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2年辽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12 年辽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 I、II 两卷,满分 100 分,答题时间 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 I 卷 选择题 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在电视剧《红娘子》中有这样的场景:梅家大少爷梅贤祖与新婚大少奶奶在梅家祠堂跪 拜祖宗。这一习俗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2.古代雅典民主政体的特征体现在 ①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 ③民众法庭 ④ 全 国 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3.2012 年是美国总统大选之年,如果你对这一问题感兴趣,可查阅 A.1689 年《权利法案》 B.1875 年宪法 C.《十二铜表法》 D.1787 年宪法 4.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中写道:“‘…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象闪电/划过黑 夜的天空……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中提到的中国的 “胜利”主要归功于 A.中国共产党的抗战 B.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C.中国国民党的抗战 D.世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十月革命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巴黎公社成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 6.邓小平说:“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为实现 祖国统一大业,我国提出的伟大构想是 A.依法治国 B.基层民主选举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7.“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 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 A.“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8.清统治者认为:“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重农抑商 C.农商皆本 B.海禁政策 D.重视商业 9.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1913 年和 1921 年全国华资纱厂的纱锭、织布机数量统计图”,该 组图反映了这一时期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停滞不前 B.发展迅速 C.分布在沿海地区 D.轻重比例失调 10.近代社会有民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 痛又省钱。”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断发” C.简化礼仪 B.“易服” D.不缠足运动
11.开辟右图所示航线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C.哥伦布 B.达·伽马 D.麦哲伦 12.右表反映了苏俄(苏联)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导致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赫鲁晓夫改革 B.实施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项目 年份 1921 年 1923 年 1925 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13.右图的新闻报道发生于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一五 计划”时期 14.目前世界经济中最为成功的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欧 洲 联盟 15.下列汉字“鱼”的不同字体中,属于甲骨文的是 A. B. C. D. 16.孟德斯鸠指出,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
管。这体现了 A.“天赋人权”学说 B.“人民主权”学说 C.“社去笑约论” D. 三 权 分立学说 17.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超 B.林则徐 C.康有为 D. 梁 启 18.孙中山主张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 三 大 政策 19.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雪莱——《战争与和平》 B.爱迪生——蒸汽机 C.达尔文一一进化论 D.毕加索——《日出印象》 20.有评论说:“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 2l 世纪已经走 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指 A.“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C.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D.将“东方红一 l”号人造地球卫 星送人太空轨道 本卷共 3 小题;第 2l 题 13 分。第 22 题 13 分,第 23 题 14 分,共 40 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1.(13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鸟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1935 年 10 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 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6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远征”?“远征’’途中 召开的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7 分) 22.(13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部和西南部的路上挤满了饥饿的搭便车者……农民因为工人的贫困而变得贫困;同 时,工人也因为农民的贫困而生活困苦。这两类人都没有钱去购买对方的产品,因此我们 也就同时在一个国家中遇到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现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美国富足生活中的贫困(1932 年)>》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深切爱戴。据说,当时(20 世纪 30 年代)曾经有人在纽 约的小学生中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而 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这一事件的特点。(8 分)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为什么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其为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创立的新模式是什么?(5 分) 23.(14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 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 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 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丢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为“持一统”提出什么建议?从此确立了儒 学怎样的地位?(6 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儒学在当今社会的积极影响。(8 分) 2012 年辽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评分说明: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而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 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第 I 卷
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B 2.A 3.D 4.B 5.D 6.C 7.C 8.A 9.B 10.D 11.C 12.B 13.A 14.D 15.A 16.D 17.B 18.C 19.C 20.A 第Ⅱ卷 本卷共 3 小题;第 2l 题 13 分,第 22 题 13 分,第 23 题 14 分。共 40 分。 21.(13 分)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 分)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 路。(3 分) (2)“左”倾错误,(2 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 分)遵义会议(3 分) 22.(13 分) (1)1929 一 1933 年经济危机(2 分)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影响深远。(6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 (2)罗斯福实施新政,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3 分)国家干预经济(2 分) 23.(14 分)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 分)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 分) (2)评分标准: 一等:(8—7 分)合理引用儒家思想;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6—4 分)引用儒家思想;论证较完整,表述较清楚。 三等:(3—0 分)未引用儒家思想;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