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年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资料共16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年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小升初语文真题及答案 一、书写展示。(认真抄写下面的这句话,注意占格)(2分,其中卷面1分,抄写1分) 1.书写展示(要求: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二、根据情境写词语。(8分) 2.根据情境写词语。 ㅤㅤ春光míng mèi ,百花争艳。我漫步在乡村的小路,这时的大自然与冬日 里的景象jié rán 不同:野花儿相互yī weī ;,露出huì yì 的微笑:小草钻出地面,huàng dòng 着脑袋:cǎo cóng 边,一群 勤劳的小蚂蚁又开始来来回回地忙碌着……我轻声niàn dao :燕子来了,杨 柳青了。在nuó yí 的春光里,我们该留下些什么痕迹呢? 三、按要求选择答题。(15分) 3.在正确的读音或汉字下画“√”。 强劲.(jìng jìn) 急遽.(jù suì) 书(籍 藉) 头涔.涔(céng cén) 军阀.(dài fá) (绊 拌)倒 选择题 4.(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肿胀ㅤ拔弄ㅤ匪徒ㅤ见微知著 B.​ 荒凉ㅤ领域ㅤ避免ㅤ司空见贯 C.倾覆​ ㅤ通宵ㅤ耽搁ㅤ焉知非福​ 5.(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弟弟得到玩具后立马破涕为笑,他这种两面三刀....的性格真让人捉摸不透。 B.喜剧演员的精彩表演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C.我们虽然输了比赛,但是依然心平气和....地祝贺对方。 D.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6.(3分)下列诗句不是写传统节日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3分)下列对习俗的寓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 ​ ​ ​ ​ ​
B.春节在门窗上画鸡寓意升官发财。 C.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D.过年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8.(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对领会文章的主要意思有帮助。 B.“我太饿了,现在感觉好像能吃下一头猪。”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写作时,为了避免用词重复,可以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同一个意思。 D.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的前一两天。 9.(3分)下列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尔玛•拉格洛芙——《骑鹅旅行记》——尼尔斯——救出大雁 B.高尔基——《童年》——格里高利——和“好事儿”成为朋友 C.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救“星期五” D.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帮助贝琪爬出山洞 四、积累与运用。(18分) 10.积累与运用。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 或 。”这句话出自课本中《 》这一课。 (2)《学弈》中对专心致志的学习者的描写是“ ,惟弈秋之为听”;对 心不在焉的学习者的描写是“ (3)《竹石》中的诗句“ 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 , , ”。 ”写出了竹子的品格,也是 (4)名言警句常常蕴含深刻的道理。“ , ”让我们知道经历 的事情多了,时间久了,就能看出人心的善恶;“ , ”启示 我们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5)有句俗语说得好:“ , 。”这告诉我们:生活富裕 时,要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6)我们遇到事情不必死钻牛角尖,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正如《周易》中所说的一 句名言: 。 五、语言综合实践。(6分) 11.语言综合实践。 (1)那只大黑猫低声对尼尔斯说:“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 愿意告诉你。”(改为转述句)
(2)妈妈大病初愈,我拉着她的手走在湖边, (结合情境,根 据心情状态展开想象,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3)英雄人物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班刊准备以“致敬英雄人物”为主题出一期专刊, 请仿照栏目一、栏目四,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英雄故事最励志 栏目二: 栏目三: 栏目四:英雄歌曲最响亮 六、阅读理解。(26分) 12.(9分)阅读理解。 小古文阅读。 王蓝田性急 ㅤㅤ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①,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 止,乃下地以屐②齿碾③之,又不得。瞋(chēn)④甚,复于地取内⑤口中,啮(niè) ⑥破即吐之。 ㅤㅤ【注释】①鸡子:鸡蛋。②屐:木底鞋,下有齿以防滑。③碾:踩。④瞋:发怒。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⑤内:同“纳”,放入。⑥啮:咬。 (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食鸡子(品尝) B.以箸刺.之(用尖锐的东西向前直戳) C.乃下地以.屐齿碾之(用) D.复.于地取内口中(又)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3)短文把王蓝田 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妙用“ 、 、 、 、 、 ”等动词作动作描写,选用“ 、 ”两字作 神态刻画,使读者如见其状,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4)下列不能用来形容文中的王蓝田的一项是 A.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B.小不忍则乱大谋 C.直筒炮——一点就着 解答题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分餐及使用公筷情况调查统计表 调查时间 1月15日 居家分餐和使用公 5.8% 2月8日 27.9% 3月26日 40.49% 筷占比 外出分餐和使用公 10.7% 45.6% 65.2% 筷占比 ㅤㅤ材料:某网站对公众分餐和使用公筷情况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查,近万名网友积极参 与。上边是调查统计表。 ㅤㅤ我的发现: 解答题 14.(15分)课外现代文阅读。 剥豆 毕淑敏 ㅤㅤ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 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ㅤㅤ我问:“想比赛?” ㅤㅤ“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ㅤㅤ“可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 放到他的碗里。 ㅤㅤ“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ㅤㅤ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ㅤㅤ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ㅤㅤ“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 下来。 ㅤㅤ“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 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ㅤㅤ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 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ㅤㅤ“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ㅤㅤ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 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
