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 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期
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一、认真思考,正确填空。(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25 平方米=(
)平方分米。
【答案】2500
【解析】
【分析】把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用 25 乘进率 100 即可。
【详解】25 平方米=2500 平方分米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要熟记单位间的进率,知道如果是高级单位的名数转化成低级单位
的名数,就乘单位间的进率;反之,就除以进率来解决。
2. 40 的 8 倍是(
);(
)的 7 倍是 560。
【答案】
①. 320
②. 80
【解析】
【分析】要求 40 的 8 倍是多少,用 40 乘 8 解答。要求谁的 7 倍是 560,用 560 除以 7 解答。
【详解】40×8=320,则 40 的 8 倍是 320。
560÷7=80,则 80 的 7 倍是 560。
【点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
法计算。
3. 24 50 的积的末尾有(
)个 0; 618 6 的商是(
)位数。
【答案】
①. 2
②. 三
【解析】
【分析】先求出 24×50 的积,再判断积的末尾有几个 0。618÷6 中,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
等于除数,则商是三位数。
【详解】24×50=1200,则积的末尾有 2 个 0;
6=6,则 618÷6 的商是三位数。
【点睛】判断两位数的积末尾 0 的个数,可以先求出积,再进行解答。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是两位数;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
是三位数。
4.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
)
【答案】
①.
)
(
②.
3
4
4
5
【解析】
【分析】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 1 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据此
解答即可。
【详解】(1)把这个长方形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了 5 份,涂色部分占 4 份,根据分
数的意义,涂色部分用
4
5
表示;
(2)把这个三角形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了 4 份,涂色部分占 3 份,根据分数的意
义,涂色部分用
3
4
表示。
【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
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5. 下列运动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
)
(
)
【答案】
①. ○
②. △
【解析】
【分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
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
旋转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点按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运动叫做图形的旋转
运动。
【详解】
(○)
(△)
【点睛】熟练掌握平移和旋转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体重 30(
)
载重 5(
)
【答案】
①. 千克##kg
②. 吨##t
【解析】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详解】
体重 30 千克;
载重 5 吨。
【点睛】根据情景选择质量单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掌握。
1
)
4
7. 在括号里填上“>”“<”或“=”。
1
(
5
1
4
【答案】
4
5
(
①. <
②. <
③. =
)1
1(
6
)
6
1
2
(
)
④. >
【解析】
【分析】“1”可以看成分母和分子相同的分数(0 除外);
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分母较小的分数反而大;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详解】
1
5
<
1
4
4
5
<1
6
6
1
4
1=
1
2
>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掌握与运用。
8. 估算 61 49 时,可以把 61 看作 60,把 49 看作(
),估算结果为(
)。
【答案】
①. 50
②. 3000
【解析】
【分析】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把乘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然后进行口算即
可。
【详解】估算 61 49 时,可以把 61 看作 60,把 49 看作 50,60×50=3000,估算结果为 3000。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9.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8 份,1 份是这个蛋糕的
,5 份是这个蛋糕的
。
1
8
;
5
8
【答案】
【解析】
【分析】分数的意义: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 1 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据此
解答即可。
【详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 8 份,1 份是这个蛋糕的
1
8
,5 份是这个蛋糕的
5
8
。
【点睛】此题考查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分母是分成的份
数,分子是要表示的份数。
10.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32 厘米,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答案】64
【解析】
【分析】要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需先知道其边长,由“正方形的周长是 32 厘米”可知: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进而能求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32÷4=8(厘米),8×8=64(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面积是 64 平方厘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周长及面积公式,将数据代入公式即可以求得结果。
二、我会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11. 笑笑妈妈的体重是 54(
)。
A. 克
【答案】B
【解析】
B. 千克
C. 吨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质量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笑笑妈妈的体重用“千
克”作单位。
【详解】笑笑妈妈的体重是 54 千克。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
大小,灵活的选择。
12. 下列数字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B. 8
C. 2
A. 5
【答案】B
【解析】
13. 边长是 1 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
A. 1 米
【答案】B
【解析】
B. 1 平方米
C. 4 平方米
【分析】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正方形的面积是:1×1=1(平方米)
故答案为:B
【点睛】此题考查了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应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
14. 下面各图中,阴影部分可以用
1
4
来表示的是(
)。
A.
B.
C.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判断:一个整体被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 1 份占这个整体的几
分之一。
【详解】A.分成 4 份,但不是平均分,不能表示
1
4
;
B.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了 4 份,取其中 1 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
C.分成 4 份,但不是平均分成 4 份,取 1 份,不能用
1
4
表示;
1
4
;
故答案 为:B
【点睛】解决本题主要依据是分数的意义,要注意必须是平均。
15. 606 6 和816 8 的商都接近(
)。
A. 120
【答案】B
【解析】
B. 100
C. 10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计算出 606÷6、816÷8 的结果,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606÷6=101
816÷8=102
则 606 6 和816 8 的商都接近 100。
故答案为:B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 400 元(
)买 16 个 24 元的书包。
A. 够
【答案】A
【解析】
B. 不够
C. 正好
【分析】根据题意,用 24 乘 16,求出买 16 个 24 元的书包需要的钱数,再与 400 元比较大
小,据此解答。
【详解】24×16=384(元)
400 元>384 元
则 400 元够买 16 个 24 元的书包。
故答案为:A
【点睛】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 爸爸买回来一个蛋糕,小华吃了这个蛋糕的
2
8
,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
1
8
,还剩(
)
没有吃。
A.
2
8
【答案】C
【解析】
B.
3
8
C.
5
8
【分析】根据题意,用
2
8
加上
1
8
,求出小华和妈妈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把这个蛋
糕看成一个整体,用 1 减去小华和妈妈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求出还剩几分之几没有
2
8
+
1
8
=
3
8
吃。
【详解】
1-
3
8
=
5
8
故答案为:C
【点睛】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18. 在一个长 8 米,宽 6 米的长方形纸上剪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余面积是(
)。
A. 24 平方米
B. 16 平方米
C. 12 平方米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长方形纸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剩下图形
的宽为原来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差,长为原来长方形的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解答。
【详解】(8-6)×6
=2×6
=12(平方米)
则剩余图形的面积是 12 平方米。
故答案为: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最大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
三、我会计算。(共 28 分)
19. 直接写得数。
30 40
3 1
5 5
80 50
1
7
4
7
400 5
51
6
612 6
5
9
4
9
【答案】1200;4000;80;102;
2
5
【解析】
1
6
5
7
;1
;
;
【详解】略
20.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6 35
735 7
396 9
【答案】560;105;44
【解析】
【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所得的
积与个位对齐;接着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所得的积与十位对齐,最
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百位上的数,如果它比除数
小,再试除多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上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
须比除数小。
【详解】16 35
560
735 7
105
396 9 44
验算:
21. 用递等式计算。
600 200 4
15 6 9
512 (2 4)
【答案】550;810;64
【解析】
【分析】(1)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2)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3)先算小括号里的乘法,再算小括号外的除法。
【详解】 600 200 4
=6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