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2-2023学年北京丰台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资料共11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2-2023 学年北京丰台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真题及答案 字词 1. 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2022 年 6 月 5 日,陈冬、刘洋、蔡旭哲三名航天员迈着 jiān dìng( )的步伐走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的红毯上。现场 rén shān rén hǎi( ),大家向航天员投 去 jìng pèi( )的目光……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不禁慨叹:祖国,您 rì yì( ) 强大,正 zì háo( )地崛起于世界东方。 【答案】 ①. 坚定 ②. 人山人海 ③. 敬佩 ④. 日益 ⑤. 自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一定要读准字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书写时要注意“坚、 海、敬、佩、益、豪”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 美观。 2.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错音圈出来。 (1)玫.瑰 méi 潜.力 qiǎn 精疲力竭.jié (2)笨拙.zhuō 投降.xiáng 悄.无声息 qiāo (3)比较.jiào 教室.shǐ 哄.堂大笑 hōng 【答案】(1)潜力 qiǎn (2)悄无声息 qiāo (3)教室 shǐ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以及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区 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1)潜力 qiǎn——qián:潜在的尚未发挥出来的力量。 (2)悄无声息 qiāo——qiǎo: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轻;也形容没有名声,默默无闻。 悄[qiāo]1.〔悄悄〕2.没有声响或声音很低。3.偷偷;(行动)不让人知道。 悄[qiǎo]1.忧愁。2.形容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 (3)教室 shǐ——shì:老师传授知识、技能的场所。
3. 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先把它圈出来,再改正在括号里。 (1)架驶 抱负 左顾右盼( (2)茂盛 富娆 无可奈何( (3)暮色 严厉 重整其鼓( (4)训斥 既使 呼风唤雨( ) ) ) ) 【答案】(1)架——驾 (2)娆——饶 (3)其——旗 (4)既——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辨析。 (1)架驶 ——驾驶:操纵(车、船、飞机等)使行驶。 (2)富娆——富饶:指富足有余。多指财物等。 (3)重整其鼓——重整旗鼓:指重新整顿战旗战鼓。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重新聚积 力量,准备再干。 (4)既使——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 4. 比一比,组词语。 坑( 抗( ) ) 概( 溉( ) ) 顺( 须( ) ) 【答案】 ①. 水坑 ②. 大概 ③. 顺利 ④. 抗争 ⑤. 灌溉 ⑥. 必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上下两个汉字为一组,考查学生观察汉字相同与不同的仔细程度。 汉字“坑”组词为(火坑)(土坑)(坑道) 汉字“抗”组词为(抗战)(对抗)(抗击) 汉字“概”组词为(概率)(概数)(概况) 汉字“溉”组词为(浇溉)(溉田)(浸溉) 汉字“顺”组词为(顺从)(顺手)(归顺) 汉字“须”组词为(须眉)(根须)(胡须) 5.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处。(填序号)
这是一个美丽的农场。农舍屋檐下是燕子们喜欢筑巢的地方,农舍外有马________、牛 ________、猪________。草地上,鸡、鸭、鹅在嬉戏玩耍。 A.洞 B.厩 C.圈 D.棚 【答案】 ①. B ②. D ③. 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这道题可以结合我们的生活常识积累来回答。 马厩:养马的房舍。 牛棚:饲养牛的棚子。中国“文革”时常指羁押受害者的地方,因这些人被诬称“牛鬼蛇神”, 故名。 猪圈:养猪的地方。 6. 先填字组成词语,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A.( C.( E.( )高远 B.通情( )报国 D.铁面( )如归 F.随遇( ) ) )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许多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古代,有英勇抗敌、________的岳飞;有 秉公执法、________的包拯。近代,有________,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也有面对 敌人英勇不屈、________的方志敏、刘胡兰等革命先烈。 【答案】 ①. 志存 ②. 达理 ③. 精忠 ④. 无私 ⑤. 视死 ⑥. 而安 ⑦. 精忠报国 ⑧. 铁面无私 ⑨. 志存高远 ⑩. 视死如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与词语理解。 志存高远:意思是追求远大的理想、事业上的抱负。 通情达理:意思是指做事讲道理,善解人意,用于对人的美好评价。 精忠报国:指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铁面无私:形容公正严明,不畏权势,不徇私情。 视死如归:把死看作像回家一样。形容对死无所畏惧。 随遇而安:指处于各种环境都能满足。 形容英勇抗敌的岳飞为国家竭尽忠诚,应填入“精忠报国”;形容秉公执法的包拯,应填入 “铁面无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小有着远大的抱负,应填入“志存高远”;形
