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8年天津宝坻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及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真题.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8 年天津宝坻区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及语文学科 专业知识真题 )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阐述。 B.《爱弥儿》 D.《大教学论》 第一部分 教育综合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0.8 分,共 20 分) 1.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 A.《教学与发展》 C.《普通教育学》 2.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处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C.巩固知识 3.学生在理解“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再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括学习 4.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学校应当( B.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 )。 )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 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B.每学期 A.每月 C.每学年 5.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D.每两年 )和实践 能力。 A.尊师重教 C.创新精神 6.学生在学习《沁园春·雪》这首诗歌时,头脑中呈现出诗句描述的景象。这种心理 B.道德品质 D.集体荣誉感 活动属于( )。 A.再造想象 C.有意记忆 7.小红在学习小提琴的过程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 B.创造想象 D.无意记忆 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B.倒摄抑制 D.高原现象 A.功能固着 C.思维定势 8.王明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动作和言语速度快,有时做事鲁莽冒失。他属于( )。 ) 气质类型。 A.多血质 C.黏液质 9.在一堂化学课上,同学们就化学实验的新方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各执己见。此时 B.胆汁质 D.抑郁质 教师应当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不加干预,允许学生继续讨论 B.暂停教学,及时请教专业人员 C.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D.及时干预,制止学生继续争论 10.体现“身教重于言教”思想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 B.得寸进尺 D.吃个亏得大便宜 B.精神分析学派 D.行为主义学派 A.人本主义学派 C.认知主义学派 11.下列选项能够体现桑代克“效果律”的正例的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人乡随俗 12.一张纸可以设想多种用途。这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D.推理与假设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13.“学会如何学习”的实质是( )。 A.学会在适当条件下使用适当策略 B.掌握科学概念与原理 C.掌握大量语言信息 D.形成学习兴趣 14.某儿童在给“鸟”下定义时说:“鸟是一种长了翅膀的动物。”该儿童的表达水平为 )。 ( )。 D.同义反复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A.初步概念水平 C.不会下定义 15.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斯基的基本观点是( A.教学跟随发展 C.教学促进发展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内部动机 C.社会交往动机 17.王老师利用闲暇时间向民间艺人学习地方特色乐器,并将这些内容与自己的音乐教 B.教学与发展并行 D.教学等于发展 D.自我提高动机 B.外部动机 )。 )。 学相结合。这种做法体现了王老师具有( A.终身学习的意识 C.校本教研的意识 1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想象、口述、做笔记、类比、总结等策略,属于学习策略 )。 B.勤思笃学的意识 D.课程开发的意识 分类中的( )。 )。 D.基本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A.资源管理策略 C.辅助性策略 19.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学生的智力水平 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 C.学习对象之问的共同要素 D.学习的方式方法 20.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类,可将记忆分为( A.形象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B.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 C.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抽象记忆 D.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 )。 展的战略主题是( )。 A.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B.而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而发展 C.服务学生、服务于社会、服务人民 D.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22.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 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23.《韩诗外传》中“智如泉涌,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 A.不仅要有从教的学识,还要做到以身作则 B.