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资料共1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0-2021 学年天津市和平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题及 答案 一、(本大题共 11 小题,共 27 分。1~4 小题,6~7 小题,每题 2 分;5 小题,8~11 小题, 每题 3 分)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娉.婷(pīn) 摇曳.(yè) 广袤.(mào) 心无旁骛.(wù) B. 瞥.见(piē) 渺.茫(miǎo) 游弋.(yì) C. 箴.言(jiān) 劫掠.(lüè) 诓.骗(kuāng) 矫.揉造作(jiǎo) D. 懦.夫(nuò) 恪.守(kè) 停滞.(zhì) 自惭形秽.(suì) 【答案】B 强聒.不舍(guō) 【解析】 【详解】A.“娉”应读作“pīng”; C.“箴”应读作“zhēn”; D.“秽”应读作“huì”; 故选 B。 2.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己走过的路,即使再 ,也会尝到探索后的惊喜;自己流下的汗,即使再 , 也会融入努力后的喜悦;自己拼搏过的人生,即使再 ,也会充满成功后的幸福。无论 他人的成功走了什么捷径,请相信,自己拼搏来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A. 崎岖 苦涩 艰难 C. 崎岖 艰难 苦涩 【答案】A 【解析】 B. 艰难 苦涩 崎岖 D. 艰难 崎岖 苦涩 【详解】“崎岖”的意思是“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苦涩”的意思是“(味 道)又苦又涩;形容内心痛苦”;“艰难”的意思是“困苦;困难”。形容“自己走过的 路”“崎岖”符合语境;形容“自己流下的汗”“苦涩”符合语境;形容“自己拼搏过的人 生”“艰难”符合语境,故选 A。 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天津市抗疫题材话剧《生死 24 小时》在全市展演以来反响热烈。②该剧以天津市成 功妥善处置“歌诗达赛琳娜号”国际邮轮改编而成,讲述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发生在天津的安 全健康“保卫战”。③这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作品,不仅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传 递出感人至深的情感,④还折射出深刻的思想性,呈现了振奋人心的中国精神。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答案】B 【解析】 【详解】B.第②句成分残缺,应该在“国际邮轮”后面加上“的事件”;故选 B。 4. 一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由陈传兴执导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9 日在上海率先点映。该片讲述了 96 岁古典诗 词大家叶嘉莹先生的传奇人生□用如诗如歌的影像将叶嘉莹的个人生命历程与唐诗宋词的 □诗史□融为一片月色溶溶的精神河流。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了解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引 号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或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书名号标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 名、报纸名、文件名等,标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 表现的作品的名称,“掬水月在手”是纪录片的名称,用书名号,不用引号;“诗史”是语 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用引号,不用书名号;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停顿, 以及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之间的停顿,逗号表示句子或语段内部的一般性停 顿,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是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用逗号;故选 D。 5. 下面对《行路难》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 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 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诗人借助夸张的笔法抒写了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极具浪漫主 义色彩。 B. “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营造了一种欢乐的宴饮气氛。 C. “闲来垂钓”“忽复乘舟”二句运用典故,写出自己的政治理想,表明梦想还在。 D. 这首诗的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凸显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 力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B.“金尊清酒”“玉盘珍羞”两句用极为夸张的笔法,仿佛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 与后两句形成强烈的反差,形象地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营造了一种欢乐的宴饮气
氛”理解错误; 故选 B。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以貌取人”是对的 ①人们常说,“只看皮囊,不观内心,是肤浅的。”但在生活中,外表如同一面镜子, 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折射出一个人的知识阅历。因此,“以貌取人”在有些时候也 不无道理。 ②比如,世人皆有爱美之心,饰以首饰,妆以胭脂。但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简单的“干 净”二字来得让人欢喜。“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与干净的人相处,如沐春风,心生 亲近之意;与邋遢或浮夸之人相处,眼观鼻,鼻观心,只求敬而远之。 ③一个人的外表,是内心世界的投影。内心如果赤诚善良,脸上也会温煦温和;反之, 内心尽是忿然,眉眼间也会显露乖戾之意。所谓长相,其实是三分皮相,七分心境。一些人 虽貌不惊人,却温婉端庄,看着特别舒服。一些人明明貌比潘安,却乖张狠戾,让人不喜。 ④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在意外表,而疏忽了对心灵世界的打理。但听过这样一句话: 时间会冲刷整容的效果,就像雪堆遇到春阳,渐渐融化……只有心底的明媚,才能滋养出旷 日持久的赏心悦目。