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第 1 卷 (选择题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西周实行的是①禅让制 ②宗法制 ③分封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清朝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察举制的创立
B.内阁的设立
C.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D.军机处的设立
3.被誉为“罗马法的渊源和罗马的基本法”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查士丁尼法典》
C.《人权宣言》
D.《大宪章》
4.一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下列文献与政体对应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联邦共和制
B.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C.德意志帝国宪法一君主立宪制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联邦共和制
5.某网站准备在2009年组织一系列的纪念或庆祝活动,其中不可能有
A.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
B.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C.纪念中美正式建交30周年 D.庆祝香港回归15周年
6.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它所反映的
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 A.小农经济
B.集体经济
C.商品经济
D.游
牧经济
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出现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
期
8.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许多春联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
性。 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9.在下列哪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0.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
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纺织机械不同
B.生产方式不同C.主要动力不同
D.交
通工具不同
11.右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
是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经济出现重大滑坡
C.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
12.20世纪50至7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主要是
A.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B.普遍实施政府干预
C.实行计划经济
D.倡导“新经济”
1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建立了许多区域化经济集团。其中,中
国加入的是
A.欧洲联盟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4.下列对儒学发展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子提出仁政学说
B.董仲舒的新儒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唐代儒学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
D.李贽的思想冲击了儒学权威地位
15.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
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二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1 6.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字势雄强, 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书体既工整
清晰,又飞洒活泼。这种书体是
A.篆书
B.隶书
C.行书
D.楷书
17.下列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艺术作品的相同之处是
A.属于绘画作品
B.神学色彩浓厚
C.受启蒙思想影响
D.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18.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
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达尔文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l9.既把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炉火纯青,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先河的是
A.柴科夫斯基
B.舒伯特
C.贝多芬
D.莫扎特
20.下列中国的科技成果中,出现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把宇航员送入太空
C.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
D.“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7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
共60分。
2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物质文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打开这两条通道之后,汉唐一千多年间,……(中
国)运往西方的技术和物产包括铸铁、凿井、丝织和造纸技术,以及丝织品、茶叶等物产。
西方经此输入中国的物产包括玻璃器皿,以及良马、香料、葡萄等。此后,中国物产和技
术的西传却是难以统计的,包括印刷、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 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
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
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
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
经济萧条的状况。
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西物质文化交流的状况,并简要分析古代中
国在东西方交流中处于优势地位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
(6分)
(3)中、西交流在古代和近代有何本质区别?各产生了怎样的直接影响?(4分)
22.(17分)重大的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往往以思想解放为前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
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是他们的代表,中国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欧洲的启
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
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摘编自《17-18
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比较》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什么?黄宗羲等
人的启蒙思想没能推动中国社会进一步变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
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
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
(2)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提出
——摘编自《中国历史十五讲》
了怎样的救国方案?(4分)
(3)促使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
些?(3分)
(4)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走自己道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
贡献?(4分)
23.(12分)2009年4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璧立60周年而举行的海上阅兵在青
岛附近黄海海域举行。国豪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
(1)一百多年前,就在黄海海域,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中国近代海军北洋水师战
败,直接导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这次战争史称什么?(2分)其结局对中国社会有何重要
影响?(2分)
材料一 23日,华东军区海军领导机构在江苏省泰县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
人民海军从此诞生。
(2)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立时,解放战争的基本形势如何?(2分)
材料二 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南海舰队“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以及“微
山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中国第一支远洋护航舰队,从三亚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
域执行护航任务。两艘导弹驱逐舰均为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战舰,综合补给舰补给能力强,
完全能够胜任护航任务的补给,而不需要停靠港口。这是建国以来中国海军首次跨出国门
执行远洋护航任务。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前中国海军“跨出国门执行远洋护航任务”的目的与条
件。(4分)
材料三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青岛阅兵仪式上重申:中国永远不称霸、
不搞军事扩张和军备竞赛、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包括海军在内的中国军队,永
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4)胡锦涛的讲话表明中国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2分)
24.(1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依据相关史实,回
答问题。
(1)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什么?(2
分)选择其中的一幅,简要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事实。(2分)
(2)下列材料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出现了怎样的趋势?
(2分)导致这一
趋势出现的因素有哪些?
(6分)
(3)当前,国际形势出现了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009年山东普通高中会考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D
3.A
4.C
5.D
6.A
7.B 8.A
9.B
10.C
11.A
12.B
13.D
14.C
15.A
16.C
17.D
18.B
19.C
2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5分,第22题17分,第23题12分,第24题16分,
共60分。
21.(1)古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手工业产品和经济作物,从西方输入高
档消费品和农牧新品种。(3分)
国家统一;农业、手工业发达;科技领先;对外交通发达。(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近代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大量输入技术和工业品,洋人控制关税,双方交往中,
西方占主导地位。(3分)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场”;鸦片战争
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并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分)
(3)古代交流是平等双向的,近代交流对中国来说是被动的、被掠夺的。古代交流增进
了友谊,传播了文明;近代交流加重了中华民族灾难,激化了民族矛盾。(4分)
22.(1)共同主张:限制君权。(2分)
因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强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传统
思想文化(宋明理学)的影响和束缚。(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若答出其他内容,只要言
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通过维新变法,在中国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
(3)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
运动的推动。(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4)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
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23.(1)甲午中日战争。(2分)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2分)
(2)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2分)
(3)维护国家利益、海洋权益;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义务;3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
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海军舰队作战实力提高。(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24.(1)主题:冷战或两极格局。(2分)
说明:图l杜鲁门主义出台或冷战的开始;图2两极格局形成。(2分。答出其中一项即
可)
(2)多极化趋势。(2分)
欧共体成立;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中国家力量壮
大);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6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
(3)动荡原因: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纠纷不断;恐怖主义;在原
来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2分)
和平原因:发展中国家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增
强。 (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若答出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