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资料共23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学年江苏省无锡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 10 月月考 试题及答案 第 I 卷(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每题有 1 个正确选项,1~10 题每题 1 分,11~20 题每题 2 分, 共 30 分) 1. 我们生活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 夜晚霓虹灯 B. 雨后彩虹 C. 节日的焰火礼花 D. 五彩色 粉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夜晚霓虹灯是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 化。 B、雨后彩虹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 C、节日的焰火礼花,物质燃烧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五彩色粉笔,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 故选 C。 2.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下研究领域,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A. 合成药物 C. 探索材料 【答案】D 【解析】 B. 生产化肥 D. 测定气温 【详解】合成药物、生产化肥、探索材料都是化学研究的对象是,测定气温不属于化学研究 范畴。 故选:D。 3. 下列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B. 集气瓶 C. 量筒 D. 烧杯 A. 试管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试管是较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不符合题意; B、集气瓶主要用于收集气体,也可用作燃烧实验的反应容器,不符合题意; C、量筒的用途只是量度液体的体积,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符合题意; D、烧杯是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物质溶解,不符合题意。故选 C。 4. 最早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科学家是 B. 拉瓦锡 C. 道尔顿 D. 屠呦呦 A. 牛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牛顿发现了运动三大定律,不符合题意; B. 拉瓦锡最早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符合题意; C.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理论,不符合题意; D. 屠呦呦创制青蒿素,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B. 木炭 C. 铁丝 D. 红磷 A. 硫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由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符合题意。故选 C。 6. 下列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 B. 氧气 C. 氧化汞 D. 水 A. 汞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一般由原子直接构成。汞是金属,由汞原子构成。 A 正确。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B 错误。
C、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C 错误。 D、水由水分子构成。D 错误。 故选择 A。 7. 空气的下列成分中,常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的是 B. 水蒸气 C. 氧气 D. 稀有气 A. 氮气 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包装袋内的保护气,A 正确; B、常温下水是液体,且水中容易滋生细菌,不能用作食品包装保护气,B 错误; C、氧气与食品易发生缓慢氧化从而变质,不能用作食品包装保护气,C 错误; D、稀有气体制取成本高,通常不用做食品包装保护气,D 错误。 故选:A。 8. 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 A. 液体读数 B. 滴加液体 C. 取用粉末固体 D. 倾倒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 A 错误; B、如果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应悬空滴加,故 B 错误;
C、操作方法: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故 C 正确; D、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 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图中瓶塞正放在桌面上,故 D 错误。 故选:C。 9. 在化学实验中,用剩下的药品应该( ) A. 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C. 倒入下水道 【答案】A 【解析】 B. 带出实验室 D. 放入原试剂瓶 【详解】A.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 室,应放入指定的容器内,选项 A 正确; B.因为化学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有的有可燃性,所以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 故,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不能带出实验室,选项 B 不正确; C.因为化学药品有的有毒,有的有腐蚀性,所以化学实验中剩下的药品倒入下水道,可能 造成水的污染或腐蚀下水道,选项 C 不正确; D.化学实验中剩下的药品放入原试剂瓶,会污染原试剂,选项 D 不正确。故选 A。 10.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明显增加的是 B. CO2 和 H2O C. N2 D. O2 和 CO2 A. O2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呼吸时,是将氧气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氮气不参加反应,所以呼出气体中明显 增多的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故选 B。 11. 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一项是 B. 金属器皿锈蚀 C. 有机肥腐熟 D. 白磷燃 A. 酿酒 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酿酒反应进行的很慢,不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B、金属器皿锈蚀,是金属与氧气、水等发生的反应,进行的很慢,属于缓慢氧化,选项不 符合题意; C、有机肥腐熟,进行的很慢,不易被察觉,属于缓慢氧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D、白磷燃烧,剧烈的氧化反应,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12.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 氯酸钾 B. 空气 C. 二氧化碳 D. 过氧化 氢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酸钾为盐类由离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空气中含有氧气有氧分子,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含有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3. 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A. N2 和 CO2——燃着的木条 B. 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C.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观察颜色 D.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用燃着的木 条无法鉴别,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现象不同, 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C、氯酸钾是白色粉末,二氧化锰是黑色的,观察颜色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白酒具有酒香味,白醋具有醋酸味,气味不同,闻气味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1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 用铜丝做导线 C. 用天然气做燃料 B. 用液氮冷冻麻醉 D. 用铁锅炒菜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有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 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液氮冷冻麻醉,是因为液氮的沸点低,能吸收大量的热,属于物理性质,故 B 选项不 符合题意; C、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有可燃性,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用来作燃料,属于其化学性 质,故 C 选项符合题意; D、用铁锅炒菜,利用铁锅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 D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5. 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属于混合物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D. 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物仅含 HgO 一种分子,是纯净物。错误。 B、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错误。 C、氧气由氧气分子构成,氧气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错误。 D、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正确。 故选 D。 16. 关于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B. 一定能加快反应速率 C. 反应前后质量一定不变 D. 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催化剂是能改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 物质,这里的改变反应速率,是指加快或减慢。 【详解】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选项错误; B.催化剂可能加快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反应速率,选项错误; C.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一定不变,选项正确; D.二氧化锰只是某些反应的催化剂,并不是所有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 C。 17. 用托盘天平称量 5.2 克药品,天平调平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此时应 A. 增加砝码 B. 添加药品 C. 减少药品 D. 调节平 衡螺丝 【答案】C 【解析】 【详解】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药品的质量必须达到要求;用托盘天平称量 5.2 克药品,天 平调平后,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移,说明药品多了,应该减少药品; 故选 C。 18. 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 X、Y 符合下图所 示关系的是 A. X 是氦气,Y 是稀有气体 B. X 是纯净物,Y 是混合物 C. X 是化合反应,Y 是分解反应 D. X 是化合反应,Y 是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氦气是稀有气体中的一种,所以是包含关系。错误。 B、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含有多种物质,所以是并列关系,错误。 C、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
所以是并列关系。错误。 D、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有氧参与的反应,所以是交叉关 系。正确。 故选 D。 19. 化学实验操作中常常有许多“先后”之分,否则就会出现事故或者使实验失败,下列实 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 A.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入药品 B.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气管 C. 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固定 在药品部位加热 D. 用滴管吸取液体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体中吸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后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故 A 正确;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防止水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 精灯,故 B 不正确; C、实验室制取氧气,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固定在药品部位加热,故 C 正确; D、用滴管吸取液体时,为防止空气进入试剂瓶,先在空气中挤捏胶帽排出空气,后伸入液 体中吸取,故 D 正确。 故选 B。 20.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