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8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资料共18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符合题意) 1.(2015•德州)下列各项属于同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A. 导管、血管、肾小管 B. 甲状腺、肾脏、西瓜 C. 神经元、血液、洋葱鳞片叶 D. 叶表皮、皮肤、肾皮质 考点: 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析: 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由形态相似,结构、 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 的.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 成的. 据此分析题干中的例子作答.21cnjy.com 解答: 解:A、导管属于输导组织;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静脉属于器 官,毛细血管属于组织;肾小管属于组织.A 不符合题意;21·世纪*教育网 B、甲状腺、肾脏、西瓜都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属于器官, B 符合题意; C、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属于细胞;血液属于结缔组织;洋葱鳞片叶属于器官,C 不符合 题意; D、叶表皮、肾皮质属于组织;皮肤属于器官,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了解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有关知识,再认真分析每一个例子,如果真正理 解了相信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2.(2015•德州)小明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内只看清无色的细胞 壁和细胞核,看不清液泡.为了能显示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此时应( )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C.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B.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考点: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分析: 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 圈、凹面镜调节. 解答: 解: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颜色浅,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小 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 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 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可以换用 D、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故选:D. 点评: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是考察的重点内容,考题中一般以选择题或是识图题的形式 出现.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 3.(2015•德州)动物与植物的最重要区别在于( ) A. 动物能运动,植物不能运动 B. 结构上存在不同 C. 植物要摄食,动物不需要摄食
D. 获取养料的方式不同 考点: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分析: 植物细胞一般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而动物体内无叶绿体, 营养方式一般为异养,据此解答. 解答: 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来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营养方式为自 养,但是还要从环境中吸收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 得营养物质,营养方式为异养.故动物与植物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获取养料的方式不同.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动植物的区别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4.(2015•德州)下列动物都具备消化腔有口无肛门的一项是( ) A. 蝗虫、蚯蚓、蛔虫 C. 水母、涡虫、水螅 B. 水蛭、海蜇、涡虫 D. 沙蚕、血吸虫、珊瑚虫 考点: 动物的分类. 分析: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 有梯状神经系统、无体腔,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是低级的多细胞动物,有些生活在淡水中,但多数生活在海水中,体壁由外胚层、 内胚层和中胶层组成. 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水螅、珊瑚虫、海蜇、 海葵等.据此解答. 解答: 解: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它们有口有 肛门,A 不符合题意; B、水蛭属于环节动物,有口有肛门,海蜇属于腔肠动物,有口位无肛门,涡虫属于扁形动 物,有口无肛门,B 不符合题意; C、水母、涡虫、水螅都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C 符合题意; D、沙蚕属于环节动物,有口有肛门,血吸虫、珊瑚虫属于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D 不符 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对以上动物进行正确的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5.(2015•德州)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 看,其行为属( ) A. 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 B. 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 C. 领域行为和节律行为 D. 攻击行为和节律行为 考点: 动物行为的类型和特点. 分析: 从行为所具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 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 解答: 解: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 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蚂 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 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动物的行为分类及获得途径. 6.(2015•德州)莲藕是一种富含淀粉的植物,用它为主做的炒藕片、藕夹、莲子银耳羹 等是我们都爱吃的佳肴,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莲藕中的淀粉可作为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B. 莲子是莲藕的种子,其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 C. 莲藕的食用部分是茎,其中的孔道能为茎的呼吸提供氧气 D. 藕夹中的肉馅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考点: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分析: 莲藕的食用部分属于茎,茎中富含淀粉;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修复、 更新的原料;莲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2-1-c-n-j-y 解答: 解: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莲藕中的淀粉可作为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A 不 符合题意; B、莲子是莲藕的种子,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B 符合题意; C、莲藕的食用部分属于茎,其中的孔道与叶柄中的孔相通,能为茎的呼吸提供氧气,适于 水中生活,C 不符合题意; D、藕夹中的肉馅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修复、更新的原料,是人 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熟练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7.(2015•德州)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B . D . A . C . 验证 光合作用需 要光 验证呼吸作 用产生二氧 化碳 验证光合作 用需要二氧 化碳 验证 蒸腾作用产 生水 考点: 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分析: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 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 外的大气中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 程.