容英勇不屈的革命先烈,应填入“视死如归”。 句段 7.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寒风凛冽,鹅毛般的大雪随着北风漫天卷地....而来。 B. 《西游记》里的哪吒三头六臂....,本领十分高强。 C. 国庆 70 周年阅兵仪式上,受阅队伍的口号声响彻云霄....。 D. 刚上幼儿园的表弟鹤发童颜....,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及运用。 A.漫天卷地: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符合句子语境,使用正确。 B.三头六臂: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比喻神奇的本领。符合 句子语境,使用正确。 C.响彻云霄: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符合句子语境,使用正确。 D.鹤发童颜: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也说童颜鹤发。该 词语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 D。 8. 照样子,写一写。 例:表现“惊讶”:全班同学都愣住了,一个个张大嘴巴,目不转睛地望着眼前的模型。 (1)表现“________”:小红的笔袋找不到了,眼看上学要迟到了,她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满屋乱转。 (2)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焦急 ②. 开心 ③. 听到妈妈说周六去野炊,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嘴里还不住地说:“太好了,要去野炊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情景写话。 由例子可知,首先选择好要描写的词,然后围绕这个词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出来,但是在 写的句子中还不要直接用到这个词语。作答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平时表达" 快乐”、”着急“或”伤心“时人们会有哪些典型的动作能让人们感受到与之相应的心情,如 快乐的时候会大笑、手舞足蹈等,着急的时候会有来回走动、抓耳挠腮等动作,伤心的时候
常常会表现出哭泣、唉声叹气等,最后结合人物、情境等再将这些动作串联成一句话写出来。 (1)从“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满屋乱转”可知这是焦急的表现。 (2)表现“伤心”: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的眼角湿了,泪水不住地流下来,感觉心都要碎 了。 9. 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成语或诗句填空。(填序号) (1)小明的妈妈是个有智慧的人。她开朗乐观,对于并不富足的生活,她会乐呵呵地说: “________”;教育小明做人要诚信,正所谓:“________”;对待机遇,要善于把握,因为 “________”。 (2)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历代文人墨客创作了大量饱含家国情怀 的名篇佳作,如“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醉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 A.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B.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C.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D.古来征战几人回 E.但使龙城飞将在 F.万里长征人未还 【答案】 ①. B ②. C ③. A ④. E ⑤. 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和诗词填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意思是和前面的人相比,远远不足。和后面的人相比,绰绰有余。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 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1)小明的妈妈开朗乐观,对于并不富足的生活,也乐观面对,可以填 B 项:比上不足, 比下有余。 做人讲诚信,说话算数,可以填 C 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对待机遇,抓紧不错过,可以填 A 项: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朝王昌龄的《出塞二首·其一》,全诗为: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填 E 项。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全诗为:葡萄美酒 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填 D 项。 10. 根据要求填空。 (1)假设你参加“中华诗词大会”,请你根据下面的诗词宫格,选择十个字组成两句诗,写
在横线上。 亦 为 仍 无 生 人 当 死 杰 不 作 鬼 空 光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是千古名句,告诉我们“想要全面地看问题, 就要从整体上去观察”的道理。 【答案】 ①. 生当作人杰 ②. 死亦为鬼雄 ③. 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词积累运用。 从诗词宫格里的“亦、当、为、生、死、作、人、杰、鬼、雄”等字,可以组成“生当作人 杰,死亦为鬼雄”。该诗句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2)本题考查古诗词理解运用。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之所以辨不 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所蕴含的道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 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石蚕的住宅 ①石蚕平时隐藏在一个小鞘中,把小鞘作为自己的活动房子。房子的材料大多是被水浸 透后脱落下来的植物根皮。石蚕把根皮撕成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编织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 鞘。有时,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拼成一个小套笼,好像一件小小的百衲衣。有时,也会用 米粒堆积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石蚕可真不愧为“建筑艺术大师”。 ②石蚕的小鞘不仅是它的单身公寓,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当水甲虫抓住石蚕的小鞘, 向它们发起进攻时,里面的石蚕会不慌不忙地溜出小鞘,逃到水中的石头底下,开始重建小 鞘,准备应对水甲虫的下一次袭击。 ③当石蚕想在水底休息时,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先带着小鞘 爬上芦苇,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使小鞘留出一段空隙,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
