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0-2021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资料共7页,全文预览结束
2020-2021 学年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 案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 25 题。总分值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积累运用(共 24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潺潺..(chán) B.糜.子(mǐ) C.连翘.(qiáo) D.襁.褓(qiáng) 蓦.然(mù) 斡.旋(wò) 龟.裂(jūn) 寒噤.(jìn) 两栖.(qī) 狩.猎(shǒu) 缄.默(jiān) 翌.日(lì) 戛.然而止(jiá) 挑拨离间.(jiàn) 风雪载.途(zài) 强.词夺理(qiáng)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 A.燎.原 B.劫.难 C.枣.树 D.辐.射 嘹.亮 诘.责 洗澡. 祝福. 瞭.望 结.业 沼.泽 幅.度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2 分) A.宽恕 B.愕然 C.撺掇 D.褪色 陨石 追朔 振撼 褶皱 草长鹰飞 无可置疑 大彻大悟 周而复始 4.选择成语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寥寥..无几 岌岌..可危 辞藻.华丽 浮.想联翩 不懈之谜 消声匿迹 豁然开郎 惊心动魄 ①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 。 ②《红楼梦》这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告诉了我们很多 ,让我们受益匪浅。 A.滴水不漏 人情冷暖 B.天衣无缝 人情世故 C.滴水不漏 人情世故 D.天衣无缝 人情冷暖 5.选择关联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在中国戏曲史上,京剧 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与其他戏曲相比,它发展快,流传广,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广泛的群众 基础。 ,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A.由于 然而 并且 C.虽然 但是 因此 B.因为 所以 然而 D.不仅 而且 所以 6.对下面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①而它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黄庭坚所谓“雁字一行书绛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好像是军队列阵形 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7.《傅雷家书》中他从小刻苦用功,热爱音乐,留学波兰,多次获得国际大奖,这个人是( ▲ )(2 分) A.傅雷 B.傅聪 C.傅敏 D.莫扎特
8.对《傅雷家书》内容的表述及理解,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在傅雷的眼中,“坚强”不仅仅是指在失败时能勇敢地直面现实,达观地看待事业上的失败,也包 括在成功时,面对鲜花和掌声,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B.《傅雷家书》中傅雷经常对傅聪谈论音乐、美术、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显示出其知识渊博、 见解精深。 C. 傅雷教育儿子的信条是先为音乐家,次为人,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 D.开头称呼“聪,亲爱的孩子”是因为儿子在打击之下,父亲用这样亲切疼爱的语气对儿子进行劝慰 和开导,便于抚平儿子心灵的创伤。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为避免那些骇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全国各地加大了对醉酒驾车的惩处力度。 B.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C.诸葛亮超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是刘备能否建功立业的关键。 D.通过阅读大量课外书籍,我们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10.根据《小石潭记》选文内容依次默写。(6 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 ▲ , ▲ ▲ , , ▲ ▲ , ▲ 。 ,似与游者相乐。 二、阅读理解(46 分) ㈠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 11~12 题。(共 5 分) 式微 《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1.请分别解释“式微”与“微君之故”中“微”的意思。(2 分) “式微”: ▲ “微君之故” ▲ 12.这首诗抒发了创作者的哪些思想情感?(3 分) 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3~15 题。(共 13 分) ▲ 【甲文】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 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文】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选自《捕蛇者说》) 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便要.还家 ( ▲ ) (3)吾尝.疑乎是(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 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 分) (2)咸.来问讯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 ( ▲ )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 分) ▲