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情怀 C.不仅要有较高的道德认知,还要有更好的道德实践 D.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注重内在能力的提升 24.有家长建议共同出钱设立“家长奖励基金”,奖励每学期期末考试前三名的学生, )。 班主任老师采纳了家长的建议。上述家长和老师的做法( )。 A.正确,适度的物质奖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B.正确,家长奖励基金是家长自愿行为,与学校无关 C.不正确,物质奖励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D.不正确,考试成绩不是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 25.下列对新课程要求教师角色发生转变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 第二部分 学科专业知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风靡( mi)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给大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但乱停乱放导致交通受阻。 )。 这使得共享单车成为城市的“烂疮(chuāng)疤”,与“共享”的初衷背道而驰。 B.某某快递公司陷入“自噬(shì)”的困境,其背后是快速扩张带来的后遗症:加盟模 式曾是其业绩突飞猛进的秘诀,但现在成了动摇其大厦基石的蚁穴(xué)。 C.近日,《我是范雨素》一文在网上刷屏,开篇一句“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zú)读的 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让很多人不禁(jìn)潸然泪下。 D.作为一部主旋律片,《湄公河行动》真实再现了那场发生在金三角的揖(jī)毒战役, 片中抓捕过程之惊险,战斗场面之惨烈,令人咋(zé)舌。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或短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嗓音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 )。 悦耳,她 81 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 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未得到解决。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
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而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 急,无路可通,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移动支付范围的扩大,二维码遍地开花,无论是在大城市的商场和农村的小店, )。 都能看到它形式不一的图案。 B.我们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符合我国特点的互联网管理法律与法规,研究不法分 子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活动的特点。 C.近几年,食晶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 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D.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数量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我国公 众的专利意识与研究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以下文章,回答第 4~6 小题。 从“抵制韩流”看消费型民族主义 粱文道 ①韩剧风猛烈吹袭内地后,就有很多人看不过去要出来说话,这种事我们大可以引为茶 余饭后的闲谈话题,一笑置之。但是我们也应认真思索,为什么我们可以这么轻易地把爱韩 剧就等于“汉奸”、看国产片就等于爱国的逻辑理直气壮地宣之于口,而且竞还有市场?很 多人之所以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这种话,是因为近年有一股更大的潮流,这股潮流就是“消 费型民族主义”。 ②首先,我们要注意它与抵制日货的理路不尽相同。不管你同意与否,提倡抵制日货的 人至少还试图搬出一套罢买日货可以打击日本商界,然后日本企业会抱怨日本政府外交政策 的推理。“消费型民族主义”却是诉诸感情直觉,要大家以抵制某产品的方式直接表达爱国 情怀。当然,实际操作起来,“消费型民族主义”又会和抵制日货运动相混杂,成为后者的 指导精神。 ③其次,“消费型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经济政策上的保护主义。奉行保护主义的国家如 韩国,会硬性规定电影院每年要有一定日数放映韩片,以保证电影生产数量的稳定,以阻挡 外来电影带来的竞争压力,目的是扶持自己国家的特定产业。保护政策好还是不好,各有各 的观点,但它起码也是套言之成理的说法。“消费型民族主义”着眼的却不是这么深层次的 产业发展问题,它只不过是一种浮浅的情绪表达。 ④“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出现,靠的是两种逻辑。一个是民族主义本身的空洞,另一个 是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什么叫“民族主义的空洞”呢?难道民族主义不是很强大很澎湃的 一种意识形态吗?的确,它是的。但它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够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 下,照研究民族主义的人类学家安德森的说法,正是因为它的内涵是空的。举个例子,由于 没有人能够肯定到底某物的民族性是什么,所以我们才能把一件衣服说成是很有民族性的, 一部汽车是很民族的,甚至连一种动物也是很能代表某民族的(尽管它在血统上和这一民族 无关,也不是这一民族培育出来的品种),没有什么不可以被命名为很民族的。 ⑤也要注意如今的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怎样将一件产品从市场上芸芸竞争 者中区分出来,靠的不一定是价廉,也未必是物美,而是它带给你的体验与文化印象。所以 广告和设计等创意产业才会变得日益吃香,所以一双外国名牌运动鞋要比同厂生产的本地杂 牌运动鞋贵得多。诉诸正统的国家印象正是产品营销的手段之一,某个服装品牌标榜自己来
