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资料共1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 答案 一、选择题(共 50 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西方有一句谚语说:“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A. 种姓制度 B. 雅典民主政治 C. 中央集权 D. 君主立 宪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促进了雅典的经济繁荣 和文化昌盛,B 符合题意;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2. 下列人物中,按其人物所处的时代先后顺序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汉谟拉比 ②屋大维 ③伯里克利 ④亚历山大 A. ②③①④ C. ①③④② 【答案】C 【解析】 B.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 18 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 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 27 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伯利 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 后,历经十年(公元前 334 年--公元前 323 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 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③④②,C 符合题 意,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C。 【点睛】排序型题目需要准确识记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3. 公元前 5~4 世纪,文化蓬勃发展,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创作了他们最伟大的作品,戏剧、 哲学和雕塑也正走向辉煌。这句话描述的是 A. 中华早期文明 B. 古希腊文明 C. 西方近代文明 D. 古罗马 文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中“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 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有一 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解剖了许多动物,奠定了动物学基础。他 是逻辑学的创始人,提出的演绎等方法成为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故这句话描述的是古希 腊文明,故选 B;ACD 不符合题意,排除。 4. 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 高峰。这一时期主政雅典的政治家是( ) B. 亚历山大 C. 伯里克利 D. 奥古斯 A. 汉谟拉比 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奴隶制 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C 项正确;汉谟拉比是古代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排除 A 项;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国王,排除 B 项;奥古斯都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5. 下列事件均与古代罗马有关,它们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②罗马城邦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③罗马颁布了成文 法《十二铜表法》④罗马建立了共和国⑤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③①⑤ C. ②③①④⑤ D. ④③②⑤①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自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上尊号奥古斯都称帝改共和为帝制始,至公元 2 世纪末结 束,即所谓“罗马和平”时代,是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②公元前 1000 年,罗马城邦从 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③公元前 450 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④公元前 509 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⑤4 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先后顺序
是②④③①⑤,古 B 项正确;ACD 项顺序错误,排除。故选 B 项。 【点睛】 6. 在世界历史上,5 到 15 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 欧的封建社会。它在政治上的基本制度是 A. 奴隶制民主政治 B. 联邦制 C. 封君封臣制 D. 君主立 宪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点:封君封臣制。解题思路:从题干中提取“西欧的封建社会”的信息,然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的一千多年间,西欧封建社会以封君封臣制 为欧洲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特征,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 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点日益流行开来,到 11 世纪,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 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C 项符合题意;西方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形成是在 原始社会解体,奴隶制度形成过程中,氏族贵族与平民斗争和奴隶制经济发展的产物,A 项 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联邦制是由几个成员国(如共和国或邦、州等)联合组成统一国家 的政治体制,它是国际交往中的主体,有自己的最高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 法律,联邦行使国家的外交、军事、财政等主要权力。联邦同成员国间的权限划分由联邦宪 法规定,典型国家为美国,B 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 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用共和政体, 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光荣革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开启 了先例,D 项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 【点睛】 7. 东汉豪强大族的庄园“有煮盐冶铁酿造纺织等作坊,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中世 纪西欧庄园内“有住房、冶铁等作坊,奶酪、火腿、鞋帽、衣服等自己制作。”该材料反映 出中国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园的共同点是 A. 实行土地公有制 C. 经济自给自足 【答案】C 【解析】 B.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居民都是自由农民
【详解】根据“能满足田庄基本生活要求”、“自己制作”等信息可知东汉与中世纪西欧庄 园都通过自己生产满足自身需要,在经济上呈现出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 C;东汉和中世纪 西欧庄园都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居民都带有农奴性质,不是自由民,排除 AD;东汉和中世 纪西欧庄园的经济都带有自给自足的性质,没有出现雇佣关系,较少面向市场,因此没有出 现资本主义萌芽,排除 B。故选 C。 8. 1 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 堂”。这种信仰耶稣基督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下列国家中,不信仰基督教的是 ( ) A. 法兰克王国 B. 查理曼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阿拉伯 帝国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阿拉伯帝国信仰伊斯兰教,D 项符合题意;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 都信仰基督教,ABC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D 项。 【点睛】 9. 在亨利二世(1154-1189 年在位)时期,英国剑桥市民支付 300 银币和 1 金币获得了包 税权,而且国王的治安官不得随意干涉市民。这说明当时的剑桥 A. 获得一定自治权 B. 成为商人聚居地 C. 加快工业化进程 D. 建立君 主立宪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英国剑桥市民支付 300 银币和 1 金币获得了包税权,而且国王的治安官 不得随意干涉市民”可知,题干表明当时的剑桥获得一定自治权,A 符合题意。BCD 项题干 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 A。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0. 