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血液系统(白血病)试题及答案.docx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资料共2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血液系统(白血病)试题及答案
1. 急性白血病发生贫血的最主要因素是
2. 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3. 易发生DIC的白血病是
4. 对于AML-M1的描述正确的是
5. 下列哪项符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6. 下列哪项符合AML-M3特点
7. 急慢性白血病鉴别主要依靠
8. 下列组合哪项正确
9. 慢粒白血病下列哪项错误
1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降低多见于
11.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病机制是
12. NAP活性明显增高见于
13. 类白血病反应不同于慢粒白血病的主要化验是
14.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首选药物是
15. 患者男,29岁,高热、咳嗽、咳黄痰1周,查白细胞40×10/L,哪项与慢粒白血病不符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200×10/L,服用大量马利兰后出现趾指关节肿痛,其原因为
17. 女性,18岁,发热咽痛鼻出血10天,胸骨压痛明显,右下肢皮肤可触及3cm×3cm大小肿块,质
18. 女性,20岁,头昏乏力,鼻出血伴牙龈出血1周,Hb82g/L,WBC45×10/L,血小板2
19. 男性,16岁,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原始细胞占90%,POX(-),
20. 女性,30岁,慢粒病史1年,近1周高热脾大平脐,血红蛋白5g/L,白细胞20×10/L,分类
21. 女性,20岁,病史10天,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轻度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关节痛,血红蛋白
2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2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4. (1999)易导致肝、脾、淋巴结明显肿大的是
25. (1999)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是
26. (1999)常可导致牙龈肿胀、口腔溃疡的是
27. (2013)非特异性酯酶(+),不被氟化钠抑制见于
28. (2013)非特异性酯酶(+),能被氟化钠抑制见于
29. (200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30. (200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1. 最可能的诊断是
32. 体检中应特别注意的体征是
33. 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34. 对诊断帮助最大的检查
35. 此患者在治疗3周后,出现高热,头痛、呕吐、Kernig征(+),应采取的治疗方案是
36. 此患者在发热、头痛、呕吐第2日做脑脊液检查,最可能的发现为
37. 诊断考虑
38. 本患者临床容易出现
39. 本患者治疗首选
40.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41. 最有可能的治疗是
42. 最可能的诊断是
43. 最适宜的化疗方案是
44. 如果出现头痛,时有呕吐,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可见少量幼稚细胞,应加用的治疗是
45. 诊断应考虑
46. 本患者临床容易出现
47. 本患者治疗首选
48. 男,34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2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Hb78
49. 下列哪种情况出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
50. 关于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错误的是
51. 下列哪种疾病不会出现Auer小体
52. 男,31岁,发热伴牙龈出血1周。查体:贫血貌,脾肋下3cm,胸骨压痛(+),Hb65g/L,
53. 下列哪种情况容易出现Auer小体
54. 下列哪项是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
55. 下列哪项是治疗脑膜白血病的首选药物
56. 下列哪种最有助于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
5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是
58. 下列哪种疾病脾大最显著
59. 下列治疗组合正确的是
60. 男,25岁。高热伴皮肤瘀斑1周。查体:T39℃,胸部和下肢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
61.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药物中,易引起凝血因子减少的是
62. (2003)急性白血病引起贫血最重要的原因是
