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1-2022 学年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 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 分) 1.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将正确的文字写在方格中。(2 分) 鸟欲高飞先震翅,人求上劲先读书。 2.给加点字注音。(2 分)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 )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的 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飘散在书法醇.( 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美的墨香中,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C.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 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红 4、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2 分) A.“节衣缩食”“家境贫寒”和“性格和蔼”全都是主谓短语。 B.“艰苦的环境非常能锻炼人。”这个句子中的“艰苦”和“非常”都是形容词。 C.“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营系统,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D.“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容得下我们这几十号人呢?”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①这就是林清玄先生赠予我们的幸福,先生真诚绚烂的文学心灵,也将永留于后世文坛。 ②当我们披荆斩棘,气喘吁吁,穿过无尽的生活暗潮,我们还是可以拥有一个梦。 ③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宏大的叙事,“鸡汤”常被嗤之以鼻。 ④梦中有飞鸟的婉转和啁啾,更有月光下的风声和禅意。 ⑤我却觉得,有时看点“鸡汤”倒也不坏。 A.③①⑤④② C.⑤④①②③ 6、诗文填空(7 分) B.③⑤②④ ① D.⑤①④②③ (1) (2)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3)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 (4) 崔 颢 在 《 黄 鹤 楼 》 一 诗 中 描 写 了 自 己 站 在 黄 鹤 楼 上 所 见 的 景 象 的 句 子 是: , 。 (5) 李 白 在 《 渡 荆 门 送 别 》 一 诗 中 , 化 静 为 动 , 表 现 雄 浑 开 阔 的 意 境 的 诗 句 是: , 。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 分)
7.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劳动创造了华夏灿烂的文明,劳动最美,请你参与“致敬最美 劳动者”活动并完成任务。(8 分) ①【拟写标题】请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22 字)。(2 分)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24 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 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 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工 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标题: ②【补写赞语】你所在的小组要表达对劳动的赞美之情,请你依照示例再写一句(2 分) 劳动是一曲唱不完的歌,唱出了生活的艰辛喜悦。 , 。 ③【设计活动】 作为班级活动策划人,请你仿照环节一,为此班会再设计两个环节。(2 分) 环节一:宣传劳动思想,树立劳动意识。. 环节二: 环节三: , , 。 。 ④【动员他人】当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劳动实践课时,小明同学却想留在教室。他对同桌说:“打扫 卫生是清洁工的工作,不关我的事。我的任务是学习。”如果你是小明的同桌,你会怎样劝告他? (2 分) 三、阅读与欣赏。(45 分) (一)名著阅读(6 分) 8.(1)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 (2 分)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记实作品,其特点是 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2 分) 。阅读记实作品,首先要利用 (3)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 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2 分)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二)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 9、10 小题。