从公元 646 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关于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不正确的是( ) A.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 地方设郡、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C. 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D. 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所 以“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不是大化改新的内容,D 项符合题意;排除 C 项;;“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是大化改新的内容,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 “地方设郡、国、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是大化改新的内容,但与题意不符,排除 B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1. 在世界古代史上,北进叙利亚、东灭波斯,进而征服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击败中国唐 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攻克埃及,横扫北非,长驱直入占领了西班 牙;版图横跨亚、欧、非的帝国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答案】B 【解析】 【分析】 B. 阿拉伯帝国 D.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详解】8 世纪中期,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建立,此时正是中国唐朝时期,故 B 项 正确;公元前 4 世纪末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时间不符合“中国唐朝”,排除 A 项;4 世纪末, 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5 世纪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 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二者都不符合“跨亚、欧、非的帝国”,排除 C 项;奥斯曼土耳 其帝国建立于 13 世纪,16 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2. 人们盛赞法国人对世界法制的贡献,而法国人却真诚的坦言:“我们毫不犹豫地宣称, 就我们的立法完善性而言,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要感激罗马人。”请问:以下哪部文件奠定了 欧洲民法的基础 A. 《汉谟拉比法典》 B. 《人权宣言》
C. 《罗马民法大全》 D. 《权利法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颁布该法典的国家是拜占庭帝国。公元 395 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 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527 年,查士 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 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 529 年起,委员会历时 6 年,把自 2 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 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罗马民法大全》。C 正确;《汉谟拉比法 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成为法典,A 排除;《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指导纲领,B 排除; 《权利法案》是英国的法律文献,确立了君主立宪制,D 排除;故选 C。 13. 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不包括 B. 莎士比亚 C. 彼特拉克 D. 薄伽丘 ( ) A. 但丁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不包括莎士比亚,故 B 项符合 题意,AC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B 项。 【点睛】 14. 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溯源而上, 既是古代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同时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是( ) A. 《蒙娜丽莎》 B. 《荷马史诗》 C. 《哈姆雷特》 D. 《掷铁 饼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荷马史诗》既是古代希腊宝贵的文学遗产,同时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 献,故 B 项正确;《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哈姆雷特》是文 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排除 AC 项;《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刻家米隆于约公元
前 450 年雕刻的青铜雕塑,不属于文学遗产,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点睛】 15. 关于探寻新航路的热潮相关历史背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B. 来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等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 C. 拜占庭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 D. 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 商道,要求商人缴纳高额关税,不是拜占庭帝国,C 项符合题意;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 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这与题意不符,排除 A 项;自东方的丝绸、香料等在 欧洲市场极受欢迎,欧洲社会出现了关注东方的热潮,这与题意不符,排除 B 项;欧洲水手 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这与题意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点睛】 16. 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探寻新航路始于葡萄牙和西班牙,两者都共同推动了( ) A. 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B.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的繁荣 C. 反对教会和提倡人文主义 D.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两者都 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D 项正确;AC 项不符合新航路开辟,排除;B 项不符合文艺 复兴,排除。故选 D 项。 【点睛】 17.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和阿拉伯地区的国家在世界历史发
展进程中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以下对二者相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都曾创立世界性的宗教 B. 都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C. 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D. 都善于吸收外来民族的先进文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阿拉伯帝国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日本吸收中国唐朝文化进行大化改新,故 D 项正确;日本没有创立世界性的宗教,排除 A 项;日本没有建立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排除 B 项;日本没有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点睛】 18. 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 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这里的“旧瓶”和“新酒”分别指的是( ) A. 推崇“君权神授”,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B. 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克伦威尔独揽大权 C. 恢复了君主制和专制制度,进行反动倒算 D. 英国保留王权形式,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保留王权形式,但是议会行使国家最高权 力,故 D 项正确;“议会与王权处于对立状态”不符合“新酒”,排除 A 项;“旧瓶”和“新 酒”指旧的制度和新的制度,B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 D 项。 【点睛】 19. 美国费城的“自由钟”是美国独立的象征,它的钟声曾在 1776 年 7 月 4 日和 1783 年 4 月 16 日两次响起,1776 年钟声所代表的含义是( ) A. 独立战争开始 C. 美国获得真正独立 【答案】B B. 美国的诞生 D. 美国建立联邦制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