所以,整容不如整心。遇到不如意时,懂得驱散心中阴霾;与人相处时, 少一点斤斤计较。内心明朗宽敞了,脸上自会和煦温暖。 ⑤作家三毛曾在书中写道: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 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 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林黛玉初进贾府,礼数从未落下。这样的知书识 礼一方面得益于林母的言传身教,小小年纪就成为大家闺秀;另外一方面,林黛玉从小就熟 读诗书,举止自然清雅脱俗。有时,一个人胸中笔墨有多少、教养如何,不用询问其学历家 教,只要听其言语、观其行为,便可明了。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曾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 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 ⑥人如璞玉,书如刻刀。书读多了,其中如明珠一般熠熠生辉的思想都会潜移默化地改 变着我们的一言一行, 使我们交谈时不落俗套,举手投足间不会庸俗粗鄙。愿我们都能保 持仪容的得体整洁,保持美好的心情,保持阅读的习惯,活出一个更漂亮的自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6. 下面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以貌取人在有些时候也不无道理。 B. 一个人的外表,是内心世界的投影。 C. 很多时候,我们都过于在意外表,而疏忽了对心灵世界的打理。 D. 保持阅读的习惯,活出一个更漂亮的自己。 7. 下面对本文第⑤自然段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理论证,用作家三毛的话论述了读书对于人外貌的影响。 B. 举例论证,以黛玉的知书识礼,论述了“读书对于人教养形成至关重要”的观点。 C. 道理论证,引用黄庭坚的话证明了读书对人的面目、言行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D. 对比论证,用黛玉的例子进行正面论证,引用三毛和黄庭坚的话是从反面论证。 8.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从人们普遍的认知入手,自然引出本文论述的中心。 B. 第四段将容颜渐渐老去比作雪堆遇到春阳,渐渐融化,形象地论述了我们不必在意外表 的观点。 C. 第六段再次强调:阅读对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D. 文章多次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增强了材料的形象性,使阐述的道理可见、可感。 【答案】6. A 7. D 8. B 【解析】 【6 题详解】 A.从全文看,本文第 1 段中的“因此,‘以貌取人’在有些时候也不无道理”就是一个明确 的判断,就是作者的观点。故选 A。 【7 题详解】 D 文中第⑤段,三毛和黛玉的事例属于正面认证,引用黄庭坚的话进行道理论证,属于 反面论证;故选 D。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文章第 4 段将容颜渐渐老去比作雪堆遇到春阳,渐渐融化,形象地论述了“整容不如整 心”的观点,“形象地论述了我们不必在意外表的观点”理解错误; 故选 B。 阅读选文《醉翁亭记》,完成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
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 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寓:寄托。 A.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 颓然..乎其间者 C.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伛偻..提携 10. 下面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颓然:倒下的样子。 意:心意、心思。 A. 山.行六七里 C. 杂然而前.陈者 11. 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翼.然临于泉上者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A. 本文惜墨如金,比如首句“环滁皆山也”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B. 第二段描写山中早晚、四时的景物特点,以对偶和散行结合,构成一种错综之美。 C. 第三段描写滁人之游和太守之宴,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与民同乐图。 D. 全文用了十个“乐”字,但这是一种遭遇贬谪之后的正话反说、寓悲于乐的风格。 【答案】9. B 10. D 11. D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B.句意: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颓然:醉醺醺的样子。故选 B。 【10 题详解】 A.句意: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山:沿着山路。名词作状语; B.句意: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C.句意: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D.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 D.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 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作者是借山水之乐来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正话反说、寓 悲于乐”是错误的,故选 D。 【点睛】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 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 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 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 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 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 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 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 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 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 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 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 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 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 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 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 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 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二、(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2.