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09年天津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09 年天津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读图 1“地球某日昼和夜示意图”,回答 1~2 题。 图 1 B.夏至 D.冬至 C.秋分 1.据图判断,北半球此时的节气是( ) A.春分 2.地球上的晨昏线( ) A.太阳高度均为 90° 自转向东移动 2007 年 10 月 24 日 18 点零 5 分(北京时间),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 星发射基地发射成功(如下图所示),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据此回答 3~5 题。 B.任何时候都平分赤道 C.不可能与经线重合 D.随地球 图 2 B.地势高,射程较短 C.降水少,利于发射 3.与我国酒泉(98.5°E,39.7°N),太原(112.5°E,37.9°N)两大发射基地相比。西 昌(102.2°E,27.9°N)卫星发射基地的突出优势是( ) A.纬度低,节省动力 技发达 4.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其原因之一是( ) A.距离太阳遥远,没有适宜的温度 C.太阳活动剧烈,扰动月球磁场 5.我国已经制定了载人登月计划,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可能经历的是( ) A.蔚蓝的天空上太阳冉冉升起 C.步履沉重,行走艰难 读图 3,回答 6~7 题。 B.质量体积太小,吸引不住大气 D.绕地球运动的空间狭小,安全性差 B.旗帜在空中迎风飘舞 D.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许多 D.人才多,科
图 3 B.b>a>c>d 6.若只考虑昼夜和云量情况,四地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应是( ) A.a>b>c>d D.c>b>d>a 7.形成上述气温状况的原因是( ) A.a 图,夜晚多云,云层反射作用弱 C.c 图,白天晴朗,大气削弱作用强 读下图“长江三角洲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 8~10 题。 C.c>d>a>b B.b 图,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D.d 图,白天多云,云层散射作用强 图 4 B.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支水道比 8.长江口的崇明岛( ) A.因地壳运动,逐渐隆起形成 南支水道浅而窄 C.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 9.每年初夏,该地区一般会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形成此现象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10.在“三峡百万移民”工程中,崇明岛成为迁入地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①气候暖湿,适宜居住 ③泥沙淤积,土地增长 政策,安置移民 A.①② D.③④ 读下图“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 11~12 题。 D.河网密集,水能资源丰富 ②濒临长江,水运便利 D.准静止锋 B.反气旋 B.①③ C.冷锋 C.②③ ④国家 图 5 B.② 11.图中气流性质为冷干的是( ) A.① 12.地中海气候区在冬、夏季分别受( ) A.①、②控制 读全球主要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回答 13~14 题。 B.②、③控制 C.③、④控制 D.④ C.③ D.②、④控制 工业化前 1990 年 二氧化碳 0.028 0.035 甲烷 0.8×10-4 1.7×10-4 氟氯烃 0 7.6×10-35 一氧化碳 2.88×10-10 3.10×10-10 13.工业化后,增加最多的温室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14.上述温室气体增加,会导致( ) A.世界各大渔场范围缩小或消失 C.氟氯烃 B.甲烷 D.一氧化碳 B.海水蒸发量加大,全球气候变得湿润
C.太平洋上的岛屿的面积扩大 下图为地处平原的某城市工、农业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 15~16 题。 D.人类疾病发病率增加,传播范围扩大 图 6 B.②花卉、蔬菜种植业 15.图中①~④产业布局不合理的是( ) A.①纺织工业 属冶炼工业 16.若图中甲、乙、丙、丁均是有空气污染的工厂,这种工业布局适宜在( ) A.60°N~70°N 的大陆东岸 C.40°N~50°N 的大陆东岸 读下图“我国 318 国道分布图”,回答 17~18 题。 B.30°S~40°S 的大陆西岸 D.40°N~60°N 的大陆西岸 C.③粮食种植业 D.④有色金 图 7 17.沿 318 国道自东向西( ) A.穿过的各省区属于经济区 C.通过了我国三大自然区 18.318 国道沿线的资源状况是( ) A.矿产资源贫乏 C.水资源东多西少 读下图“我国部分民居邮票”,回答 19~20 题。 B.太阳能资源自东向西递减 D.生物资源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基础 B.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D.经过的地区人口密度逐渐减小 东北民居 江苏民居 云南民居 宁夏民居 图 8 B.气候 19.形成四地民居建筑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20.关于四个地区地域文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的传统体育活动是赛龙船 B.江南地区的运输工具是马拉大车 C.土壤 D.资源
C.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泼水节”、“火把节”等 D.西北地区的传统饮食是糯米汤圆 读下图“日本列岛及其附近洋流示意图”,回答 21~22 题。 图 9 21.洋流对日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北海道终年温暖湿润 C.附近海域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22.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地震( ) A.是地球内部能量缓慢释放的表现 C.震级相同对地面的破坏程度相同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读图回答 23~24 题。 B.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D.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 B.发生在地球的最外部圈层 D.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断裂构造运动 图 10 B.风力沉积地貌、东北地区 D.流水沉积地貌、西南地区 23.图示地貌类型及其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风力侵蚀地貌、西北地区 C.流水侵蚀地貌、华南地区 24.该地貌分布地区( ) A.低山丘陵广布 C.多内流河,山地冰雪融水是主要补给水源 化 读下图,回答 25~26 题。 B.终年炎热,降水稀少 D.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 图 11
