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学年上海市杨浦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共 25 分)
(一)
1. 默写
(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__(《卖炭翁》)
(2)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蝶恋花》)
(4)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5)去贵州支教的老师回来后,用《醉翁亭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同学们介绍了支教学校所在大山中的春夏自然美景。
【答案】 (1). 晓驾炭车辗冰辙
(2). 露从今夜白
(3). 为伊消得人憔悴
(4).
静影沉璧
(5). 野芳发而幽香,
(6). 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
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炭、辗、辙、伊、
消、憔悴、璧、幽香、繁阴”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梦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 下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作者为文学家刘禹锡,乙文作者为理学家周敦颐。
B. 甲诗乙文的作者均是宋代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家。
C. 甲诗为情感深挚的怀人诗,乙文为杰出的传世散文。
D. 甲诗乙文均是有感而发,与作者被贬谪经历有关。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 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已逝挚友无尽怀念及自己坎坷遭遇的悲痛怅惘。
B. 乙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希望能远离尘嚣,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感。
C. 甲诗和乙文末尾“长精神”与“何陋之有”都传达出作者的乐观精神。
D. 甲诗和乙文均蕴含启迪人心的哲理,所表达的情感均有一个显性的变化过程。
5. 两诗文作者都巧于用典,甲诗借“烂柯人”表达_____________的感叹;乙文以“诸葛
庐”“子云亭”自况,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节操。
【答案】2. D
3. 没有(嘈杂的)管弦乐声扰乱双耳,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
体劳累。
4. C
5.
(1). 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物是人非)
(2). 安贫乐道(积极进取)
【解析】
【2 题详解】
本题对文学常识的考查。
A.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唐代文学家刘禹锡;
B.甲诗乙文的作者是唐代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家;
C.甲诗为情感深挚的酬答诗;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
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
序调整。重点词语: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乱,扰乱;
案牍,官府文书;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古今异义,形体,躯体。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A.甲诗主要表达了作者面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的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人生
态度以及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对已逝挚友无尽怀念及自己坎坷遭遇的悲痛怅惘”理解错
误;
B.乙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渲染“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
贫乐道的情趣。“希望能远离尘嚣,追求清净隐逸生活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
D.甲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着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的人生哲理,
乙文没有人生哲理;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文的表现手法。甲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运用典故,前一
句借向秀“闻笛赋”的典故,表达诗人对已故朋友的悼念;后一句引用王质“烂柯人”的典
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乙文作者通过对居室
情景的描绘,极力渲染“陋室”不陋,最后列举诸葛庐、子云亭进行类比,表现了作者安贫
乐道、高洁傲岸的节操。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诗: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去旧友徒然
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
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
神。
乙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
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
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
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它好比)南
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烽火日通。故事①虏人②过五
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④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
军士各交缚⑤两炬三头热火⑥,营中星列。虏遙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
令军中褥食⑦,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
云中。
【注释】:①故事:按旧例。②虏人:敌人。③移文:发文书。④传檄:发出紧急公文。⑤
交缚:交叉缚扎。⑥热火:点火。⑦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选自《后汉书》)
6. 解释文中加点字。
会.匈奴大入塞。会(
)
7. 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敌人兵力众多,气势旺盛,廉范军队不能抵挡。
B. 敌人兵力众多,廉范军队人数与之不相当。
C. 敌人兵力众多,气势旺盛,廉范军队人数与之不相当。
D. 敌人兵力太多,廉范的军队不能抵挡。
8. 面对强敌,廉范采用的妙招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这次以寡胜多的战役,充分体现了廉范既胆大心细,又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
他智勇过人的_______________才能。
【答案】6. 正遇上,恰巧
7. D
8.
(1). 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
(2). 营中星列
(3). 乃令军中褥食,
(4). 晨往赴之
9.
(1). 善于把握战机
(2). 军事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句意:正遇到匈奴大举入侵边塞。会:古今异义词,正遇上,恰
巧。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理解与翻译。划线句中,“盛”意思是“多”,指敌军兵力多;“敌”是动
词,意思是“抵挡”;故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敌人兵力太多,廉范的军队不能抵挡。故答
案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答。从“虏众盛而
范兵不敌”可见廉范起初寡不敌众的。但是之后他采取了两种办法化解劣势,最终战胜了敌
军:一是“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营中星列”;一是“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星列般的火把让敌军认为救兵到来吓退敌人;在凌晨趁敌人不备时
突然袭击。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全文可知,当遇到匈奴大举入侵边塞时,虽然敌兵人数众
多而廉范兵力太少,但廉范在“日暮”时,“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让
敌兵认为汉军救兵到来,十分惊恐;在敌人“待旦将退”时,趁敌人不备,又“令军中褥食,