21*cnjy*com 解答: 解:A、该实验中用不透光的锡箔片把一片叶的部分区域从上、下两面遮盖,部分 叶片遮光,还有部分叶片没有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两部的对照实验,此 实验的变量是光.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故 A 设计合理. B、该实验装置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二氧化碳.故 B 设计合理. C、该装置是验证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 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特性).故 C 设计合理. D、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塑料袋内 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不能确定,因为把花盆中的土壤也扎在里面,水蒸气 有可能来自土壤中的水分.故 D 设计不合理. 故选:D. 点评: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8.(2015•德州)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任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下列 反射与此类型相同的是( ) A. 眼前出现强光,马上眨眼 B. 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 C. 小鸡听到“咕咕”声后,马上跑到母鸡身边 D. 小明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卫生间打扫卫生 考点: 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 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简单的,不学就会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 脑干、脊髓); 条件反射是出生后通过学习获得的,复杂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解答: 解:宠物大赛上,小狗听到主任指令后,完成坐、卧、跳、握手等动作为条件反 射. ABC、眼前出现强光,马上眨眼、指尖被针刺后,马上缩回来和小鸡听到“咕咕”声后,马 上跑到母鸡身边 属于非条件反射,ABC 错误. D、小明同学听到校园广播后,马上去卫生间打扫卫生,属于条件反射,D 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反射特点和分类. 9.(2015•德州)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多个基因 B. 同种生物的受精卵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C. 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染色体 D. 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中少一半 考点: 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分析: 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两部 分组成.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23 对,即 46 条.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 解答: 解:A、每一条染色体有一个 DNA 分子组成,每个 DNA 分子上许多个基因.如人的 第 3 号染色体有 1100 多个基因.故 A 正确.21 教育网 B、同种生物的受精卵与体细胞的染色数目相同.保证了后代和亲代的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故 B 正确. C、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含有染色体的数目 不同.故 C 错误. D、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和成对的基因,都有分开,进入不同的生殖细 胞.因此,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成单.故同种生物的精子和 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比体细胞中少一半.故 D 正确.【来源:21cnj*y.co*m】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10.(2015•德州)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对生物分出如图三个类群,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 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属于类群 2 B. 类群 3 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 C. 类群 1,2,3 的共同点是: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D. 类群 1 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考点: 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 分析: 本题以有无细胞结构对生物进行分类,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按照有无成形的细胞 核进一步分类,据此作答.根据题意可以看出:类群 1 没有细胞结构,应是病毒,类群 2 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应该是细菌,类群 3 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 是真菌、植物和动物.21 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解答: 解:A.制作酸奶时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 属于类群 2,故说法正确; B.类群 3 是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生物如霉 菌,故说法正确; C.衣藻是单细胞藻类植物,但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故说法错误; D、类群 1 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 殖,故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记住:病毒无细胞结构,乳酸菌无细胞核. 11.(2015•德州)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用具,是保证实验获得 可靠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实验选用的材料,用具合适的是( ) A. 用碘液检验是否含有淀粉
B. 用显微镜观察大豆种子的结构 C. 用蝗虫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D. 用沸水对天竺葵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考点: 解剖并观察双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验证或探究种子成分;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 有机物的实验. 分析: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特别 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此题结合初中生物实验作答. 解答: 解:A、淀粉遇碘液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可以选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A 正确; B、种子的结构较大不需要放大很多就能观察因此可以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而显微镜观 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不能使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的结构,B 错误; C、蝗虫成虫和幼虫取食禾本科植物的茎叶,一般用蝗虫的幼虫探究动物的取食行为,避免 偶然性,C 错误. D、叶绿素能溶于酒精,不能溶于水,因此在植物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应将叶片放入酒精隔 水加热进行脱色处理,D 错误. 故选:A 点评: 熟记实验中各种材料与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2.(2015•德州)学习了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后,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其中正确的 表述是( )【版权所有:21 教育】 A. 棉花具有发达的疏导组织,依靠种子繁殖后代 B. 海带是藻类植物,依靠它的根固着在浅海岩石上 C. 肾蕨有假根、茎、叶的分化,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强 D. 墙藓的茎、叶内有较为发达的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考点: 植物的分类. 分析: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 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 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据此解答. 解答: 解:棉花属于被子植物,具有发达的疏导组织,依靠种子繁殖后代,A 正确; B、海带是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它的假根固着在岩石上,B 错误; C、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是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适应陆地生活能力较弱,C 错误; D、墙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只能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D 错误. 故选:A. 点评: 掌握各种植物类群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3.(2015•德州)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所观察到的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是动脉 B. c 是静脉 C. b 是毛细血管 D. 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一样 考点: 观察蛙蹼或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分析: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较粗的主干 流向较细的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较细的分支汇集而成的较粗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 通过的是毛细血管.www-2-1-cnjy-com 解答: 解:A、a 处的血流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应是静脉血管,故 A 错误. B、c 处的血流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所以应是动脉血管,故 B 错误. C、b 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所以应是毛细血管,故 C 正确. D、动脉血管内血流最快,静脉血管内血流较慢,毛细血管内血流最慢,故 D 错误. 故选:C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并能 识别各血管的名称. 14.(2015•德州)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B. 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C. 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D. 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相同,因适应不同环境导致了差异 考点: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 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 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 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 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 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解答: 解:A、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 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但地球上 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还没有得到准确的实验证实,A 错误; B、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 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 较多,因此地层中不同地质年代的化石揭示了生物进化的顺序,B 正确; C、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 机物,C 正确; D、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 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是因为这些动物在不同的
环境中生活,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适应于不同的环境和功能,因而产生了表面形态 上的分歧,D 正确. 故选:A. 点评: 生命的起源于进化的知识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注意理解和掌握,不要死记硬背. 15.(2015•德州)如图所示耳的结构,下列关于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2]造成损伤 B. 晕车与[4]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有关 C. 人的听觉感受器和形成听觉的部位都是[6] D. 鼻咽部感染,病菌可通过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考点: 听觉的形成过程. 分析: 图示中:1、外耳道 2、鼓膜 3、半规管 4、前庭 5、听神经 6、耳蜗 解答: 解:A、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对鼓膜造成损伤,如果鼓膜受损,会使听力下降.A 正确; B、前庭可以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 速运动,这些感受到的刺激反映到中枢以后,就引起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 当人体的半规管和前庭过度敏感,就易出现晕车.B 正确;21*cnjy*com C、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 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 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形成听觉的部位应是听觉中枢而不是 6 耳 蜗.C 错误; D、鼻咽部感染,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会引发中耳炎,使听力下降.D 正确. 故选:C 点评: 听觉的形成结合示意图记忆效果好. 16.(2015•德州)蝗虫、青蛙、袋鼠都有着发达的后肢,下列叙述与这一事实无关的是 ( ) A. 属先天性行为 B. 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C. 运动的结构是与其运动方式相适应 D. 发达的后肢更适应它们的跳跃运动 考点: 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分析: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 多样,主要有飞行如鸟类、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如蚯蚓、游泳等方式.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