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资料库

2015江苏省常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doc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资料共24页,剩余部分请下载后查看
2015 江苏省常州市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 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 A.红外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光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红外线的特点,理解红外线的热作用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 度:较易 【解析】因为温度不同的物体,向外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弱不同,因此可以利用红外照相机 对水中的鱼进行拍照,所以答案A 正确. 故选 A. 2.为改善地铁地下车站的通风状况,小明设计了抽气管道,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为 提高抽气效果,管道上方遮雨盖的形状应设计成下列图中的 ( )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体出了物理与生活实际 的联系。难度:中偏难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这里是想利用地面横风实现自动抽气,结合图中的设计图可知看 出,主要是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只有当管道口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时,会有可能实现自动 抽气,因此,遮雨盖的形状应符合靠近管道口的一面向外凸起,使空气流过时速度变快, 压强变小,对照选项中的图片可知,图B 符合要求. 故选B. 3.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 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能根据实验的操作特点得出用不同的力是
为 了改变音叉的振幅,进而改变响度,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中偏易 【解析】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 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 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 B. 4.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 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 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 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 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不同的。难度:中等 【解析】旅游车和卡车原来并列同方向停放,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A、当旅游车仍然静止,卡车向前运动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选项可 能; B、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 选项可能; C、当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后运动.此选项可能; D、当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时,以卡车为参照物,旅游车向前运动.此 选项不可能. 故选 D. 5.小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小 华认为此实验不能排除是大气压把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列实验中,能帮助小华释疑的是 ( )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要学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难度:中偏易 【解析】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柱相互紧压,发现两者粘在一起,由此得出分子间存在引力;
AB、挂一个或两个钩码时,改变的是对铅柱的拉力大小,可以探究两铅柱之间的引力大小, 故AB 错误; C、铅柱略错开时,改变了铅柱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探究引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之间的 关系,故C 错误; D、将两个粘在一起的铅柱置于真空罩内,铅柱不分开,可以表明不是大气压的作用使两 铅柱粘在一起的,故D 正确. 故选D. 6.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 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 55℃且能较 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后”在 55℃ (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熔点和凝固点,首先需要知道晶体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难度:中等 【解析】根据题意得:这种“神奇物质”是一种晶体, 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这种晶体能使水温在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这种晶体的熔点为55℃, 所以55℃的这种物质可能是固态(达到熔点尚未熔化),可能是液态(刚刚熔化结束), 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熔化过程中),所以A、B、C 是错误的,D 正确. 故选D. 【易错警示】晶体物质在熔点时,可能处于三种状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 固液共存. 7.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 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 )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中偏易 【解析】激光矫正近视,是对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进行手术,使其变薄,相当于一个 凹透镜,使其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成的像后移,直到移到视网膜上. 图A 角膜的中间和边缘一样厚,图B 中间薄边缘厚,符合凹透镜的特点,图C 中间厚,边 缘薄,属于凸透镜,不符合题意,图D 是多块凹透镜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201.5 年 1 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小 明在圆心 A 点大喊一声,经过 6s 听到回声.设空气中声速为 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 A.510m B.1020m C.2040m D.4080m 9.如图所示,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 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 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 A、B 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C.将蜡烛 A 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理解平面镜成 像 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难度:中偏易 【解析】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 A 错误;