上的救生圈,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会下沉。 (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有删改) 1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石蚕是怎样建造住宅的呢?它通常利用水中脱落的根皮作材料,撕成纤维( )成小鞘; 有时利用( )拼成一个小套笼;有时也会利用米粒( )成一个( )。石 蚕真不愧是一位“建筑艺术大师”! 12. 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石蚕为了防御水甲虫丢弃小鞘后,还会重建。 B. 当石蚕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时,就能浮到水面上来。 13. 先判断下列问题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填序号),再自选角度,提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短文中把装有空气的鞘比作救生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A.从内容上 B.从写法上 C.从得到启示或生活经验上 我提问的角度是:________(填序号),我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1. ①. 编织 ②. 极小的贝壳 ③. 堆积 ④. 象牙塔似的窝 12. A 13. ①. C ②. 从内容上 ③. 石蚕是怎样进食的?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 从句子“石蚕把根皮撕成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编织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有时,它也会 利用极小的贝壳拼成一个小套笼,好像一件小小的百衲衣。有时,也会用米粒堆积成一个象 牙塔似的窝。”中可以看出该题答案。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从句子“当水甲虫抓住石蚕的小鞘,向它们发起进攻时,里面的石蚕会不慌不忙地溜出 小鞘,逃到水中的石头底下,开始重建小鞘,准备应对水甲虫的下一次袭击。”中可以知道 石蚕为了防御水甲虫丢弃小鞘后,还会重建。该说法正确。 B.从句子“当石蚕想在水底休息时,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中可以看出,当石蚕把整个 身子都塞在小鞘里时,是它要休息,而不是浮到水面。所以该说法错误。 故选 A。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及方法。 石蚕不懂得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原理,也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却能借助小鞘尽情遨 游,这是作者从得到的启示上所提出的问题。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针对文章内容或写法上,提出一个问题即可,如:从内容上提出的问 题:石蚕会不会主动攻击别的动物? 阅读。 画家齐白石 ①抗日战争时期,一贯横行霸道的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强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 赴宴作画。 ②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环顾满堂宾客,略为思索,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 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 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仰头拂袖而去。 ③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 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你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④1937 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 门口贴出告示,上书:“中外官长要买白石之画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亲驾到门,从来官 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 ⑤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⑥画面很特殊,一般人画翠鸟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茎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 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翠鸟者必 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翠鸟奈何?” ⑦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做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作翠鸟,意义深藏,发人深 思。 14. 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词语,填在括号里。 (1)内心的喜悦流露在脸上。( ) (2)完全异于平常的状况、态度等。( ) 15.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第 1、2 自然段中,齐白石给特务头子宣铁吾画螃蟹,并题字“横行到几时”,是为了 讽刺他____。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