63. (2012)急性白细胞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白血病的
64. (2007)支持CML急变期的检查结果是
65. (2003、2005、2006)当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首选的化疗药物是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血液系统(白血病)答案解析
1. 急性白血病发生贫血的最主要因素是-答案:【A】
2. 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答案:【B】
3. 易发生DIC的白血病是-答案:【D】
4. 对于AML-M1的描述正确的是-答案:【A】
5. 下列哪项符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答案:【A】
6. 下列哪项符合AML-M3特点-答案:【C】
7. 急慢性白血病鉴别主要依靠-答案:【E】
8. 下列组合哪项正确-答案:【C】
9. 慢粒白血病下列哪项错误-答案:【B】
1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降低多见于-答案:【C】
11.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病机制是-答案:【C】
12. NAP活性明显增高见于-答案:【D】
13. 类白血病反应不同于慢粒白血病的主要化验是-答案:【C】
14.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首选药物是-答案:【E】
15. 患者男,29岁,高热、咳嗽、咳黄痰1周,查白细胞40×10/L,哪项与慢粒白血病不符-答案: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200×10/L,服用大量马利兰后出现趾指关节肿痛,其原因为-
17. 女性,18岁,发热咽痛鼻出血10天,胸骨压痛明显,右下肢皮肤可触及3cm×3cm大小肿块,质
18. 女性,20岁,头昏乏力,鼻出血伴牙龈出血1周,Hb82g/L,WBC45×10/L,血小板2
19. 男性,16岁,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原始细胞占90%,POX(-),
20. 女性,30岁,慢粒病史1年,近1周高热脾大平脐,血红蛋白5g/L,白细胞20×10/L,分类
21. 女性,20岁,病史10天,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轻度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关节痛,血红蛋白
2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答案:【C】
2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答案:【E】
24. (1999)易导致肝、脾、淋巴结明显肿大的是-答案:【E】
25. (1999)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是-答案:【B】
26. (1999)常可导致牙龈肿胀、口腔溃疡的是-答案:【C】
27. (2013)非特异性酯酶(+),不被氟化钠抑制见于-答案:【B】
28. (2013)非特异性酯酶(+),能被氟化钠抑制见于-答案:【C】
29. (200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答案:【C】
30. (200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答案:【E】
31. 最可能的诊断是-答案:【E】
32. 体检中应特别注意的体征是-答案:【B】
33. 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答案:【E】
34. 对诊断帮助最大的检查-答案:【D】
35. 此患者在治疗3周后,出现高热,头痛、呕吐、Kernig征(+),应采取的治疗方案是-答案:【
36. 此患者在发热、头痛、呕吐第2日做脑脊液检查,最可能的发现为-答案:【E】
37. 诊断考虑-答案:【A】
38. 本患者临床容易出现-答案:【B】
39. 本患者治疗首选-答案:【B】
40.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答案:【B】
41. 最有可能的治疗是-答案:【A】
42. 最可能的诊断是-答案:【E】
43. 最适宜的化疗方案是-答案:【D】
44. 如果出现头痛,时有呕吐,脑脊液压力增高,脑脊液可见少量幼稚细胞,应加用的治疗是-答案:【E】
45. 诊断应考虑-答案:【A】
46. 本患者临床容易出现-答案:【B】
47. 本患者治疗首选-答案:【B】
48. 男,34岁,发热、面色苍白伴牙龈出血2周入院。入院次日起出现皮肤多处片状瘀斑、血尿。Hb78
49. 下列哪种情况出现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答案:【B】
50. 关于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错误的是-答案:【D】
51. 下列哪种疾病不会出现Auer小体-答案:【D】
52. 男,31岁,发热伴牙龈出血1周。查体:贫血貌,脾肋下3cm,胸骨压痛(+),Hb65g/L,
53. 下列哪种情况容易出现Auer小体-答案:【B】
54. 下列哪项是急性白血病诊断的主要依据-答案:【E】
55. 下列哪项是治疗脑膜白血病的首选药物-答案:【E】
56. 下列哪种最有助于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答案:【D】
5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首选药物是-答案:【B】
58. 下列哪种疾病脾大最显著-答案:【D】
