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北京高考理科综合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共 14 页,共 30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
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120 分)
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C.蝌蚪尾巴消失的过程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D.胚胎发育中出现造血干细胞
2.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3. 下列与细胞内物质运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合成的 ATP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B.氢离子可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液泡内
C.溶酶体内的酶由内质网形成的小泡(囊泡)运入
D.内质网的膜结构成分可以转移到细胞膜中
4. 胰岛素的 A、B 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编码的。下列有关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胰岛素基因的两条 DNA 单链分别编码 A、B 两条肽链
B.沸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C.胰岛素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的序列,与空间结构无关
D.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需经蛋白酶的作用形成胰岛素
5. 一次性过量馀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
(1.8%NaCl 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
6. 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A
B
C
D
垃圾
废易拉罐 废塑料瓶 废荧光灯管 不可再生废纸
垃圾分类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可回收物 其他垃圾 有害垃圾
可燃垃圾
A.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B.用溴水即可鉴别苯酚溶液、2,4-已二烯和甲苯
CH CO OC H 的水解产物是
C.在酸性条件下,
18
3
2
5
D.用甘氨酸
2
NH
∣
CH COOH
2
和丙氨酸
2
NH
∣
CH CHCOOH
3
5C H OH
18
3CH CO OH 和 2
缩合最多可形成 4 种二肽
8. 结合右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和Ⅱ中正极均被保护
B.Ⅰ和Ⅱ中负极反应均是
C . Ⅰ 和 Ⅱ 中 正 极 反 应 均 是
4OH
O 2H O 4e
D.Ⅰ和Ⅱ中加入少量
Fe 2e
K Fe CN
Fe
2
2
2
6
溶液,
3
均有蓝色沉淀
9. 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HgS
↓
2
A.用 2Na S 去除废水中的 2
S
NO:CO NO
B.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 CO 和
C.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
Hg : Hg
2
)
催化剂
C NO
3
3H O
2
2
Al
Al OH
3
(胶
体) 3H
D . 用 高 温 催 化 氧 化 法 去 除 烃 类 废 气
C H :C H
CO
x
H O
催化剂
高温
O
x
2
2
2
x
y
x
y
y
4
y
2
10.25℃、101kPa 下:①2Na(s)+
1
2
O2(g)=Na2O(s)
Δ
H
1
414kJ/ mol
②2Na(s)+O2(g)=Na2O2(s)
Δ
H
2
511kJ/ 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 Na 与足量 O2 反应生成 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 Na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 下,Na2O2(s)+2Na(s)=2Na2O(s)
317kJ/ mol
H Δ
1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 Na2CO3 和 NaHCO3 混合物中 Na2CO3 质量分数的是
A.取 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 b 克
B.取 a 克混合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b 克固体
C.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 克
D.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 Ba(OH)2 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 b 克固体
12.已知反应:2CH3COCH3(l) 催化剂
CH3COCH2COH(CH3)2(l)。取
等量 CH3COCH3,分别在 0℃和 20℃下,测得其转化分数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曲线(Y-t)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代表 0℃下 CH3COCH3 的 Y-t曲线
B.反应进行到 20min 末,CH3COCH3 的
(0 )
v
℃
(20 )
v
℃
1
C.升高温度可缩短反应达平衡的时间并能提高平衡转化率
D.从 Y=0 到 Y=0.113,CH3COCH2COH(CH3)2 的
(0 )
n
Δ ℃
(20 )
n
Δ
1
13.表示放射性元素碘 131( 131
53I )β衰变的方程是
A. 131
53
I
127
51
Sb+ He
4
2
C. 131
53
I
130
53
1
I+ n
0
B. 131
53
I
131
54
0
Xe+ e
1
D. 131
53
I
130
Te+ H
52
1
1
14.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 S时,在光屏 P
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
可以
A.增大 S1 与 S2 的间距
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
D.将绿光换为紫光
15.由于通讯和广播等方面的需要,许多国家发射了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
A.质量可以不同
C.轨道平面可以不同
B.轨道半径可以不同
D.速率可以不同
16.介质中有一列简谐机械波传播,对于其中某个振动质点,
A.它的振动速度等于波的传播速度
