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21-2022年湖南常德市汉寿县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doc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资料共9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21-2022 年湖南常德市汉寿县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 答案(部编版) 1. 积累与运用。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的读音是( ),意思是____________; “汝”的读音是( );“知”同“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shú ②. 谁 ③. rǔ ④. 智 ⑤. 智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义的辨析。 “孰为汝多知乎?”的读音为 shú wéi rǔ duō zhì hū,意思是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孰”的意思是“谁”;“汝”的意思是“你”;“知”,通假字,通 “智”,意思“聪 明、智慧”。 2. 形近字组词。 避( 僻( ) 峻( ) 俊( ) 泰( ) 秦( ) 乏( ) 泛( ) ) 【答案】 ①. 避免 ②. 严峻 ③. 泰山 ④. 缺乏 ⑤. 偏僻 ⑥. 俊俏 ⑦. 秦国 ⑧. 广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避:逃避、避开; 避:僻静、孤僻。 峻:陡峻、冷峻; 俊:英俊、俊美。 泰:泰然自若、国泰民安; 秦:秦岭、秦腔。 乏:乏味、困乏; 泛:泛滥、空泛。 3. 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鲍(bào)浩然 屐(jī)齿 蜇(zhē)人 B. 浣(wán)溪沙 鄙夷(yí) 褴(jiān)褛
C. 刨(bào)虫子 凹(āo)陷 鸿鹄(hào) D. 泪潸潸(lín) 缥(piāo)缈 铁锨(xīn)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 B.浣(wán)溪沙——huàn,褴(jiān)褛——lán; C.刨(bào)虫子——páo,鸿鹄(hào)——hú; D.泪潸潸(lín)——shān,铁锨(xīn)——xiān。 故选 A。 4. 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 通霄 含湖 街心 司空见惯 B. 书藉 占距 匪徙 死得其所 C. 耽搁 唯恐 会意 见微知著 D. 恐怖 拔弄 搅和 五湖四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 A.通霄——通宵,含湖——含糊; B.书藉——书籍,占距——占据; D.拔弄——拨弄。 故选 C。 5. 下列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 A. 课外阅读我们可以囫囵吞枣,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细嚼慢咽。 B. 遇到这样紧急的情况,我们不能不不把老师从睡梦中叫醒来。 C. 张老师说:“有没有努力学习,就决定了你的成绩更好。” D. 店里摆满了芒果、菠萝、樱桃和各种水果,诱人极了!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B.重复啰嗦,“不能不不”句子是三重否定句,去掉最后的“不”即可。 C.两面对一面,去掉“有没有”。
D.用词不当,“和”改为“等”。 故选 A。 6. 下列哪句诗的写作背景不是春天( ) A.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B.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C.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A.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是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 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此诗所写的大致是江南二月,正值云淡风轻、阳光明媚的春季。 B.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意思是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 红。 “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红泥”二字表现出冬日温暖的情境,不是描写春 季的诗。 C.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意思是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 青山。 此诗是描写初春时节的一首诗。 D.出自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意思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此句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 故选 B。 7. 请为下列句中“汤”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序号填在题后括号里 “汤”字有多种意思:A.热水;开水;B.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C.温泉;D.汤药。 (1)为你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2)奶奶卧病在床,妈妈奉汤.侍药前后忙了一个多月。( ) (3)寒冬腊月,一碗热腾腾的鱼汤.,足以熨帖我们的心灵。( ) 【答案】 ①. A ②. D ③. 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1)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意思是为某事付出全部的勇气,不留余力地前 进。汤:热水;开水。故选 A。 (2)奉汤侍药:意思就是侍奉人喝汤药,或者说吃药。汤:汤药。故选 D。 (3)鱼汤:用鱼和水熬制出来的。汤: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故选 B。 8. 结合所学,让经典再现。 (1)人们自古厌战,写下大量反映征战之苦的诗作:“行道迟迟,____________。”“醉 卧沙场君莫笑,__________________。”“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别朋友总有不舍,古人这样表达:“__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也 有人久久伫望:“______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还有人难掩孤寂:“寒雨连 江夜入吴,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称赞后辈比前一辈强,我们可以说:“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之 中有许多意外,大家会这样说:“有意栽花花不发,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载渴载饥 ②. 古来征战几人回 ③. 万里长征人未还 ④. 劝君 更尽一杯酒 ⑤. 孤帆远影碧空尽 ⑥. 平明送客楚山孤 ⑦. 取之于蓝 ⑧. 而青于蓝 ⑨. 无心插柳柳成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句的积累。 (1)先秦佚名的《采薇(节选)》,注意“载、渴”的正确书写。 唐代王翰的《凉州词》,注意“征、战”的正确书写。 唐代王昌龄的《出塞》,注意“里、征”的正确书写。 (2)唐代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注意“更、酒”的正确书写。 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影、碧”的正确书写。 唐代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注意“楚、孤”的正确书写。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儒客先师荀子《劝学》。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 9. 整本书阅读。 《爱丽丝梦游仙境》讲述了小姑娘________追赶一只会说话的 ________,掉进了一个 _________,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 【答案】 ①. 爱丽丝 ②. 兔子 ③. 兔子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十九世纪英国作家兼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数学教师刘易斯·卡罗尔创作 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英国小女孩为了追逐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 的兔子而不慎掉入了兔子洞,从而进入了一个神奇的国度并经历了一系列奇幻冒险的故事。 