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
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古代诗歌创作赋予了山川明月、江海草木等自然景观诗意,一草一木
承载了追梦人的悲欢喜乐。“槲叶落山路,①____________”中,是温庭筠羁旅艰辛时的自
解情趣; “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斜阳衰草,寒林空寂中回荡着
的是刘长卿过贾谊宅的一声叹息;“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春夏交
替,花荣树茂的美景中深藏着的是欧阳修与民同游的一份快乐。
古代诗文常常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法表情达意:李白的“⑥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极言宴席丰盛,营造欢乐的气氛;温庭筠的
“⑧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用精练的词语铺陈眼前的景物,含蓄地传递旅途的愁苦;
张岱的“⑨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⑩_______________”用白描的手法,勾
勒出雪后西湖的空旷寂寥。
【答案】 ①. 枳花明驿墙
②. 秋草独寻人去后
③. 寒林空见日斜时
④. 野
芳发而幽香
⑤. 佳木秀而繁阴
⑥. 金樽清酒斗十千
⑦. 玉盘珍羞直万钱
⑧. 鸡声茅店月
⑨. 雾凇沆砀
⑩. 上下一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
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枳、驿、斜、芳、
幽、秀、阴、樽、羞、直、茅、雾凇、沆砀”等字词的书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百年前,民族危亡,山河告急。中国青年高擎. ① 旗帜,成为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
先锋队,涤荡了社会的封建阴霾,廓清了国家的前景迷雾,也让觉醒的文化潮流吹进了 20
世纪的旧中国。为救亡图存,为民族振兴,为济世救民,他们是 甲
的奋斗者。
百年后,“奋斗”二字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 乙 ,当代青年或是深耕专业领域、挑
战认知极限的研究;或是扎根边远农村,播撒青春智慧的身影;抑或是平凡普通但几十年如
一日默默的坚守……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见闻,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没有与众不同的经历,
但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各自岗位上奋斗进取。
纵横历史长河,我们都是时代的追梦人,肩负历史。新的时代,我们唱响《少年中国说》,
丙
。吾辈青年,必当高擎五四旗帜,不忘初心,dǐ ② 砺前行。
(1)为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为②处选择正确汉字。(只填序号)
①_________ (A.chè
B.qíng )
②________ (A.砥 B.抵)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A.当之无愧 B.当仁不让)
乙_________(A.内含
B.内涵)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感强国之重任
②抒报国之壮志
③颂五四之精神
)
A. ③①②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答案】(1)
①. B
②. A
(2)
①. 甲 A
②. 乙 B
(3)纵横历史长河,我们都是时代的追梦人,肩负历史重任。
(4)A
【解析】
【小问 1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的注音与书写。
第①空:擎,读音为 qíng,指的是满怀敬意地向上托举;
第②空: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的意思。
【小问 2 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词语与成语的含义。
第①空:当之无愧,意思是担得起某种荣誉或某个职务,无须感到惭愧;当仁不让,意思是
遇到应该做的事情,积极主动地担当起来,毫不推辞。这里是用来表彰中国青年济世救民的
精神,故选 A;
第②空:内含,内部包含的;内涵,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这里是在说“奋
斗”二字被赋予新的含义,故选 B。
【小问 3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纵横历史长河,我们都是时代的追梦人,肩负历史”这句话成分残缺,“肩负历史”缺少
宾语,应该加上“重任”。
【小问 4 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排序。
按照时间、逻辑顺序,结合第一段“百年前,民族危亡,山河告急”“成为了反帝反封建斗
争的先锋队”可知,最开始应该是赞颂五四精神;结合第二段“当代青年或是深耕专业领域、
挑战认知极限的研究;或是扎根边远农村,播撒青春智慧的身影”可知,青年们在各自岗位
努力奋斗,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故然后是感受到建设祖国的重大历史责任;结合第三段
“新的时代,我们唱响《少年中国说》”可知,最后才是抒发一腔报国壮志,故选 A。
二、阅读(70 分)
(一)(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
B. “凄凉地”“弃置身”写出了诗人无罪而长期遭贬的痛苦经历。
C. “到乡翻似烂柯人”用来表现诗人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的思想感情。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请赏析尾联中的“长
精神”三字。
【答案】3. C
4. 长精神即振作精神,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或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或此三字表明作者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
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解析】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分析。
C.错误。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故
去。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 23 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
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故选 C。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为:翻覆的船
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今天听了你为我吟
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长精神”意为振作精神,“长精神”三个字表现
出诗人并不消极气馁,反而要振奋精神,重新投入生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
之路,表现出诗人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二)(16 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
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②作
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既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③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
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④嗒然⑤。
一旦蹇剥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
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注】①匡庐:即庐山。②腋寺:傍着遗爱寺。③傍睨:随意浏览。随意看 ④颓然:松弛
的样子。⑤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⑥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5.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观:(
秀:(
(1)匡庐奇秀.