25.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 ①~④为水循环的环节,甲、丁为地球表面,则( ) A.甲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 C.冰川融水属于③环节 26.若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则( ) A.火山的形成与①作用有关 C.若②代表外力作用则丙为变质岩 读下图“伦敦城市地域扩展图和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图”,回答 27~29 题。 B.台风登陆属于①环节 D.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最大的是④环节 B.乙类岩石是沉积岩 D.④代表变质作用 图 12 C.③④ D.20 世纪后期 B.②③ D.①④ ②城市人口数量增长 ④城市功能区增多 27.据图中信息可知,伦敦及附近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标志是( ) ①城市用地面积扩大 ③城市绿地增加 A.①② 28.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 A.18 世纪 29.20 世纪中后期,伦敦人口数量( ) A.变化不大 B.持续增长,出现城市化 C.不断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D.先减少出现逆城市化,后增长出现再城市化 读图 13“世界人口发展模式图”,回答 30~31 题。 C.20 世纪中前期 B.19 世纪 图 13 B.a-人口死亡率 30.图中各曲线与其表示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 ) A.a-人口自然增长率 率 31.人口增长属于“过渡模式中增长下降阶段”的是( ) A.Ⅰ 读图 14“北美某农业地域类型图”,回答 32~33 题。 B.Ⅱ C.Ⅲ D.Ⅳ C.b-人口出生率 D.c-人口自然增长
图 14 B.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32.图中阴影部分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地中海式农业 33.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D.③④ 读下图“某地区居民点分布示意图”。回答 34~35 题。 ②商品率高 B.②③ C.现代混合农业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C.①③ D.种植园农业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图 15 B.组团状,地形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34.居民点①的形态及影响因素是( ) A.组团状,河流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35.根据图中信息,四个居民点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 A.① (天津 2009·36)36.(10 分)为了保障能源安全,我国加强了与产油国的合作,将与科 威特在广东省建立一项炼油及石化项目。读下图回答问题。 B.② C.③ D.④ (1)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广州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科威特的 (2)科威特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稀少,使 。(2 分) 资源短缺。(2 分) 图 16
。 指向型工业。(2 分) 技术。(2 分) (3)中国与科威特在广东省合作建立的炼油及石化项目属于 (4)海轮航行中进行定位和导航,应用的是 (5)盛夏,海轮沿图中路线从科威特运石油到广东,沿途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2 分) A.经过阿拉伯海时,轮船顺风逆水 B.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浓云密布、雷电交加 C.到达广东时,广袤的草原开始枯黄 D.该航线起止点之间的区时差为 9 个小时 (1)大(2 分) (2)水(2 分) (3)市场(2 分) (4)全球定位系统(GPS)(2 分) (5)B(2 分) (天津 2009·37)37.(10 分)读下图“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 17 (1)香港与邻近的澳门相比,规模要大许多,其功能区分化及服务范围与澳门有何区别? (2 分) (2)图例中甲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是 (3)香港工业区的分布有何特点?(2 分)A 处低级住宅区与工业区相邻,这样布局有何 好处?(2 分) (1)香港的城市功能区分化更明显,服务范围更大(2 分) (2)中心商务区(商业区)(2 分) 位于城市中心(2 分) (3)工业区布局在城市边缘(临海)(2 分) 交通便利(2 分) ,判断依据为 。 (天津 2009·38)38.(10 分)读下图“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归纳,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2 分) 图 18
B.整体性 自然灾害。(2 分) (2)从自然因素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还与当地气候暴雨集中、植被覆盖率低及土壤 有关。(2 分) (3)水土流失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外,还会使河流的含沙量增大,进而引 发 (4)破坏植被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差异性 (5)对此,人类采取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整修梯田、科学灌溉等一系列措施,其宗旨 就是谋求 (1)扩大耕地,广种薄收(2 分) (2)土质疏松(2 分) (3)洪涝(2 分) (4)B(2 分) (5)人地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2 分) 。(2 分) 。(2 分) C.多样性 D.有限性 2009 年天津普通高中会考地理答案及评分参考 5.D 3.A 7.B 9.D 10.D 19.B 20.C 29.D 30.D 8.B 17.B 18.C 27.A 28.C 4.B 13.A 14.D 23.A 24.C 33.A 34.A 6.C 15.D 16.C 25.D 26.A 35.A 1.B 2.B 11.A 12.B 21.C 22.D 31.C 32.C 36.(10 分) (1)大(2 分) (2)水(2 分) (3)市场(2 分) (4)全球定位系统(GPS)(2 分) (5)B(2 分) 37.(10 分) (1)香港的城市功能区分化更明显,服务范围更大(2 分) (2)中心商务区(商业区)(2 分) 位于城市中心(2 分) (3)工业区布局在城市边缘(临海)(2 分) 交通便利(2 分) 38.(10 分) (1)扩大耕地,广种薄收(2 分) (2)土质疏松(2 分) (3)洪涝(2 分) (4)B(2 分) (5)人地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2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