧紧蜷缩。双手紧抱自己,向着里面!
里面是什么?温暖?里面有什么?明亮?那舞蹈也不过两分钟时间,只比当年惊天动地的毁
灭长了不到一分钟时间,姑娘已经泪流满面,热汗和着泪水涔涔而下。
姑娘颓然倒在了地上。
喊她不应。摇晃她也不应声。姑娘双眼紧闭,牙关紧咬。这让阿巴记起了她被埋在废墟
下时,也就是这个样子。那时,她的面孔糊满了泥浆,现在,这张脸苍白如纸。阿巴拿来调
查队留下的水袋,对着她的脸喷了一口清冽的溪水。
姑娘睁开了眼睛。她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她用舌头把唇边的水卷进嘴里,说:好甜啊!
阿巴流泪了:央金姑娘,你就是云中村的溪水啊!
(节选自为纪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作的长篇小说《云中记》,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透过阿巴之眼去看重返灾区的央金,反映了云中村人民在经历大地震后产生的巨大
精神创伤和心灵痛苦,令人感伤。
B.央金将跳舞的时间用手机设为“十年前,大地震动毁灭一切那个时刻”,说明灾难记忆
横亘内心难以消除,而她准备面对。
C.阿巴为人温厚,他既处处留心不让央金因回忆而伤心,又通过家乡“切口”及西红柿慰
藉身体和心灵受到双重伤害的姑娘。
D.小说结尾写阿巴说央金是“云中村的溪水”,赞美央金就像溪水那般清澈、纯真,主要
体现了阿巴对她断腿的同情。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写央金“脸上的表情像夏日的天空一样迅速变幻”,这一比喻写出了她重回家乡时
内心的激动、复杂。
B.小说中“粉红色”“银铃振响”“鲜红”“啼叫”等表现色彩和声音的词语,既是富有
诗意的环境描写,也反衬了人物内心的沉重悲哀。
C.小说并未对云中村地震的惨状进行过多的描写,主要是借助人物少量回忆和重返地震现
场的表现来反映昔日灾难之重。
D.央金跳舞是小说节选部分的高潮,是央金内在激烈情绪的宣泄,描写时运用了一系列动
词和富有节奏感的短句。
8.小说前后多处交替写到了央金姑娘的“哭”与“笑”,请简要分析这些“哭”与“笑”
的内涵。(4 分)
9.作家阿来曾说:“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
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请谈谈选文是如何实践作者“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这
一文学主张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坚锐意欲取江东,下诏大举入寇。阳平公苻融言于坚曰:“鲜卑、羌虏,我之仇雠,常
思风尘之变以逞其志,所陈策画,何可从也!良家少年皆富饶子弟,不闲军旅,苟为谄谀之
言以会陛下之意。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坚不听。是时秦兵既盛,都下震恐。谢玄入
问计于谢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
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
遣精锐三千入援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
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
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
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
亦勃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
曰:“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
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等
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谢安得驿书,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
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
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B.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
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C.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
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D.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
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江东,一般指地区名。秦代以后习惯上称长江芜湖、南京段以下南岸的地区为“江东”。
B.围棋,中国传统棋种。终局时,将占有的空位与子数相加计算,或单计空位,多者为胜。
C.庙堂,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文中指朝廷,又如《岳阳楼记》中的“居庙堂之高”。
D.左衽,衽,衣襟。我国古代中原一带民众的服装向左开,异于某些少数民族服装的右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前秦入侵东晋,大军压境,人们恐惧,谢安也对战局没有信心,他用下棋、漫游来掩饰
自己内心的紧张心情,桓冲对谢安的行为感到不安。
B.东晋刘牢之率军击败前秦军队。苻坚登寿春城瞭望,看到晋兵布阵严整,加之草木皆兵,
认为遇到了劲敌,因而感到害怕,已经显露败象。
C.东晋军队在淝水遇阻,谢玄请求前秦让东晋军队渡河,双方一决雌雄。苻坚对此胸有成
竹,没想到前秦军队溃散,一发不可收拾,被东晋击败。
D.文末写谢安获得战报,得知战果,这时他正好与客人在下围棋,但他故作冷静,若无其
事,但一个细节描写却反映出谢安内心是非常兴奋的。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2)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趣洛涧,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14.文中苻融说“臣恐功既不成,仍有后患”,他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①
岑参
鸡鸣紫陌③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独有凤凰池③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春天,时官军击败安史叛军并收复洛阳及中原
大片土地。贾至先作《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岑参以此诗和之。②紫陌:京城的道路。
③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诗通过描绘早朝场面,暗示天下大治的兴旺繁华,反映诗人渴望唐朝中兴的心境。
B.首句用“鸡鸣”“曙光”“寒”点出大臣们早朝上路之早,暗示大家心情愉悦。
C.颔联正面描写早期的场面,表现了浩浩荡荡的气势,营造了皇宫雍容华贵的氛围。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充满对当今皇上的赞颂之情和恭敬之态。
16.杨万里曾说:“和诗者,岑诗云‘花迎剑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最佳。”请结合全
诗对这两句进行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1)在《阿房宫赋》中,阿房宫中像“
”一样的建筑极其众多,
用杜牧的话说就是“
”。