阅读与理解。 文段一。 ①( )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 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②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 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 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 裸裸的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走这一遭啊? 10. 请按原文把第一段补充完整,并给以下字注音 徊( ) 裸( ) 11. “是有人偷了他们吧”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12. 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是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3. 请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子,写一句话。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被__________,如__________,被________。 14. 这两段文字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号,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怎样的感受?试说一说这样表 达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 燕子 杨柳 桃花 ②. 拟人 luŏ ①. 时间 huái 11. 12. 13. ①. 过去的日子 ②. 轻烟 ③. 薄雾 ①. 枯叶 ②. 秋风吹落了 ③. 浪花 ④. 大海吞噬了 14. 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焦急,希望自己能抓紧时间做出成绩。起加重语气,强调感情 的作用。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与字音的辨析。 出自课文《匆匆》,注意“燕、柳、桃”的正确书写。 徊:huái,环绕;回转。 裸:luǒ,暴露,没有遮盖。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 结合第①段中“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可知,“他们” 指的是过去的日子。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过去的日子”拟人化,被偷走了,表达 作者对时光的感慨,既包含了对逝去的无可奈何,也包含了对过往的眷恋。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运用比喻手法,把过去的 日子比作轻烟和薄雾,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不可挽回,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的感慨。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仿照例句,将过去的日子比作容易消失的事物即可。 如:过去的日子如露珠,被太阳蒸发了,如浮萍,被流水冲走了。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 第①段中第一处问句“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 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表 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第②段问句是作者不甘时光就这样流逝,不甘生命就这样毫无痕迹地逝去的内心独白。 这样一连串的问句,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可以抒发强烈的情感,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从 而深化主题,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文段二。 ①由此使我想到,尽管我收集到的东西已很丰富,但匮乏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刚 才提及的墨水就是其中一种,另外还有铲、镐、铁锨一类的掘土翻地之物,以及缝纫用的针 线等。至于缺乏内衣之类的,我却很快就习惯了。
②由于缺乏工具,我进行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艰辛。所以我把一道小小的木栅或围墙做完, 也花费了大约一年的工夫。那些木桩很重,非常难搬动,我用很长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 好削好,至于把它们搬回来,那就更费时间了。因此,我差不多要花两天时间砍下一根木桩 并拖回来,花一天才能把木桩打进土中。我最初用一根很重的木头打桩,后来才想起用那些 铁锹。可是,打木桩的工作仍然是那么艰辛而乏味。 15. 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收集( ) 匮乏( ) 艰辛( ) 16. 本文段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 17. 文中第二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用“ ”划出来。为了说明清楚,作者例举 了做“木栅或围墙”这件事遇到的困难,按先后顺序有: 难、搬树难、 难。 18. 想一想,主人公做木栅或围墙的目的是__________,他目前在岛上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 是( ) A.解决生存困难 B.提高生活质量 C.丰富精神生活 19. 平常看起来非常便宜、易得的墨水、针、线、铲等工具,在荒岛上却十分宝贵,这说明 脱离了人类文明,一个人在孤岛上很难生活。如果是你流落荒岛,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呢? 展开想像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 ①. 汇集 ②. 贫乏 ③. 辛苦 16. ①. 鲁滨逊漂流记 ②. 英 ③. 笛福 17. 由于缺乏工具,我进行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艰辛。 砍树 打桩 18. ①. 防野兽侵袭 ②. A 19. 没有吃的,没有工具。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 收集:使收拢汇集在一起。近义词:采集、搜集、搜罗。 匮乏:贫乏;缺乏。近义词:缺乏、缺少、紧缺。 艰辛:艰难辛苦。近义词:艰难、艰苦、困苦。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 本文段选自《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长篇小说。该作主要讲述了 主人公鲁滨逊·克鲁索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志在遨游四海的故事。一次在去非洲 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一段与世隔绝的生活。他凭着 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 28 年 2 个月零 19 天后, 最终得以返回故乡。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选择关键句子。 第②段主要写了“我”因为缺乏工具,干什么都很困难,所以是围绕“由于缺乏工具,我进 行每一项工作都非常艰辛。”这句话来写的。 “我用很长时间才在树林里把它们砍好削好”写了砍树需要很长时间,砍树难;“我差不多 要花两天时间砍下一根木桩并拖回来”写了搬树难;“花一天才能把木桩打进土中”“打木 桩的工作仍然是那么艰辛而乏味”写了打桩很艰辛,打桩难。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短文中鲁滨逊一个人被隔离在与世隔绝的岛上,做木栅或围墙是主人公唯一的安全保障,是 唯一的安身立命之所,同时也是精神安慰家园,也是与外界危险环境隔绝的屏障,所以主人 公做木栅或围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野兽和野人的侵袭。 结合第①段“但匮乏的东西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刚才提及的墨水就是其中一种,另外还有铲、 镐、铁锨一类的掘土翻地之物,以及缝纫用的针线等。至于缺乏内衣之类的,我却很快就习 惯了”可知,“我”在荒岛上缺乏的东西生活,所以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先解决生存困 难。 故选 A。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展开想象,将自己流落荒岛会面临的困难写出来即可。 如:没有朋友,很孤独,还有可能会遇到野兽袭击。 20. 习作与表达。 以“难忘的 ”为题,写六年小学生活中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或一个最难忘的人; 写出真情实感;字不求多,不少于 400 字即可,最多不超出框外。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