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辽宁普通高中会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选择题(本大题有 12 个小题,每道小题 4 分,共 48 分。每道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48 分)
是正确的)
1.下列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学的发现说法正确的是
(
)
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伽利略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开普勒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
D.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利用扭秤实验,巧妙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来源:学&
科&网]
2.下列有关物体所处状态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梯刚向上起动时里面的人处于失重状态
B.电梯刚向下降落起动时里面的人处于超重状态
C.神州七号航 天员翟志刚出仓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时处于平 衡状态
D.神州七号航天员翟志刚出仓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时处于失重状态
3.甲 、乙 两车 在同 一地 点同 时沿 同一 方向 做直 线运 动, 其 v- t 图象 如图 所示 ,则
)
(
A.它们的初速度均为零
B.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C.t1 时刻,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0~t1 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v
甲
乙
0
t1
t
A.若物体运动速率始终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B.若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若物体所受合力与其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D.若物体在任意的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 3 题图
5.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为避免地球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地球同步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都是 24h[来源:
学+科+网 Z+X+X+K]
C.不同国家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不同地球同步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小是不同的,加速度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6.水平地面上的物体重力为 10N,外力 F 竖直向上作用于该物体,F 的大小为 3N,则地面
对该物体支持力的大小是
(
B.3N
A.0N
)
C.7N
D.10N
7.如图所示,相同材料的 A、B 两物块置于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B 的质量是 A
的质量的 2 倍,A 与转动轴的距离等于 B 与转动轴的距离 2 倍,两物
块相对于圆盘静止,则两物块( )
A.角速度相同
B.线速度相同
C.向心加速度相 同
D.若转动的角速度增大,A、B 同时滑动
第 7 题图
8.质量为 2kg 的小铁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经 3s 到达地面,不计空气阻力,g=10m/s2.则
)
(
A.落地前 1s 内重力做功与第 1s 内重力做功相等
B.落地前 1s 内重力做功比第 1s 内重力做功少
C.前 2s 内重力的功率为 400W
D.前 2s 内重力的功率为 200W
9.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在水平恒力 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一段距离 s,物块所受摩擦
力的大小为 f,则物块在该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为
A.Fs
C.(F-f)s
B.fs
D.(F+f)s
10 . 跳 水 运 动 员 从 10m 高 的 跳 台 跳 下 ( 不 计 阻 力 ), 在 下 落 的 过 程 中
(
A、运动员克服重力做功
C、运动员的机械能减少
)
B、运动 员的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
D、运动员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11.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一斜劈,斜劈上一物块正在沿斜面以速度 v0 匀速下滑,斜
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劈的摩擦力
A.等于零
B.不为零,方向向右
C.不为零,方向向左
D.不为零,v0 较大时方向向左,v0 较小时方向向右
(
)
12.物体在与其初速度始终共线的合外力 F 的作用下运动。取
v0 方向为正时,合外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则在 0- t1 这段时间内
A.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
B.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一直在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一直在减小
F
F1
(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和选考两部分 共 52 分)
第Ⅱ卷
t
t1
第 12 题图
[来源:学,科,网 Z,X,X,K]
二、填空题(本大题 12 分,每题 6 分)
13.(1)某同学用一根弹簧做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若用这
种规格的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应该是:_____________.(使用
表中的数据)
F/N
L/mm
0
100
10
110
20
120
30
130
40
140
60
165
70
180
80
190
50
150[ 来
源:
学&
科&
网]
(2)如图所示“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可通过位移的测量来代替
a
加速度的测量,即 1
a
2
,使用这种方法需满足的条件是,两小车初速度为零并且
x
1
x
2
____________ (填“质量”、“所受拉力”或“运动时间”)相同.
(3)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关系,往往用二者的关系图象表示
出来,该关系图象应该选用_________
A.a-m 图象
B.a-1/m 图象
第 13 题图
14.如图所示,是利用闪光照相研究平抛运动的示意图。小球 A 由斜槽滚下,
从桌边缘水平抛出,当它恰好离开桌边缘时,小球 B 也同时下落,闪光
频率为10Hz 的闪光器拍摄的照片中 B 球有四个像,像间距离已在图中
标出,两球恰在位置 4 相碰。则 A 球从离开桌面到和 B 球碰撞时经过
的时间为_______ s , A 球离开桌面的速度为_______
/m s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4 分,解答时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
的演算步骤,若只有最后答案而无演算过程的不能得分.