(4 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 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 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10.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画面。(2 分) (三)文言文阅读。(10 分) 观月记 张孝祥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 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 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 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有删改)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1)盖中秋之月( ) (2)临水之观( )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B、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C、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D、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14、本文写月的句子是“ ”,都突出了月光 的特点。(2 分) 15、本文与《记承天寺夜游》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但所抒发感情有所不同,请指出。 (2 分) 答: (四)阅读《雪夜读书滋味长》,完成 16~20 题。(共 12 分) 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似乎只说了一半,这大好 的雪夜,没有书岂非落了俗套,更辜负了此番良辰美景。 ⑵江南的雪,可遇而不可求。我记得小时候,同龄小伙伴们在雪地里追着闹着,滚雪球、堆雪 人、打雪仗,而素来体弱畏寒的我只能隔着玻璃望雪兴叹,唯一消遣时光的乐趣就是翻读闲书。可 屋外不时传来的欢呼雀跃声搅得我意马心猿,为落个耳根清净,索性捧着书爬上老屋西北角一个无 人涉足的小阁楼里去读。阁楼虽小,但旧式的雕花木窗漏风,我把家里所有藏书取出来,堆砌成一 道道“书墙”,严严实实地堵满角角落落。阁楼里闲置着一张小木板床,母亲铺上一条厚厚的棉毯, 这样我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趴着看、躺着念、坐着读。夜幕降临,拉上窗帘,一盏豆灯,与外面的世 界隔绝开来,有一份遗世独立的静谧祥和。 ⑶三国时期,有人向学者董遇求教没时间读书怎么办?董遇提出了著名的“三余”勤读论:“冬 天是一年剩下的时间,夜晚是白天剩下的时间,雨雪天是农事劳作剩下的时间。”综上所述,雪夜 方是读书的最好时间,因为大雪封门的深夜,既不能骑驴踏雪探蜡梅,独坐围炉煮酒又略嫌清冷, 那么,何不索性关起门窗,生个火炉,烹壶热茶,等待夜色吞噬了一切,冰雪凝固了整个世界,大 地上的生灵都进入了梦乡,万籁俱寂。 ⑷有些书,只有在这应景的雪夜读,方能品出个中滋味。比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 神庙”,“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下得紧”,此刻屋外西北风凄厉呼啸而过, 伴着窗外鹅毛大雪簌簌而落声,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在雪的烘托下,纸上的文字越发富有灵性。
⑸记不清多少个雪夜,我和一盏豆灯、一壶热茶、一卷好书窝在阁楼内,沉浸于书中描绘的世 界里,无端发笑、无故切齿、无声落泪……通过字里行间,与上古先贤会晤,书中的人儿跳出来, 与我握手言欢。那一个个象形灵动的铅字仿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纸上跃然而出,不知不觉中, 我也成了故事中的一员,或横刀跃马血战沙场,或缠绵悱恻儿女情长,渐渐不分彼此,与之同忧、 共乐、同悲、共喜。读得乏了,听着外面“簌簌”的落雪声和着屋内“沙沙”的翻书声,形成了一 首曼妙悠远的协奏曲,回荡在天地间。 ⑹我拉开窗帘,白皑皑、亮晃晃的屋顶刺得双眼生疼,才发现天已大亮,屋檐上积了约莫一寸 来厚的雪。我看着窗外银装素裹的冰天雪地,不觉精神倍增,昨夜通宵达旦苦读的那点倦意早已抛 到了九霄云外。 ⑺都说瑞雪兆丰年,那一个个秉烛潜读的雪夜滋养着我的头脑,让我这个徜徉于文学殿堂门口 的小草根登堂入室,渐渐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近年来,我写的文字比读的文字多,很少再静下 心来读读长篇巨作,文友笑我:“忙着码字赚钱,浮躁了。”今年,家乡迎来了第一场雪,夜间, 我拉上窗帘,断开网络,关闭手机,在书架上取出一本书,掸去扉页上的灰尘,天地间又恢复到了 万籁俱寂,唯有“哗啦啦”的翻书声响点缀着雪夜的静谧。 ⑻窗外,雪正下…… ( 《知识窗 》2021 年 1 期) 16、在作者看来雪夜读书有什么滋味?(3 分) 17、文中多处引用所读之书的语句有什么作用?(2 分) 18、文中划线句子有什么妙处?(3 分) 19、文章结尾一句“窗外,雪正下……”中的省略号也是意味深长,请你说说其中所蕴含的意思。 (2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你的发现。(2 分)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中国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2020 年全国成年国民各媒介 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手机阅读和网络在线阅读是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 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均较上年有所提升,深度阅读人群的规模持续扩大,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 读”的成年国民达到 43.4%,比 2019 年的 36.7%上升了 6.7 个百分点。 (五)阅读《那条被别人吃剩的鱼》,完成 21~25 题。(共 13 分) ⑴我出生在一个很边远的小山村,那里是一个县的最边界。 ⑵九岁那年的一天早上,我哭闹着非要和父亲一起去一个村的集市赶集。 ⑶这个村是另外一个县的农村,距离我家大约 30 里路,是一个最近的可以赶集的地方。没有车 路,只有一条人们长年累月走出来的曲曲折折的山路。 ⑷那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和父亲就从家里出发了。父亲赶着一匹老马,老马背上驮着两袋 沉甸甸的大米。这两袋大米,是要驮到集市上去卖了换钱的。 ⑸我走在父亲的后面,两只小短腿迅速交替地往前赶,走到平坦的地方,便欢快地跑了起来, “跐溜”一下就跑到了老马的前面。这时候父亲总是会说:“慢点儿,路还很长呢!” ⑹快接近中午的时候,我们终于来到了小集市。 ⑺小集市真是好不熱闹,街上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卖货的店家、摆摊的商贩,不停地叫卖着, 附近的一家电影室,还传来一阵阵打斗的声音。头一回见到这样的大场面,我像一只被吓坏了的小 兔子,紧紧地跟随在父亲后面,一手还紧紧地攥着他的衣衫。 ⑻当走到一家小饭店的门口时,里面飘来的一阵阵浓郁的饭菜的香味,让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两眼直愣愣地望去,喉头上下地滑动着。父亲见到我的样子,二话没说就拉着我的手走了进去。
⑼饭店里,人很多,有的吃饭,有的喝酒,也有的聚在那里聊天。 ⑽父亲找了一处角落坐了下来,旁边的一桌,有四、五个人在喝酒,他们光着膀子,露出肥大 的肚子。桌上摆满了丰富的菜肴和美酒。 ⑾饭店服务员拿来了菜单,父亲点了一份肉丁炒丝瓜和一份青菜汤。 ⑿不一会儿,饭菜都上来了。“儿子,要吃得饱饱的,才有力气走回家。”父亲一边说,一边 把盛得满满的一碗饭放到了我的面前。我顾不上回父亲的话,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⒀“嘿!差不多了,酒也够了,伙计们该走啦!”当我们吃到一半时,旁边吵吵嚷嚷地喝酒的 那一桌人,一个身材魁梧的大汉大声地说道。 ⒁“嘿,走就走啦!”其他人也你一嘴我一嘴地跟着说道。然后,各自拿起挂在椅背上的上衣, 披在肩上,一边用手摸着圆鼓鼓的肚子,一边大摇大摆地朝门外走去。 ⒂这时,父亲突然站起身,环顾了一下四周,走到了那个桌子旁,又望了望一眼门外,但他迟 疑了一下,退了回来。刚退回到自己的饭桌前时,他又折返了回去。回来时,他的手里端着一盘红 烧鱼。那是一条被吃剩的鱼,是一条被刚刚在这里吵嚷着喝酒又刚刚离开的那一拨人吃剩的鱼。他 们已经吃去了鱼的头部,鱼身和鱼尾部分还完好无损。“吃吧,儿子,这鱼扔了多浪费……父亲没 有钱买给你吃……”父亲把鱼放到了我的面前,轻轻地对我说。 ⒃我望了望父亲,又望了望旁边的人们。我看到父亲把头埋得低低的,旁边的人们纷纷投来异 样的目光。 ⒄那一刻,我感觉到我的脸颊在微微发烫。我不敢再看父亲,更不敢再看旁边的人们,也把头 埋得低低的。“儿子,吃吧,不要怕羞,这鱼扔了多浪费……以后父亲会让你吃上一条完整的鱼……” 父亲在想方设法地劝慰我吃,他一边说着,一边夹着鱼肉放到我的碗里。我想,要是我不吃,父亲 一定会觉得丢了脸面,要是我吃了,父亲一定不在乎别人有什么异样的眼光。 ⒅于是,我没有再多想,把父亲给我夹的鱼肉拌着米饭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父亲看着我,脸 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⒆我的父亲出生在六十年代初,那是个饥饿的年代。爷爷奶奶那一辈更艰难,靠借粮或者外出 讨饭度日,奶奶就是在一次讨饭路上饿死在路边的。饥饿对那一辈人来说,是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⒇由于家庭极其穷困,父亲从小就是个苦命的孩子,七八岁就开始干起了农活儿,上山砍柴、 下田耕种,一天到晚像个大人一样忙个不停。和母亲结婚以后,两人白手起家,互相扶持,在清贫 的日子里度过。 (21)在我们兄妹两个相继出生以后,父母亲更忙碌、更辛苦了。为了让我们吃得好、穿得暖, 还要供我们上学,他们起早贪黑,开垦了几亩荒田,种上了稻米,秋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换一点 生活急需的钱……即使这样,我家的生活也依然没有多大的改变,因而父亲才会在我九岁那年,在 那个集市、那个饭店里,为了让我吃上一点好的而端起了那盘被别人吃剩的鱼。 (22)自那以后,无论是在求学生涯中还是步入社会里,每当我面临困难、遇到挫折、遭到失败 时,只要想起那条被别人吃剩的鱼,我就会感觉到有一种声音在唤醒着我、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 有一种精神在牵引着我…… (选自《小品文选刊》2021 年 2 期) 2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写的这个故事。(2 分) 22、“我像一只被吓坏了的小兔子,紧紧地跟随在父亲后面,一手还紧紧地攥着他的衣衫。”句中 的“攥”能不能换成“拉”,为什么?(3 分) 2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24、(18)段中划波浪线句子“父亲看着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父亲为什么笑了?(2 分)
