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10 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玉米酿成酒 B. 西瓜榨成汁 C. 铁水铸成锅 D. 铝块压 成箔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玉米酿成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西瓜榨成汁,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铁水铸锅,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铝块压成箔,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B. 加碘盐 C. 食用醋 D. 高钙奶 A. 液态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液态氮,属于纯净物。B.加碘盐,C.食用醋,D.高钙奶,均属于混合物。 考点∶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干冰—H2O B. 氨气—NH4 C. 二硫化碳—CS2 D. 锰酸钾 —KMnO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书写。 【详解】A、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O2,A 不正确; B、氨气的化学式是 NH3,B 不正确;
C、二硫化碳的化学式是 CS2,C 正确; D、锰酸钾的化学式是 K2MnO4,D 不正确; 故选 C。 4.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植树造林,防沙降尘 B. 金属回收,再生减污 C. 明矾净水,杀菌消毒 D. 煤气泄漏,关阀开窗 【答案】C 【解析】 【详解】A、植树造林,防沙降尘,有利于保护环境,A 正确; B、金属回收,可以再次利用,节约资源,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 正确; C、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性的难溶物,使之沉降 下来,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C 错误; D、煤气是可燃性气体,且有毒。煤气泄漏,关闭阀门,阻止煤气继续泄露,然后开窗通风, 降低室内煤气的含量,D 正确。 故选 C。 5. 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物质(或仪器、变化) A B C D 缓慢氧化 金属生锈、食物变质、光合作用 可燃性气体 氢气、氧气、一氧化碳 大气污染物 SO2、CO、CO2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金属生 锈,食物变质都属于缓慢氧化,但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 程,不是缓慢氧化,故选项 A 错误;
B.氢气、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但氧气不是可燃性气体,氧气具有助燃性,故选项 B 错误; C.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固体颗粒 和臭氧等,二氧化碳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故选项 C 错误; D.试管、蒸发皿、燃烧匙都是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故选项 D 正确; 答案:D。 6. 实验室制取 CO2 并回收 CaCl2,下列操作不规范的是 A. 用装置甲检查气密性 B. 用装置乙收集 CO2 C. 用装置丙分离固体杂质和 CaCl2 溶液 D. 用装置丁蒸干溶液得 CaCl2 晶体 【答案】D 【解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 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图中所示操作 错误。 点睛: 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 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7.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 用活性炭软化硬水 B. 蒸发时,液体完全蒸干即停止加热 C. 用 10mL 量筒量取 5.62mL 水 D. 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 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 镁化合物,不能软化硬水,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大部分固体析出时,便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不符合题意; C、量筒只能精确到 0.1mL,无法用 10mL 量筒量取 5.62mL 水,不符合题意; D、久未开启的地窖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容易使人窒息,发生危险,二氧化碳不 燃烧,不支持燃烧,启用闲置的地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如果灯火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含量 高,不能进入,符合题意。 故选 D。 8. 下列关于物质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A. 水中的溶解性:氧气<二氧化碳 B. 氧气含量:呼出气体<吸入空气 C. 气体的沸点:氮气>氧气 D. 热稳定性:高锰酸钾<锰酸钾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比氧气易溶于水,此选项正确; B、人呼吸消耗氧气,所以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小于吸入空气中氧气含量,此选项正确; C、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气体的沸点:氮气<氧气,此选项错误;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热稳定性:高锰酸钾<锰 酸钾,此选项正确。 故选 C。 9.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细铁丝在 O2 中燃烧,火星四射 B.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 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 D. 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铁丝在 O2 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B、生成二氧化碳是结论,不是现象,错误; C、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防止气体不纯发生爆炸,正确;