15.(12 分)在 21 届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女子冰壶队取得了优异成绩,比赛中,冰壶在
水平冰面上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设一质量 m=20kg 的冰壶从被运动员推出到
静止共用时 t=20s,运动的位移 x=30m,取 g=10m/s2,求:冰壶在此过程中
(1)平均速度的大小;
(2)加速度的大小;
(3)冰壶与冰面的动摩擦因数
16.(12 分)质量为 m 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高 h = 1m 的光滑弧形轨道 A 点,以 v0 = 4 m
/s 的初速度沿轨道滑下,并进入 BC 轨道,如图所示。已知 BC 段的动摩擦因数μ= 0.4
求:
⑴ 物体滑至 B 点时的速度;
⑵ 物体最后停止在离 B 点多远的位置上。
[来源:学,科,网 Z,X,X,K]
四、选考题(考生从选 修 3-1 模块试题或选修 1-1 模块试题中选一个模块的试题做答
共
16 分)
17.(选修 3-1 模块,本题共 2 个小题,第 1 小题 4 分,第 2 小题 12 分)
(1)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 E 内电阻为 r,电阻 R1 与变阻器 R2 串联,
将 R2 的阻值调至零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路的外电阻最小
B.电阻 R1 消耗的功率最小
C.电源内消耗的功率最小
D.电源内部的电势降落最小
)
(2)电子自静止开始经 M、N 板间(两板间的电压为 U)的电场
加速后从 A 点垂直于磁场边界射入宽度为 d 的匀强磁场中,电
子离开磁场时的位置 P 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为 L,如图所示.求:
①正确画出电子由静止开始直至离开匀强磁场时的轨迹图;(用
尺和圆规规范作图)
②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已知电子的质量为 m,电荷量为 e)
第 17(1)题图
第 17(2)题图
17.(选修 1-1 模块 本题共 2 个小题,第 1 小题 4 分,第 2 小题 12 分)
(1)下面关于各种电器应用的电磁学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微波炉是用电 热棒加热食物的
B.变压器应用了电磁感应现象
C.电视机的显像管应用了磁场使电子束偏转的原理
D.电磁灶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2)(12 分)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一个电荷量+q=2.0×10-8C 点电荷所受的电场
力为 F=4.0×10-4N,沿电场线方向有 A、B 两点,A、B 两点间的距离
d=0.10m,求:
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E 的大小
②A、B 两点间的电势差
③将电荷 q 从 A 点移动到 B 点过程,电场力所做的功
A
B
第 17 题图
参考答案
6C
7A 8D
9C
10D
11A
12C
14
0.3
1
5B
4D
选择题
1B
3B
2D
二.填空题
13.50N 运动时间 B
三.计算题
15.(12 分)解析:
v
得
(1)平均速度的大小:
(2)根据
x
2
1 at
2
(3)冰壶对地面压力
x
t
a
/5.1
sm
2
x
2
t
FN
mg
15.0
/
sm
2
地面对冰壶的摩擦力
F
F
N
f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f
ma
联立得
a
g
有
a
g
15.0
10
/
sm
2
.0
015
/
sm
2
16.解 ⑴ 设物体到达 B 点的速 度为 v,物块在 BC 轨道滑行的距离为 x
AB 段由动能定理 得
mgh=
1
2
mv2-
1
2
2
mv0
解得
v =6 m/s
⑵ BC 段 由动能定理 得
-μ mg x = 0-
1
2
mv2
解得
x = 4.5 m
17.(1)A
(2)解析:
①作电子经电场和磁场中轨迹图,如右图所示
②设电子在 M、N 两板间经电场加速后获得的速度为
v,由动能定理得
eU
2
1 mv
2
电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其半径为 r,则:
evB
2
vm
r
由几何关系得:
2
r
(
Lr
)
2
2
d
联 立以上三式得:
B
2
L
2
L
d
2
2
mU
e
17.(1)A
(2)解析:
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E
F
q
0.4
0.2
10
10
4
8
CN
/
0.2
10
4
CN
/
②A、B 两点间的电势差
U
Ed
0.2
10
4
10.0
V
0.2
10
3
V
③将电荷 q 从 A 点移动到 B 点过程,电场力所做的功
W
qU
0.2
10
8
0.2
10
3
J
0.4
10
5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