59. 下列治疗组合正确的是-答案:【D】
60. 男,25岁。高热伴皮肤瘀斑1周。查体:T39℃,胸部和下肢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
61. 治疗急性白血病的药物中,易引起凝血因子减少的是-答案:【D】
62. (2003)急性白血病引起贫血最重要的原因是-答案:【B】
63. (2012)急性白细胞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白血病的-答案:【B】
64. (2007)支持CML急变期的检查结果是-答案:【C】
65. (2003、2005、2006)当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首选的化疗药物是-答案:【B】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血液系统(白 血病)试题及答案 共计:65 道单选题, 1. 急性白血病发生贫血的最主要因素是 A.骨髓造血受白血病细胞干扰 B.脾脏大,破坏红细胞过多 C.化疗后胃肠功能紊乱,营养缺乏 D.严重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 E.产生抗红细胞抗体 2. 急性白血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DIC B.血小板减少 C.纤维蛋白溶解 D.AT-Ⅲ减少 E.小血管被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 3. 易发生 DIC 的白血病是 A.AML-M1 B.ALL-L2 C.AML-M5 D.AML-M3 E.CML-BC 4. 对于 AML-M1 的描述正确的是 A.骨髓增生活跃,原粒细胞占未分化细胞>90% B.最易发生 DIC 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Ph 染色体多阳性 D.NAP 升高 E.CD19(+)CD33(-)HLA-DR(+) 5. 下列哪项符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为儿童最多见的急性白血病 B.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少见 C.化疗效果差 D.易发生 DIC 出血严重 E.与 EB 病毒感染有关
6. 下列哪项符合 AML-M3 特点 A.过氧化物酶阴性 B.无 Auer 小体 C.非特异酯酶阴性 D.苏丹黑染色阴性 E.糖原 PAS 反应(+)或成块或颗粒状 7. 急慢性白血病鉴别主要依靠 A.肝脾淋巴结肿大 B.发病急缓,病程长短 C.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值 D.外周血原始细胞的多少 E.骨髓原始细胞的多少 8. 下列组合哪项正确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病例绿色瘤常见 B.急粒白血病-特异性皮肤损害多见 C.M3-多伴 DIC D.慢淋白血病-多见急变 E.慢粒白血病-多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9. 慢粒白血病下列哪项错误 A.晚期骨髓内纤维组织增多 B.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慢性期增多急性期下降 C.骨髓中原始细胞 D.血清维生素 B 浓度增高 E.周围血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增多 10.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降低多见于 A.类白血病反应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慢粒白血病 D.脾功能亢进 E.骨髓纤维化 11.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病机制是 A.进入脑组织的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耐受 B.化疗方案不彻底,不能杀死白血病细胞
C.多数化疗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D.化疗不够早,白血病细胞大量繁殖 E.患者个体差异 12. NAP 活性明显增高见于 A.慢粒白血病慢性期 B.急淋白血病缓解期 C.恶性淋巴瘤Ⅳ期 D.类白血病反应 E.多发性骨髓瘤 13. 类白血病反应不同于慢粒白血病的主要化验是 A.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 B.白细胞数目增多 C.NAP 活性增高 D.血小板和血红蛋白量大多正常 E.白细胞胞质中有中毒颗粒和空泡 14.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首选药物是 A.长春新碱 B.环磷酰胺 C.三尖杉酯碱 D.6-巯基嘌呤 E.甲氨蝶呤 15. 患者男,29 岁,高热、咳嗽、咳黄痰 1 周,查白细胞 40×10/L,哪项 与慢粒白血病不符 A.外周血有幼稚细胞出现 B.血小板计数正常或略增多 C.骨髓中可见大量幼稚细胞及嗜酸、嗜碱性粒细胞 D.NAP 活性增高 E.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1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计数 200×10/L,服用大量马利兰后出现 趾指关节肿痛,其原因为 A.中毒性关节炎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继发性痛风
