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 9 月月考试 题及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6 分) 1. 古诗文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行路难)其一)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其一)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5)起舞弄清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6)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8)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 (9)《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玉盘珍羞直万钱 ②. 停杯投箸不能食 ③. 闲来垂钓碧溪上 ④.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⑤. 何似在人间 ⑥. 千里共婵娟 ⑦. 雾凇沆砀 ⑧. 静影 沉璧 ⑨. 不以物喜 ⑩. 不以己悲 ⑪.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⑫. 后天下之乐而 乐 【解析】 【详解】默写题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 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的“羞、箸、婵娟、 沆砀、璧”等字词容易写错。 2. 下列加点字拼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绕.(ráo) 娉婷.(tín) 丰润.(rùn) 红装素裹.(guǒ) B. 鲜妍.(yán) C. 汹.涌(xiōng) 摇曳.(yè) 飘逸(yì) 呢喃.(lán) 新颖.别致(yǐng) 冠冕.(miǎn) 不屈不挠.(náo)
D. 凝.望(níng) 忧戚.(qi) 滔滔.(tāo) 成吉思汗.(hà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A.妖绕——妖娆,娉婷.(tín)——tíng; B.呢喃.(lán)——nán; D.忧戚.(qi)——qī,成吉思汗.(hàn)——hán; 故选 C。 3.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坟暮 黎明 慢游 温柔 A. 嘶哑 冰封 B. 深沉 银蛇 C. 喉咙 人物 D. 激怒 多骄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坟暮——坟墓; C.慢游——漫游; D.江山多骄——江山多娇; 故选 B。 勃发 海峡 轻灵 沉醉 千里 山舞 风流 江山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这场动人心弦....的抗疫大战中,青年学生经受住了考验,影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B. 《典籍里的中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它聚焦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讲 述了从典籍出发的中华文明史。 C. 2019 年,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这座被烧毁的建筑再次令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D. 美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霸凌行径,其图谋锐不可当....,直指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 A.动人心弦:意思是形容事物或语言激动人心,也说动人心魄。用来形容抗疫大战,使用对 象错误,不符合语境; B.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这里指《典籍里的中国》受欢迎,正 确; C.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这里用来形容被烧毁的建筑,使 用对象错误; D.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阻挡。这里用来形容“图谋”,是褒义词贬用,错 误; 故选 B。 5. 对下列病句的病因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虽然让同学们了解了文化遗产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热爱传统 文化的情感。(“虽然”和“也”搭配不当) B. 编入读本的这些生动的红色故事,对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是再熟悉不过了。(“编入读 本”与“这些生动的”语序不当) C. 扶贫攻坚活动基本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医、文化娱乐等一 系列问题。(“基本”和“彻底”前后矛盾) D. 广州暨大港澳子弟学校是大湾区首家港澳子弟学校,在推动粤港澳教育融合发展方面发 扬示范作用。(将“发扬”改为“发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 B.主客颠倒,应该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对编入读本的这些生动的红色故事是再熟悉不 过了”; 故选 B。 二、阅读(54 分) (一)(6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酬乐天”的“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这首诗是诗人写给白居易的。 B. 首联概述自己被贬谪,遭遗弃的境遇,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愤懑不平。 C. 颔联连用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D. 尾联点明酬答之意,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也表达共勉之意。 7. 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作者的形象写照,请从修辞角度简要分 析。 【答案】6. C 7.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豁达的胸怀。揭示了新陈代谢,万物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运用“闻笛赋”和“烂柯人”的典故,表达的 是物是人非、无限悲痛怅惘之情,而非怀才不遇的苦闷。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做此题首先要明确诗句意思,再赏析。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舟的旁边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 向春。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用“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蓬勃的新生力量,既抒 发了仕途屡遭打击的愤懑、失意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坚信未来的阔大胸怀,蕴含着新事物必 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二)(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 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韩魏公①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畦畛峭堑②。功盖天下,位冠人臣,不见其喜;任莫大 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怡然有常,未尝为事物迁动,平生无伪饰其语言。其 行事,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人或从公数十年,记公言 行,相与反复考究,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 (节选自《忍经》) 【注】①韩魏公:韩琦,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②畦畛(zhén)峭堑:原指田间 的小道和陡峭的壕沟,这里指反差极大的情形。 