(2)仰观.山
(3)是.天与我时 是:(
6.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
)
)
B.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C.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D.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2)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8. 本文表现了白居易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答案】5.
①. 秀丽
②. 观看
③. 这
6. C
7. (1)香炉峰与遗爱寺的中间,风景优美至极,又是庐山中最美之处。(2)(我)最终收
获了所喜爱的,又有什么(别的)要求呢?
8. ①寄情山水(热爱山水);②随遇而安,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5 题详解】
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秀:秀丽;
(2)句意为:仰观山色。观:观看;
(3)句意为: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是:这。
【6 题详解】
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
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
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句意为: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依依不舍而不
忍离去。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是个完整的句子,应断开;“若远行客过故乡”表明白居易对这
里爱的程度,应断开;
因此正确断句为: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故选 C。
【7 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介,在;间,中间;境,风景;胜绝,优美至极;甲,第一的,这里指
最美。
(2)句重点词语:卒,最终;获,收获、获得;好,喜爱;求,要求。
【8 题详解】
考查对作者情感的分析。
解答时,要从人物的身份地位、所做事件上入手分析。
根据文中“一旦蹇剥,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
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忽然有一天时运不济,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容的心来
抚慰我,庐山用他灵秀自赏山水之乐的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
给我最好的处所,我最终得到了所喜爱的东西,又有什么好苛求的呢)”,可概括出:即便
时运不济,作者也不怨天尤人,而是自赏山水之乐,认为上天对自己很好,体现出作者内心
豁达,积极的面对人生,乐观旷达。
【点睛】参考译文:
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第一。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
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还远超过庐山本身
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依
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第二年春天,草堂落
成了。
乐天我已来到这里当主人翁,仰观山色,俯听泉声,靠着草堂,看着这里的竹、树、云、
石。从早到晚,看得是应接不暇。看了一会儿,禁不住美景这般的诱惑,整个人的精神就随
之而潜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适,内心更和乐。只要住一宿,身体就十分安宁,住两夜更感到
心情恬适,住三个晚上以后,就完全忘记自我的存在。
忽然有一天时运不济,我被贬来辅佐江州,郡守用宽容的心来抚慰我,庐山用她灵秀的
美景对待我。这是上天赐给了我最好的时机,大地送给我最好的处所,我最终得到了所喜爱
的东西,又有什么好苛求的呢?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稳中求胜
①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
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②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
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③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
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
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
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
有志者不能稳也。
④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
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
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
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
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
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⑤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做大事者,不
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
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
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