D、给试管中药品加热,先预热,后对着药品加热,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炸裂,正确; 故选 B。 10.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B. 加热已通入了二氧化碳气体的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C. 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人胸闷甚至窒息,应及时开窗通风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 度比空气大,既利用了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碳酸分解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又变为紫色,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 的进行,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人胸闷甚至窒息,应及时开窗通风,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 D。 11.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A.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保护气 B. 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C. 磷燃烧能产生白烟,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D. 二氧化碳能够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因其化学性质稳定,可作食品保护气,A 对应关系成立,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切割玻璃利用其硬度大,故 B 对应关系成立,不符合题意; C.磷能制作烟幕弹是因为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C 的对应关系成立,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制汽水是因为二氧化碳可跟水反应生成碳酸,故 D 对应关系不成立,符合题意; 故选 D. 12. 我国科学家将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与 CO2 反应获得金刚石。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Na
+CO2 高温高压 催化剂 Na2CO3+C。已知 Na2CO3 能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2 和 C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 该反应使用的催化剂不需要经常 更换 C. 金刚石和石墨属于同一种物质 D. 反应后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分 离出金刚石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钠能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碳完全燃烧生成 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和碳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不需要经常更换,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是同种物质,符合题意; D、碳酸钠溶于水,金刚石不溶于水,故反应后溶解、过滤、洗涤、烘干分离出金刚石,不 符合题意。 故选 C。 13.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不易自燃,但稍加热即可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如图是纳米铁粉 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纳米铁粉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Fe+O2 点燃 Fe3O4 B. 水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C. 激光手电照射为反应提供所需温度 D. 气球先变大后不变 【答案】D 【解析】 【 详 解 】 A 、 铁 在 氧 气 中 燃 烧 生 成 四 氧 化 三 铁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式 表 达 式 为 : Fe+O 2 点燃 Fe O 3 4 ,不符合题意;
B、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水可以吸收热量,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不符合题意; C、激光手电照射为反应提供所需温度,使铁燃烧,不符合题意; D、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胀大,待冷却 至室温后,由于消耗了氧气,压强减小,气球缩小,故气球先胀大后缩小,符合题意。 故选 D。 14.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B C D 氮气和二氧化碳 使用燃着的木条 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振荡 加入明矾,振荡 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加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食盐和碳酸钙 滴加稀盐酸 加水 B. B C. C D. D A. A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鉴 别,不符合题意,故 A 错误; B、硬水和软水中加入明矾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不符合题意,故 B 错误; C、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无味的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故 C 错误; D、食盐和碳酸钙滴加稀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食盐不反应,可以鉴别; 食盐和碳酸钙滴加水,食盐溶解碳酸钙不溶解,可以鉴别,故 D 正确。 故选 D。 15. 超临界流体是一种介于液、气两态之间的物质,有着超强的溶解能力。超临界流体有水、 二氧化碳、甲烷、乙烯、乙醇等,其中超临界 H2O 流体和超临界 CO2 流体又被誉为“绿色环 保溶剂”。下面关于超临界 H2O 流体和超临界 CO2 流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超临界 CO2 流体可替代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有机溶剂 B. 超临界 H2O 流体的密度仍为 1g/cm3
C. 超临界 CO2 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D. 超临界 H2O 流体性质特殊,但与普通水的组成不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超临界流体有着超强的溶解能力,且本身无毒、无害、不能燃烧,所以可替代 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有机溶剂,A 正确; B、超临界 H2O 流体介于液、气两态之间,故密度会小于 1g/cm3,B 错误; C、超临界 CO2 流体与 CO2 气体的分子构成相同,故化学性质相同,不能燃烧,C 错误; D、超临界 H2O 流体性质特殊,但与普通水的组成相同,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 错误; 故选 A。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 意;错选、多选不给分;有两个答案的,只选一个且正确,给 1 分。)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能灭火,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B. 用 KClO3 及双氧水制 O2 时,加入的 MnO2 作用相同 C. 水电解能生成氢气和氧气,从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答案】AB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能灭火,但是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 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因为氮气也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B、用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也是催化剂, 作用相同,符合题意; C、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 AB。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滴瓶上的胶头滴管使用完之后直接放回滴瓶中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