(2)《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词人要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招待宾朋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苏 洵 在 《 六 国 论 》 中 比 较 了 秦 获 得 土 地 和 诸 侯 失 去 土 地 的 方 式 后 , 得 出 了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本来就不在于战的结论。
好书如香茗,芬芳________,意味深长。“好书如知己。”当你和书中的人_______,不
禁要如此感叹。仿佛心底埋藏多年的话,作者替你说了出来,清丽典雅,字字生香。好书,
从来都是要静静阅读、慢慢欣赏的,而不是在网络上匆匆浏览。因为,网络阅读没有纸质阅
读的质感和温度,没有内心的安宁。网络阅读仿佛一个急着赶路的人,步履匆匆,行色慌张。
这样的阅读是浏览和观光,是_______。真正的阅读是灵魂的阅读,留出让自己思考、遐想、
回味的空间。(
)。每个人自幼要有一颗审视美好的心灵,而如今的人,审视美
的能力和意识正在悄悄丧失,而审视丑的好奇和猎奇心却________。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醇厚
B.淳厚
C.醇厚
D.淳厚
一见如故
一见倾心
一见倾心
浮光掠影
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
俯拾皆是
比比皆是
比比皆是
一见如故 浮光掠影
俯拾皆是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读书,更能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B.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更能通过读书培养出来。
C.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也能通过读书培养出来。
D.读书,也能培养一个人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20.对比,是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赏析对比的妙处。(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9 分)
2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的原因,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B.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
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C.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纪念抗战胜利 70 周年活动,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避免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D.未来 12 天中,来自五大洲的近 3700 余名青年运动员将在竞技场上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在文化教育活动中加深理解,收获友谊。
22.21 世纪以来,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气候变化随着全球碳排放量
的迅速增长正影响着人类的未来生存。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
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
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
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
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
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
一面。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害一副珍贵名画,主办方认
为男孩只有 12 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中,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
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参考答案
1.C。2.C。
3.B。
4.①青年亚文化存在哪些热点现象(热点群体)?(或:青年亚文化现状如何?)
②他们关注的问题与诉求是什么?(或:青年亚文化群体有怎样的特点)
③如何正确看待青年亚文化及“圈层化”现象?(1 点 1 分,语言通顺 1 分,共 4 分)
5.①积极向上的青年亚文化对青年群体的正向激励作用,追求自我价值和认同;
②青年亚文化以其独特的创新理念和表现手法,对主流文化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补充功
能;
③必须警惕青年亚文化的“走偏”现象,引导青年理性思考。(答对 1 点 2 分,3 点 6 分)
6.D
7.B
8.①央金姑娘的“哭”主要表现她经历地震重回家乡灾区,回想死去的亲人以及自已的断
腿的痛苦与悲伤,面对乡亲温暖的感动,跳舞时的精神宣泄。②央金姑娘的“笑”主要
表现她回到灾区试图用乐观的心态坚强面对,以及重见阿巴等家乡人的激动与欣喜。③
“哭”与“笑”交织,表现央金返乡后情绪的多变与激动,既痛苦又想走出痛苦勇敢面
对的复杂心理,真实深刻地写出了灾区人民难以平复的灾难记忆和伤痛。
9.①以人物关系表现“人性的温暖”。选文写地震十年后央金重回家乡,村人云丹带她上
山,阿巴抱她下马,虽没有了亲人,但处处都有亲人般的温暖。②以生动细节表现“人
性的温暖”。央金多次微笑,体现了她替对方着想的心理;阿巴注意到姑娘一直不往村
庄那边看,尽量不提起那些逝去的亲人等,表现对央金的关怀和体贴。③用有意蕴的事
物来衬托“人性的温暖”。虽然经历了大灾难,幸存者心中难免有创伤,但小说中粉红
的冲锋衣、鲜红的西红柿、漂亮的云、清冽的溪水等美好的事物能体现出人物在悲伤中
内心的温暖和坚强。
10.B
11.D
12.A
13.(1)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
到。(4 分)
得分点有:挟,夹着;超,跳过;语,告诉;诚,真的。
(2)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梁成扼守山涧部署兵阵以等待刘牢之。
(4 分)得分点有:“帅”,率领;“趣”,通“趋”,奔赴,开赴;“阻”,扼守;“陈”,
通“阵”,兵阵。
14.仇敌所献的谋划不可靠;良家子弟不熟悉军事事务,只是迎合皇帝的心愿。(1 点 1 分,
2 点 3 分)
15.D
16.①紧扣“早”“朝”二字。“星初落”“露未干”突出“早”,“花迎剑珮”“柳拂旌旗”突
出“朝”。②以景寓情(或寓情于景),通过“花迎”“柳拂”“星初落”“露未干”的暮春
晨景的描写,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兴奋之情。③“迎”“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
法,生动表现出路边鲜花盛开、杨柳轻拂,旌旗招展,文武官员健步走来的情景。④“剑”
“珮”采用借代手法,表现出满朝文武都来上早朝的盛况。(1 点 2 分,3 点 6 分)
17.(1)蜂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2)尽挹西江
细斟北斗
(3)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18.C
1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