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
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⑥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
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
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9.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开篇由宋江、刘备的例子引出话题,并亮出中心观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
B. 第③④⑤段“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而来”三个分论点并非从一
平面展开,而是层层深入。
C.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正面列举了周文王、孔子、秦始皇等例子论证“沉
稳从难而来”这个分论点。
D. 第⑥段呼应开头,再次引出宋江、刘备的例子,并重申自己的观点,使全文结构显得更
加紧凑。
10. 分析选文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11. 请分析选文第三段的论证思路。
【答案】9. C
10. 道理论证,运用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沉稳从无欲而来”的分论点,具
有说服力,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为人沉稳,稳中求胜的中心论点
11. 首先,直接提出本段分论点“沉稳从志而来”,接着从反面假设,如果人没有远大志向,
自然无法拥有沉稳性格,然后从正面列举了班超志在报国,林则徐志在禁烟的例子,论证分
论点,最后得出结论,有远大志向,心胸才能沉稳。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有误,秦始皇的例子是反面论证“沉稳从难而来”分论点的,不是正面。
故选 C。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第⑤段划线句子“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是引用了孔子的话,故属于道理论证,
第⑤段的分论点是首句“沉稳从无欲而来”,故作用是运用孟子的名言论证了“沉稳从无欲
而来”的分论点,具有说服力,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为人沉稳,稳中求胜的中心论点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即指作者如何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论证方法)分析道理证明,最后如何总结
问题,把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的方法和论证过程的顺序以及使用的方法说概括出来即可。
第三段首先直接提出本段分论点“沉稳从志而来”,接着“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
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是从从反面假设,如果人没有远大志
向,自然无法拥有沉稳性格。然后列举班超志在报国、林则徐禁烟的例子,都是正面例子来
论证“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最后,得出结论“故日:非有志
者不能稳也。”
(四)(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拜谒岳阳楼
李少岩
①那个秋雨绵延的午后,我站在岳阳楼上,极目远眺,汤汤洞庭,在烟雨迷蒙中,似一
碗圣水,安放在岁月之上。
②此刻,1700 年的岳阳楼,立在淅沥的风雨中,缄默无语,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达观智
者,目光深邃,内心宁静。远道而来的游人,一波波地来了,又一波波地走了,赶集似的,
匆匆如我,都是时间隧道的过客。我不禁思忖,在奔流向前的岁月长河里,谁能逃过如水光
阴的淘洗?谁又不是时光驿站、擦肩而过的风景?或许,被贬岳州的滕子京不会想到,自己
倾心打造的一座楼,因为好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佳句,成
了一座天下名楼。年年月月,守望洞庭,与一湖长相厮守,如同一对忠贞不渝的恋人,天圆
地阔,见证时间之水的怀柔与绵长。
③于是乎,“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如同一道光,穿越浩瀚的时空。以至
于,当我站在这里,能够触觉一股酽浓的文化气韵,浸洇心魂。
④这会儿,细雨纷纷,斜风裹挟着清凉向我扑过来,令我躲闪不及。恍惚间,这气势,
将我引向那个久远的大宋时代。我想到了命途坎坷、官运不济的滕子京,这位屡遭排挤的士
大夫。庆历四年春,他赴任巴陵郡(今岳阳一带)知州时,勤政为民,用不到两年时间,巴
陵郡被他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百姓安居乐业。他筹集资金重修岳阳楼,大楼落成之
时,感慨万千,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连发数十声仰天长叹。可以想象,那是何等悲怆、震
撼人心!这是一个时代的声音,个人命运、家国情怀、民生疾苦自他单薄的身躯中,喷薄而
出。他千里修书,请时任苏州郡守的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一篇《岳阳楼记》,忽如一股强
劲的湖风漫过来,于浑然不觉中,岳阳楼、滕子京从此声名鹊起。
⑤离岳阳楼不远处,一座麻石修葺的范公亭,巍然挺立。我大致估算了一下,两者之间
不过五十米距离,如果换作平时,只需花几分钟时间。此刻,我的脚步凝重、迟缓,仿佛动
用漫长一生的时光。我以为,唯有这样,才能接近一种虔诚的心境。在范公面前,我是绝不
敢造次的,除了崇敬、仰望,还有顶礼膜拜。在我眼里,眼前这座亭子,也已经不是单纯意
义的亭子了,而是一座精深、隽永的文化亭。
⑥其实,范公是孤独的,人世间的苦痛,年少的他无一不饱尝了。幼年丧父,母子孤苦
无依,生活难以为继,随母转嫁至长山朱家。年幼的范公,在朱家倍受虐待、欺凌,母亲万
般无奈之下,将其送到外祖母处的荆山寺学习。范公在学习期间,异常刻苦,曾经五年时间
没有过解衣就枕的舒适生活。也许,正是他的不幸际遇,我在拜读他的诗文时,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