25、对父亲把别人吃剩的鱼拿过来给儿子吃这种举动,你是怎样看的?(3 分) 四、写作(50 分) 26.从下面两个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题一:雏鹰只有离开温暖的窝巢,才能鼓动翅膀去搏击那变幻莫测的风云;马驹只有离开舒适的围 栏,才能扬起铁蹄驰骋于烽火连天的疆场;孩子只有离开父母的呵护,才能逐渐独立踏上漫长的人 生征程,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请以“成长离不开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二: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词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 “先忧后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 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如果选择题一请把题目补充完整,若选题二请自拟题目,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 分) 1.(2 分)震——振,劲——进 2.(2 分)绽.(zhàn)醇.( chún ) 3. C 5、 B 4、D 6、(1)冰霜正惨凄(2)柴门何萧条(3)绿叶发华滋 (4)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 分) 7.①【拟写标题】(不超过 22 字)。(2 分)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②【补写赞语】劳动是一曲唱不完的歌,唱出了生活的艰辛喜悦。劳动是一本读不尽的书,传承着创造的 智慧和荣光。 ③【设计活动】 环节二:组织劳动实践,发扬劳动精神。 环节三:回顾劳动历程,总结劳动心得。 ④【动员他人 李好,我们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可以让我们更真实的体验生活,灵活运用 我们课堂学到的知识,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我们的能力,能培养我们的合作意识,我们还是去吧! 三、阅读与欣赏。(45 分)
(一)名著阅读(6 分) 8.(1)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西行漫记 》题目中的“红星”象征着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 革命 (2 分) (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记实作品,其特点是 用事实说话 用 序言、目录 等,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阅读记实作品,首先要利 (3)C (二)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 9、10 小题。(4 分) 9.B 10.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示的画面。(2 分)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极目 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 圆圆的落日。 (三)文言文阅读。(10 分) (2)临.:靠近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1)盖.: 大概 13、我把船停靠在岸边,系在沙洲下面,让书僮仆役全部退去,然后徒步向上攀登。 14、本文写月的句子是“月白如昼”,都突出了月光澄澈明净的特点。(2 分) 15、答:《记承天寺夜游》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受: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人生的感慨,漫步的悠闲。表 达了作者对月下美景的赞叹之情。 (四)阅读《雪夜读书滋味长》,完成 16~20 题。(共 12 分) 12. D 16、(1)有一份遗世独立的静谧祥和。 (2)有些书,只有在这应景的雪夜读,方能品出个中滋味,令人仿佛身临其境。 (3)通过字里行间,与上古先贤会晤,与之同忧、共乐、同悲、共喜。 17、突出了文章的主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采。 18、使用了比喻、排比,把那一个个象形灵动的铅字比作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 雪夜读书时沉浸书中的情景,表现了雪夜读书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妙的滋味。 19、示例:又是一个读书的好日子,又可以在书中体味多彩的人生滋味。 20、示例:国民阅读率在增长,国民对纸质图书的认同度在回归,这正是作者希望看到的。 (五)阅读《那条被别人吃剩的鱼》,完成 21~25 题。(共 13 分) 21、 为了让“我”吃上一点好的,父亲不顾他人异样的目光把别人吃剩的鱼拿过来给我吃。 22、不能换,“攥”是用力紧紧抓住提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来到陌生的集市时内心的惶恐、害怕, 如果换成“拉”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23、①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从他七八岁就开始干农活,砍柴、耕地、赶集卖米中可以看出。 ②父亲是一个节俭、深爱儿子的人,从他不顾别人异样的目光拿过别人的剩鱼让儿子吃可以看出。 24、儿子接受了他拿过来的剩鱼并且吃了,让儿子吃上一点好的的愿望实现了而高光,为儿子理解了自 己的做法而开心。 25、父亲的这种举动和他曾经的经历有关,他见不得浪费。父亲为让儿子吃上一点好的,不顾他人异样 的目光,不顾他人的讥笑,宁愿丢下自己的面子,这种伟大的爱感天动地。 四、写作(50 分) 26.略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