D.白血病关节浸润 E.风湿性关节炎 17. 女性,18 岁,发热咽痛鼻出血 10 天,胸骨压痛明显,右下肢皮肤可 触及 3cm×3cm 大小肿块,质硬红细胞 2×10/L,血红蛋白 60g/L,白细胞 2×10/L,血小板 20×10/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 80%,部分胞质 中可见 Auer 小体,POX 染色弱阳性,PAS 染色胞质淡红色,醋酸酚酯酶 染色阳性,能被 NAF 抑制,诊断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红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8. 女性,20 岁,头昏乏力,鼻出血伴牙龈出血 1 周,Hb82g/L, WBC45×10/L,血小板 25×10/L,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 50%,早 幼粒细胞 21%,POX 强阳性,NAP 阴性,非特异性酯酶部分呈阳性反 应,不被 NAF 抑制,确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其 FAB 分型是 A.M2 B.M1 C.M4 D.M3 E.M5 19. 男性,16 岁,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原 始细胞占 90%,POX(-),非特异性酯酶(-),诊断为 A.急淋白血病 B.慢粒白血病 C.急粒白血病 M3 型 D.慢淋白血病 E.淋巴瘤 20. 女性,30 岁,慢粒病史 1 年,近 1 周高热脾大平脐,血红蛋白 5g/L,白细胞 20×10/L,分类原粒占 30%,中晚幼粒占 40%,血小板 50×10/L,诊断慢粒白血病
A.急性变 B.合并感染 C.合并类白血病反应 D.合并骨髓纤维 E.慢性期 21. 女性,20 岁,病史 10 天,发热,贫血,出血,肝脾轻度肿大,颈部 淋巴结肿大,伴关节痛,血红蛋白 60g/L,白细胞 35×10/L,血小板 80×10/L,首先考虑 A.风湿热 B.病毒感染 C.急性白血病 D.淋巴病 E.SLE 22.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氨甲蝶呤 B.阿霉素 C.DA 方案 D.环磷酰胺 E.VP 方案 23.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氨甲蝶呤 B.阿霉素 C.DA 方案 D.环磷酰胺 E.VP 方案 24. (1999)易导致肝、脾、淋巴结明显肿大的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5. (1999)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6. (1999)常可导致牙龈肿胀、口腔溃疡的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7. (2013)非特异性酯酶(+),不被氟化钠抑制见于 A.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8. (2013)非特异性酯酶(+),能被氟化钠抑制见于 A.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9. (200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A.甲氨蝶呤 B.阿霉素 C.DA 方案 D.环磷酰胺 E.VP 方案 30. (200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甲氨蝶呤 B.阿霉素 C.DA 方案 D.环磷酰胺 E.VP 方案
31. 最可能的诊断是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急性白血病 32. 体检中应特别注意的体征是 A.睑结膜苍白 B.胸骨压痛 C.浅表淋巴结肿大 D.皮肤出血点 E.心脏杂音 33. 为明确诊断应做的检查是 A.血小板抗体 B.血清铁蛋白 C.骨髓扫描 D.淋巴结活检 E.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 34. 对诊断帮助最大的检查 A.血细菌培养 B.白细胞分类 C.胸部 X 线片 D.骨髓象检查 E.血小板抗体测定 35. 此患者在治疗 3 周后,出现高热,头痛、呕吐、Kernig 征(+),应采取 的治疗方案是 A.应用广谱抗生素 B.链霉素、雷米封、利福平联合治疗 C.化疗+鞘内注射 MTX D.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先锋霉素 E.输血小板 36. 此患者在发热、头痛、呕吐第 2 日做脑脊液检查,最可能的发现为 A.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高
B.细菌培养阳性 C.脑脊液发现结核杆菌 D.脑脊液蛋白量显著增高、糖定量减低 E.脑脊液白血病细胞增多 37. 诊断考虑 A.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38. 本患者临床容易出现 A.巨脾 B.DIC C.严重感染 D.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 E.齿龈肿胀 39. 本患者治疗首选 A.DA 方案 B.全反式维 A 酸 C.羟基脲 D.VP 方案 E.骨髓移植 40.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D.肝硬化 E.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41. 最有可能的治疗是 A.干扰素 B.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 C.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D.亚砷酸 E.脾切除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