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吉林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2 分)
1.(2 分)(2015•吉林)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立竿见影
B.黑板反光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楼
考点:光的反射.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解答此题要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平面镜成像,成因是光的反射.
②光的折射现象.由物体发出的光透过不同介质时,会发生折射,使光路发生改变,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③光的直线传播.知道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A、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竿挡住了光而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B、黑板表面比较光滑,光射到上面既会发生漫反射也会发生镜面反射,属于光的反
射,符合题意.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
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不
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空气的密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故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
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
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
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2.(2 分)(2015•吉林)下列过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积水干涸
B.大雾弥漫
C.千里冰封
D.霜满枝头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
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
凝固.
解答:解:
A、积水干涸,是水发生的汽化现象,故 A 错误;
B、大雾弥漫,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 B 正确;
C、千里冰封,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故 C 错误;
D、霜满枝头,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
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3.(2 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能正确地测出小灯泡 L1 两端电压的电路是(
A.
D.
B.
C.
)
考点:电压表的使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电压和电阻.
分析:根据电压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并且流入电压表的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
柱流出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找出正确选项.
解答:解:A、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不能测出小灯泡 L1 两端电压,
故 A 错误;
B、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压表测量的是两灯泡串联总电压,测量的是电源电压,不
能测出小灯泡 L1 两端电压,故 B 错误;
C、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压表与小灯泡 L2 并联,测量的是小灯泡 L2 两端电压,不能
测出小灯泡 L1 两端电压,故 C 错误;
D、由图示电路图可知,电压表并联在小灯泡 L1 两端,测小灯泡 L1 两端电压,故 D 正
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的辨别情况,本题的关键是观察电压表的连接方式和
正负接线柱的接法.
4.(2 分)(2015•吉林)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
A.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C.铃声属于噪声
B.铃声能传递能量
D.铃声能传递信息
考点:声与信息.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
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与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5.(2 分)(2015•吉林)下列描述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台灯的额定电压为 220V
B.教室内最高气温约为 50℃
C.试卷的宽度约为 30dm
D.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约为 5kg
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长度的估测;电功率.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
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家庭电路电压为 220V,利用家庭电路电压工作的台灯,额定电压等于家庭电路电
压,为 220V.故 A 符合实际;
B、人体正常体温在 37℃左右,教室中最高气温与体温差不多,在 37℃左右.故 B 不
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 20cm,试卷的宽度比 20cm
大一些,在 30cm=3dm 左右.故 C 不符合实际;
D、一瓶普通矿泉水的体积在 500cm3 左右,质量在 m=ρV=1.0g/cm3×500cm3=500g=0.5kg
左右.故 D 不符合实际.
故选 A.
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
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6.(2 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
A.
B.
C.
D.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是一条平衡于时间轴的直线,s﹣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分析图示图象,然后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
A 是 s﹣t 图象,图线平行于时间轴,物体静止.不符合题意;
B 是 s﹣t 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做变速运动.不符合题意;
C 是 v﹣t 图象,图线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符合题意;
D 是 v﹣t 图象,图线是一条弯曲的直线,物体的速度增加,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不
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与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8 分)
7.(2 分)(2015•吉林)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仪与日光灯是 并 联的;遥控器通过发出 红
外线 对投影仪进行操控.
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红外线.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1)并联的各电路元件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
(2)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根据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
红外线体温计等;根据红外线可以进行遥控制成电视、空调遥控器等
解答:解:(1)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仪与日光灯互不影响,能独立工作,它们是并联的;
(2)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对投影仪的控制的.
故答案为:并;红外线.
点评:本题考查了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和红外线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8.(2 分)(2015•吉林)给汽车加油时,能闻到汽油味,这是 扩散 现象;汽车发动机用
水作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 比热容 大的性质.
考点:扩散现象;水的比热容的特点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这种运动属于扩散;
比热容大的物质,同样条件,吸热或者放热多.
解答:解:
闻到汽油味,是汽油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不停息的无规
则运动;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和同样质量的其它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从发动机吸热
多,冷却效果好.
故答案为:扩散;比热容.
点评:本题考查对扩散现象和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我们要把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多
观察,多思考
9.(2 分)(2015•吉林)运动会上常用气球来装饰会场,如图所示,在烈日爆晒下,通过 热
传递 的方式,使气球内能 增加 ,气球内气体膨胀做功,可能导致气球胀破.
考点: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一是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
体的内能减少;
二是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解答:解:
气球胀破前,在烈日爆晒下,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球内气体吸收热量、
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因体积膨胀而炸裂.
故答案为:热传递;增加.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能改变的方法认识和理解.热传递使物体内能发生改变的实质是:同一
种形式的能量(内能)发生了转移.其转移的方向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
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转移到低温部分.
10.(2 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水
瓶相当于 凸 透镜,形成了文字正立、放大的 虚 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装水的水瓶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的作用,实质是文字
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缘故.
解答:解:透过水瓶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这是因为装水的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文字
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透;虚.