15.甲文中“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联系《桃花源记》全文以及【乙文】中作者所生活的社会, 从“皆叹惋”三个字中推测一下“此人”所说的外界的社会是怎样的?(4 分) ▲ ㈢阅读《谁来拯救我们的湖泊》,完成 16~19 题。(共 13 分) ▲ 谁来拯救我们的湖泊 湖泊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的淡水资源,可是随着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无节制的生活污水的排放, 湖泊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例如,由于传统的洗衣方式的改变,大量含磷洗涤剂的使用,造成含磷有机污水 直接排入大小河道,大部分磷最终进入湖泊。在农村,传统的农家肥被各种化肥所代替,加上各种农药的 大量使用,随着雨水和灌溉的冲刷,年复一年地给湖泊带来了越来越“浓”的多余的“养分”。湖水的富 营养化造成了湖中各种浮游藻类的过度繁殖,水色变绿、水质恶化,严重抑制了湖泊中其他生物的繁衍和 生长。当藻类繁殖过度时,会使湖水发生“水华”,随着藻类的大量死亡造成局部湖泊或小湖泊中大部分 水生物死亡。死亡的水生物腐败后又加重了水质的污染程度,使水质进一步恶化,形成湖泊生态的恶性循 环。 为保护地球有限的淡水湖资源,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措施。 最近,英国科学家依靠一种非常普通的小生物,奇迹般地使一个原来绿色混沌的小湖泊的湖水变得清 澈见底。 显然,恢复水中生态平衡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吃藻类的能手,即要加强在鱼类和藻类之间的一个生态 环节。英国科学家认为,在鱼类和藻类之间确实存在着这种重要的食物链环节,以往,在治理营养化水质 污染时,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因而效果不理想。所以,如果能在湖泊中大量繁殖专吃藻类的小生物, 那么就能使湖泊的水生态环境恢复到良性循环之中。 那么,这个小生物是“谁”呢? 是鱼虫,俗称水蚤,是你十分熟悉的。每天从宠物市场买来或者亲自从小湖中捞来喂鱼的那种跳蚤大 小的水生物。 鱼虫属“枝角类”,体积小,长圆形,侧扁。除头部外,身体其余部分包在介形壳瓣内。头部有两对 触角,第二对特别发达,能在水中划动,为运动器官。它是吞食藻类的能手。 可是,问题又来了。显然,鱼虫是鱼类最爱食的美食。往湖中投放的大量鱼虫来不及吃尽藻类,就会 被鱼儿吃光。 于是,英国科学家先把湖中的鱼类捕走,然后投放大量的鱼虫。这样就把食物链只“缩小到了两节”: 鱼虫和藻类。 在没有天敌——鱼类,只有大量食物——藻类的“天堂”里,鱼虫自然无忧无虑地大吃大喝,“生儿 育女”繁衍后代,产生成倍的鱼虫大军加快食藻速度。 两个星期以后,令人激动的事情发生了:藻类基本被消灭干净,湖水变得十分清澈。原来因藻类浑水 遮住阳光,被藻类夺走氧气而变得枯萎的水生植物又开始茂盛地生长起来,产生氧气,加速了水质的改善。 虽然实验取得成功,但还不是最终的结果。因为湖中不能无鱼,最后还要放鱼归湖。对此,英国科学 家说,他们还不打算马上往湖中放鱼,以便继续观察和巩固目前的实验结果。 英国科学家的这个实验结果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因为,面对全球越来越严重的湖泊富营养污染问题, 人类除了花大量资金用于污水净化外,在生物学上几乎束手无策。如今,人类终于第一次找到了拯救湖泊 的好帮手——鱼虫。 16.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依据文本思路简要分析?(3 分) 17.文中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 分) ▲
18.从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赏析下面的句子(3 分) ▲ 在没有天敌——鱼类,只有大量食物——藻类的“天堂”里,鱼虫自然无忧无虑地大吃大喝,“生 儿育女”繁衍后代,产生成倍的鱼虫大军加快食藻速度。 ▲ 19.阅读本文,依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我们应该具体采取怎样的行动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湖 泊?(4 分) 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20~24 题。(共 15 分) ▲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①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 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 5 分钱。 ②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 了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③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 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④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 黑了。” ⑤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 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⑥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⑦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 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 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 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⑧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 娃儿吗?” ⑨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 祖父还活着。 ⑩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 烟袋锅,都一一典当①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 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 嶙峋的瘦骨。⑪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⑫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 ⑬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 ⑭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 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 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