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可见廉范善于把握有利战机,具有他智勇过人的军事才能。
【点睛】参考译文:
廉范是赵将廉颇的后代,担任云中郡太守。一天,正遇到匈奴大举入侵边塞,烽火连天。按
照旧例,胡虏人马只要超过五千人,就要向旁边的郡传送书信。官吏想发紧急公文求救,廉
范不同意,亲自率兵抵抗敌人。但敌兵人数众多而廉范兵力太少不能对抗。刚好太阳下山,
廉范命令士兵将两个火炬交叉绑扎,手持一端,点燃三端,在军营中星状排列,敌兵远远望
见火炬众多,认为汉军救兵到来,十分惊恐。等到天亮快要撤退时,廉范边命令士兵在睡垫
上吃饭。清晨前往敌阵,一会儿,杀了数百个匈奴人,敌人自相踩踏,死者有一千余人,从
此匈奴不敢再侵入云中了。
二、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谈耐心
①《易经》中有这样一句卦辞:“潜龙勿用。”其引申的含义是,当自己处于弱小时,
须藏锋守拙,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其实,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
如果产生急 zào______的情绪,往往就会跌入失败的深渊。【甲】
②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当年携灭楚霸王项羽的余威去攻击匈奴,认为这样可以一劳永逸
解决边患。孰料,此时由于自身力量不够强大却偏要挑战强敌,令自己深陷“白登之围”,
险些成为阶下囚。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茫茫太空的英雄航天员翟志刚,曾先后落选
“神五”和“神六”的载人发射,与飞天梦想失之交臂。然而他却毫不气馁,拿出了更加刻
苦的劲头训练,耐心等待时机到来,终于在 42 岁那年一飞冲天,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
得最快”的人。
③拥有耐心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乙】有一些年轻人,虽有 (1) 的冲劲,也不
缺乏 (2)的抱负,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就会失去耐心,变得不冷静。不冷静就会
冲动,冲动之后难免会犯错误,使实现雄心的道路变得艰难。再比如,有的“新官”上任伊
始,想踢好头三脚,烧好三把火。孰料,情况不明,仓促出手就会漏洞百出,给以后的工作
造成被动……以上种种,都应了一句俗语: (3) 。
④因此,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冷静的心态能让你对事物有最理性的
认识,它能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里作出正确的决定:弱小时韬光养晦,强大时乘胜追击。【丙】
而坚定的信念能将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个方向,能让你目标恒定,步伐坚定,不到最后,
决不言败。【丁】
⑤耐心,是一种坚韧,一种积累,更是一种信心和勇气。只要我们能对工作投以热情,
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抱以耐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架起一座通往成功
的桥梁,实现自己的雄心抱负。
10. (1)在第①段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急 zào____________
11. 本文第①段引用《易经》中的卦辞,其作用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在第③段的横线上选填恰当的词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B.“初生牛犊不怕虎”
C.“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13. (1)第②段列举了两个事例,是否可以删去一个?请简述理由。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请为下面的事实论据选择一个最恰当的位置( )
《士兵突击》中的主人公许三多,虽然先天条件并不优越,但在“不抛弃,不放弃”的
信念支撑下,默默工作,坚韧执著,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15. 本文第②③④段排列顺序不能调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躁
11.
(1). ①引出本文中心论点。
(2). ②作为理论论据,证明
论点。
(3). ③增强文学意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2.
13.
(1). (1)B
(2). (2)A
(3). (3)C
(1). 不能删去。
(2). ①本段列举了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因急于求成挑战强敌,
令自己险些成为阶下囚,以及英雄航天员翟志刚耐心等待时机,终于一飞冲天,成为中国“飞
得最高、走得最快”之人的事例,两者构成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
有长久耐心”的观点;②两个事例一古一今,使论证更具普遍性,更具说服力。
14. D
15. 因为第②段侧重论证做事要有耐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③段论证了“拥有耐心其实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而第④段则主要论证了如何做到有耐心,从论证思路看,三段呈现层进
的结构。
【解析】
【10 题详解】
“急躁”指性急;碰到不称心的事情易于激动,没耐心。注意“躁”与“燥'”的区别:“躁”
指性急,不冷静;“燥'”指干,缺少水分。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头段落引用资料的作用。首先,引用“潜龙勿用”,意思是当自己处于弱小时,
须藏锋守拙,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由此引出本文中心论点: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
要有长久的耐心。其次,引用的话也属于理论论据,能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再次,引用
《易经》中的语言,能增加议论文语言的文学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词语。根据语境“年轻人”“冲劲”可知,第一空应填“初生牛犊不怕虎”;
根据“抱负”可知,第二空应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第三空是用一句俗语对本
段主要内容“拥有耐心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进行总结强调,故应填“心急吃不了热豆
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事实论据的作用。第②段列举了两个事实论据,一个是刘邦因急于求成偏要挑战强
敌,却令自己深陷“白登之围”,险些成为阶下囚。这个事例说明刘邦由于缺少耐心,最终
导致失败,从而从反面证明了文章的论点“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另
一个事例是航天员翟志刚落选后毫不气馁,耐心等待时机到来,终于在 42 岁那年一飞冲天,
成为中国“飞得最高、走得最快”的人。这个事例说明翟志刚由于具有长久的耐心,最终取
得成功。这个事例从正面证明了文章的论点“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
一反一正两个事例,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使文章论证更有力;同时两个事例从时间上看,一
古一今;从身份上看,一个皇帝一个航天员,使论证更全面,更具说服力。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充事实论据的位置。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要能证明论点。补充的事实论据写的
是许三多在“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支撑下,默默工作,坚韧执著,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这与【丁】处“而坚定的信念能将你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一个方向,能让你目标恒定,步伐坚
定,不到最后,决不言败”这一观点是一致的,故应放于【丁】处,答案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顺序。阅读全文可知,全文是总分总的结构,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第②③④
段具体论证论点;第⑤段总结全文,强调论点。在分析问题部分,第②段通过列举刘邦和翟
志刚正反两个事例,重点论证做事有耐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③段通过一些年轻人和有的
“新官”的事例,重点证明“拥有耐心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④段结合分论点“冷静
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可知,重点论证如何做到有耐心。故这三段是层层递进
的逻辑关系,不可调换顺序。
(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年初一两局棋
胡延楣
(1)大年初一,窗外的冬雨没完没了,白茫茫的一片。前天武汉封城,这时候要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