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8年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第7页 / 共35页
第8页 / 共35页
资料共35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8 年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基础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题,每题 2 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图示电路电流 I 为:( )。(高频考点,第 11 页) (A)2A (B)-2A (C)3A (D)-3A 答案:B 解析过程: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得: 2 I  5 V  3 I  12 V  3 V , 求得: I  12 53  32  A  10 5 A  2 A 。 2. 列写节点方程时,图示部分电路 B 点的自导为:( )。(高频考点,第 22 页) (A)9S (B)10S (C)13S (D)8S 答案:D 解析过程:B 点的自导为连接 B 点的各支路电导之和,与 4A 电流源串联的电导不能计入。 则 GB   53   S  8 S 。 3. 列写节点方程时,图示部分电路 B 点的注入电流为:( )。(高频考点,第 22 页) 1 / 35
(A)21A (B)-21A (C)3A (D)-3A 答案:B 解析过程:根据图可得注入 B 点的电流为连接该点的电流源的电流、电压源与电导串联支路的电流之和,流入节 点者前面取“+”号,流出节点者前面取“-”号。 则 B 点电流为: i s  GU s  4  55    A   21 A 。 4. 图示电路 ab 端口的等效电路为:( )。(高频考点,第 17 页) 93.2 (A) V10 与 (C) V10 与 9.2 串联 串联 (B) V10 (D) V10 与 93.2 串联 与 9.2 串联 答案:C 解题过程:以O 点作为参考零电位,根据图(a)可得: 2 / 35
 u    u   a b         100  100  4 41  7 73   V    V   80 V 70 V ,则: uab   80  70  V  10 V 。 等效电阻:将 100V 电压源短路,电路如图(b)所示, 则 R     41  41   73  73     9.2 。 5. 图示电路的输入电阻为:( )。(高频考点,第 17 页) 3 / 35
(A) 8 (B) 2 (C) 4 (D) 6 答案:C 解题过程:设该电路的总输入电流为 I,则电阻 4 支路的电流为 Au 4 , 4 与受控电流源支路的电流为   I   Au   4  。根据图可得 u  4   I   u 4    u ,即 4 I  u 0 ,得 u 4 ,可得输入电阻 I Rin  u I  4 。 6. 图示电路的输入电阻为:( )。(高频考点,第 18 页) (A) 3 (B) 6 (C) 4 (D) 5.1 答案:D 解题过程:设该电路的总输入电流为 /I ,如下图所示。 4 / 35
根据上图可得方程组: u   I  / 联立方程,可得输入电阻 6 I I   u / I  Rin 3 I  I 4  6 I 4 I    5.1 。 7. 图示电路的输入电阻为:( )。(高频考点,第 19 页) (A) 2 (B) 4 (C) 8 (D)  4 答案:A 解题过程:根据题图可得如下图解。 5 / 35
u  14I 式(1) u   I 4  I 1   4 I 1 式(2) 联立式(1)和式(2)可得: u 4 ,则 I inR  4 。 8. 图示电路的输入电阻为:( )。(高频考点,第 19 页) (A)  32 (B) 3 (C) 10 (D) 4 答案:A 解题过程:根据题图可得: I  I 1  5 I ,推出 I 1  4 I , 式(1)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得电路端电压u 为: u  2 I 1  10 I 1  8 I 1 , 式(2) 联立式(1)、式(2)可得: u 32 I , 即输入电阻为: Rin  u I  32 。 6 / 35
9. 图示电路中,  0 Li  0  ,在 0t 时闭合开关 S 后, Li 应为下列哪项数值?(式中  S610  )( )。(高 频考点,第 65 页) (A) 10 2  1  e     t   A     答案:A 解题过程:已知  0 Li  0  (B) 210 t  Ae  (C) t    e   110   A     t  Ae  10 (D) ,根据换路定则可知  0 i L    i L  0   0  , 根据题图可得开关合上后,电路进入稳态后,电感视为短路,因此稳态电流为:    iL U R  时间常数为: 01.0 A , 10  1000  S610  则根据三要素公式可得:   t i L    i L  i L  0     i L t     e  01.0    01.00 e  t    2  10 1  e     t       A 。 10. 在 R 6 ,  k L 4 H , C 1 F 三个元件串联的电路中,电路的暂态属于下边哪种类型?( )(高频考 点,第 70 页) (A)非振荡 (B)振荡 (C)临界振荡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题过程: 2 L C  4 310  ; R 6 ;  k R 2 L C 为非振荡。 us 11. 在图示电路中,  100 sin2  Vt ,在电阻 4 上的有功功率为 W100 ,则电路中的总功率因数为:( )。 7 / 35
(A)0.6 (B)0.5 (C)0.8 (D)0.9 答案:C 解题过程:设电路的总阻抗 Z  R  jX  16  jX ,由 P 4  2 RI  4 2 I  100 W ,得 I 5 。 A  U S  100 00 V ,  I   U S Z ,有效值 I  U S Z  100 2  16 2 X  5 A ,得 X  12 。 Z  R  jX  16  12 j  20 09.36  ,功率因数    cos  cos 9.36 0  8.0 。 12. 图示电路中, L 1  1.0 H , L 2  2.0 H , M 1.0 H ,若电源频率是 Hz 50 ,则电路等值阻抗是:( )。 (A) 4.31j (B) 28.6j (C)  4.31j  (D)  28.6j  答案:A 解题过程:等效阻抗 Z    MLjMLjMj    314 j  314 j  // 4.31 j 4.31 j  1  0   0      2  j 4.31  j 4.31   13. 图示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是:( )。(高频考点,第 44 页) 8 / 35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