自法国,让人穿了就变得很高档很浪漫,与某明星标榜自己是土产中国人,让人看了就证明 自己很爱国,其实是同一回事。 ⑥“消费型民族主义”建立在这两种逻辑之上,几乎可以运用于所有商品而无往不利。 它总是呼唤大家的身份认同,要求大家“团结”,叫大家“是中国人就得看中国片”“是中国 人就得抽中国烟”“是中国人就要穿中国内裤”,仿佛电影、香烟与内裤和人一样都是有国籍 的。但说到底,“消费型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商人们促销的借口,经不起严格分析,纯粹是 种循环论证:我是中国人因为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我看中国人投资的电视剧因为我是 中国人。 (选自《噪音太多》,花城出版社 2009 年版,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消费型民族主义”不同于抵制日货的理路,从而成为实际操作中的抵制日货的指导 )。 精神 不利 B.“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民族主义的空洞和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用于所有商品无往 C.作者认为“消费型民族主义”只着眼于产业发展的浮浅层而,不及经济政策上的保 护主义 D.如今产品的体验与文化印象越来越成为产品的竞争优势,这促进了创意产业的蓬勃 发展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抵制韩流现象,是为了由此引出“消费型民族主义”的概念,随后进一 )。 步分析 B.文章第⑥段单独作为一个论述层次收束全文,表达作者对“消费型民族主义”的否 定批判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的方法,从两个不同的角色分析得出“消费型民族主义” 的特点 D.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消费型民族主义”基于两种逻辑,彰显了作者的理 性思考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如今市场营销的文化转向的背景形势下,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一定能在芸芸竞争者 )。 中脱颖而出 B.如果民族主义的内涵充实具体,它就不可能成为把一切事物都纳在民族旗号下的强 大意识形态 C.通过罢买日货来打击日本商界从而引起日本企业的不满,是“消费型民族主义”者 的一厢情愿 D.按照“消费型民族主义”的要求,具有爱国情怀的人就应该抵制其他国家的产品、 消费本国产品 四、文言文阅读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以下文言文,回答第 7~9 小题。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少孤,事兄华,敬顺过人。及长,有吏才,以富国强兵之术自任。 时太守贺兰进明甚重之。会安禄山反,进明迁北海郡太守,奏琦为录事参军。禄山已陷河间、 信都等五郡,进明未有战功,玄宗大怒,遣中使封刀促之,日:“收地不得,即斩进明之首。” 进明惶惧,莫知所出,琦乃劝令厚以财帛募勇敢士,出奇力战,遂收所陷之郡。令琦奏事, 至蜀中,琦得谒见,奏言:“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若假臣 职任,使济军须,臣能使赏给之资,不劳圣虑。”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勾当江淮租
庸使。寻拜殿中侍御史,寻加山南等五道度支使,促办应卒,事无违阙。于是创立盐法,就 山海井灶收榷其盐,官置吏出粜。其旧业户并浮人愿为业者,免其杂徭,隶盐铁使,盗煮私 市罪有差。百姓除租庸外,无得横赋,人不益税而上用以饶。 初,琦以国用未足,币重货轻,乃请铸乾元重宝钱,以一当十行用之。及作相,又请更 铸重轮乾元钱,一当五十,与乾元钱及开元通宝钱三品并行。既而谷价腾贵,饿瑾死亡,枕 藉道路,又盗铸争起,中外皆以琦变法之弊,封奏日闻。乾元二年十月,贬忠州长史,既在 道,有告琦受人黄金二百两者,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日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 自持若其付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期光以为此是琦伏罪也,遽奏之,请除名,配流夷州,驰 驿发遣,仍差纲领送至彼。 宝应初,起为朗州刺史,甚有能政,入迁太子宾客。属吐蕃寇陷京师,代宗幸陕,关内 副元帅郭子仪请琦为粮料使,兼御史大夫,充关内元帅副使。未几,改京兆尹。车驾克复, 专判度支,兼诸道铸钱盐铁转运常平等使。又加京兆尹,改户部侍郎。前后领财赋十余年。 鱼朝恩伏诛,琦坐与款狎,出为处州刺史,历饶、湖二州。上以其材,将复任用,召还京师, 信宿而卒,年七十,赠太子少保。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 )。 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B.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 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C.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 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D.遣御史刘期光追按之/琦对曰/二百两金十三斤/重忝为宰相/不可自持/若其付 受有凭/即请准法科罪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录事参军”:官职名,其中的“参军”最初是丞相的参谋,其职责是参谋军务 B.“乾元重宝”:唐肃宗乾元年问由官方铸造发行的一种铜质货币,因其兑换率很高, )。 故称“重宝” C.“配流”:把罪犯发配、流放到远地。这是我国古代一种程度很重的刑罚,早在唐代 时就产生了 D.“车驾”:本义为“马驾的车”,后又指帝王的车,因而又把它作为帝王的代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琦很有为官才能,深得上级的信任和重视。他曾帮助太守贺兰进明收复失地, )。 被唐玄宗授以重任 B.第五琦对于各种交办和应急的事都处理得很好。他创市的盐法既没让老百姓增加赋 税,也让皇上用度富足 C.第五琦因为改革货币而遭受攻击。有人把饿死人的责任全推给他,因而他被贬官除 名,发配夷州 D.第五琦管理财赋的能力出众。他管理财赋十多年,曾被郭子仪任为粮料使,又曾被 皇上任为户部侍郎 五、古代诗歌阅读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 分) 阅读以下诗歌,回答第 10~11 小题。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① 杜甫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 叶心朱实看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 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②吾兼吏隐③名。 【注】①本诗写于广德二年(764 年)。严武在担任剑南节度使时,保举杜甫为节度使 参谋,在幕府当值。②肯信:肯否相信。③吏隐:郑钦吏隐于蚁陂之阳,杨德周日:“晋山 涛,吏非吏,隐非隐。公在幕府为吏,归草堂为隐,兼有其名也。”(《汝南先贤传》) 10.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紧扣住诗题“院中晚晴”,写锦官城内秋雨初霁,幕府院中风清气爽,渲染了清 )。(2 分) 新自然而又雅静的气氛 B.