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6)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7)刘禹锡的诗文素以表达哲理见长。他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最为警策人心 的诗句就是“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让我们读出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 力,成为人们用以鼓舞梦想、放飞未来的激励语。 【答案】 ①. 归雁洛阳边 ②. 寒林空见日斜时 ③. 千里共婵娟 ④. 云横秦 岭家何在 ⑤.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⑥. 宠辱偕忘 ⑦.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 【详解】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 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 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雁”“婵娟”“岭”“竞”“偕”“畔”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 时要注意字形。名句的默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 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王冕者,诸暨人。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史①,冕骂曰:“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 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备奴使②哉?”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 曰:“公读愚人战!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③为?” (选自《元史·王冕传》,有删改) 【注释】①府史,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②奴使,像役使奴隶一样役使我。③禄仕, 为食俸禄而为官。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史 为 (2)公诚.愚人哉 14. 翻译文中画线句。 诚 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 15. 从选文来看,王冕不愿为官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3. ①做,担任②确实,实在 14. 不满十年,这里狐狸兔子游憩,为什么为了俸禄去做官呢? 15. ①喜爱有田可耕、有书可读的自适生活:②认为做官被别人役使,不能维护人格的独立 与尊严:③视富贵如浮云 【解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 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之为府史: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荐做府衙小吏。为:做,担任。 (2)公诚愚人哉:你实在是愚昧啊。诚:确实,实在。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
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 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此:这;游:游玩。矣:了;何 以:为什么;为:做。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 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由“吾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可知,王冕以耕田劳作静心读书为 乐;由“肯朝夕抱案立高庭下,备奴使哉”可知,王冕以“做官就会被人像役使奴隶一样役 使”为耻;由“何以禄仕为”可知,王冕不贪图功名利禄。 【点睛】译文: 王冕,诸暨人。著作郎李孝光想把王冕推荐做府衙小吏,王冕骂道:“我有田可以耕, 有书可以读,难道还愿意整天抱着文卷站在官府里,让人奴役吗?”当往北到了燕京时,住 在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推荐他在史馆供职,他说:“你真是愚昧啊!不出十年,这里就 变成狐狸兔子游玩的地方了,为什么为了俸禄去做官呢?” 四、(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 阅读散文《性本爱“秋山”》,完成小题 性本爱“秋山” 何永康 ①我喜欢山水。而在山与水之间,我又偏爱于山,这倒不是我想做个仁者,而是我酷爱 中国山水画的习性使然。一般来说,山水画中的水大都似有若无,往往通过山的衬托和留白 来表现,而山的形态与神韵却是要通过皴擦点染实实在在地具象表现。因此,但凡到了山水 间,我对山是特别留心观察的,偶尔还会拿出写生本勾画几笔。 ②从古到今,爱山的人大有人在。比如陶渊明就直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道 出其不随俗流的文人心气。不过,陶渊明的丘山是泛指。没有南北地域之分,没有雄奇险峻 与开阔平远之分。 ③我常年生活在川东北一隅,目光所及的山海拔都不高。我把这类寻常之山称为“凡 山”,它不会让人仰视并视为畏途,人们也不会考虑爬山的艰难,老百姓甚至不说爬山,而 说转山,其轻松的感觉和散步差不多。 ④我常独自去转山。但我对季节是有选择的。春天的山万木复苏,桃红柳绿,但我总觉 得有些清浅,缺乏山应有的厚重,加之人们热衷于踏青,人满为患,喧嚣嘈杂,我很少凑热 闹。夏天的山色深沉了一些,却是一味单调的浓绿,少了一些层次和变化,看久了就视觉疲 劳,耳畔还有知了无休止的鼓噪;如果天太热,更让人心烦意乱,也不宜转山。冬天的山, 草枯叶落,满目荒芜,山就是寒山或残山了,自然更提不起兴致去转山。因而我的转山,大 多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此时看山,就觉得山很有底蕴很有美感很有亲和力。 ⑤如此说来,我就不是爱“丘山”,而是爱“秋山”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