B、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 B 正确; 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 物 体本身有关,故 C 错误; D、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故 D 错误. 故选 B. 10.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地面上,手推木块向右压缩弹簧;释放木块,木块沿水 平地面向左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到某一位置停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木块在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所受弹力变大 B.木块离开弹簧后,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变大 C.木块离开弹簧后能继续运动,是因为它有惯性 D.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弹性势能变大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摩擦力的大小、惯性、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等,是一道力学综 合 题。难度:中偏易 【解析】A、木块向左运动过程中,弹簧变长,弹簧的形变逐渐减小,弹力逐渐变小.故 A 错误; B、木块离开弹簧后,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变,摩擦力就是不 变 的,方向向左;故 B 错误; C、木块离开弹簧后,不再受弹簧弹力的作用由于惯性可以继续前进;故 C 正确; D 恢复原状时,弹性形变不断减小,弹性势能减小.故 D 错误.故选 C. 11.如图所示,OAB 为轻质杠杆,可绕支点 O 自由转动,在 B 端施加一个动力使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该杠杆 ( ) A.一定是省力杠杆 B.一定是费力杠杆 C.一定是等臂杠杆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的了解与掌握,会画力臂帮 助分析是本题的关键。难度:中偏易
【解析】B 点力的方向不同,力臂的大小则不同,不能确定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所以此时杠杆可能省力,可能费力,可能既不省力也不费力.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 题意. 故选D. 【易错警示】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12.如图所示的手电筒内部有一个线圈,线圈内有一可来回运动的条形磁体,按箭头方向 摇动时手电筒即可发光.下列实验中,与手电筒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电磁感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奥斯特实验等知识点;明 确出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难度:中偏易 【解析】手摇电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磁铁在线圈中来回运动,使线圈切割磁感 线,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使小灯泡发光; A、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无关,故A 错误. B、此图反映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无关,故B 错误. C、此图反映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转动,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无关,故C 错误. D、图中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可以从电流表指针 发生偏转来体现),这是电磁感应现象,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相符合,故D 正确. 故选 D. 13.为避免超高车辆闯入隧道造成事故,小明设计了警示电路,使用时闭合开关 S.导线 EF 横置于隧道口上沿前方,一旦被驶来的车辆撞断,红灯 L 亮且电动机转动放下栏杆.灯 和电动机中,即使其中之一断路,另一个也能正常工作.下列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实验电路设计,根据题意确定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是正确解 题的关键。难度:中等 【解析】导线EF 横置于隧道口上沿前方,一旦被驶来的车辆撞断,红灯L 亮且电动机转
动放下栏杆,说明EF 断开之后,电动机与指示灯是通路,EF 断开之前,电动机与指示灯 被短路,则导线EF 与电动机和指示灯并联, 灯和电动机中,即使其中之一断路,另一个也能正常工作,说明指示灯与电动机互不影响, 能独立工作,电动机与指示灯是并联的,为防止EF 断开之前电源被短路,电路干路中要 接入保护电阻,由图示电路图可知,A 符合要求; 故选 A. 1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 6V,R1、R2 为定值电阻,R1=10Ω.甲、乙均为电压 表时,闭合 S1、S2,两电压表示数之比为 U 甲:U 乙=1:3.甲、乙均为电流表时,仅闭合 S1,甲、乙电流表示数 I 甲、I 乙分别为 ( ) A.1.8A,1.2A B.1.8A,0.6A C.0.9A,0.6A D.0.9A,0.3A 15.严寒冬季,我国北方哨兵脚上穿有电热靴.一只靴内加热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 定,S2 为三档旋钮开关(金属片 M 可分别拨至 a、b、c 处),电阻丝 R1、R2 规格相同且阻值
不变,b 为电阻丝 R1 的中点.这只电热靴的低温档为 6W,则其中温档和高温档分别为 ( ) A.8W,12W B.8W,24W C.12W,18W D.12W,24W 二、填空作图题(第 16~23 小题每空格 1 分,第 24、25 小题各 2 分,共 25 分) 16.2014 年 11 月,溧阳某钢铁厂液氧塔发生泄漏.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发现泄漏点周围 雪花飘飘.雪花的形成是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过程,需______(吸/放)热.此时在现 场快速奔跑是非常危险的,衣物的剧烈摩擦会导致火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消 防队员用湿棉布捂在泄漏口,借助水的_______________(物态变化名)止住泄漏. 【答案】凝华;放;衣物之间的剧烈摩擦会使衣物带上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遇会发生中 和,而产生电火花,在液氧泄露现场,氧气浓度很大,很容易引起衣物燃烧;凝固. 【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物态变化、摩擦起电、氧气的特性,是一道综合性题目。难度: 中等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