颔联写院内晴后的景象,秋风吹,朱实落,青苔在疏落的秋雨过后更加青绿。看似 单纯写景,实则借景抒情 C.颈联为远眺之景,楼台地势高耸而暮色渐起,响亮的钟鼓之声从远处传来。采用了 动静结合和远近结合的艺术手法 D.“复有楼台衔暮景”中的“衔”宁,精确地描摹出暮景初上、夜色并未全部笼罩山城 时的情景,其妙处令人赞叹 E.尾联写因见楼台而思草堂,在暮色苍茫中倚门想象,用古人“吏隐”典故抒发情感, 体现了清新含蓄的诗风 11.古人评价“此诗举束缚蹉跎,无可奈何意,一痕不露,只轻轻结语云:‘浣花溪里花 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请结合尾联含义简要分析诗人的心境。(4 分) 六、名篇名句默写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6 分) 12.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一诗中用落叶和江水等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之情的诗句是 “ 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描写了秋景,其文日:“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 潭清,________。 (3)《虞美人》中表现词人回忆往昔的诗句是“________,往事知多少”。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 ________ ,僮仆欢迎,____。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送别之作,诗云:“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 离别意,____。 (6)王维被排挤出朝廷出使塞外,他在《使至塞上》中以“征蓬出汉塞,________”的 比喻来表达自己惆怅抑郁的心情。 七、现代文阅读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以下文章,回答第 13~15 小题。 一种美味 ①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面前时, 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突然有了地位的, 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实。 ②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瓜。因
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的一顿打才能挨 着饭碗的边儿。 ③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有一点 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得那么瘦小。 ④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两个哥 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的准备装豆腐的 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 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⑤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把鱼洗 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可能也就说这么 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 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 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⑥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⑦他则坐在桌前,看着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是那 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是这顿美味的 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⑧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因为豆 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张皇。张皇什么 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 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沟里竟然会有鱼。 ⑨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的味道 原来是这样的,新鲜的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翕动鼻翼,贪婪 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⑩至于那锅鱼汤具体是什么滋味,他倒完全不记得哪怕一点儿细节。因为全家吃饭喝鱼 汤的状态都有些鲁莽,只有嘴唇和汤接触的呼呼声,一碗接一碗时勺子与锅碰撞的叮当声, 还有一口与另一口之间换气时隐约的急促。 ⑩那天饭桌上的气氛也不一样,一家人习惯的默不作声完全没了踪影,父亲开口谈天气 了,两个哥哥则说了今年可能的收成。而母亲,只是嘴含笑意,一遍又一遍地给大家盛汤。 ⑥最后,父亲说了一句有点儿没头没脑的话,父亲说,三子该上学了。 ⑩他就叫三子。如今回想起来,对鱼汤食不知味的原因应该就是这句话。两个哥哥没进 过一天学校的大门。现在到了他三子,父亲说他该上学了。“该”,就是“要,快要”的意思。 他忘了两个哥哥投过来的眼神的内容,他忘了鱼汤是什么味道,他忘了那个晚上的一切细节。 ⑩美味?美味是什么味呢?当他终于能背着书包从村头墙角中出来,扭捏地走进学校的 大门,他离“美味”的书面意思越来越近。但是,他知道“美味”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之后的 上学,仍然是有鱼的那天晚上-- ⑩两个哥哥忽然就饱了,先后离开桌子回屋睡觉,可是鱼汤每个人起码还可以盛两碗。 他们没解释为什么,也不用解释,地里的活要起早贪黑,否则这种鱼加豆腐的美味只能还是 好多年享受一次。父亲愣了愣,恢复了以往不苟言笑的表情。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 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糊糊的夜空,一直出神。 ⑩可是羊要进圈,牛要喂草,猪还要吃食。都这么愣着不能解决一点儿问题。他起身去 做,也只有他还有心情做。 ⑥坐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已经是最后一件事了。把火点着,添第二把柴火的时候, 他就抓着了一个黏黏软软的东西,凑到灶前的火光里一看,是那条鱼!从锅里蹦到地面,它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