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 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 ⑮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 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 ⑰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 奔往幸福。⑱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⑲这是祖母的哲学。 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 【注释】①典当:就是要以财物作质押,有偿有期借钱的一种行为。 20.祖母的“苦”主要表现在哪三件事情上,请简要概括?(3 分) 21.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加点的词语的内涵。(3 分) 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 2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⑯段画线的句子。(2 分) ▲ 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 来。 ▲ 23.结合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3 分) 24.文章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何好处?(4 分) ▲ ▲ 三、作文(共 50 分) 25.读了《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文章,我们肯定有许多的感触,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联系生活实际 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 ①题目自拟; ②尽量少引述原文,重点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③围绕自己的“感触”联系生活实际不少于 600 字; ④书写工整,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C 2.D 3.D 4.B 5.C 6.A 7.B 8.C 9.D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10.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每句 1 分, 错字不得分,共 6 分) 11.“式微”中,昏暗,天黑;“微君之故”中,非,不是(一点 1 分,共 2 分) 12.对劳役者(劳动者)的同情,对统治阶级(君主)的满腔埋怨愤恨之情(写出 1 点得 2 分,2 点得 3 分)。 13.(1)同“邀”,邀请 (2)都,全 (3)曾经 (4)等待(每空 1 分) 14.(1)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 分) (2)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3 分) 15.苛捐杂税繁多(2 分)、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百姓贫困潦倒、奔波劳累,2 分,写出 1 点即可) 16.逻辑顺序(1 分),首先指出湖泊污染严重,然后分析了原因,最后指出现在的治理办法 之一(由现象到原因即可 2 分)。 17.举例子(1 分),用具体事实说明造成湖水富营养化的原因(2 分)。 18.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1 分),语言形象生动(1 分),有趣味地介绍了鱼虫快速成 长的过程(1 分)。 19.(4 分)加大保护淡水资源宣传力度,使用无磷洗涤剂,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杜绝 工业污水的排放,推广、采用污水处理技术,等等。(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写出 2 点即可) 20. 1.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 2.“文革”的时候,祖母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 3.老了,却又得了重病,不能自理。(一点一分,意思对即可) 21.这里分“典当”是指竭尽全力用自己的健康作为代价换取孩子的生活(消耗身体、消耗 健康、忘我劳作,意思对即可)(2 分),表现了祖母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孩子的关爱,也表 达了“我”的痛心和对祖母的爱(1 分,写出期中一点即可)。 22.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祖母夜间为了对抗疼痛所的嗑瓜子比作“一座山”(1 分),形象地 写出所嗑瓜子之多(1 分),表现了祖母夜间疼痛之剧之长(难忍)(1 分)。 23.①坚韧顽强:(认为祖父活着,终生不嫁以等待;通宵给我们嗑瓜子以对抗疼痛 。)②充 满母爱:(苦难岁月,为了孩子,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嶙峋的瘦骨。)③自尊自重: (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 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和叔叔为她抠大便,祖母 拉被子遮脸、发火哭啼。)④勤劳能干:(虽然生活在黑暗里,照样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 生水起。)(写出要点,2 点即可)
24.1. 标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祖母比喻成蜡烛,把磨难比喻为黑暗,形象生动吸 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2 分)2.从全文内容而言,全文围绕祖母这只“蜡烛”来写,统帅 全文(线索不给分)(2 分);3.暗含文章的主题,表现出祖母对待磨难的方式和乐观的态度, 表达了对祖母的赞美(2 分)。(写出 2 点即可,标签式答题不给分,比如:没有内容仅仅回 答:吸引读者、突出主题等) 25.建议切入分:38 分。 作文可以从祖母的角度围绕人物精神品质来写,如“坚韧顽强” “自尊自重” “乐 观向上” “勤劳能干” “伟大的母爱”等等;也可以从晚辈的角度写如何对待为我们辛勤 付出而不求回报的长辈(孝道)。 读后感关键在于“感”,扣住了文章的主旨,但写成了记叙文,不得超过 30 分;完全 抄袭文本《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不得超过 5 分,一半叙述一半议论抒情的不超过 40 分。 (如果没有扣住文章主题不得超过 30 分)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