点评:本题通过“透过水平可以看到放大了的文字”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内容新颖,体
现了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2 分)(2015•吉林)生活中,“吸”字表述的现象,其原因各不相同.如图所示,用吸
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 大气压 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用吸尘器“吸”灰尘时,
灰尘是由于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 小 的缘故被“吸”入吸尘器中的.
考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1)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使管内气压减小,这样在外界大气
压的作用下,饮料就被压进吸管里.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
解答:解:(1)用吸管吸饮料时,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饮
料被压入吸管;
(2)用吸尘器“吸”灰尘时,吸尘器内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吸尘器外空气流速小压
强大,在压强差的作用下灰尘被“吸”入吸尘器中的.
故答案为:大气压;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存在,以及利用气压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相关现象,注重了理论联
系实际.
12.(2 分)(2015•吉林)改装电路时不小心使火线和零线直接连通会造成 短路 ,导致
电路中的 电流 非常大,产生大量的热,使导线的温度升高,很容易造成火灾.
考点:焦耳定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导线的电阻很小,根据欧姆定律解释短路时电流非常大的原因,根据焦耳定律解释很
容易造成火灾的原因.
解答:
解:根据 I= 可知,短路时,火线与零线直接接触,电路中只有导线,导线的电阻很
小,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路中的电流非常大;
根据 Q=I2Rt 可知,在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导线上的电流越大,产生的电热越多,
使得导线的温度急剧升高,很容易造成火灾.
故答案为:短路;电流.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
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13.(2 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根据磁感线方向,可以判断:电源的 a 端为 负 极,
小磁针的 b 端为 N 极.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根据图中磁感线方向,先判断螺线管的两个磁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再判断小磁
针的磁极.最后根据安培定则判断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解答:解: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 N 极发出,最后回到 S 极.所以螺线管的右端
为 N 极,左端为 S 极.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判断出小磁针的 b 端为 N 极,右端
为 S 极.根据安培定则,伸出右手,使右手大拇指指示通电螺线管的 N 极(右端),
则四指弯曲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即电流是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的.所以电源的
左端为正极,a 端为负极.
如图:
故答案为:负;N.
点评:本题既考查了通电螺线管、小磁针磁极的判断又考查了电流方向的判断,一环扣一环
也是易错题,要求学生步步仔细才行.
14.(2 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支笔构成了一个 杠杆 ,可以轻松地举
起很重的书,小指离支点越远,所用的力越 小 .
考点:杠杆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简单机械.
分析:杠杆是可以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分析解答.
解答:解:杠杆是一根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由图可知,两支笔构成了一个杠杆;可以
轻松地举起很重的书,
当小指离支点越远,即动力臂增大,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
力臂,即:F1L1=F2L2,可知,所用的力越小.
故答案为:杠杆;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的概念以及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
简单.
15.(2 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开关 S 由断开到闭合时,电压表的
示数 不变 ,电流表的示数 变大 .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欧姆定律.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开关 S 断开时,电路为 R1 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的电压,电流
表 A 测 R1 支路的电流;
开关 S 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压表仍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 A 测干路电流;
根据电源的电压不变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根据并联电阻小与支路电阻,利用欧姆定律,进一步可知电流表 A 示数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开关 S 断开时,电路为 R1 的简单电路,电压表测电源的电压,电
流表 A 测通过 R1 的电流;
开关 S 闭合时,两电阻并联,电压表仍测电源的电压,电流表 A 测干路电流;
因为电源的电压不变,
所以电压表 V 的示数不变;
又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所以当开关 S 由断开到闭合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减小,由 I= 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
增大,故 A 表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不变;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关键是开关断开、闭合时电路变
化的分析和电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三、计算题(每题 5 分,共 10 分)
16.(5 分)(2015•吉林)如图所示,把 10Ω的电阻 R1 和 15Ω的电阻 R2 并联起来.闭合开关
S 后,电流表的示数为 0.2A.
求:(1)电源电压;
(2)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计算题;欧姆定律.
分析:
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U0=U1=U2 求出 R1 两端电压即为电源电压,再利用 I= 即可
求出 I2 两端电流,然后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I 总=I1+I2 即可求出干路中的电流.
解答:解:(1)由图可知:电流表测量 R2 电流,
由 I= 得电源电压 U=U1=U2=I2R2=15Ω×0.2A=3V;
(2)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 I1=
=
=0.3A.
答:(1)电源电压为 3V;
(2)通过电阻 R1 的电流为 0.3A.
点评:考查学生对欧姆定律的应用,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等知识点,
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7.(5 分)(2015•吉林)“雪龙号”破冰船执行某次任务时,船体质量为 1.8×107kg,匀速
前行 600m,受到的阻力 1.5×106N.求:
(1)“雪龙号”船体受到的重力;
(2)“雪龙号”克服阻力做的功.(g 取 10N/kg)
考点:重力的计算;功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已知质量 m,由 G=mg 可以求出“雪龙号”的重力.
(2)应用功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出克服阻力做的功.
解答:解:(1)“雪龙号”的重力:
G=mg=1.8×107kg×10N/kg=1.8×108N;
(2)“雪龙号”克服阻力做功:
W=fs=1.5×106N×600m=9×108J;
答:(1)“雪龙号”船体受到的重力为 1.8×108N;