B.它的振动方向一定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C.它在一个周期内走过的路程等于一个波长
D.它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
17.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开关 S 闭合,在变阻器
R0 的滑动端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A.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减小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都增大
C.电压表的示数增大,电流表的示数减小
D.电压表的示数减小,电流表的示数增大
18.“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
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人做蹦极运
动,所受绳子拉力 F的大小随时间 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重力加速度为 g。
据图可知,此人在蹦极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约为
A.g
B.2g
C.3g
D.4g
19.某同学为了验证断电自感现象,自己找来带铁心的线圈 L、小灯泡 A、开关 S 和电流组
E,用导线将它们连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检查电路后,闭合开关 S,小灯泡发光; 再断
开开关 S,小灯泡仅有不显著的延时熄灭现象。虽经多次重复,仍未见老师演示时出现
的小灯泡闪亮现象,他冥思苦想找不出原因。你认为最有可
能造成小灯泡未闪亮的原因是
A.电源的内阻较大
B.小灯泡电阻偏大
C.线圈电阻偏大
D.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
20.物理关系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单位间的关系。如关系式 U=IR既
反映了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 V(伏)与 A(安)和 (欧)的乘积
等效。现有物理量单位:m(米)、s(秒)、N(牛)、J(焦)、W(瓦)、C(库)、F(法)、A(安)、
(欧)和 T(特),由它们组合成的单位都与电压单位 V(伏)等效的是
A.J/C 和 N/C
B.C/F 和
T m /s
2
C. W/A
D.
1
1
2
2W 和 T A m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180 分)
本部分共 11 小题,共 180 分
21.(18 分)
(1)用如图 1 所示的多用电表测量电阻,要用到选择开关 K和两个部件 S、T。
请根据下列步骤完成电阻测量:
①旋动部件_________,使指针对准电流的“0”刻线。
②将 K旋转到电阻挡“ 100 ”的位置。
③将插入“+”、“-”插孔的表笔短接,旋动部件______,使指针对准电阻的
______(填“0”刻线或“ 刻线”)。
④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为了得到比较准确
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______的顺序进行操作,
再完成读数测量。
A.将 K 旋转到电阻挡“ 1k ”的位置
B.将 K 旋转到电阻挡“ 10 ”的位置
C.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
D.将两表笔短接,旋动合适部件,对电表进行校准
⑵ 如图 2,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
① 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
(填选项前的符号),
是,可以通过仅测量
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
② 图 2 中 O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 1m 多次从斜轨上 S
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 ,测量平抛射程 OP .
然后,把被碰小球 2m 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 1m 从余轨上 S 位置静止释放,
与小球 2m 相碰,并多次重复.
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
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 1m 、 2m
B.测量小球 1m 开始释放高度 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D.分别找到 1m 、 2m 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 、 N
E.测量平抛射程 OM , ON
.(填选项前的符号)
③ 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用②中测量的量表示).
7.5
g
m
, 2
m
④ 经测定, 1
45.0
g
点的距离如图 3 所示.碰撞前、后 1m 的动量分别为 1p 与 '
:p p
1
'
p p
1
,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 O
1p ,则
:11 ;若碰撞结束时 2m 的动量为 XH ,则
.
'
1
'
2
:
11:
p
实验结果说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的比值 1
p
'
p
1
'
2
为
.
⑤ 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它条件
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④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
小球 2m 平抛运动射程 ON 的最大值为
cm .
22.(16 分)
如图所示,长度为 l 的轻绳上端固定在 O 点,下端系一质量为 m 的小球
(小球的大小可以忽略)。
(1)在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α ,小球保持静止。
画出此时小球的受力图,并求力 F 的大小;
(2)由图示位置无初速释放小球,求当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及轻
绳对小球的拉力。不计空气阻力。
23.(18 分)
利用电场和磁场,可以将比荷不同的离子分开,这种方法在化学分析和原子核技术等领
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如图所示的矩型区域 ACDG ( AC 边足够长)中存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A处有一
狭缝。离子源产生的离子,经静电场加速后穿过狭缝沿垂直于 GA 边且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
入磁场,运动到 GA 边,被相应的收集器收集。整个装置内部为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