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 丘。 ㅤㅤ“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ㅤㅤ“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ㅤㅤ“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 容。 ㅤㅤ想起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瞻前顾后: (2)文中说“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喜”的是 ; 文中的“我”想淡化结果”的原因是 。 (3)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 ①慢下来的原因: ②快起来的原因: (4)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有 A.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B.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 C.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换成“优柔寡断”吗?为什么 ? (6)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文中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七、习作表达。(25分) 15.ㅤㅤ温暖的脸、严肃的脸、自傲的脸、慈祥的脸……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一张张熟悉的 脸令我们难以忘怀。请你以“难忘那张 的脸”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 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通过一件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ㅤㅤ要求:(1)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2)不少于400字,否则可能会因文 章内容不充实而扣分。(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难忘那张____的脸
一、书写展示。(认真抄写下面的这句话,注意占格)(2分,其中卷面1分,抄写1分) 参考答案 1.书写展示(要求:正确美观、行款整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解答】故答案为: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 二、根据情境写词语。(8分) 2.根据情境写词语。 ㅤㅤ春光míng mèi 明媚 ,百花争艳。我漫步在乡村的小路,这时的大自然与冬日里 的景象jié rán 截然 不同:野花儿相互yī weī 依偎 ;,露出huì yì 会意 的 微笑:小草钻出地面,huàng dòng 晃动 着脑袋:cǎo cóng 草丛 边,一群勤劳 的小蚂蚁又开始来来回回地忙碌着……我轻声niàn dao 念叨 :燕子来了,杨柳青了 。在nuó yí 挪移 的春光里,我们该留下些什么痕迹呢? 【解答】故答案为: 明媚 截然 依偎 会意 晃动 草丛 念叨 挪移 三、按要求选择答题。(15分) 3.在正确的读音或汉字下画“√”。 强劲.(jìng jìn) jìng 急遽.(jù suì) jù 书(籍 藉) 籍 头涔.涔(céng cén) cén 军阀.(dài fá) fá (绊 拌)倒 绊 【解答】劲:读“jìn”时,意思为:①力气。②精神;情绪。③兴趣。④神情;样子。 读“jìng”时,意思为:①坚强有力。②猛烈。强劲:强而有力,故“劲”读作“jìng ”。书籍:书的统称;装订成册的著作。故选“籍”。绊倒:走路或跑步时被物件绊住 脚而摔倒。故选“绊”。 故答案为: jìng jù 籍 cén fá 绊 选择题 4.(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肿胀ㅤ拔弄ㅤ匪徒ㅤ见微知著 B.​ 荒凉ㅤ领域ㅤ避免ㅤ司空见贯 C.倾覆​ ㅤ通宵ㅤ耽搁ㅤ焉知非福​ 【解答】A.有误,拨弄:来回拨动。因此,“拔弄”应是“拨弄”。 ​ ​ ​ ​ ​
B.有误,司空见惯:指某事物常见,不觉得奇怪。因此,“司空见贯”应是“司空见惯 ”。 C.正确。 故选:C。 5.(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弟弟得到玩具后立马破涕为笑,他这种两面三刀....的性格真让人捉摸不透。 B.喜剧演员的精彩表演逗得我们哄堂大笑....。 C.我们虽然输了比赛,但是依然心平气和....地祝贺对方。 D.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解答】A.有误,两面三刀:比喻阴险狡猾,居心不良,玩弄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 套。词语为贬义词,用来形容弟弟不合适。 B、C、D正确。 故选:A。 6.(3分)下列诗句不是写传统节日的是(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答】A.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翻译: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 》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士兵 的思乡情怀,不是写的传统节日。 B.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翻译: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 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描写的寒食节。 C.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翻译: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 寒气,满天繁星闪烁的银河,围绕那皎白如玉盘的月亮无声流转不休。描写的中秋节。 D.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翻译: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 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描写的是中秋节。 故选:A。 7.(3分)下列对习俗的寓意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 B.春节在门窗上画鸡寓意升官发财。 C.过年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D.过年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解答】A、C、D说法正确。
B.不正确。古时春节在门窗上画鸡来驱鬼怪邪气。 故选:B。 8.(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对领会文章的主要意思有帮助。 B.“我太饿了,现在感觉好像能吃下一头猪。”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写作时,为了避免用词重复,可以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同一个意思。 D.寒食节通常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的前一两天。 【解答】A、C、D正确。 B.有误。“我太饿了,现在感觉好像能吃下一头猪。”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故选:B。 9.(3分)下列作家、作品、人物、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塞尔玛•拉格洛芙——《骑鹅旅行记》——尼尔斯——救出大雁 B.高尔基——《童年》——格里高利——和“好事儿”成为朋友 C.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救“星期五” D.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帮助贝琪爬出山洞 【解答】选项A、C、D说法正确。 选项B说法有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一书中格里高利与高尔基是好朋友,也是高 尔基家的老佣工,后被高尔基的叔叔们逐出家门。“好事儿”是阿廖沙祖父的一个房客 ,性格孤僻、但内心友善的人,对于阿廖沙的接近十分乐意,也没有拒绝。但格里高利 没有和“好事儿”成为朋友。 故选:B。 四、积累与运用。(18分) 10.积累与运用。 (1)“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 司马迁 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 重于泰山 ,或 轻于鸿毛 。”这句话出自课本中《 为人民服务 》这一课。 (2)《学弈》中对专心致志的学习者的描写是“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弈秋之为听” ;对心不在焉的学习者的描写是“ 一人虽听之 ,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 思援 弓缴而射之 ”。 (3)《竹石》中的诗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写出了竹子的品 格,也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4)名言警句常常蕴含深刻的道理。“ 路遥知马力 , 日久见人心 ”让我们知道 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久了,就能看出人心的善恶;“ 近水知鱼性 , 近山识鸟音 ”启示我们长久地接触某种事物,就能发现它的特征和规律。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