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B. 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C. 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D. 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越.明年: (3)韩魏公器.量过人: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属予作文以记之。 (2)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 (2)增其旧制.: (4)功盖.天下: 11. 本文段与《岳阳楼记》都写到“进”与“退”,但分别体现了韩魏公与范仲淹不同的品 质,请简要分析。 【答案】8. A 9. (1)到了;(2)规模;(3)度量、胸怀;(4)压倒、胜过 10. (1)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2)退朝后,在家休息跟家人说话,全都是 出于真心实意。 11. 韩魏公在朝廷和在家中表现如一,体现他处事待人的真诚品质;范仲淹在朝廷为官或被 贬官在外都心怀天下,体现他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断句。 句子意思:他担当着再大不过的责任,面临着不可预料的灾祸,处境非常危险,但是从来没 有见他因此而担忧。 “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点明韩魏公担当大任,面临危险祸端;“不 见其忧”点明其表现; 正确断句 为: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到了第二年。越:到了; (2)句意: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制:规模; (3)句意:魏国公度量很大。器:度量、胸怀; (4)句意:他的功劳超过天下所有的人。盖:压倒、胜过。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的理解。重点词有: (1)属:同“嘱”,嘱托;予:我;作文:写一篇文章;以:来;记:记述; (2)退:指退朝后;息:休息;言:说话;诚:指真心实意。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联系《岳阳楼记》原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可知,在朝为官就担忧百姓,被贬到地方做地方官就担忧国家,时刻将国家与百姓放在首位, 心怀天下,表现了范仲淹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 根据乙文“其行事,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人或从公数 十年,记公言行,相与反复考究,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可知,韩魏公做事说话无论是在 朝堂之上还是退朝后在家中,都是处于真心实意,他的言行一致,表现了他处事待人的真诚 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 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乙 魏国公度量很大,生性质朴宽厚,从来不做反差极大的事情。他的功劳超过天下所有的 人,其地位在所有的大臣位居首位,但是从来没有见他(特别)高兴;他担当着再大不过的 责任,面临着不可预料的灾祸,处境非常危险,但是从来没有见他因此而担忧。他悠闲愉快 并且有规律,从来没有因为事物的改变而改变,一生讲话都不会虚伪掩饰。他做事,上朝的 时候就站在朝廷上跟其他官员交谈;退朝后,在家休息跟家人说话,全都是出于真心实意。 有人跟随韩琦有几十年了,他记录韩琦的言行,一起反复研究,发现韩琦的言行表里如一, 没有不相符合之处。 (三)(12 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用信念引领人生选择 ①从同一扇窗户看出去,眼睛向上是天空,眼睛向下是大地。世界呈现什么样的景象, 往往取决于你的视角。 ②“太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①。”王泽山院士当年求学时选择了火 炸药专业,身边人都说这个专业太冷僻,但他坚信专业无冷热,“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 都可以光芒四射”。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我国火炸药领域果然因他而“光芒四射”。果树 栽培专家糜林一心富民,哪里穷就往哪里跑,农民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30 多年来,他帮 助大量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自己却不幸倒下。选择无所不在,但一个人如何选择与担当,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看待人生的角度。 ③有人说,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可以活成一座花园。这样的灿烂,源自生活的态度。“人 民楷模”王继才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开山岛上升五星红旗,早晚例行巡岛。为了减少岸上 补给,王继才夫妇还在岛上开辟出“格子田”。面对困境,正因将目光聚焦于“家就是岛, 岛就是国”,王继才把“靠自己”“不抱怨”作为人生信条,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 开山岛已成精神花园,年轻人接过了守岛接力棒,一批批党员干部来到这里重温入党誓词。 ④人在事上练,力在石上磨,人才是“用”出来的。完成任务的过程,总是伴随着本领 和才干的增长。今天,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90 后”“95 后”甚至“00 后”的年轻人已 陆续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应当把目光投向年轻人,为他们创造广阔的发展舞台、良好的成长
环境,用其所长、补其所短,多压担子。平台好,人才聚。少些学历、资历等“先验视角”, 多看实绩、潜力,方能助力“后浪”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创造更多精彩。 ⑤面对疾风骤雨,有的人抱怨“老天爷”,苏轼却留下动人诗篇:“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赞誉,航天英雄景海鹏说:“每一次飞天有太多人在托举着 我们,我们的背后是祖国。”凝视的目光,呼应内心坐标,照见格局胸怀。只有超越名利的 羁绊,常思以身许国,才能用信念引领人生选择;才能无惧困境、愈战愈勇,不怨天尤人、 不气馁懈怠;才能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不忘记为什么出发。 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高远之处看世界看人生,深悟他者即自身,掌握“舍” 与“得”的辩证法——一个有信念,站得高而精神灿烂的人,必将拥抱更多美好。 【注】①语出《淮南子·说林训》。 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由透过一扇窗户看风景,视角不同景象不同,引出人生视角这个话题。 B. 第②段列举王泽山、糜林的事例论述一个人的选择与担当取决于看待人生的角度。 C. 第③段通过王继才的事例论述“靠自己”“不抱怨”的人生信条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D. 第⑥段引用唐诗再次阐明有信念,站得高对人生选择的重要意义,总结收束全文。 13.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第⑤段在论证中心论点时指出年轻人应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本文在论述过程中,除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其它论证方法,请从文中再找出两例。 示例:第②段作者举王泽山院士、果树栽培专家糜林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 【答案】12. C 13. ①. 用信念引领人生选择 ②. 超越名利的羁绊 ③. 常 思以身许国 14. 示例一:第⑤段面对疾风骤雨,有的人抱怨的态度和苏轼乐观旷达的动人词句形成对比, 属于对比论证。 示例二:引用唐诗、宋词、俗语等,都属于道理论证。 示例三:第③段用一座花园比喻一个人灿烂的精神世界,属于比喻论证。(其它言之有理亦 可)(写出两例即可。) 【解析】 【分析】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